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让学生理解性学习数学。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应重视创设情境、学生活动和情感交流,这样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数学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学习,促进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 重视 创设情境 学生活动 情感交流
当前,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让学生理解性学习数学,因为儿童是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作为首批课改实验的一线教师,我觉得数学教学应重视以下三点:
1、重视创设情境。《标准》中不断地要求创设良好的情景,是希望有一个好的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质数和合数》一课,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复习引入时请学号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分组依次自报学号并起立;探究新知时请学生写出自己学号数的因数,各小组观察后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从而发现质数与合数的本质区别。这些情境的创设都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再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可能性》一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从学生非常熟悉而且感兴趣的“石头、剪刀、布”游戏引入新课,不仅增强了数学学习与学生活动的联系,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所要研究的“不确定现象”是这样的普通、平凡、有趣,而且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重视学生活动。大教育家杜威的“三个中心论”思想体系之一就是“以活动为中心”。《标准》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心理来看,越是跟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活动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成学生积极有效地自主参与。基于这点,在教学《可能性》时,我创设了4个活动,而且每个活动都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在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首先利用“石头、剪刀、布”游戏引入新课,让学生在玩一玩、猜一猜的过程中对确定和不确定现象有个初步的感受,并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是开展有趣的摸球活动,学生在实验、猜想、验证以及交流的过程中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形成的条件,同时,通过对统计结果的观察和比较,初步培养学生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态度;接着又通过判断课本习题以及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确定与不确定现象的理解;最后采用“听音乐传球”游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会有意识地安排有关一定、不可能和可能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质数和合数》时,我就创设了找一找、猜一猜等活动,各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找出一百以内的质数,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先排除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l,再划去除2、3、5、7本身外2、3、5、7的倍数,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找出了一百以内的质数。课堂练习的填空题、判断题等也设计成考一考、辨一辨、猜一猜的活动,这些活动,环环相扣,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方法的理解逐步深化、逐步提高,并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3、重视情感交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良好的情感交流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和表达中交流,在交流中讨论和表达,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自信,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及用数学的乐趣;教师以赞赏的目光看待学生,亲切的言语,恰如其分地评价……均给予学生积极情感的体验。《质数和合数》的教学创设了大量有用、有趣且具挑战性的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享受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喜悦。教学通过多种途径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如引入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一一学号,设计了写一写、分一分、做一做、找一找、辨一辨、猜一猜等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情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课堂上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既练习了数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兴趣,还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原来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人有用的电话号码与数学知识也联系紧密,这样学生们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投入到40分钟的探索活动中,他们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在整体中感悟,比较中顿悟,应用中升华,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与智慧,知识、技能、情感得到了同步发展。
多年来的数学课堂教学让我体会到,教师在常规教学中重视了以上三点,能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数学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学习,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 重视 创设情境 学生活动 情感交流
当前,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让学生理解性学习数学,因为儿童是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作为首批课改实验的一线教师,我觉得数学教学应重视以下三点:
1、重视创设情境。《标准》中不断地要求创设良好的情景,是希望有一个好的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质数和合数》一课,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复习引入时请学号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分组依次自报学号并起立;探究新知时请学生写出自己学号数的因数,各小组观察后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从而发现质数与合数的本质区别。这些情境的创设都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再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可能性》一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从学生非常熟悉而且感兴趣的“石头、剪刀、布”游戏引入新课,不仅增强了数学学习与学生活动的联系,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所要研究的“不确定现象”是这样的普通、平凡、有趣,而且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重视学生活动。大教育家杜威的“三个中心论”思想体系之一就是“以活动为中心”。《标准》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心理来看,越是跟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活动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成学生积极有效地自主参与。基于这点,在教学《可能性》时,我创设了4个活动,而且每个活动都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在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首先利用“石头、剪刀、布”游戏引入新课,让学生在玩一玩、猜一猜的过程中对确定和不确定现象有个初步的感受,并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是开展有趣的摸球活动,学生在实验、猜想、验证以及交流的过程中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形成的条件,同时,通过对统计结果的观察和比较,初步培养学生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态度;接着又通过判断课本习题以及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确定与不确定现象的理解;最后采用“听音乐传球”游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会有意识地安排有关一定、不可能和可能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质数和合数》时,我就创设了找一找、猜一猜等活动,各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找出一百以内的质数,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先排除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l,再划去除2、3、5、7本身外2、3、5、7的倍数,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找出了一百以内的质数。课堂练习的填空题、判断题等也设计成考一考、辨一辨、猜一猜的活动,这些活动,环环相扣,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方法的理解逐步深化、逐步提高,并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3、重视情感交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良好的情感交流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和表达中交流,在交流中讨论和表达,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自信,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及用数学的乐趣;教师以赞赏的目光看待学生,亲切的言语,恰如其分地评价……均给予学生积极情感的体验。《质数和合数》的教学创设了大量有用、有趣且具挑战性的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享受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喜悦。教学通过多种途径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如引入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一一学号,设计了写一写、分一分、做一做、找一找、辨一辨、猜一猜等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情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课堂上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既练习了数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兴趣,还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原来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人有用的电话号码与数学知识也联系紧密,这样学生们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投入到40分钟的探索活动中,他们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在整体中感悟,比较中顿悟,应用中升华,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与智慧,知识、技能、情感得到了同步发展。
多年来的数学课堂教学让我体会到,教师在常规教学中重视了以上三点,能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数学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学习,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