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弃用的激光雷达,为何迎来上市元年?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lu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光雷达已经踏上资本风口。
  1月7日,中国激光雷达技术公司禾赛科技正式提交科创板上市招股书,拟融资约20亿元,发行股本不超过636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15.01%,估值超过20亿美元。
  全球来看,2020年可谓是激光雷达公司们的“上市元年”:以机械式激光雷达为主的Velodyne(NASDAQ:VLDR)、坚持研发固态激光雷达的Luminar(NASDAQ:LAZR)都在2020年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 登陆资本市场,前苹果工程师创立的Aeva和以色列开发商Innoviz也正在寻求SPAC途径上市。
  已经上市的两家激光雷达公司财务表现并不亮眼,2019年Velodyne净亏损6720万美元、Luminar净亏损9470万美元,但暴涨的市值足以显示资本市场的疯狂,2020年12月Luminar市值一度冲到140亿美元。
  除了资本市场,车企们也给激光雷达“添了把火”。搭载Velodyne激光雷达的现代、福特和搭载Innoviz激光雷达的宝马都有一到两年内发布新车型的规划,蔚来和小鹏汽车也将在今年推出的新车型上搭载激光雷达。
  “从供给侧来看,这些新造车势力在引导消费者对科技和安全的需求,尤其是像蔚来、小鹏这样定位于中高端车的客户群体,能很快接受这些新科技,并且愿意为此买单。”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颜景辉对《财经》记者表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量产级激光雷达上车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装配率也会稳步提升。但有专家指出,激光雷达的现有市场容量并不大。“国内每年两三千万的销售量中有高级别自动驾驶需求的车型不到一百万辆,资本热度高更多是看好未来的智能化趋势。”汽车零部件行业专家吕威博士对《财经》记者表示。

几大门派、SPAC上市


  凯思博投资创始人及首席投资官郑方与Luminar创始人Austin Russell的第一次见面是在旧金山附近一座山上的别墅里,测试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车在山顶的停车场一圈圈地绕着。
  “他当时22岁,拿着篮球刚回家像个小孩一样,但我们聊下来发现他是一个非常有创造力的人,对激光雷达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他的梦想是要创造看得更远的眼睛,放在所有的车上,而且从一开始就不走Velodyne机械旋转激光雷达的老路。抄袭是没有出息的,必须要超越。”郑方表示。据了解,在种子轮投资Luminar后的两年半时间里,其不同时间点的投资回报达到了10到25倍。
  在2020年,Velodyne成为全球激光雷达第一股。这家成立于1983年的公司最初专注于生产低音扬声器,2005年才开始着手研发激光雷达技术,早期研发的机械式激光雷达颠覆了人们对自动驾驶的认知。发展至今,Velodyne已經成为全球领先的激光雷达供应商,甚至一度垄断激光雷达市场。
  Velodyne的挑战者并不少。成立于2012年的Luminar、2016年的Innoviz和2017年的Aeva都在降低成本并推出多样化产品,通过更高线束、更低价格等吸引车企和科技公司,力图抢夺Velodyne的市场份额。
  激光雷达能以高精度、高准确度获取目标的距离、速度等信息或者实现目标成像,车载激光雷达对于自动驾驶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相比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受到环境干涉更小、精度更高。
  根据扫描模块是否会运动,通常可分为机械式激光雷达、混合固态雷达和纯固态激光雷达,三个种类优劣势明显。机械式激光雷达技术研发早、相对成熟,但机械旋转部件行车环境不稳定,符合车规级的量产难度极高;混合固态雷达的微镜振动幅度小、成本低,更适合大规模应用,但因其视野有限、无法实现360度水平扫描,需要搭载多个,整车成本较高;纯固态雷达在技术上有绝对优势,扫描速度快、精度高、可控性好、体积小,被公认为是未来激光雷达的发展趋势,但目前纯固态激光雷达的方案并不成熟。


2020年1月7日,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上的Velodyne激光雷达传感器技术展品。图/法新

