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产后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症,严重影响产妇产后生理机能的恢复和心理调适,同时也对婴幼儿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给家庭关系、婚姻生活乃至社会带来消极影响。本文分析了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了心理护理措施。
关键词:产后抑郁;危险因素;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041-02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精神和行为失调症状,是最常见的产褥期精神综合征[l]。通常出现在产后的第六周内,临床表现为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惹、烦躁和激动,严重者会出现幻觉和自杀。据有关报道显示,国外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5 %~33.0%,国内为13.1%~16.3%,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率[2]。产后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症,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因此,了解产后抑郁的发生原因,及时发现产后抑郁症,适当的进行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1 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
作者简介:金莉,(1980-),女,辽宁盘锦人,辽宁省大石桥市,讲师,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辽宁省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医疗护理分院。
1.1 生理因素 妇女从怀孕至分娩的过程中, 身体内环境变化很大。有研究认为,雌激素的变化致使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儿茶酚胺减少,影响神经递质的变化,容易引起情绪波动,从而出现抑郁症状。而孕激素减少导致类似于苯二氨芷类药物突然戒断,促进抑郁情绪发作。另外,产妇自身健康状况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很大,如孕产期存在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一般健康问题的妇女发生产后抑郁的几率会增高。
1.2 心理因素 产妇在产褥期会发生感情脆弱、依赖性增强、情绪波动大、极度敏感等心理变化。性格特征能影响产妇情绪,沈灯霞发现[3]产后抑郁多见于以自我为中心、成就度不够、情绪不稳定、固执保守、社交能力不良、孤僻不合群和内倾性格的产妇。有些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对自己的母亲角色认同缺如和适应不良,无法克服做母亲和工作的压力,精神压力大。孕妇产前并发症、重大生活事件刺激、形象改变、生女孩的产妇受传统观念束缚等,均可增加抑郁的发生几率。
1.3 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导致产后抑郁的一个主要因素,夫妻关系不融洽、婆媳关系不和睦、产后缺乏亲属的关心是促进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在孕产过程中,丈夫的角色非常重要,如得不到丈夫的关爱、体谅和帮助,自己的身体虚弱,生活习惯改变,家庭关注重心改变,这些改变和无助会使产妇感觉委屈、失落、烦躁、疲倦和焦虑,是产后发生抑郁的因素。收入不稳定也是导致产妇抑郁的重要危险因素。孕产妇生活困难、住房拥挤、为抚育费用担忧,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产后压力,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
1.4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系统由家庭、亲戚、朋友、同事、工作单位、医疗机构、社区等几个层面构成,有研究显示,社会支持与产后抑郁之间具有相关性,即社会支持度越高,产后抑郁发生率越低[4]。产后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充满压力的母性适应期,甚至是危机期,产妇情感脆弱,敏感性、依赖性强,加上身体虚弱及育儿的辛苦,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包括情感、信息、物质和评价等方面的支持,减少产妇的负性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病率。
1.5 遗传因素 有产前抑郁家族史、精神病史,产前抑郁、经前期精神紧张病史以及既往有产后抑郁症的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几率比较大。
2 心理护理
2.1 加强产前宣教 产前健康教育可使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下降。产前教育可通过各种渠道,如各企事业单位可向育龄女职工发放宣传手册,孕妇学校宣传,产前检查时医护人员的指导等。帮助孕妇了解有关妊娠、胎儿生长发育知识,优生优育指导,合理饮食和锻炼指导。使孕妇对孕产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有着正确认识,意识到良好的心态很重要。做好产后保健、母乳喂养、育婴指导,提前学习相关知识,帮助产妇顺利完成角色的转换,提高产妇关爱自己和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克服产后抑郁极为关键。当然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不可忽视,在做好孕产妇的心理卫生保健的同时还应对其家属进行教育和指导,让孕产妇处于被关爱的温馨氛围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给予产时支持 产妇置于陌生的待产室,加之听到别的产妇的叫嚷声,会增加产妇的焦虑和恐惧。因此在分娩过程中应给予产妇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如根据产妇需求安排丈夫或家属进行陪伴分娩,它有利于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陪伴者帮助产妇进食、进水,保持足够的营养和能量,熟悉、亲切、关爱的语言可给产妇带来安全和满足感,还可以分散产妇对阵痛的注意力。护理人员应注意与产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亲切、友善的语言,使产妇感到温暖和支持。
