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是以语言文字为教学内容的学科,课文展示给学生的是由一个个字词组成的文字,每篇课文都有重点字和重点词语,这些字和词语都有一定意义,也有一定的情感,它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因此,从文中的表达的重点词句着手深入品析字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解读文本和理解文章内容,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有效品析,深化情感
语文阅读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才能让学生领会到文本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让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所以要实施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们必须做到“重锤敲打关键词句”。
在联想中品析
用联想的方法品析句子,把句子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要把握住句子中一些关键的词语,引导学生进行大胆联想,这是行之有效的品析句子的方法。
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两者如亲人般的感情?首先要抓住文章重点句子,十三自然段的过渡句中有“亲人”一词,学生知道亲人是有血缘关系的,在听课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在读书体会中看出老人与海鸥是亲人?学生对亲人这个词虽然理解,但比较抽象。所以怎样把它变得更具体些?我想由亲人引入‘爱’,一提起亲人,就会想起妈妈温暖的双手,想起父亲满头的白发,引导学生回忆与亲人间的点点滴滴,自然就会说到爱,说老人与海鸥像亲人,有着浓浓的爱。
所以让学生阅读文章,从哪里可以看出老人爱海鸥?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和富有激情的导入,此刻,亲人的形象及与亲人间发生的感人的事就会浮现在学生脑海中,从而使学生领会老人与海鸥就像亲人一样相伴相随,为学习两者不能分离的情谊奠定了基础,也为海鸥送别老人的动人一幕埋下伏笔。同时,在品味词句的过程中,学生也领悟到了作者对字词运用的功力。
善用想象
想象往往能引起心灵的活动,在品词析句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想象”。让学生对文章的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猜测、思索、理解,体会作者写文章时所要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活动。
教学二年级的“从现在开始”一课,如果让学生用语言来表述对“万兽之王”的理解相对困难,所以就让他们从已有的认知水平入手,变解词为谈话,问他们:“你想当万兽之王吗?为什么?”学生就会说出“在森林里万兽之王是老大,说话最算数”等。这就使学生理解了下文中“虽然‘猫头鹰’和‘袋鼠’的命令动物们不喜欢,但又不得不听”的原因。
在朗讀中升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理解文字含义的一种方式。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能充分理解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如在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有这样的句子:“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我把这段话出示在电子白板上,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理解的,从中有什么体会。此时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1:父亲是用“手”在“挖”,看出挖得非常辛苦,让我感觉到父亲的劳累。学生2:有四个表示时间的句子,说明父亲长时间挖掘。紧接着我追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还要分时间段写?此时让学生从朗读中体会。学生:我觉得父亲挖的时间很漫长。再追问: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又会有什么样的体会?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表达出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变换不同的语气朗读句子,学生从读中体会作者的写法和要表达的内心感受。在朗读中品词析句内涵。
在换词中领悟
在学习《老人与海鸥》一课时:“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此时我示范朗读,然后让学生找出这段话中描写海鸥动作的字是哪个字?学生很快找出是“扑”字。我再问:你能试一试把“扑”换成别的字而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吗?有的学生很快说出用“飞”字,我再追问:“飞”和“扑”哪一个好?好在哪里?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理解了“扑”字,朗读也就理解得透彻真切,感人之处油然而生。作者的用词恰当生动,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让学生领悟到了用词的精妙。
结语
总之,文章的品词析句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对语言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掌握这种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因此,品词析句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有效品析,深化情感
语文阅读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才能让学生领会到文本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让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所以要实施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们必须做到“重锤敲打关键词句”。
在联想中品析
用联想的方法品析句子,把句子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要把握住句子中一些关键的词语,引导学生进行大胆联想,这是行之有效的品析句子的方法。
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两者如亲人般的感情?首先要抓住文章重点句子,十三自然段的过渡句中有“亲人”一词,学生知道亲人是有血缘关系的,在听课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在读书体会中看出老人与海鸥是亲人?学生对亲人这个词虽然理解,但比较抽象。所以怎样把它变得更具体些?我想由亲人引入‘爱’,一提起亲人,就会想起妈妈温暖的双手,想起父亲满头的白发,引导学生回忆与亲人间的点点滴滴,自然就会说到爱,说老人与海鸥像亲人,有着浓浓的爱。
所以让学生阅读文章,从哪里可以看出老人爱海鸥?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和富有激情的导入,此刻,亲人的形象及与亲人间发生的感人的事就会浮现在学生脑海中,从而使学生领会老人与海鸥就像亲人一样相伴相随,为学习两者不能分离的情谊奠定了基础,也为海鸥送别老人的动人一幕埋下伏笔。同时,在品味词句的过程中,学生也领悟到了作者对字词运用的功力。
善用想象
想象往往能引起心灵的活动,在品词析句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想象”。让学生对文章的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猜测、思索、理解,体会作者写文章时所要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活动。
教学二年级的“从现在开始”一课,如果让学生用语言来表述对“万兽之王”的理解相对困难,所以就让他们从已有的认知水平入手,变解词为谈话,问他们:“你想当万兽之王吗?为什么?”学生就会说出“在森林里万兽之王是老大,说话最算数”等。这就使学生理解了下文中“虽然‘猫头鹰’和‘袋鼠’的命令动物们不喜欢,但又不得不听”的原因。
在朗讀中升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理解文字含义的一种方式。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能充分理解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如在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有这样的句子:“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我把这段话出示在电子白板上,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理解的,从中有什么体会。此时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1:父亲是用“手”在“挖”,看出挖得非常辛苦,让我感觉到父亲的劳累。学生2:有四个表示时间的句子,说明父亲长时间挖掘。紧接着我追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还要分时间段写?此时让学生从朗读中体会。学生:我觉得父亲挖的时间很漫长。再追问: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又会有什么样的体会?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表达出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变换不同的语气朗读句子,学生从读中体会作者的写法和要表达的内心感受。在朗读中品词析句内涵。
在换词中领悟
在学习《老人与海鸥》一课时:“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此时我示范朗读,然后让学生找出这段话中描写海鸥动作的字是哪个字?学生很快找出是“扑”字。我再问:你能试一试把“扑”换成别的字而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吗?有的学生很快说出用“飞”字,我再追问:“飞”和“扑”哪一个好?好在哪里?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理解了“扑”字,朗读也就理解得透彻真切,感人之处油然而生。作者的用词恰当生动,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让学生领悟到了用词的精妙。
结语
总之,文章的品词析句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对语言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掌握这种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因此,品词析句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