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与能力并重,传承与创新共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we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认真研究高考命题走势,有利于高效备考、有效备考。文章作者结合四川省高考历史卷自2008年以来的变化趋势,提出2010年四川卷必将遵循传承与创新共存、基础与能力并重的走向。同时指出这些走向的主要考查点和命题重点区域,有利于广大师生切准考试脉搏,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 四川高考命题重点方向
  
  影响历史命题走向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四个:第一,历史课程改革。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新课程的理念、知识体系、内容安排、教学方式变化等,直接影响着高考历史试题的走向,这一点在2009年高考试卷中已经证明。第二,史学研究的进展及其重大成果。史学研究新范式的引入、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新成果的获得等,会使试题的内容选取、切入角度、观点提法等发生变化。因此,必须注意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文明史范式、社会史范式、生态史范式五种新范式,这是我们的共识。第三,现实社会与生活。从国内看,全党、全国人民正为实现“小康”目标而奋力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这对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必然会有影响。从国际看,来势汹汹的“金融海啸”很可能影响2010年的高考历史试题。第四,历史命题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题型的变化必然受继承与发展关系的制约,既不可能固定不变,又不可能全部更新。
  
  一
  
  综观近年试题,可以明显地看出在传统的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命题范畴外,新型的社会史和生态史试题已经大幅出现。由此,综合以上这些重要因素和对2009年全国特别是四川卷的特点与问题的探讨,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条结论:2010年四川卷必将遵循传承与创新共存、基础与能力并重的走向。基于这些认识,我们不妨大胆预测一下2010年四川卷可能的命题方向与重点区域。
  1.命题重心仍然坚守传统阵地,继续坚持文明史视角,政治、经济和文化文明史试题仍占重要地位,以便突出对基础主干知识的重视、对中学教学形成正确导向。这个方向是我们备考的重中之重。
  (1)重点考查历史主干知识。
  历史主干知识就是历史发展的转折性、关键性、起里程碑作用的重大历史事件与现象。
  (2)传统主要是指考试的命题区域与形式。
  命题内容与考查手段显然会发展创新,必将把情感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必将把重视传统基础知识与重视对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相结合。
  (3)政治史考查重点向政治文明史转移,政治制度文明史是重中之重。其重点包括:
  ①古代: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秦朝三公九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明清内阁和军机处等)、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等)、监察制度、选官制度(主要是科举制)、少数民族政权重要政治制度及其特色(特别是双轨制、区域自治,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民族关系与国家统一、社会和谐问题)等。
  ②近代:清代晚期政治制度的变化轨迹(民主政治构想、总理衙门设置、戊戌变法时期的相关措施、清末“新政”中的机构变化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政治制度和《临时约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权及相关的政治制度(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
  ③现代:人民政协制度和《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等。
  ④世界史:重点是近代欧美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如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英、美、法等国重要宪法等。同时,要注意苏俄和苏联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⑤政治制度与政治观念文明史的关联部分:如“三权分立”观念在美国转化为“三权分立与制约”政体、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和人民民主专政思想转化为国体政体等。
  ⑥受周年大事的影响(特别关注尾0的大事),革命史范式也需注意。众所周知,1840年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结束的标志。在这样的背景下,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重视对中国近代后期的革命史视角,亦即民主主义革史的考查,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我们有必要注意:引起社会重大转型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思想、经济原因,如1919年前后的历史与民族资本主义、三民主义和社会主义(以及由此衍生的国共关系与政治民主化、国家统一问题等);1949年前后的历史与毛泽东思想;1979—1980年前后的历史与邓小平理论;甚至世界史中的類似问题,如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1787宪法的形成与完善、法国大革命中的政体与革命思想和措施、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1950年及1990年前后世界局势与各国政治体制的变化等。相信2010年高考必将重视对这些事件的考查,特别是原因、影响方面的考查。
