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新时代,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国家更加重视航天事业,天眼望天、北斗导航、“嫦娥”探月、“墨子”升空等重大航天工程进入新发展阶段。航天任务逐步增加给航天生产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航天企业产品生产风险管理水平有着更高要求。文章立足风险管理,对航天企业产品生产风险管理内容、产品生产风险管理步骤、产品生产风险应对措施进行研究,以期对航天领域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航天企业;产品生产;风险管理;风险应对
中图分类号:F4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12-0084-03
党的十九大以来,航天事业在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程度日益凸显,业内也已达成“建设航天强国”目标的共识。然而,航天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项目、每个型号都具有创新性高、涉及范围广、管理复杂、系统协同面广、投入成本高、风险性强、系统稳定性强、质量可靠性高等特点[1],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有可能导致任务延期甚至是任务失败。2009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开始全面实施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并于2013年在总结航天型号技术分析与控制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实施《航天型号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要求》,将成熟的技术风险分析和控制理论方法应用在型号研制全过程[2],经过多年实践检验,取得了良好效果,保障了各个型号任务的圆满完成。
风险管理是指在项目或者企业的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中把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对现代企业而言十分重要。风险管理当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理想的风险管理,是一连串排好优先次序的过程,使当中的可以导致最大损失及最可能发生的事情优先处理、而相对风险较低的问题则押后处理。研究风险管理的方法有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各种风险进行管理,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活动目标,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风险管理的对象是风险。
国内航天领域比较认可的风险定义是:在规定的技术、费用和进度等几个约束条件下,对不利于实现装备研制目标的可能性及所导致的后果严重性的度量[3]。风险管理则是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规划、識别、评估、应对和监控的过程,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实践活动的总称[4-5]。风险管理流程一般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等。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是风险管理的关键、重点和基础,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生产流程分析法、保险调查法。风险评价就是对风险进行估算、衡量风险,确定各项风险频度和强度。风险应对则是根据风险评价确定的风险等级采取不同力度的应对措施,主要有避免风险、预防风险、自保风险、转移风险。为保障风险应对措施效果,指定专人进行监控。
航天企业产品生产指型号产品由设计、生产实现产品产出的过程。航天企业担负的产品生产任务实施集团公司总抓,采用授权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机制。生产单位根据自身优势做好资源配置、生产衔接和生产能力调整,按需、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型号配套产品生产支持型号系统顺利实施[6]。航天企业产品生产的风险管理则是指对航天型号产品生产有关的风险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以期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发生的影响程度。
航天企业在进行风险识别时需要清楚地掌握生产计划、安全等级、资源配置、技术力量、质量要求等条件并梳理承担的产品生产任务、面临的环境形势,因此要在进行风险识别环节前先进行风险分析;为了保证单位产品生产的风险管理成效,需要不断总结风险管理实践经验,将实践上升为理论以指导下一次实践,因此需要增加风险评估环节。由此总结航天企业产品生产的风险管理具体流程应为风险分析、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风险评估五个环节。
著名学者莱特纳于1915年发表《企业风险论》标志着风险概念的诞生并拉开了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大幕[7]。遵循风险管理理论,管理具体风险事项的一般步骤是先对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风险识别,接着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风险评价进而划分出不同等级风险,最后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不同力度的风险应对措施。而对于航天企业产品生产风险则要先进行风险分析,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识别划分风险等级,接着实施风险应对措施,最后是总结完善实践经验进行风险评估,各步骤具体介绍如下。
