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8-01-01
在当前分户经营的体制下,农户不仅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更是推进标准化实施的主体力量。能否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直接关系到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成败。通过总结和解剖有关县(市)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做法,感觉到发挥好农户在标准化基地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把握好五个环节
一、大力开展农户标准化培训
现阶段,农业生产经营仍然以一家一户为主,這就决定了标准化实施必须以每个农户为切入点,从一家一户抓起。因此,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首先就要搞好技术标准培训,确保每个农户都有一个善经营、懂标准的“明白人”。从全省各地经验看,就是要做到“三化”。一是标准制订全面化。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必须首先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标准体系。近年来,按照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要求,全省已制定各类技术操作规程86个,并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颁布实施。这些标准主要涉及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水果蔬菜等优势农产品20多种,基本涵盖了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各个领域,为标准全面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标准细则“乡土化”。实施和推进标准化,还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接受能力,每项标准都能让农户能看懂,能学会,能会用。各地注意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和《绿色食品专用生产资料推荐管理办法》,紧密结合各地实际,研究制订了操作性强的绿色食品生资管理和使用制度,如“明白纸”、“操作历”,并与推荐使用、禁止使用的投入品清单和绿色食品原料生产技术要点等资料一并下发到基地乡镇、村和农户,要求各基地单元必须按照规程和质量标准严格组织生产。做到什么投入品产品可用、什么生资不能用,以及怎么用,用多少,农户一看就清楚、就明白,易懂宜记,方便适用。三是培训形式多样化。为确保技术规程的入户率和到位率,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实施主推技术、推广主导品种、农民主体培训和实施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三主一化”培训,切实提高基地农户科技素质。每年春耕前全省基地培训农民200多万人次,做到每户都有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明白人。在基地春耕整地、播种、水稻大棚育秧等关键环节,采取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推进工作,总结推广各级各类典型,以点带面,促进整体上水平。认真抓好基地示范村、示范户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导功能,做给农民看,引领农民干,确保标准化全面实施。
二、切实强化各项服务
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确保标准化落实效果,其中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农户得到实惠,直接体验到全方位和全程化的优质服务。当前,各级各类组织对基地农户的服务,主要体现在为其提供生产资料、生产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并通过不断强化服务引导农户自觉落实标准化。从一些经验看,主要体现在“三个做到”:一是做到“五必须”。为调动农户落实标准的积极性,在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中,各地普遍采取了“五统一”措施,及即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肥药品种和施用标准、统一进行科技培训、统一印发科技信息生产资料和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统一协调大型农机具、农用物资、贷款。特别是一些有实力的合作社、龙头企业还采取“五必须”的措施,不断强化对基地农户的服务,即。必须优惠供应种肥、必须做好全程服务、必须做好监督检查、必须如实填写生产档案、必须兑现订单。同时,还通过“五必须”措施对双方的责权利做出规定,使各方形成利益共同体,确保了标准实施和落实。二是做到“六个免”。一些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十分注意“反哺”基地农户,特别是落实标准化过程中,免费为农户提供各项服务,切实激发了他们学标准、用标准的主动性。如:黑龙江孙斌鸿源农业开发集团就采取“六个免”的办法,即免费进行科技培训、免费印发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免费咨询、免费进行技术指导、免费进行病虫草害防治、免费协调农机具秧苗和贷款,基地标准化到位率在90%以上,核心区达到100%。三是做到“七个有”。有的企业在标准化基地建设中,还采取“科学技术有人教,生产资料有人供、种植方案有人发、病虫草害有人防治、日常种管有人指导、生产困难有人帮赊、秋后余粮有人收”的“七个有”措施,为基地和农户提供全过程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系列化服务。有的企业还实行最低保价(随行就市上不封顶,每市斤高于市场一定金额)等措施,把基地和农户的利益视为自己的切身利益,不仅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基地和农户利益,更重要的是促进标准化全面实施和落实。
三、大力加强制度建设
搞好标准化推进和落实,制定和严格执行制度非常关键。从各地实践看,主要做到“三个建立”。一是建立农户生产管理手册制度。全省普遍按照基地农户“户有种植卡,村、乡、县有生产登记簿,乡、县有基地分布图”的模式进行统一管理,种植卡和登记簿按生产实际认真详实的填写,农户种植卡一份,由村技术员负责收回并保管,生产登记簿一式三份,村、乡、县各一份,分级保管归档立卷,用作生产过程和农产品质量追溯的查询。去年,全省还统一印制《生产管理手册》,进一步规范了基地农户管理。二是建立农户联保制度。重点是在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实行质量责任联保。主要内容就是以若干农户为一个单元,每个农户不仅要对自己是否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负责,也对单元其他农户是佛严格执行标准承担一定的责任。通过这种责任联保的方式,使基地户与户之间,能够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相互提升,进而形成一种诚信生产,按照标准生产的良好氛围,切实促进了绿色食品标准的实施和落实。三是建立监管制度。具体做到“五管”:即市场监管,主要是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基地投入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把好投入关。执法监管,由各地监管大队对生资市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进行全面检查监管,及时查处问题。技术监管,由技术部门对生产者进行培训,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跟踪指导和服务。网络监管,由各市、县农委(绿办)对生产、基地、企业、生资业户、投入品等建立电子档案,实行微机化管理。检测监管,由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对基地的生产环境、原料和产品适时监控,确保农作物质量安全。 四、切实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