  (4)经济史考查重点从物质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制度层面即生产关系的制度表现(如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经济法令、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模式等)。以往的经济史试题主要考物质技术层面的内容,近年重点则明显地向制度层面转移,经济体制及其改革、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与调整成为重中之重。这与世界金融危机,以及我国正在深入进行的经济改革密切相关。当前,我国经济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所谓“攻坚”,其关键就是改革经济体制,优化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模式。为此,需要很好地关注总结我国及他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变“危”为“机”,在全球化挑战、贸易保护主义挑战、金融危机挑战中,抓住机遇、调整模式、升级产业、确保增长、促进发展。为此,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历史上的经营管理制度的演进:作坊制→手工工场制→工厂制→垄断制→跨国公司制(全球化竞争)。在此系列中,工厂制的出现是重点。
  ②中外古今的重要经济政策、制度和法令。如中国从古到今的土地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尤为重要)、农业与商业政策、中国历代重要改革过程中颁布的经济法令(特别是农业税制与农业商品化以及商业)、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经济措施及其在战后的运用与问题。
  ③英美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自由资本主义),前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形成与运用、影响与问题,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的产生及其在七十年代的问题与八九十年代以来的调整改革与发展趋势,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亚洲国家崛起的经济模式与问题(特别关注东亚中国、韩国、日本,东南亚泰国、新加坡,南亚印度,西亚两伊与沙特等,各是一种模式),近现代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变革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的改革等,要注意结合国际国内环境对比分析。
  ④三次工业革命与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中苏经济结构的问题,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美、欧、中、东盟、西亚)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以及经济结构和经济模式变化与国际市场争夺,并将此问题融入全球化、区域化重大问题中考查。与之相关的还要关注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劳动力转移问题(如圈地运动、西进运动、中国古代北民南迁与江南开发、古代和近代农业商品化、经济结构变化与近现代城市化人口迁移、民工潮人口迁移等)。
  (5)文化史将历史的精深问题与生活的常识问题相结合成为一种趋势。
  ①各个时代的新思想是文化史考查的重点。例如:中国历史流变中的“新思想”在古代最重要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或思想家)的思想,近代则是林则徐和魏源“师夷制夷”思想、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派的改革变法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的思想(含从激进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等。现代重要的是中共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思想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世界历史流变中的思想,最重要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启蒙思想、工业革命下的自由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列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等。
  ②文化常识也成为一种考查趋势。由此我们要注意教材中小字部分,新增加的社会生活史,以及文化史中一些常识问题的把握与延伸。如纪年法,帝王封号与年号,四川相关的文化现象,如方言、食品、饮茶、制盐、丝织、诗词、人物、习俗等。
  2.创新试题将多方面开拓创新,坚持“三新”出彩,以扩大考查的内容,转换命题的视角,丰富历史测评的资源,充实试题使用的概念。
  在近年高考历史试题中,出现了两类以往没有的试题:一类是社会史试题,一类是生态史试题(亦可称为生态环境史试题)。我们知道,按照现在我党的文明观念,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至少包括四个文明,即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进一步强调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强调建设社会文明(也就是常说的构建和谐社会问题)”,这一观点在十七大一经提出,立即得到高考试题的积极响应。物质文明特别侧重于物质文明对社会的重要影响,社会史问题亦即与之相关的民生问题频频闪现;生态文明更是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特别是在2009年考题中尤多。对于历史高考复习来说,不必在这方面下過多的功夫,只要大体上知道“社会问题”是指什么,包括哪些主要方面,往往与哪些问题相关,以及发生与克服的规律、成功经验与教训启示即可。
  (1)重点掌握特殊时期的社会问题,关注物质文明引发的社会巨变与转型中的民生问题。世界史中经历手工工场—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的重要转型,要关注引发的民生问题如:赈灾与抗灾问题(战乱、气候、疾病、地质、环境等灾难)、农民问题、住房问题、生活资料问题、城市化与就业问题、贫富分化问题、贫困与社会动乱、社会危机乃至国际冲突问题、社会救济与福利保障体系问题、家庭婚姻关系问题、政策失误导致的社会问题等。
  (2)生态文明要关注科技创新、工业化与环境、资源的关系问题,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与土地开发、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建国后工业化与资源环境问题、联产承包以后土地开发与环境问题、科技创新、经济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等。
  3.继续采用专题考察形式,扩大考点知识覆盖。专题考查形式,有利于坚持主干知识的重点考察,突出研究型学习的有力导向,为新课程改革做好铺垫并逐步接轨。
  4.突击抽查边角知识,增加试卷的新颖度。边角知识是指教材中标识★的章节、教材中用楷体字排版的内容、教材中的图表注释、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低的知识等,有利于考察知识的严整性与认识的深刻性,并丰富卷面。
  5.创新试题形式,考察思维探究过程。比如可能增加小论文,或者进行“完形填空”,或者探讨观点,具有开放性特点。特别是选择题,可能更多地出现开放性、研究性问题。虽然材料新颖、情景鲜活、选项概念新奇,但可以从历史教材或中学学科体系中找到可以被普遍认可的答案。
  
