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药品质量是设计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药品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强化药品质量意识,在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注意制药质量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蜜丸;质量与控制
1 概述
蜜丸是指饮片細粉以炼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所用的蜂蜜须经炼制后使用,可根据品种、气候等具体情况选用。蜜丸外观应圆整均匀、色泽一致、应细腻滋润、软硬适中。密封贮存,防止受潮、发霉、虫蛀、变质,个别品种需阴凉贮存。
2 蜜丸质量的控制与分析
2.1 赋形剂
蜂蜜炼制可以除去杂质,破坏酵酶,杀死微生物,减少水分,增加黏合力。若炼制不得法,成药在贮藏期间会出现皱皮、发霉、干硬、碎裂等现象。
2.2 炼蜜分类
根据处方中药物性质、药粉含水量来掌握蜂蜜炼制的时间、温度、炼蜜颜色、水分等,分为嫩蜜、中蜜、老蜜。
2.2.1 嫩蜜
将蜂蜜加热至105-115℃,含水量为17-20%,相对密度为1.35左右,色泽无变化,稍有粘性,适合含较多油脂、黏液质、胶质、糖、淀粉、动物组织等黏性较强的药物制丸。
2.2.2 中蜜
将嫩蜜继续加热,温度达到116-118℃,含水量为14-16%,相对密度为1.37左右,出现浅黄色有光泽的翻腾的均匀气泡,手捻有黏性,两手指分开时无白丝出现时为好,适合于大部分蜜丸黏性中等的药物制丸。
2.2.3 老蜜
将中蜜继续加热,温度达到119-122℃,含水量在10%以下,相对密度为1.40左右,出现红棕色光泽较大气泡,手捻甚黏,两手指分开出现长白丝,“滴水成珠”,适合于黏性差的矿物性药物制丸。
2.3 炼蜜使用
与季节、气温有关,一般冬季多用稍嫩蜜,夏季多用稍老蜜。研究报道有用果葡糖浆代替蜂蜜,还有用蜂蜜:糖:水(1:1:0.3)及适量酒石酸混合一起炼制,改进后黏性强,可塑性好,有待于进一步考察。
3 蜜丸生产过程控制与分析
蜜丸传统制备其工艺流程为:物料准备→制丸块→制丸条→分粒→搓丸→包装。
3.1 物料准备
根据处方中药材的性质依法炮制,选择适当的方法粉碎,过筛,得细粉或最细粉。
3.2 制丸块
又称合药、合坨,这是关键工序,丸块的软硬程度及粘稠度直接影响成型和贮藏中是否变形,包括:
3.2.1 炼蜜程度
根据处方中药材的性质、粉末细度及季节温度使用适宜的炼蜜,过嫩则粉末黏合不好,丸粒搓不光滑;过老则丸块发硬,难于搓丸。
3.2.2 合药温度
一般处方用热蜜和药,处方中含有芳香挥发性成分药物,则用凉蜜合药,处方中含有多量树脂、胶质、糖、油脂类药材,加入热蜜后熔化,丸块粘软不易成型,待冷却后又变硬不利制丸,故此类药物合药蜜温应在60-80℃为宜;处方中含有大量的叶、茎、全草或矿物性药材,因粉末黏性很小,则须用老蜜趁热加入。
3.3 制丸条、分粒与搓丸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制药机械也不断改革进步,在使用先进设备生产的同时,要注意操作工技能的培训。《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生产设备不得对药品质量产生任何不利影响,与药品直接接触的生产设备表面应平整、光洁、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不得对药品发生化学反应、吸附药品或向药品中释放物质。
3.4 包装
与药品直接接触,若质量不佳或保管不当,均有污染药品的可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应符合要用要求。蜜丸在使用PVC片、PTP片进行塑封时,应注意其密封性,热封不严,会导致水分超标和微生物污染,在进购包材时要选择有资质的厂家,制定严格的内控质量标准。
4 蜜丸含菌量的控制
4.1 原料的控制
水洗药材、射线灭菌法、微波加热灭菌法。此外,还有流通蒸汽法、远红外加热法等灭菌方法,有报道认为蜜丸含菌主要来源于药材饮片,其含菌量随季节呈周期性变化,对药材饮片进行蒸汽灭菌、真空干燥获得较好的灭菌效果。注意选择灭菌方法时一定要经过工艺验证,方法不当不能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疗效。如大黄采用湿热灭菌法灭菌,游离大黄素增加,总大黄素减少;龙胆采用射线灭菌法,龙胆苦苷含量降低。因此要根据处方组成、药物性质采用不同灭菌方法或联合应用。