实践证明:在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中,好的经营机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必须大力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建立和完善经营机制作为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有效措施,切实抓好。从各地经验看,一是以合作化促進标准化。农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规模较大、集约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势,有利于促进标准化的实施。近年来,各地注意运用政策吸引,效益激励和典型示范等措施,积极引导各类新型经营组织进入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初步统计,全省进入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超过2000个,经营面积700多万亩,占基地面积的12.9%。二是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适度的规模化,不仅有利于提升标准化的实施水平,而且也有利于降低标准化的实施成本。在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耕地向种田能手和标准化生产大户集中,全省标准化生产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700多万亩,占基地耕地总面积的17.5%。三是以农机化提升标准化。围绕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引导农户不断加大农机化建设力度,几年来全省基地购进国内外先进的现代化农机具设备7000多台套,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1300多个、建设绿色食品科技园区和示范区9个、培育农机大户2000多户,有效提高了标准化生产水平。
五、大力升农民综合素质
从根本上解决好标准化推进中的各种问题,关键还在于提高广大农户的素质,培养一批有理想、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各地注意把推进标准化同开展文明村建设,普法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不断提升农户的综合素质,全方面启动基地农户推进标准化的自觉性。主要是注意抓好三个方面。一是重点抓好乡村文明建设。各地以开展新农村、新设施、新环境、新风尚活动为主要载体,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艺、体育、节庆民俗及电影放映等文体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让广大农民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求知求乐、陶冶情操,自觉受到教育,让健康向上的现代文明深入农村千家万户,进而提升农户的文明素质。二是突出抓好农户诚信教育。通过农村文化室、有线广播多种形式,引导基地农户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在种养殖生产过程中,自觉讲诚信,并勇于反对周围和身边的各种非诚信行为,努力在广大农村特别是基地创造一种诚信至上的文化氛围,从而切实提升基地标准化水平。三是切实强化《村规民约》建设。另一方面,把标准化纳入“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一些地方注意从强化农民主动参与标准化生产入手,通过细化和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农户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等等活动,运用激励和制约手段,引导农户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讲诚信、讲道德,切实增强农民的荣誉感和上进心,牢固树立按照标准使用绿色食品生资为荣,不按照标准使用为耻的荣辱观。
在当前分户经营的体制下,农户不仅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更是推进标准化实施的主体力量。能否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直接关系到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成败。通过总结和解剖有关县(市)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做法,感觉到发挥好农户在标准化基地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把握好五个环节
一、大力开展农户标准化培训
现阶段,农业生产经营仍然以一家一户为主,這就决定了标准化实施必须以每个农户为切入点,从一家一户抓起。因此,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首先就要搞好技术标准培训,确保每个农户都有一个善经营、懂标准的“明白人”。从全省各地经验看,就是要做到“三化”。一是标准制订全面化。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必须首先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标准体系。近年来,按照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要求,全省已制定各类技术操作规程86个,并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颁布实施。这些标准主要涉及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水果蔬菜等优势农产品20多种,基本涵盖了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各个领域,为标准全面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标准细则“乡土化”。实施和推进标准化,还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接受能力,每项标准都能让农户能看懂,能学会,能会用。各地注意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和《绿色食品专用生产资料推荐管理办法》,紧密结合各地实际,研究制订了操作性强的绿色食品生资管理和使用制度,如“明白纸”、“操作历”,并与推荐使用、禁止使用的投入品清单和绿色食品原料生产技术要点等资料一并下发到基地乡镇、村和农户,要求各基地单元必须按照规程和质量标准严格组织生产。做到什么投入品产品可用、什么生资不能用,以及怎么用,用多少,农户一看就清楚、就明白,易懂宜记,方便适用。三是培训形式多样化。为确保技术规程的入户率和到位率,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实施主推技术、推广主导品种、农民主体培训和实施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三主一化”培训,切实提高基地农户科技素质。每年春耕前全省基地培训农民200多万人次,做到每户都有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明白人。在基地春耕整地、播种、水稻大棚育秧等关键环节,采取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推进工作,总结推广各级各类典型,以点带面,促进整体上水平。认真抓好基地示范村、示范户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导功能,做给农民看,引领农民干,确保标准化全面实施。
二、切实强化各项服务