2.3 产后心理疏导
2.3.1 创造安静、舒适、安全的环境 产妇经历阵痛、分娩,体力和精力消耗很大, 加上伤口和宫缩疼痛,直接影响产妇的情绪,因此要保证产妇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各种治疗和护理应相对集中,尽量减少对产妇的打扰。对产后抑郁症者主要是防止自杀,做到早识别,早防范,早发现,高度警惕产妇自杀的反常行为。在产妇的居所内避免出现刀、玻璃等易于自杀的物品,其他生活设施也应该足够的安全。
2.3.2 家庭和社会支持 构建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支持和关爱孕产妇,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丈夫应尽可能常陪伴在产妇左右,时刻照顾,使产妇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丈夫应主动协调好家庭成员之间,尤其是婆媳之间的关系,使之融洽、和睦。家庭成员除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产妇外,还要耐心听其倾诉,使其感受自己被关心、被照顾的温暖。医护人员应做好产妇的治疗和护理,从专业角度进行身体恢复、母乳喂养、育儿的指导,使产妇接受科学、系统的训练,增强其自信心。工作单位应关心慰问产妇,在孕产期及哺乳期应给予相应照顾,保障产假和哺乳时间,不可趁机辞退或降低福利待遇,为产妇提供宽松、友爱的职场环境。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人员也应进行产后家访,对不当做法及时纠正,对产妇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医疗机构应在孕妇学校开展健康教育,传授产后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孕妇对其有正确认识,学会适当的心理调适。
2.3.3 心理放松技巧 每天适当给产妇播放温馨舒缓的音乐,缓解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促使情绪镇静减轻压力。指导产妇学会倾诉,诉说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而倾听者不要与产妇进行争论或教育,待其情绪稳定时再进行适当引导。产妇根据自身的情况可进行户外适当的放松活动,达到宣泄放松的效果,消除郁闷的心境,保持乐观心情。
参考文献
[1] 杨文艳,麻丽萍. 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J]. 临床护理杂志,2014,06:47-49.
[2] 朱春香. 产后抑郁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J]. 上海护理,2014,02:70-74.
[3] 沈灯霞. 产后忧郁症病因分析及预防护理[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0:173-174.
[4] 姜蕾,王竹珍,邱丽蓉,万国斌,林艳,韦臻,陈秋兰. 社会支持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3,16:2576-2579
关键词:产后抑郁;危险因素;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041-02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精神和行为失调症状,是最常见的产褥期精神综合征[l]。通常出现在产后的第六周内,临床表现为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惹、烦躁和激动,严重者会出现幻觉和自杀。据有关报道显示,国外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5 %~33.0%,国内为13.1%~16.3%,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率[2]。产后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症,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因此,了解产后抑郁的发生原因,及时发现产后抑郁症,适当的进行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1 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
作者简介:金莉,(1980-),女,辽宁盘锦人,辽宁省大石桥市,讲师,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辽宁省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医疗护理分院。
1.1 生理因素 妇女从怀孕至分娩的过程中, 身体内环境变化很大。有研究认为,雌激素的变化致使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儿茶酚胺减少,影响神经递质的变化,容易引起情绪波动,从而出现抑郁症状。而孕激素减少导致类似于苯二氨芷类药物突然戒断,促进抑郁情绪发作。另外,产妇自身健康状况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很大,如孕产期存在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一般健康问题的妇女发生产后抑郁的几率会增高。
1.2 心理因素 产妇在产褥期会发生感情脆弱、依赖性增强、情绪波动大、极度敏感等心理变化。性格特征能影响产妇情绪,沈灯霞发现[3]产后抑郁多见于以自我为中心、成就度不够、情绪不稳定、固执保守、社交能力不良、孤僻不合群和内倾性格的产妇。有些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对自己的母亲角色认同缺如和适应不良,无法克服做母亲和工作的压力,精神压力大。孕妇产前并发症、重大生活事件刺激、形象改变、生女孩的产妇受传统观念束缚等,均可增加抑郁的发生几率。