  国内外激光雷达厂商有不同的研发方向。机械式激光雷达的厂商有Velodyne、禾赛、Ouster等,速腾、Innoviz、大疆Livox、Luminar等则专注于混合固态激光雷达,纯固态激光雷达玩家有Quanergy、Ibeo等。
  尽管技术路径百花齐放,但国外的四家激光雷达公司不约而同都选择了通过SPAC上市。
  SPAC又被称为空白支票借壳上市,即一些投资人(以对冲基金经理和风险投资人为主)成立一个空壳公司上市并注入一笔资金,找到标的公司,以合并的方式让标的公司上市。传统的IPO需要几周连轴路演,定价权掌握在华尔街,而SPAC只需要一家SPAC投资人赞助,因此企业家更有定价权。
  “SPAC并不是一个新事物,只是疫情让SPAC更加适合创业公司,简化了很多程序,公司也能很快拿到资金。这在将来会成为一个流行的上市方式,尤其是针对高科技企业。”郑方表示。
  从2020年几家新能源和自动驾驶相关的SPAC案例不难发现,只要赛道够火热,一些还处于亏损的企业也会被SPAC青睐,通过合并实现上市融资,比如Velodyne和Luminar。
  中国的激光雷达公司距离上市也只有一步之遥。禾赛科技已正式向上交所提交科创板上市招股书,速腾聚创也在筹备上市。禾赛科技招股书显示,2020年1月-9月营收为2.53亿元,2019年营收为3.48亿元,而近两年中,禾赛的净利润均为负,一方面是由于研发投入巨大,另一方面是在2019年向Velodyne支付了1.6亿元的专利许可费。   如果没有这笔支出,禾赛在2019年已经实现了盈利——近两年,禾赛销售了超过5000套激光雷达,主营业务毛利率高达74.87%;2019年加州路测里程排名前十五的Robotaxi公司中,有十家的主激光雷达选择了禾赛的Pandar64线和128线系列,包括通用Cruise、Zoox、Aurora这些曾与Velodyne深度合作的科技公司。
  “很多人现在才看到激光雷达很火,想进来投资,但已经投不进了。我認为激光雷达的爆发期还没有真正到来,不仅仅是Robotaxi,激光雷达在智能汽车、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也会越来越高,这是必然的趋势。”禾赛科技最大外部投资方光速中国的创始合伙人宓群对《财经》记者表示。

激光雷达会成智能汽车标配,但普及尚有时日


  汽车要实现自动驾驶,原理在于像人一样能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并相应地作出判断和决策,需要的车载传感器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等,但无人驾驶的感知解决方案长期存在两种路径之争。
  一种是由摄像头主导、配合毫米波雷达等低成本元件,构成纯视觉计算,典型代表为特斯拉、Mobileye等;另一种是由激光雷达主导,配合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元件组成,典型代表为Waymo等主流自动驾驶厂商和无人驾驶出租车初创公司。
  由于价格太贵且早期技术不成熟,大部分车企对激光雷达都是“高攀不起”,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更是多次表示绝不使用激光雷达。
  车载激光雷达问世后,市场主要集中在L4级以上的全无人驾驶出租车场景。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涌入、Velodyne一家定价局面的改变,激光雷达的成本已经大幅降低,新造车们对自动驾驶感知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把激光雷达作为卖点。
  2020年11月底,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与马斯克就激光雷达路线“隔空互怼”,之后又宣布与大疆孵化的Livox览沃科技达成合作,将在2021年推出的全新量产车型上使用其生产的小鹏定制版车规级激光雷达;蔚来1月9日发布的旗下首款轿车ET7,亮点之一也是配备了激光雷达,供应商为蔚来和蔚来资本投资的Innovusion公司。