4.2 洁净区环境控制
除来自外界之外,生产中物料的机械粉碎、研磨、粉状物料的混合、筛分、收集、包装、运输等均会产生粉末状微粒子。洁净区内人是最大的污染源,约占80%,主要是人体把外界的尘粒带入,人体本身散发大量的皮屑、衣服也带进尘粒。人体自然活动时,人体散发出的热量可形成一般热流,使大于0.3um的微小粒子扩散,扩散量可达到每分钟近千百万粒,口腔与鼻腔的粘膜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讲话、咳嗽、喷嚏时都会散发大量含微生物的粒子。《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避免体表有伤口、患有传染病或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疾病的人员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参观人员和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生产区有效通风,有温度、湿度控制和空气净化过滤,保证药品的生产环境符合要求。目的就是控制生产环境,使药品在生产过程中不易吸潮,控制微生物的滋生。
4.3 蜜丸水分的控制
《中国药典》规定蜜丸水分不得超过15%,但在实际生产中造成水分不稳定的因素很多,有人提出用以下公式,W1X+W2Y=( W1+ W2)*15--M,其中W1为原料量,X为其水分,W2为炼蜜量,Y为其水分,15--M为蜜丸的水分,经验证明此公式控制蜜丸水分较科学、方便,适用于药厂的多批次、大批量生产。
5 结论
总之根据蜜丸的生产工艺严格控制原料、生产环境,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使用药更安全有效,为人民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兆旺.中药药剂学[J].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01).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制剂通则[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1).
(作者单位:药都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蜜丸;质量与控制
1 概述
蜜丸是指饮片細粉以炼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所用的蜂蜜须经炼制后使用,可根据品种、气候等具体情况选用。蜜丸外观应圆整均匀、色泽一致、应细腻滋润、软硬适中。密封贮存,防止受潮、发霉、虫蛀、变质,个别品种需阴凉贮存。
2 蜜丸质量的控制与分析
2.1 赋形剂
蜂蜜炼制可以除去杂质,破坏酵酶,杀死微生物,减少水分,增加黏合力。若炼制不得法,成药在贮藏期间会出现皱皮、发霉、干硬、碎裂等现象。
2.2 炼蜜分类
根据处方中药物性质、药粉含水量来掌握蜂蜜炼制的时间、温度、炼蜜颜色、水分等,分为嫩蜜、中蜜、老蜜。
2.2.1 嫩蜜
将蜂蜜加热至105-115℃,含水量为17-20%,相对密度为1.35左右,色泽无变化,稍有粘性,适合含较多油脂、黏液质、胶质、糖、淀粉、动物组织等黏性较强的药物制丸。
2.2.2 中蜜
将嫩蜜继续加热,温度达到116-118℃,含水量为14-16%,相对密度为1.37左右,出现浅黄色有光泽的翻腾的均匀气泡,手捻有黏性,两手指分开时无白丝出现时为好,适合于大部分蜜丸黏性中等的药物制丸。
2.2.3 老蜜
将中蜜继续加热,温度达到119-122℃,含水量在10%以下,相对密度为1.40左右,出现红棕色光泽较大气泡,手捻甚黏,两手指分开出现长白丝,“滴水成珠”,适合于黏性差的矿物性药物制丸。
2.3 炼蜜使用
与季节、气温有关,一般冬季多用稍嫩蜜,夏季多用稍老蜜。研究报道有用果葡糖浆代替蜂蜜,还有用蜂蜜:糖:水(1:1:0.3)及适量酒石酸混合一起炼制,改进后黏性强,可塑性好,有待于进一步考察。
3 蜜丸生产过程控制与分析
蜜丸传统制备其工艺流程为:物料准备→制丸块→制丸条→分粒→搓丸→包装。
3.1 物料准备
根据处方中药材的性质依法炮制,选择适当的方法粉碎,过筛,得细粉或最细粉。
3.2 制丸块
又称合药、合坨,这是关键工序,丸块的软硬程度及粘稠度直接影响成型和贮藏中是否变形,包括:
3.2.1 炼蜜程度