(1)风险分析:是风险识别的关键,系统运用产品生产目标、生产任务规划、技术水平要求、物资储备情况、质量要求情况、安全要求、风险管理目标等相关信息来确认潜在风险点或风险面。
(2)风险识别:是发现、辨别和表达风险的过程。依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在风险事故发生前采用各种方法系统、连续认识面临的各种风险及风险发生的潜在原因。
(3)风险评价:是在风险识别和估计的基础上,再根据公认安全标准进行比较确定风险等级,由此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控制措施,以及控制到什么程度。
(4)风险应对:是在确定风险概率及其风险影响程度的基础上,根据风险性质和决策主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采取不同力度的风险管控措施。
(5)风险评估:是总结、归纳风险管理全过程实践工作,积累风险管控经验,为以后风险管理提供参考。评估对象应该包含风险事项和风险管理情况。
在现实航天产品生产实践中,航天企业在产品生产全过程中对产品生产风险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下面按照上述航天企业产品生产风险管理步骤进行分析。风险分析环节,只考虑按照型号任务总体要求进行风险分析,未能详细考虑技术力量、资源配置等因素,有可能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任务冲突、多线程并行等风险。建议在型号任务全过程中,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多方面、多周期开展产品生产风险分析。风险识别方面,部分不明显、易被忽略的风险不能被有效识别。建议建立“产品生产风险因素库”,回顾以往风险管理经验、多和业内专家沟通,并创新风险识别方法。风险评价环节,仅局限于集团颁布实施的《航天型号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要求》中的风险评价标准,未能有效涵盖产品生产中的质量风险、安全风险、计划风险、物资储备风险等。建议在要求基础之上结合实践经验建立单位自己的风险评价准则。风险应对环节,对新增风险管控不力、高等级风险管控效果达不到预期;对一些风险采取相应管控措施后产生的遗留风险管控不力。建议建立管控新增风险的预案,对评价为高等级的新增风险实施更严格的管控措施;制定遗留风险的管控要求。风险评估环节,风险评估次数较少,一般只在年底进行风险评估。建议增加风险评估次数,设立季度、半年期风险评估。
风险应对是在充分识别风险进行风险评价划分风险等级后根据不同风险等级采取消除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接受风险等不同力度的应对管控策略。消除策略是采取更改方案、降低要求、简化程序等手段消除风险源;降低策略是采用提前启动或增加投入、科学合理调配资源等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降低风险发生影响;转移策略是分解风险并逐级向下传递,降低整体风险;接受策略则是通过预留资源、费用,以及调整进度和创新技术,应对危害低的风险带来的影响。
为了有效控制产品生产风险,航天企业不仅要对风险制定应对措施,还需要建立详细的风险管理流程、优化风险管理模式、增加风险管理意识、严格风险管理保障措施。
(一)构建产品生产风险管理流程
航天产品生产任务实施集团公司总抓,研究院所、生产企业两级管理,构建风险管理流程思路为:依据单位的产品生产目标、交付质量要求,针对性制定产品生产风险管理目标,严格依据目标对全年产品生产风险进行分析;建立风险管控全过程新增具体风险事项管控流程,对于新增风险事项,提高其风险发生概率的等级,测算风险事项等级,制定针对性管控措施;建立被评估为高等级风险升级其风险管控的流程,生产企业识别出的具体风险事项被评价为高风险等级的需要纳入院级风险管控;建立具体风险事项管控效果监督程序,对具体风险事项的管控效果进行分析,跟踪风险管控进度;建立定期风险评估流程,评估内容要包括过程中新增风险的管控情况、有效管控的风险情况、重新判别风险事项等级等;建立遗留风险双重评价环节,对遗留风险进行滚动管控;建立风险因素库比对流程,在进行产品生产风险分析、识别环节,逐条比对库中的相同类别风险因素。
(二)优化产品生产风险管理模式
管理先定制度,制度是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根本遵循。航天企业根据其生产任务分配特点及各单位风险管理水平差异可以考虑建立院所、厂两级管理制度。院所建立高层级风险管理制度,除了要负责制定本层级产品生产风险管理相关制度,还需要指导、帮助生产厂风险管理工作。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应包含:顶层设计两级单位风险管理职责、产品生产风险管控流程、制定风险评价准则、风险管控考核机制以及员工风险意识培养方面等内容。生产厂建立低层级风险管理制度,主要依据产品生产方式和管理特点及院所制定的产品生产风险管理制度建立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制度。
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需要有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保障制度行之有效。针对航天企业风险管理要组织机构专业化分工,调整单位内部组织架构,按专业优势划分各部门分工,使责任和任务更加明确,建立风险防控部门对风险防控工作进行指导、督促。优化岗位管理体系,调整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人才队伍业务能力,根据产品的产品研制、生产流程建立相应岗位体系,明确所属岗位风险因素,责任到岗。有效利用外部资源,积极与同行业同领域相关单位沟通交流经验,多掌握风险发生可能情况充实风险因素库,提升单位风险管理水平。优化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重要程度,定期在高级别会议上专题研究风险管理问题,达成单位内部风险管理共识。
(三)提高全员的产品生产风险管控意识
人作为不确定因素是最大变量同时也是风险管理工作中最重要、作用最突出的因素,其影响力也最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航天企业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高全员的风险防控意识。提高全员风险防控意识可以通过教育、培训等活动,大会宣传、小会强调,筑牢每个员工风险防控意识。强化产品生产任务繁重、艰巨的宣贯力度,将型号任务的重要性、任务的复杂性、协同的重要性传递给每个岗位员工,培养员工工匠净胜,提高员工忧患意识。