  二
  
  结合以上分析,2010年四川高考后期备考复习必须重点关注以下复习方向。
  1.转型时期的重大社会问题。(特别是贫富分化、扩大就业、社会保障、赈灾抗灾、社会矛盾、国家统一、国际交流与合作、环境保护等问题。)
  2.三农问题与扩内需、保增长、促民生。特别是土地问题、农村市场与农业商品化、经济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等。
  3.经济危机下的社会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模式、经济体制改革、抓住机遇振兴民族经济问题。要注意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及其机遇与风险,国际市场的形成与开拓竞争,中国与世界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模式问题及其与科技创新和能源、环境问题(特别是二战后的演变与改革调整),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包括WTO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
  4.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抗击重大危机问题。郑和下西洋与抗击海盗,近代各国克服民族危机的运动,国共合作克服民族危机,一战后两个世界的合作与争端解决,二战中国际合作抗击法西斯威胁,战后国际合作与斗争,全球化与区域化组织及其合作与竞争。
  5.全球化与区域化下的中国与东盟、中美日三角关系问题。全球化与区域化及其机遇与风险,海上丝绸之路与郑和下西洋,亚洲国家的崛起与发展模式,亚洲合作抗击殖民主义侵略,中国同东盟、日本、欧盟的交往与世界多极化、全球化问题,以及现实条件下中美日亚太三角关系(对比欧盟一体化问题,重点研究亚太经济共同体问题,思考台湾在此问题中的出路)。
  6.加强政治民主化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古今中外的思想创新与思想解放运动,中外各国政治民主化的斗争与探索及其重大成果,国共合作与国家统一、民主政治建设,中国少数民族特色制度,以及重要王朝反分裂斗争,民族和议和解问题,民族间和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促进国家统一、地区和平的重大事件,如历史上中外国家内部民族间以及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的表现与影响,以及亚太、欧盟、东盟、南美等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等。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认真体悟高考考纲的变化,深入研究课程改革的趋势,仔细揣摩近年试题的走向,就不难把握住高考的脉搏;只要我们在后期复习备考中注重突出落实基础主干知识,坚持四化教材原则(知识专题化、考点题型化、题型要点化、要点规范化),坚持“三本”原则提升能力(联系实际,全面复习,以活为本;抓住热点,活化专题,以理为本;精选习题,综合复习,以纲为本),充分发挥六大基本史观(现代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革命史观)的科学引领作用,注重变换复习视角,就不难提高复习质量;只要我们注意总结读题技巧,注重研究答题方法,注意优化学科语言,注意收集视角题材信息,全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就不难成功。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认为,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托,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广辟渠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体验生活和感受生活,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综合性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    课本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语文不等于教材,它只是教材的一种,是《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一种载体,
期刊
一、文题做拐杖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尽管人心隔肚皮,但其心是温和的、严厉的、深沉的、浅薄的、善良的还是邪恶的,都可以从眼睛这扇窗口窥见一二。同样,我们在讲析课文时,也可从文章的眼睛——课题这一途径单刀直入地剖析内容,甚至条分缕析。人说:“题好一半文。”反言之,读懂题,悟好题,便是抓到了深入课文境界的一根拐杖。因为課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它像人传神的“明眸”一般摄人心魄,值得细细化解,慢慢品味。 
期刊
“生态学”一词,是由希腊语oicos(房子,住所)派生而来。最早出现在德语中,即die Olologie,英语为the ecology。从词源学来看,该词带有很浓重的“家园意识”。  生态批评的传统与18世纪至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有着分不开的关系。18世纪英国的自然史作家吉尔伯特·怀特,19世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博物学家达尔文,以及20世纪的英国作家劳伦斯等人,都对自然文学产生过影响。1
期刊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总有教师抱怨学生难教,教学效率低下,且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不少,但是最后并没有取得所预想的效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回头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思考在良好师生关系构建、教育教学方式手段优化及教学生动程度等方面,是否还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之处,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处于16—20岁
期刊
摘 要: 学习型集体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学习型集体有利于德育教育功能的渗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学习型集体 情感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实施要本着“三个面向”的基本方向坚持素质教育。体育也是如此。当前体育教学大纲的再次修改标志着体育教育要针对学生身心来实施教育学手段,完成全面素质教育目标。在体育教学之中,何谓
期刊
我们在日语学习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像“髪を伸ばす”、“幅を広げる”、“声を高める”、“認識を深める”、“風船を膨らます”这样的词组。在这些词组中出现的动词,基本上都是跟物(包括具体物和抽象物)的长度、宽度、高度、深度、面积、体积等空间上量的扩大相关的动词。笔者在此将这些表示空间上量的扩大的自他动词总括起来称为“扩张动词”。但是,即使都是表示空间上量的扩大的动词,根据其扩大的空间的量的维度(是一维)二
期刊
摘 要: 本论文运用格赖斯的交际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原则对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进行文体特点的分析,从而揭示了主人公的反常心理、悲惨境遇和故事的主题。从对数量原则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到如何通过“违背”此原则在语言上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从而更有利于揭示下层劳动人民悲惨的活动境遇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的无限的辛酸。  关键词: 《警察与赞美诗》 文体学特点 数量原则    文体学是通过现
期刊
一、口试部分(20分)  (一)背诵或朗读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时间不超过五分钟。(10分)  (二)讲述课文中的一段故事或自编一段故事,时间不超过五分钟。(10分)  (评析:口试部分的内容安排改变了过去只重视书面考试的做法。语文语文,既要能“语”,又要能“文”。“语”指口头表达,也就是口语,口头表达是人们日常交际的最直接的手段。这里安排的口试部分体现了语文具有工具性的思想,也把课堂上我们提倡的把“
期刊
摘要: 备战历史高考,教师要坚持有的放矢、各个击破的原则,力求让学生对基础知识“会记”“记熟”;在答客观题时注意策略,争取多得分;在答主观题时,掌握方法,知道怎么做,争取少失分。  关键词: 历史高考记忆能力实战能力材料解析能力    “不去背书不行,光靠背书也不行”。我通过多年的高三历史教学,不断摸索总结,得出经验:有的放矢,各个击破。一是力求学生对基础知识“会记”“记熟”;二是在答客观题时,注
期刊
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应用方面三个方面去体现生活化,能使学生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感到生活中處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关键词: 生活数学教学新课程教学心得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