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确保标准化落实效果,其中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农户得到实惠,直接体验到全方位和全程化的优质服务。当前,各级各类组织对基地农户的服务,主要体现在为其提供生产资料、生产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并通过不断强化服务引导农户自觉落实标准化。从一些经验看,主要体现在“三个做到”:一是做到“五必须”。为调动农户落实标准的积极性,在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中,各地普遍采取了“五统一”措施,及即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肥药品种和施用标准、统一进行科技培训、统一印发科技信息生产资料和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统一协调大型农机具、农用物资、贷款。特别是一些有实力的合作社、龙头企业还采取“五必须”的措施,不断强化对基地农户的服务,即。必须优惠供应种肥、必须做好全程服务、必须做好监督检查、必须如实填写生产档案、必须兑现订单。同时,还通过“五必须”措施对双方的责权利做出规定,使各方形成利益共同体,确保了标准实施和落实。二是做到“六个免”。一些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十分注意“反哺”基地农户,特别是落实标准化过程中,免费为农户提供各项服务,切实激发了他们学标准、用标准的主动性。如:黑龙江孙斌鸿源农业开发集团就采取“六个免”的办法,即免费进行科技培训、免费印发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免费咨询、免费进行技术指导、免费进行病虫草害防治、免费协调农机具秧苗和贷款,基地标准化到位率在90%以上,核心区达到100%。三是做到“七个有”。有的企业在标准化基地建设中,还采取“科学技术有人教,生产资料有人供、种植方案有人发、病虫草害有人防治、日常种管有人指导、生产困难有人帮赊、秋后余粮有人收”的“七个有”措施,为基地和农户提供全过程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系列化服务。有的企业还实行最低保价(随行就市上不封顶,每市斤高于市场一定金额)等措施,把基地和农户的利益视为自己的切身利益,不仅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基地和农户利益,更重要的是促进标准化全面实施和落实。
三、大力加强制度建设
搞好标准化推进和落实,制定和严格执行制度非常关键。从各地实践看,主要做到“三个建立”。一是建立农户生产管理手册制度。全省普遍按照基地农户“户有种植卡,村、乡、县有生产登记簿,乡、县有基地分布图”的模式进行统一管理,种植卡和登记簿按生产实际认真详实的填写,农户种植卡一份,由村技术员负责收回并保管,生产登记簿一式三份,村、乡、县各一份,分级保管归档立卷,用作生产过程和农产品质量追溯的查询。去年,全省还统一印制《生产管理手册》,进一步规范了基地农户管理。二是建立农户联保制度。重点是在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实行质量责任联保。主要内容就是以若干农户为一个单元,每个农户不仅要对自己是否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负责,也对单元其他农户是佛严格执行标准承担一定的责任。通过这种责任联保的方式,使基地户与户之间,能够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相互提升,进而形成一种诚信生产,按照标准生产的良好氛围,切实促进了绿色食品标准的实施和落实。三是建立监管制度。具体做到“五管”:即市场监管,主要是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基地投入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把好投入关。执法监管,由各地监管大队对生资市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进行全面检查监管,及时查处问题。技术监管,由技术部门对生产者进行培训,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跟踪指导和服务。网络监管,由各市、县农委(绿办)对生产、基地、企业、生资业户、投入品等建立电子档案,实行微机化管理。检测监管,由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对基地的生产环境、原料和产品适时监控,确保农作物质量安全。 四、切实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
实践证明:在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中,好的经营机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必须大力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建立和完善经营机制作为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有效措施,切实抓好。从各地经验看,一是以合作化促進标准化。农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规模较大、集约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势,有利于促进标准化的实施。近年来,各地注意运用政策吸引,效益激励和典型示范等措施,积极引导各类新型经营组织进入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初步统计,全省进入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超过2000个,经营面积700多万亩,占基地面积的12.9%。二是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适度的规模化,不仅有利于提升标准化的实施水平,而且也有利于降低标准化的实施成本。在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耕地向种田能手和标准化生产大户集中,全省标准化生产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700多万亩,占基地耕地总面积的17.5%。三是以农机化提升标准化。围绕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引导农户不断加大农机化建设力度,几年来全省基地购进国内外先进的现代化农机具设备7000多台套,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1300多个、建设绿色食品科技园区和示范区9个、培育农机大户2000多户,有效提高了标准化生产水平。
五、大力升农民综合素质
从根本上解决好标准化推进中的各种问题,关键还在于提高广大农户的素质,培养一批有理想、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各地注意把推进标准化同开展文明村建设,普法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不断提升农户的综合素质,全方面启动基地农户推进标准化的自觉性。主要是注意抓好三个方面。一是重点抓好乡村文明建设。各地以开展新农村、新设施、新环境、新风尚活动为主要载体,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艺、体育、节庆民俗及电影放映等文体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让广大农民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求知求乐、陶冶情操,自觉受到教育,让健康向上的现代文明深入农村千家万户,进而提升农户的文明素质。二是突出抓好农户诚信教育。通过农村文化室、有线广播多种形式,引导基地农户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在种养殖生产过程中,自觉讲诚信,并勇于反对周围和身边的各种非诚信行为,努力在广大农村特别是基地创造一种诚信至上的文化氛围,从而切实提升基地标准化水平。三是切实强化《村规民约》建设。另一方面,把标准化纳入“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一些地方注意从强化农民主动参与标准化生产入手,通过细化和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农户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等等活动,运用激励和制约手段,引导农户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讲诚信、讲道德,切实增强农民的荣誉感和上进心,牢固树立按照标准使用绿色食品生资为荣,不按照标准使用为耻的荣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