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妻子石某带着仅仅两岁的小儿突然不知去向。十多天之后,亲戚前来探望孩子,才发现石某早已气绝,估计是晚上睡觉时突然发病造成意外猝死。两岁小儿因无人照料,连饿带冻死在房内南面走廊处的门边,全身泥灰,双眼凹陷。(据新华社报道)
发生在安徽宿松县华阳河农场移民新村的这个故事,其悲情,其惨烈,怎么形容都不夸张。而这样的人间惨剧,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石某并非离群索居,周围均有人家,西边还是一家商店,整天有一批打牌的人,人来人往。而且石某住所的灯光,没日没夜地亮了十多天,这对计较每一分钟电费的普通农家来说,应该是极不正常的。
这就是说,邻里如果能够留意,是不难发现那一系列不幸的征兆的。咫尺之间,竞远如天涯,邻里的隔膜和冷漠才是真正的杀手,是令我最为震惊之处。
印象中的乡村,印象中的乡民,从来都给我一种淳朴的感觉。而且我从来都相信“礼失求诸野。”在社会达尔文主义长期肆虐的大都市,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冷漠似乎成了常态。但我总记得一些童年时代的场景,那时我的邻居就是农家,隔墙有窗,通过那扇小窗,我家可以随时跟邻居对话,随时互换各类物品。尤其收获红薯的季节,邻居一碗红薯饭递过来,我家一碗白米饭递过去,那种烂漫的稚趣,那种默契和体贴,今天想来简直犹如童话。所以我一直对乡村抱有信心,怀有期待,坚信僻远的乡村,应该不至于也沦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乐土,传统乡村的自治元素、互助元素应该多有留存,活泼的人性之水,应该不至于枯竭。
乡村衰败这个说法,早就有人提出,但乡村人性道德的衰败,却是我始料未及。城市里的隔膜、冷漠,人的原子化趋势,即便在安徽宿松县华阳河农场这样的僻远乡村,似乎也已经蔓延开来。乡村染上了这种城市病,而乡村并不具备城市中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尤其是公共救助体系,因此原子化的个人在乡村中的生存基础,较之城市不知脆弱了多少倍,但凡遭遇不测,往往不救。
乡村的空壳化早已是热门话题,但某些乡村的空壳化发展到人性的空壳化这个层次上,则鲜有论及。其实这种意义上的乡村沉沦,才是致命的沉沦。这样沉沦着的乡村,无论其自然生态如何郁郁葱葱,都无法掩饰其人文意义上愈来愈严重的荒漠化趋势。
人性的温暖是生命之水,我们是鱼儿,离开了水的鱼儿再怎么挣扎,其生命都不可能长久。石某母子的悲剧正在于此。如何复苏延续了几千年的乡村自治传统、互助传统,通过这种复苏,复活我们传统中人I生的温暖,从根本上滋润我们的乡村和民族,这种人文意义上的“环保”工程,可能比其他意义上的环保工程,还来得重要和紧迫。国家正在致力于“新农村建设”,一些论者也在倡导“新人文运动”,而在我看来,“新人文运动”的主题,就应该是这种人文意义上的环保工程,就应该是抢救人性道德。危机中的乡村,则是抢救的首要对象,是“新人文运动”的入口。
发生在安徽宿松县华阳河农场移民新村的这个故事,其悲情,其惨烈,怎么形容都不夸张。而这样的人间惨剧,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石某并非离群索居,周围均有人家,西边还是一家商店,整天有一批打牌的人,人来人往。而且石某住所的灯光,没日没夜地亮了十多天,这对计较每一分钟电费的普通农家来说,应该是极不正常的。
这就是说,邻里如果能够留意,是不难发现那一系列不幸的征兆的。咫尺之间,竞远如天涯,邻里的隔膜和冷漠才是真正的杀手,是令我最为震惊之处。
印象中的乡村,印象中的乡民,从来都给我一种淳朴的感觉。而且我从来都相信“礼失求诸野。”在社会达尔文主义长期肆虐的大都市,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冷漠似乎成了常态。但我总记得一些童年时代的场景,那时我的邻居就是农家,隔墙有窗,通过那扇小窗,我家可以随时跟邻居对话,随时互换各类物品。尤其收获红薯的季节,邻居一碗红薯饭递过来,我家一碗白米饭递过去,那种烂漫的稚趣,那种默契和体贴,今天想来简直犹如童话。所以我一直对乡村抱有信心,怀有期待,坚信僻远的乡村,应该不至于也沦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乐土,传统乡村的自治元素、互助元素应该多有留存,活泼的人性之水,应该不至于枯竭。
乡村衰败这个说法,早就有人提出,但乡村人性道德的衰败,却是我始料未及。城市里的隔膜、冷漠,人的原子化趋势,即便在安徽宿松县华阳河农场这样的僻远乡村,似乎也已经蔓延开来。乡村染上了这种城市病,而乡村并不具备城市中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尤其是公共救助体系,因此原子化的个人在乡村中的生存基础,较之城市不知脆弱了多少倍,但凡遭遇不测,往往不救。
乡村的空壳化早已是热门话题,但某些乡村的空壳化发展到人性的空壳化这个层次上,则鲜有论及。其实这种意义上的乡村沉沦,才是致命的沉沦。这样沉沦着的乡村,无论其自然生态如何郁郁葱葱,都无法掩饰其人文意义上愈来愈严重的荒漠化趋势。
人性的温暖是生命之水,我们是鱼儿,离开了水的鱼儿再怎么挣扎,其生命都不可能长久。石某母子的悲剧正在于此。如何复苏延续了几千年的乡村自治传统、互助传统,通过这种复苏,复活我们传统中人I生的温暖,从根本上滋润我们的乡村和民族,这种人文意义上的“环保”工程,可能比其他意义上的环保工程,还来得重要和紧迫。国家正在致力于“新农村建设”,一些论者也在倡导“新人文运动”,而在我看来,“新人文运动”的主题,就应该是这种人文意义上的环保工程,就应该是抢救人性道德。危机中的乡村,则是抢救的首要对象,是“新人文运动”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