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之诚“挽”刘半农联补释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顷见胡文辉先生《邓之诚挖苦刘半农的对联及其他》(《书屋》2021年第六期)一文,为邓氏夹枪带棒讥讽刘半农的一副“挽联”作笺,所注精当,令人解颐,足见作者对当时北平文化界人事之详熟.唯联中的几处字句,似可与刘氏生前身后的若干文字更紧密地关合起来.兹不揣冒昧,简释如下,聊补胡文之所未及.
其他文献
近年来流行的“数字时代”“算法时代”等时髦术语,已经开始入侵文学领地,似乎暗含着一种技术崇拜的价值取向,但我觉得,这也从反面证明了“文学”存在的价值.对于科学技术意义上的“算法”,我是门外汉.但我经常看到有人坐在路边搞“算法”,他们当然不是在帮你数钱,而是要为你计算那些你自己算不了的事情,比如命运、爱情、来世那些重大问题,仿佛在“替天行道”似的.尽管这种行为有“封建迷信”的嫌疑,但是这种古老的“命运凶吉算法”至今依然存在且流行,说明人类还是有算不清楚的时候,还是有算不明白的问题.那怎么办呢?一方面,我们要
期刊
一rn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台湾出现了一位新晋的老作家,叫唐鲁孙.说他“新晋”,是因为过去从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号;所谓“老”,是唐鲁孙操刀为文时已花甲开外,是个不折不扣的老作家.唐鲁孙还是个多产的作家,从那时起到1985年去世, 出版了十几部谈论故乡风物、市井风俗、饮食风尚和逸闻掌故的集子.这些集子虽然内容驳杂,但大部分都是以谈吃为主.
期刊
《红楼梦》是本什么书?很多人都会说:当然是本小说.这似乎不是问题.但实际上,却并非所有的人都拿它当小说来看.甚至有那么一阵子,《红楼梦》在一些人那里,已经脱开了文学领域,有的把它当成了历史典籍,有的当作了政治教科书,还有的,竟要把它排在“十三经”之后,当作“第十四经”.更叫人哭笑不得的是,居然有人拿来显微镜、显影液和译码本,试图从这部“秘密档案”的字里行间、天头地脚甚至纸背脊缝中,勘破本为臆测之“迷局”,解析实属虚无之“隐语”.他们专一去找寻所谓的“微言大义”,以致穿凿附会为新说别解,而曹雪芹披肝沥胆创作
期刊
众所周知,当代文学学科寻求独立发展的道路起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并且在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基本上确立了相对成熟的研究范式,以此建构起当代文学史研究与书写的方法论原则.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唐弢、施蛰存都在20世纪八十年代提出,“当代文学不宜写史”,原因在于当代文学是“不够稳定的”,处在激烈的变动期,“没有成为历史陈迹”,这一观念也获得不少的赞同,至今仍是某些人理解“当代文学”的一种思路.今天看来这种思路虽然不错,但至少是狭隘和片面的,所谓“当代文学不宜写史”,仅仅是指出了当代文学无法写作像古代文学甚或现代
期刊
一rn江孔殷(1864—1951),广东南海人,字韶选,又字少泉(一说“少荃”),乳名霞,号百二兰斋主人,别号霞公.以其活泼好动,粤人昵称他“江虾”.江孔殷的《兰斋诗词存》,自署“南海江孔殷霞庵”.江孔殷为晚清最后一届科举进士,曾进翰林院,世人尊称为“江太史”或“太史公”.
期刊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静庵),号观堂,浙江嘉兴人.1898年抵沪入时务报馆打工,业余时求学东文学社(罗振玉创立).1901年东渡日本专攻“新学”(数、理、化),因病辍学回国,因青春期特有的“忧生之苦”(天才情结与生存环境的严重失衡),而逼迫他在1902年寻觅德国哲学(始读康德,继而吸吮叔本华的人本忧思)来释其人生大惑.嗣后,他将其超越“忧生之苦”的睿思心得,化为投身文哲探索的内驱力,写出了足以令二十世纪初学界振聋发聩的名篇(1904年《红楼梦评论》)及名著(1908年《人间词话》).这是一
期刊
中央电视台辛丑年大年初一黄金时段《典籍里的中国·尚书》甫一播出,立即轰动全国,好评如潮,视频播放量超过二点五亿,节目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十一亿,一时间,家家谈《尚书》,人人说伏生.节目的学术顾问和主讲嘉宾是著名的《尚书》学家钱宗武先生.2021年底,钱先生主编的三十五册皇皇巨著《〈尚书〉学文献集成·朝鲜卷》喜获华东地区第二十三届古籍优秀图书奖.
期刊
我梦见自己正和墓碣对立,读着上面的刻辞.那墓碣似是沙石所制,剥落很多,又有苔藓丛生,仅存有限的文句——rn“……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rn”……有一游魂,化为长蛇,口有毒牙.不以啮人,自啮其身,终以殒颠.……rn“……离开!……”rn我绕到碣后,才见孤坟,上无草木,且已颓坏.即从大阙口中,窥见死尸,胸腹俱破,中无心肝.而脸上却绝不显哀乐之状,但蒙蒙如烟然.rn我在疑惧中不及回身,然而已看见墓碣阴面的残存的文句——rn“……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创痛酷
期刊
鲁迅笔下的“大哥”作为问题始于《狂人日记》,在其中“大哥”作为“狂人”的对立面而存在,“狂人”形象的立足点和价值,至少其中一部分是建立在这种对位关系之上的.从现实主义艺术成规来看,“大哥”在作品中的表现并非顽固守旧、不近人情,然而他却永远作为“旧”的一面的典型人物而存在了.这一艺术效果正来自《狂人日记》首开其端的一种新文学的意义装置的作用:通过“颠倒的书写”制造内部之敌,以服务于新文学的意识形态目的.而由此体现的“编撰现代性”所带来的“现代性困境”:“怎样做大哥”的问题从此成为这位现实中的“大哥”需要不断
2020年,作为江苏省最高文学奖项的紫金山文学诗歌奖颁给了丁及.其实,这是评奖委员会对这位已在诗坛耕耘了三十年的诗人进行的一次总体肯定.许多年来,他在《人民文学》《诗刊》《作家》《钟山》《十月》《花城》等刊物陆续发表了几百首诗歌,并结集有《骆驼爱玫瑰》《花期》两本诗集;同时,他的部分作品还被编入了《中国最佳诗歌》《中国年度诗歌》《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诗歌卷》等集子,并被《诗刊》推荐参加“新世纪优秀诗人”联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