企业党、工团体要积极宣传风险危害及风险管理重要性,积极将风险管理意识培养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凝心聚力,营造风险氛围。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不细致将有可能导致任务的延期甚至失败,会使自己和同事的辛勤工作付诸东流。提升员工主人翁意识,让员工乐于细心工作,规避产品生产风险。
(四)提升产品生产风险管理保障措施
管理好产品生产风险还应有良好的保障措施保障风险管理各项政策落实和各项风险防控工作有序开展,保障措施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风险防控工作委员会,由一把手任主任,分管产品生产的领导任常务副主任,指导协调风险防控相关工作,统领规划目标,统筹配置资源,统一规划成效评价与考核。
(2)成立专门机构。设立风险防控中心,配备若干专职工作人员,负责风险防控规划、组织實施、评价等工作。
(3)设立专项经费。设立风险防控专项经费加快风险防控宣传、培训,加强风险防控意识培养政策落地。
(4)加强考评监督。相关单位严格落实劳动风险防控各项措施,保障风险防控工作顺利开展。把风险防控工作纳入企业督查督办工作范围,纳入各相关单位年度考核内容。
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项目、工程、型号、产品生产管理的重要风险防控技术手段,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行业壁垒的有效工具。文章考虑航天企业产品生产的风险管理,以风险管理内容为基础讨论了风险管理过程,并深入研究了风险应对措施,以期对航天企业风险管理有一定程度上推动作用。下一步研究可以考虑加入信息化手段。
[1] 林艳华. 航天高新武器型号研制质量风险管理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论文, 2017: 1-2.
[2]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文件. 航天型号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要求(天科字[2013]XX 号)[S], 2013: 1-7.
[3]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装备研制风险分析要求(GJB5852-2006)[S],2006:1-9
[4] 李艳春,孔捷.军事装备试验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0,8(06):61-64.
[5] 蔡洁.论会展企业的风险管理[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20.
[6]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文件. 航天型号管理规定(天科字[2017] XX号)[S], 2017: 1-9.
[7] 孙宏才, 田平等. 网络层次分析法与决策科学[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1: 1-7.
[关键词] 航天企业;产品生产;风险管理;风险应对
中图分类号:F4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12-0084-03
党的十九大以来,航天事业在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程度日益凸显,业内也已达成“建设航天强国”目标的共识。然而,航天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项目、每个型号都具有创新性高、涉及范围广、管理复杂、系统协同面广、投入成本高、风险性强、系统稳定性强、质量可靠性高等特点[1],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有可能导致任务延期甚至是任务失败。2009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开始全面实施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并于2013年在总结航天型号技术分析与控制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实施《航天型号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要求》,将成熟的技术风险分析和控制理论方法应用在型号研制全过程[2],经过多年实践检验,取得了良好效果,保障了各个型号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航天企业产品生产风险管理内容
风险管理是指在项目或者企业的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中把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对现代企业而言十分重要。风险管理当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理想的风险管理,是一连串排好优先次序的过程,使当中的可以导致最大损失及最可能发生的事情优先处理、而相对风险较低的问题则押后处理。研究风险管理的方法有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各种风险进行管理,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活动目标,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风险管理的对象是风险。
