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校体育课程发展与指导思想

来源 :客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iakou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而国内的学校体育课程也是经历了引进与改造、变革与发展阶段、十年挫折阶段、恢复和调整阶段、改革与探索阶段和深化改革阶段。每一阶段的课程指导思想都与当时的社会发展和教育目的有密切的联系,带有浓厚的社会政治特色和历史合理性。
  【关键词】体育课程;发展与指导思想
  一、建国后学校体育课程发展情况
   (一)1949-1978年,基本框架初步建立时期。
   建国初期,受国际环境影响,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理论主要是借鉴苏联的经验,并于1956年制订和颁布了第一部全国统一使用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961年,国家教委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指导下,制定了第二套体育教学大纲《中学体育教材》,标志着新中国体育课程建设走出原苏联模式,探索本土化体育课程研究的开始,大纲确立了学校体育教学要增强学生体质的思想,新增加了武术等民族教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体育课程结构从缺失到重新恢复阶段。60年代初,因国民经济困难,多数学校的体育场地改作菜地,体育教学秩序受到影响。1963年后逐渐恢复。随后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我国学校体育遭受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基本缺失。
   (二)1979-2000年,学校体育课程结构的改革与发展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的体育课程改革蓬勃地开展起来了。在1979年召开的扬州会议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大措施,在明确提出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的同时,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展开了大讨论,提出了“竞技体育”“技能教育”“快乐体育”“全面发展”等学术思想和观点,创办了学校体育专业杂志《学校体育》,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学校体育》教材,使学校体育工作逐渐朝着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为学校体育课程结构改革铺平了道路。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发展,1987年国家教委根据中小学学制的变化,对旧的十年制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改,颁布了十二年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新的《教学大纲》显著特点是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即由过去单纯的生物体育观向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转变。学校体育基本理论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开始重视各种体育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的研究与探索,在继续强调体质教育的同时,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积极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服务。
   1986年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的《九年义务教育法》,首次把我国基础教育通过法律形式确立下来。作为制定九年义务教育大纲的过渡性教学大纲,1992年国家教委正式制订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初中体育教学大纲》,并在随后的1996年正式启动了高中新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实验工作。《九年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学校体育进一步改革。在这期间,1993年2月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地把调整和改革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推行体育课程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开始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和学生个性的培养,重视体育课程的体质教育内容。
   90年代末期提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学校体育课程结构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探索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现代学校体育教育体系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贯彻落实中央的《決定》,教育部于2000年12月颁发了新制定的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和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适用修订版)》的过渡性大纲,在对我国学校体育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重新构建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等作出的重大调整,是在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全面实施学校体育课程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三)2001至今,新的学校体育课程结构的构建与创新时期。
   2000年后,新的学校体育课程结构基本框架构建阶段,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1-12年级)(试验稿)》的推行,促进了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体育课程结构体系的改革,突破了传统的课程结构模式和课程指导思想的束缚,并以现代课程结构理论为指导,开始重新构建新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集中体现体育课程体系结构的整体、和谐的功能效应。
   随后,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明确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来统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确立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一阶段学校体育课程结构改革主要回顾了第八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教训,拓展体育课程结构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修补和完善前7次体育课程结构(《体育教学大纲》)中缺失的“实质结构和形式结构”的内容。围绕着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把体育教学中有关体育知识教育、人格教育、情感教育、创新教育、体质教育、自我发展教育等内容纳入学校体育课程结构改革之中,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完善学校体育课程结构内容。
  二、学校体育课程指导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三个趋向
   回顾历史,学校体育课程指导思想发展与时代主题相结合,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体现了三个发展趋向:
   第一,学校体育课程思想由偏重于社会需求向社会需要与学生主体需要并重方向发展。体质教育思想影响下的学校体育课程思想主要表现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生产与国防建设服务的课程思想以及劳动、军事体育思想,主要体现的是社会需要;而终身体育、主体教育、素质教育、健康第一思想则体现了学生主体与社会的双重需要。
   第二,学校体育课程思想由科学主义向人本主义转变。建国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传授“三基”等课程思想具有浓厚的科学主义特色,而80年代后期的发展个性、“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等课程思想则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特色。
   第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思想由手段论价值观向目的价值观转变。增强体质为生产与国防服务、传授“三基”的课程思想,把体育运动看成方法手段,强调通过体育运动达到其它目的,是典型的手段论价值观。而发展学生个性的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运动中的体验与乐趣,把运动本身看成是目的,是较典型的目的论价值观。
  三、小结
   从建国初期照搬苏联的体育教学模式所形成第一套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到2001年9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校体育课程结构逐步向优质化、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已经由单纯的身体运动发展成为有关社会、人文、生理、心理、教育等的理论知识体系指导下的以身体运动为媒介的体育文化,而作为传播、融合和创新特性是必须得到正视的,也是学校体育课程存在的意义。体育课程未来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以体育文化为课程文化的基础上,必须树立体育课程的学科观,以学科文化思想为基础认识和开发学校体育课程,必须保持体育课程独立的品格特色,必须从体育课程的“学科”的高度思考学校体育课程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 郑保华.建国60年学校体育课程结构的构建与发展
  [2] 朱鹏屏.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之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6):11-12.
