《诗经·秦风·无衣》主旨探究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_20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全诗重章叠句,三个章节极其相似,只是在关键处换了一些词。《毛诗大序》中提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吟咏这首诗,我们仿佛能看见数以万计的士兵在锣鼓号角声中放声歌唱的情形,有长虹贯日、气吞日月之象,能感受到秦军气吞六国的气势。诗句层层递进,情感浓烈。
  “同袍”“同泽”“同裳”写的是战士们共用战争物资,在缺少物资的情况下,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团结互助。朱熹的《诗集传》中说:“秦俗强悍,乐于战斗。故其人平居而相谓曰:岂以子之无衣,而与子同袍乎?盖以王于兴师,则将修我戈矛,而与子同仇也。其欢爱之心足以相死如此。”所谓“欢爱之心足以相死”,显然就是在赞颂生死与共的战友之情。“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营造了紧张的备战氛围,战士们在缺少武器的情况下依旧激情澎湃,应对时艰。宋人谢彷得说:“春秋二百四十余年,天下无复知有复仇志,独《无衣》一诗毅然以天下大义为己任。”“同仇”“偕作”“偕行”,写出了战士们的爱国之情和大无畏精神。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中云:“王于兴师,于,往也。秦自襄公以来,受平王之命,以伐戎。……西戎杀幽王,于是周室诸侯为不共戴天之仇,秦民敌王所忾,故日同仇也。”整首诗塑造了斗志昂扬的士兵形象,赞颂了士兵们同甘共苦、互相关心、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战斗意志和乐观精神。
  但是《诗序》却说这首诗“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孔颖达进一步解释:“毛以为,古之朋友相谓云:我岂日子无衣乎?我冀欲与子同袍。朋友同欲如是,故朋友成其恩好,以兴明君能与百姓同欲,故百姓乐致其死。至于王家于是兴师之时,百姓皆自相谓:修我戈矛,与子同为仇匹,而往征之。由上与百姓同欲,故百姓乐从征伐。今康公不与百姓同欲,非王兴师,而自好攻战故,百姓怨也。郑以为,康公平常之时,岂肯言日:汝百姓无衣乎?吾与子同袍。终不肯言此也。及于王法于是興师之时,则曰:修治我之戈矛,与子百姓同往伐此怨耦之仇敌。不与百姓同欲,而唯同怨,故刺之。”(《毛诗正义》)今人郭晋稀也认同《诗序》的观点,并从诗歌的形式与内容考虑,给出了理由:“既有因避下句重复而采取的‘探下’而省,也有因避上句重复而采取的‘承上’而省。所谓探下而省,是指因为下句有‘王于兴师’,故而在上句省去了‘王未兴师’;所谓承上而省,是指因为上句有‘岂日’,故而在下句省去了‘则曰’。”郭晋稀在《风诗蠡测》中补充的诗歌如下:
  王未兴师,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则曰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王未兴师,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则曰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王未兴师,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则曰修我甲兵,与子谐行。
  意思很明了:君王未曾兴兵时,何曾说:“你无衣裳,我和你同穿一袍?”君王将要兴兵作战了,就说:“修整我们的武器,我和你同仇敌忾。”诗歌塑造了一个无耻的统治者形象,只求百姓付出,自己却不愿与民同欲。诗歌讽刺了君主喜欢攻伐,屡次兴兵,不考虑士兵百姓死活的做法,当政者如果没有德行,就会惹得天怒人怨,老百姓就会反抗,就会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诗歌劝诫君主要遵礼守德,爱民保民。
  诗歌到底是在颂战,还是在讽谏?《毛诗正义》序载:“夫《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虽无为而自发,乃有益于生灵。此乃诗之为用,其利大矣。”笔者认为,这首诗的主题非常清晰,并不是单纯的颂战诗,也不是单纯的讽刺诗,而是两者的结合:在国家处于危难之际,老百姓以王事为重、国家为念,奔赴疆场,保家卫国;同时警告统治者不能穷兵黩武,要秉政以德,与民同欲。
  (作者单位: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当前的高中生写作能力普遍低下,这说明我们的写作教学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教师花了大量教学时间,却收效甚微,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策略、方法有偏差,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此,本文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应用较为成熟的三种教学模式来探讨如何打造高效的英语写作课堂。  一、抛锚式教学  很多教学实践表明,写作教学中教师多数直接展现出写作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
期刊
根据大量的实践调查发现,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及新课改的要求。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优化以及完善的地方,本文以“Healthy eating”阅读教学为例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及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