根据处方中药材的性质、粉末细度及季节温度使用适宜的炼蜜,过嫩则粉末黏合不好,丸粒搓不光滑;过老则丸块发硬,难于搓丸。
3.2.2 合药温度
一般处方用热蜜和药,处方中含有芳香挥发性成分药物,则用凉蜜合药,处方中含有多量树脂、胶质、糖、油脂类药材,加入热蜜后熔化,丸块粘软不易成型,待冷却后又变硬不利制丸,故此类药物合药蜜温应在60-80℃为宜;处方中含有大量的叶、茎、全草或矿物性药材,因粉末黏性很小,则须用老蜜趁热加入。
3.3 制丸条、分粒与搓丸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制药机械也不断改革进步,在使用先进设备生产的同时,要注意操作工技能的培训。《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生产设备不得对药品质量产生任何不利影响,与药品直接接触的生产设备表面应平整、光洁、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不得对药品发生化学反应、吸附药品或向药品中释放物质。
3.4 包装
与药品直接接触,若质量不佳或保管不当,均有污染药品的可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应符合要用要求。蜜丸在使用PVC片、PTP片进行塑封时,应注意其密封性,热封不严,会导致水分超标和微生物污染,在进购包材时要选择有资质的厂家,制定严格的内控质量标准。
4 蜜丸含菌量的控制
4.1 原料的控制
水洗药材、射线灭菌法、微波加热灭菌法。此外,还有流通蒸汽法、远红外加热法等灭菌方法,有报道认为蜜丸含菌主要来源于药材饮片,其含菌量随季节呈周期性变化,对药材饮片进行蒸汽灭菌、真空干燥获得较好的灭菌效果。注意选择灭菌方法时一定要经过工艺验证,方法不当不能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疗效。如大黄采用湿热灭菌法灭菌,游离大黄素增加,总大黄素减少;龙胆采用射线灭菌法,龙胆苦苷含量降低。因此要根据处方组成、药物性质采用不同灭菌方法或联合应用。
4.2 洁净区环境控制
除来自外界之外,生产中物料的机械粉碎、研磨、粉状物料的混合、筛分、收集、包装、运输等均会产生粉末状微粒子。洁净区内人是最大的污染源,约占80%,主要是人体把外界的尘粒带入,人体本身散发大量的皮屑、衣服也带进尘粒。人体自然活动时,人体散发出的热量可形成一般热流,使大于0.3um的微小粒子扩散,扩散量可达到每分钟近千百万粒,口腔与鼻腔的粘膜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讲话、咳嗽、喷嚏时都会散发大量含微生物的粒子。《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避免体表有伤口、患有传染病或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疾病的人员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参观人员和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生产区有效通风,有温度、湿度控制和空气净化过滤,保证药品的生产环境符合要求。目的就是控制生产环境,使药品在生产过程中不易吸潮,控制微生物的滋生。
4.3 蜜丸水分的控制
《中国药典》规定蜜丸水分不得超过15%,但在实际生产中造成水分不稳定的因素很多,有人提出用以下公式,W1X+W2Y=( W1+ W2)*15--M,其中W1为原料量,X为其水分,W2为炼蜜量,Y为其水分,15--M为蜜丸的水分,经验证明此公式控制蜜丸水分较科学、方便,适用于药厂的多批次、大批量生产。
5 结论
总之根据蜜丸的生产工艺严格控制原料、生产环境,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使用药更安全有效,为人民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兆旺.中药药剂学[J].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01).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制剂通则[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1).
(作者单位:药都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