国内航天领域比较认可的风险定义是:在规定的技术、费用和进度等几个约束条件下,对不利于实现装备研制目标的可能性及所导致的后果严重性的度量[3]。风险管理则是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规划、識别、评估、应对和监控的过程,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实践活动的总称[4-5]。风险管理流程一般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等。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是风险管理的关键、重点和基础,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生产流程分析法、保险调查法。风险评价就是对风险进行估算、衡量风险,确定各项风险频度和强度。风险应对则是根据风险评价确定的风险等级采取不同力度的应对措施,主要有避免风险、预防风险、自保风险、转移风险。为保障风险应对措施效果,指定专人进行监控。
航天企业产品生产指型号产品由设计、生产实现产品产出的过程。航天企业担负的产品生产任务实施集团公司总抓,采用授权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机制。生产单位根据自身优势做好资源配置、生产衔接和生产能力调整,按需、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型号配套产品生产支持型号系统顺利实施[6]。航天企业产品生产的风险管理则是指对航天型号产品生产有关的风险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以期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发生的影响程度。
航天企业在进行风险识别时需要清楚地掌握生产计划、安全等级、资源配置、技术力量、质量要求等条件并梳理承担的产品生产任务、面临的环境形势,因此要在进行风险识别环节前先进行风险分析;为了保证单位产品生产的风险管理成效,需要不断总结风险管理实践经验,将实践上升为理论以指导下一次实践,因此需要增加风险评估环节。由此总结航天企业产品生产的风险管理具体流程应为风险分析、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风险评估五个环节。
二、航天企业产品生产风险管理步骤
著名学者莱特纳于1915年发表《企业风险论》标志着风险概念的诞生并拉开了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大幕[7]。遵循风险管理理论,管理具体风险事项的一般步骤是先对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风险识别,接着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风险评价进而划分出不同等级风险,最后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不同力度的风险应对措施。而对于航天企业产品生产风险则要先进行风险分析,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识别划分风险等级,接着实施风险应对措施,最后是总结完善实践经验进行风险评估,各步骤具体介绍如下。
(1)风险分析:是风险识别的关键,系统运用产品生产目标、生产任务规划、技术水平要求、物资储备情况、质量要求情况、安全要求、风险管理目标等相关信息来确认潜在风险点或风险面。
(2)风险识别:是发现、辨别和表达风险的过程。依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在风险事故发生前采用各种方法系统、连续认识面临的各种风险及风险发生的潜在原因。
(3)风险评价:是在风险识别和估计的基础上,再根据公认安全标准进行比较确定风险等级,由此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控制措施,以及控制到什么程度。
(4)风险应对:是在确定风险概率及其风险影响程度的基础上,根据风险性质和决策主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采取不同力度的风险管控措施。
(5)风险评估:是总结、归纳风险管理全过程实践工作,积累风险管控经验,为以后风险管理提供参考。评估对象应该包含风险事项和风险管理情况。
在现实航天产品生产实践中,航天企业在产品生产全过程中对产品生产风险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下面按照上述航天企业产品生产风险管理步骤进行分析。风险分析环节,只考虑按照型号任务总体要求进行风险分析,未能详细考虑技术力量、资源配置等因素,有可能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任务冲突、多线程并行等风险。建议在型号任务全过程中,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多方面、多周期开展产品生产风险分析。风险识别方面,部分不明显、易被忽略的风险不能被有效识别。建议建立“产品生产风险因素库”,回顾以往风险管理经验、多和业内专家沟通,并创新风险识别方法。风险评价环节,仅局限于集团颁布实施的《航天型号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要求》中的风险评价标准,未能有效涵盖产品生产中的质量风险、安全风险、计划风险、物资储备风险等。建议在要求基础之上结合实践经验建立单位自己的风险评价准则。风险应对环节,对新增风险管控不力、高等级风险管控效果达不到预期;对一些风险采取相应管控措施后产生的遗留风险管控不力。建议建立管控新增风险的预案,对评价为高等级的新增风险实施更严格的管控措施;制定遗留风险的管控要求。风险评估环节,风险评估次数较少,一般只在年底进行风险评估。建议增加风险评估次数,设立季度、半年期风险评估。
三、航天企业产品生产风险应对措施
风险应对是在充分识别风险进行风险评价划分风险等级后根据不同风险等级采取消除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接受风险等不同力度的应对管控策略。消除策略是采取更改方案、降低要求、简化程序等手段消除风险源;降低策略是采用提前启动或增加投入、科学合理调配资源等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降低风险发生影响;转移策略是分解风险并逐级向下传递,降低整体风险;接受策略则是通过预留资源、费用,以及调整进度和创新技术,应对危害低的风险带来的影响。
为了有效控制产品生产风险,航天企业不仅要对风险制定应对措施,还需要建立详细的风险管理流程、优化风险管理模式、增加风险管理意识、严格风险管理保障措施。
(一)构建产品生产风险管理流程