期刊
在训练英语书面表达的过程中,尤其是经历了几次大考的“严苛”的作文评阅之后,同学们脑海里面都装了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一上高三我的英语作文水平就直线下降?为什么我觉得我写得很好的作文可是分数还是这么低?为什么我把老师教的全都用上了作文还是不行?为什么我的作文比某某同学写得好,可是他的分数就是比我高?为什么质检的作文评阅要使用“机器助手”?为什么书面表达要求用“衡水体”而不得“自由体”?……  这十万个
期刊
读后续写是出现在2016年10月浙江省高考题中的一种新题型,根据教育部颁布的这一题型的评分规则,一篇优秀的读后续写应该考查以下几个维度:和原文的融合程度、续写内容的丰富程度、语言结构以及词汇的充盈程度。基于此,本篇文章将通过分析例文的主题、语言和细节的描写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该如何实施读后续写这一题型解题技巧的教学。  一、紧跟主题  主题是整篇文章的核心。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时,应引导学生首先关
期刊
写作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能够较为全面地体现学生的英语水平。目前,同伴纠错作为新的改错方式被广大的高中英语教师所推崇,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教师理应将同伴纠错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组织成立同伴纠错小组  同伴纠错基于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大量的研究数据和教学实践表明合作学习不仅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头脑风暴”,而且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
期刊
在高考英语试题中,完形填空题是难度比较大的题型之一。这个题型不但考查了考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考查了考生对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是一种对考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要求比较高的题型。通过研究最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中的完形填空题可发现,完形填空题对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语篇理解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考生必须在能够读懂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合理推断文章的情节与内涵,并能根据文章的上
期刊
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沟通交流,但是由于国家历史进程和民族价值观念的不同,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掌握西方文化的特点对高中英语学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关注理论内容讲解,要结合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发展的诉求,通过合理手段使学生了解西方优秀文化,让学生在中外文化碰撞中了解西方文化的内涵,进而实现提高他们英语综合能力的最终教学目标。  一、合理利用教材,讲解西
期刊
明朝张翰刚当上御史,就去拜访都台长官王廷相。王廷相为了鼓励张翰当好官、做好人,给他讲了自己乘轿的故事。有一次,王廷相乘轿进城办事,走到半路天空中突然下起了雨。抬轿的人中有一名轿夫穿的是新鞋,刚开始,他小心翼翼地循着干净无水的地方走,可是后来一不小心踩进了泥水坑,新鞋沾满了泥水。再往前走的时候,他就不再躲避泥水了。王廷相对张翰说:“做官、做人、做事都是一样的啊!有的人一不小心犯了错,以后就不再有所顾
期刊
高考复习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考改革进入更高层次的阶段,高考不仅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与能力,还注重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因此复习教学不是简单地重复过去所学知识,而是对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的整理和灵活的应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回顾以往,我们总是沿用传统的复习教学法:一轮复习重温课本、二轮复习模拟练兵,复习方式主要采用学生大量进行练习,教师不厌其烦地逐一讲评的方
期刊
在大六部口那个漂亮的四合院和陈设简陋乃至寒酸的房间里,我们从来只谈国家、世界、文艺大事。我说:“上个星期三,报纸上有一篇重要的报道……”  他说:“噢,不是星期三,是星期四。”  我为他的水晶般的清晰吓了一跳。因为他是夏衍,比我大三十四岁,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候距离我出生人世还有七年。  他永远是那么条理,言简意赅,不打磕巴儿,不哼哼哈哈,应对及时而又一针见血。他的这些特点使你不相信他是一个九十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