  [3] 刘晓莉,肖焕禹.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体系的回顾和展望[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及能源危机的重视,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加大了对光伏电站等新能源电站的建设力度。该新能源具有间歇性分布式的特点,稳定性不好,同时,光照强度及天气环境等自然条件也会对该新能源的电量输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光伏发电接入配电网后,会导致电网电压的稳定性大幅度降低,进一步影响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甚至出现短路、断路等情况。基于此,如何保证光伏智慧电网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是本文研究的重要
期刊
一、初中生厌学的现状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此时,却有一部分中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产生厌学情绪,这是教师与家长经常遇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它具体表现为: 学习习惯差,对学习无兴趣,不认真听讲,学习不主动等,经常旷课、迟到,找各种借口请假不上课,上课注意力分散,情绪消极,思维缓慢,作业马虎、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考试及作
期刊
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依据《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以下简称《制定条例》)启动了中央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大规模集中清理工作,经过两次大规模集中清理,为之后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针对建设中国特色法治体系做出部署。在《决定》中第一次将完善党内法规体系与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已成为大趋势,大学生应有着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意识且深刻认识到学历及专业证书等对自身进入社会求职的重要性。通过对大学生考研、考证等所面临问题的研究,结合广州工商学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结合学科发展,通过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在现有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及
期刊
【摘 要】从传统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优劣势等方面出发,探索“后疫情时代”教学新路径,充分融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势,以《基础会计学》为例,设计“后疫情时代”混合教学的模式,从而促进高等院校进入“双线教学”的新时代。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教学模式;基础会计学   人类已经进入与病毒共存、与疫情长期作战的时代,即“后疫情时代”。应充分利用此次线上教学的实践经验,推动高等院校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
期刊
【摘 要】人工智能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现代科技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之一,也是引领未来的创新技术。它从简陋的实验室逐渐发展到人机协同、跨境整合、共享等新阶段,它与实体产业的融合不断深化。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发展水平越来越高。领先的广播专家是一名特许专业人员,目前仅在世界各地的中国大学开放。将AI技术应用于能够产生更好的广播效果的广播领域,可谓是一种融合创新。本文主要分析新时代
期刊
【摘 要】当今社会中,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为我国媒体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并且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空间。与此同时,其对新闻媒体领域的要求逐步提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新闻媒体需要保障灵活性,由于量的增多,人们对质方面的要求逐步提高,尤其是对于新闻采编而言,应该把握机遇,勇面挑战,制作更多高质量的好产品,保障人民群众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内容。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挑战;短视频  
期刊
【摘 要】播音主持工作必须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对自身业务进行设计,提升新时代播音主持工作的综合价值。随着新媒体技术不断更新发展,创新播音主持工作发展策略,是播音主持人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章对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的创新与发展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播音主持;创新;发展   近几年来,新媒体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新媒体用户的数量每年均会以极快的速度增加。除了微博
期刊
【摘 要】有效的“整体备课”是提高课时备课针对性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障。本文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第七小学英语学科为例,分析了整体备课应该做好的三件事。  【关键词】整体备课;分层教学;英语   整体备课理念上是指:教师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对学科教学从整体上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学段备课、年级备课、学期备课和单元备课等基本形式。有效的“整体备课”是提高课时备课针对性和課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障。
期刊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日益提升,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学生适应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提升岗位技能,越来越多学校设立了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以帮助学生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对理论和实践进行相结合,拓展对跨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升管理技能。本文旨在通过对《ERP沙盘模拟实训》在高校课程体系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探究课程应用过程中存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