2019年8月12日,车顶上安装了3个激光雷达的无人驾驶车在北京首钢园内测试。图/视觉中国

  何小鹏在公布激光雷达上车方案后表示:“在最开始几年里面我们会把安全的因素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宁愿硬件冗余、宁愿软件冗余。”蔚来创始人李斌也表示,对于“负责任”的高级别自动辅助驾驶来说,激光雷达不可或缺。
  颜景辉认为,新造车势力正在从供给侧引导消费者对科技、安全的需求,并带动整个汽车行业、反作用于激光雷达等前端供应链市场。“尤其是像蔚来、小鹏这样定位于中高端车的客户群体,他们能很快接受这些新科技,并且愿意为安全买单。”
  中泰证券称,搭载激光雷达的多传感融合方案将在价格和成本敏感性较低的高端豪华车型上率先使用,随着系统成本降低后,经济性车型也将逐步配套;目前激光雷达处于高端车导入初期,普及15万元汽车市场将是激光雷达规模化效应的关键。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汽车智能化的需求不同,激光雷达目前的市场容量不大,尽管有着成为安全带、安全气囊一样的汽车标配的美好愿景,但激光雷达仍处于市场开拓阶段。激光雷达概念已经带火了几家企业,但从新能源车目前的销量来看,即使激光雷达公司与车企绑定,其对激光雷达的订单需求依然有限。
  谁能熬过市场拓展期迎来激光雷达市场的爆发?尚有极大变数。
  近日,通用汽车旗下无人驾驶汽车子公司Cruise的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凯尔·沃格特(Kyle Vogt)预测称,激光雷达行业将出现整合或崩溃,特别是那些已经上市或计划通过与空白支票公司交易上市的公司。
  “它们的估值基于‘完全重叠的’潜在客户带来的‘预计收入’,对未来的预测几乎没有折让。这是不是坏事?”沃格特表示。
  “现在要解决的还是成本和符合车规这两个问题,成本虽然已经降低了很多,但也相对较高,汽车底层结构也要进行调整,有更多量产需求后成本会更低。从技术方案上看,为了达到车规级,大家都在向固态靠拢,但技术成熟需要时间。”吕威表示。
其他文献
三联书店原总经理、《读书》杂志原主编沈昌文,于2021年1月10日清晨去世。几天以来,回忆与纪念文章很多,也有许多作者朋友询问,有的从国外发函表示悼念。  纪登奎的大公子纪坡民,得知沈公去世后,打电话去他家慰问;原国家环保局的牟广丰赋诗一首,还有著名艺术家高名潞从美国发来信函等等。这里把高名潞的信函摘录于此(注:信函由王明贤转来,他当时参与了现代艺术展的筹备工作)。  “又一位知识界老先生作古了,
期刊
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那么如何理解双循环?对于双循环可以从不同角度和维度加以理解。我本人更愿意把双循环的提出看作是发展战略的调整。为什么中央在当前要提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对以往成功的发展战略进行调整的必要性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五个方面谈调整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
期刊
出版家,2021年1月10日逝世,享年90岁  我之认识沈公,不过是近十年的事。托原辽宁教育出版社俞晓群社长进京之福,最近几年,每有晓群先生组织的活动或饭席,时不时便能遇到沈昌文先生,有机会能向他敬上一杯酒。沈先生虽已年过八旬,仍然思维敏捷,时有妙语佳句。  也曾参加了几次为沈先生安排的新书发布会和祝寿活动,面对数以百计的慕名捧场观众,他依旧如小学生般恭敬起立,娓娓开讲,将准备好的包袱一一抖出,引
期刊
需求侧改革的提出,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需求拉动在以内循环为主體的新发展阶段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对高水平供给和需求与供给的更高水准的动态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推进需求侧改革落地的过程中,无论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问题,还是质量问题,都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在关于推进和落实需求侧改革的讨论中,人们把居民消费需求放到更重要的一个位置。考虑到居民消费相对于投资和出口较长一段时间以
期刊
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下称“刑法修正案(十一)”)“补丁”甚多,备受各界关注。  刑法修正案(十一)的修正力度在历次修正案里位居前列,新增条文13条,修改条文34条——不仅回应了诸多社会热点问题,而且对原有的一些法条也有较多调整,如个别下调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新增高空抛物和抢夺公交车方向盘的犯罪、增加冒名顶替犯罪、修改完善知识产权犯罪规定等。这些法律
期刊
以重返《巴黎协定》为主线的能源气候外交,是拜登与特朗普能源政策的最大不同。但对于已经实现能源独立的美国来说,为石油天然气产业争取广阔的国际市场,应该还是新政府能源政策重点。区区四年任期和美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决定了拜登能源气候外交不会很快产生实际的效果。因此,拜登政府的能源政策,变的可能仅仅是形式,不变才是实质。美国能源形势处于70年来最佳  2017年1月20日,就任总统后白宫网站列出特朗普政府优
期刊
近期,随着拼多多一名员工深夜加班回家路上猝死的事件引发热议。虽然无法证明这名员工的猝死与长时间的工作有直接关系,但“996”“007”作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的代名词再度引发关注。在一些公司,超时加班已成为一种文化,甚至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  智联招聘2019年对1.1万余名职场人的加班情况进行了调研,之后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加班是80%办公室白领的常态,这其中70%的人无法获得额外的
期刊
物流和数字经济都是很重要的问题。作为经济学者,讲两个我观察到的非常重要、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第一,过去十几年,通货膨胀出现了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我们通常用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来反映通胀。2013年以前,CPI和PPI高度不稳定,2013年以后,PPI和CPI的波动率降低了很多。我们和国际清算银行联合研究了为什么在2013年前后发生这么大的结构性变化,原因之一是线上市场
期刊
早在1987年,百老汇音乐剧《音乐人》和外百老汇音乐剧《异想天开》在中国上演,这是中国观众首次接触西方音乐剧。30年后的2017年,观看音乐剧在中国依然是小众消费:观众只有129万人,票房收入2.55亿元。“这是由音乐剧的商业模式决定的,音乐剧和电影有很大不同。”君舍文化创始人钟丽芳对此持不同看法。这位中国原创音乐剧《当爱已成往事》的制作人认为,音乐剧是一个需要“以十年为单位长线经营的产品”。  
期刊
1月5日,证监会同意生益电子科创板IPO注册,即生益科技分拆生益电子上市已经获得通过。这是自2019年12月份分拆上市规则落地以来,资本市场首单“A拆A”落地。  约一年前,备受市场关注的A股境内分拆上市制度出台。2019年12月13 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新规发布约一周后,央企中国铁建(601186.SH)即宣布,分拆子公司铁建重工赴科创板上市,成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