航天产品生产任务实施集团公司总抓,研究院所、生产企业两级管理,构建风险管理流程思路为:依据单位的产品生产目标、交付质量要求,针对性制定产品生产风险管理目标,严格依据目标对全年产品生产风险进行分析;建立风险管控全过程新增具体风险事项管控流程,对于新增风险事项,提高其风险发生概率的等级,测算风险事项等级,制定针对性管控措施;建立被评估为高等级风险升级其风险管控的流程,生产企业识别出的具体风险事项被评价为高风险等级的需要纳入院级风险管控;建立具体风险事项管控效果监督程序,对具体风险事项的管控效果进行分析,跟踪风险管控进度;建立定期风险评估流程,评估内容要包括过程中新增风险的管控情况、有效管控的风险情况、重新判别风险事项等级等;建立遗留风险双重评价环节,对遗留风险进行滚动管控;建立风险因素库比对流程,在进行产品生产风险分析、识别环节,逐条比对库中的相同类别风险因素。
(二)优化产品生产风险管理模式
管理先定制度,制度是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根本遵循。航天企业根据其生产任务分配特点及各单位风险管理水平差异可以考虑建立院所、厂两级管理制度。院所建立高层级风险管理制度,除了要负责制定本层级产品生产风险管理相关制度,还需要指导、帮助生产厂风险管理工作。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应包含:顶层设计两级单位风险管理职责、产品生产风险管控流程、制定风险评价准则、风险管控考核机制以及员工风险意识培养方面等内容。生产厂建立低层级风险管理制度,主要依据产品生产方式和管理特点及院所制定的产品生产风险管理制度建立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制度。
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需要有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保障制度行之有效。针对航天企业风险管理要组织机构专业化分工,调整单位内部组织架构,按专业优势划分各部门分工,使责任和任务更加明确,建立风险防控部门对风险防控工作进行指导、督促。优化岗位管理体系,调整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人才队伍业务能力,根据产品的产品研制、生产流程建立相应岗位体系,明确所属岗位风险因素,责任到岗。有效利用外部资源,积极与同行业同领域相关单位沟通交流经验,多掌握风险发生可能情况充实风险因素库,提升单位风险管理水平。优化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重要程度,定期在高级别会议上专题研究风险管理问题,达成单位内部风险管理共识。
(三)提高全员的产品生产风险管控意识
人作为不确定因素是最大变量同时也是风险管理工作中最重要、作用最突出的因素,其影响力也最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航天企业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高全员的风险防控意识。提高全员风险防控意识可以通过教育、培训等活动,大会宣传、小会强调,筑牢每个员工风险防控意识。强化产品生产任务繁重、艰巨的宣贯力度,将型号任务的重要性、任务的复杂性、协同的重要性传递给每个岗位员工,培养员工工匠净胜,提高员工忧患意识。
企业党、工团体要积极宣传风险危害及风险管理重要性,积极将风险管理意识培养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凝心聚力,营造风险氛围。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不细致将有可能导致任务的延期甚至失败,会使自己和同事的辛勤工作付诸东流。提升员工主人翁意识,让员工乐于细心工作,规避产品生产风险。
(四)提升产品生产风险管理保障措施
管理好产品生产风险还应有良好的保障措施保障风险管理各项政策落实和各项风险防控工作有序开展,保障措施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风险防控工作委员会,由一把手任主任,分管产品生产的领导任常务副主任,指导协调风险防控相关工作,统领规划目标,统筹配置资源,统一规划成效评价与考核。
(2)成立专门机构。设立风险防控中心,配备若干专职工作人员,负责风险防控规划、组织實施、评价等工作。
(3)设立专项经费。设立风险防控专项经费加快风险防控宣传、培训,加强风险防控意识培养政策落地。
(4)加强考评监督。相关单位严格落实劳动风险防控各项措施,保障风险防控工作顺利开展。把风险防控工作纳入企业督查督办工作范围,纳入各相关单位年度考核内容。
四、结语
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项目、工程、型号、产品生产管理的重要风险防控技术手段,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行业壁垒的有效工具。文章考虑航天企业产品生产的风险管理,以风险管理内容为基础讨论了风险管理过程,并深入研究了风险应对措施,以期对航天企业风险管理有一定程度上推动作用。下一步研究可以考虑加入信息化手段。
参考文献:
[1] 林艳华. 航天高新武器型号研制质量风险管理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论文, 2017: 1-2.
[2]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文件. 航天型号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要求(天科字[2013]XX 号)[S], 2013: 1-7.
[3]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装备研制风险分析要求(GJB5852-2006)[S],2006:1-9
[4] 李艳春,孔捷.军事装备试验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0,8(06):61-64.
[5] 蔡洁.论会展企业的风险管理[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20.
[6]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文件. 航天型号管理规定(天科字[2017] XX号)[S], 2017: 1-9.
[7] 孙宏才, 田平等. 网络层次分析法与决策科学[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