1.3 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导致产后抑郁的一个主要因素,夫妻关系不融洽、婆媳关系不和睦、产后缺乏亲属的关心是促进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在孕产过程中,丈夫的角色非常重要,如得不到丈夫的关爱、体谅和帮助,自己的身体虚弱,生活习惯改变,家庭关注重心改变,这些改变和无助会使产妇感觉委屈、失落、烦躁、疲倦和焦虑,是产后发生抑郁的因素。收入不稳定也是导致产妇抑郁的重要危险因素。孕产妇生活困难、住房拥挤、为抚育费用担忧,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产后压力,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
1.4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系统由家庭、亲戚、朋友、同事、工作单位、医疗机构、社区等几个层面构成,有研究显示,社会支持与产后抑郁之间具有相关性,即社会支持度越高,产后抑郁发生率越低[4]。产后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充满压力的母性适应期,甚至是危机期,产妇情感脆弱,敏感性、依赖性强,加上身体虚弱及育儿的辛苦,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包括情感、信息、物质和评价等方面的支持,减少产妇的负性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病率。
1.5 遗传因素 有产前抑郁家族史、精神病史,产前抑郁、经前期精神紧张病史以及既往有产后抑郁症的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几率比较大。
2 心理护理
2.1 加强产前宣教 产前健康教育可使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下降。产前教育可通过各种渠道,如各企事业单位可向育龄女职工发放宣传手册,孕妇学校宣传,产前检查时医护人员的指导等。帮助孕妇了解有关妊娠、胎儿生长发育知识,优生优育指导,合理饮食和锻炼指导。使孕妇对孕产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有着正确认识,意识到良好的心态很重要。做好产后保健、母乳喂养、育婴指导,提前学习相关知识,帮助产妇顺利完成角色的转换,提高产妇关爱自己和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克服产后抑郁极为关键。当然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不可忽视,在做好孕产妇的心理卫生保健的同时还应对其家属进行教育和指导,让孕产妇处于被关爱的温馨氛围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给予产时支持 产妇置于陌生的待产室,加之听到别的产妇的叫嚷声,会增加产妇的焦虑和恐惧。因此在分娩过程中应给予产妇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如根据产妇需求安排丈夫或家属进行陪伴分娩,它有利于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陪伴者帮助产妇进食、进水,保持足够的营养和能量,熟悉、亲切、关爱的语言可给产妇带来安全和满足感,还可以分散产妇对阵痛的注意力。护理人员应注意与产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亲切、友善的语言,使产妇感到温暖和支持。
2.3 产后心理疏导
2.3.1 创造安静、舒适、安全的环境 产妇经历阵痛、分娩,体力和精力消耗很大, 加上伤口和宫缩疼痛,直接影响产妇的情绪,因此要保证产妇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各种治疗和护理应相对集中,尽量减少对产妇的打扰。对产后抑郁症者主要是防止自杀,做到早识别,早防范,早发现,高度警惕产妇自杀的反常行为。在产妇的居所内避免出现刀、玻璃等易于自杀的物品,其他生活设施也应该足够的安全。
2.3.2 家庭和社会支持 构建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支持和关爱孕产妇,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丈夫应尽可能常陪伴在产妇左右,时刻照顾,使产妇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丈夫应主动协调好家庭成员之间,尤其是婆媳之间的关系,使之融洽、和睦。家庭成员除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产妇外,还要耐心听其倾诉,使其感受自己被关心、被照顾的温暖。医护人员应做好产妇的治疗和护理,从专业角度进行身体恢复、母乳喂养、育儿的指导,使产妇接受科学、系统的训练,增强其自信心。工作单位应关心慰问产妇,在孕产期及哺乳期应给予相应照顾,保障产假和哺乳时间,不可趁机辞退或降低福利待遇,为产妇提供宽松、友爱的职场环境。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人员也应进行产后家访,对不当做法及时纠正,对产妇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医疗机构应在孕妇学校开展健康教育,传授产后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孕妇对其有正确认识,学会适当的心理调适。
2.3.3 心理放松技巧 每天适当给产妇播放温馨舒缓的音乐,缓解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促使情绪镇静减轻压力。指导产妇学会倾诉,诉说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而倾听者不要与产妇进行争论或教育,待其情绪稳定时再进行适当引导。产妇根据自身的情况可进行户外适当的放松活动,达到宣泄放松的效果,消除郁闷的心境,保持乐观心情。
参考文献
[1] 杨文艳,麻丽萍. 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J]. 临床护理杂志,2014,06:47-49.
[2] 朱春香. 产后抑郁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J]. 上海护理,2014,02:70-74.
[3] 沈灯霞. 产后忧郁症病因分析及预防护理[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0:173-174.
[4] 姜蕾,王竹珍,邱丽蓉,万国斌,林艳,韦臻,陈秋兰. 社会支持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3,16:2576-2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