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6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评价灯盏花素注射液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入选的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合对照组,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组使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注射液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4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4天,且基础治疗一致。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总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注射液具有改善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灯盏花素注射液注射液急症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60(2014)02-0045-01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很高。在起发病初起,尽早开始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最大程度地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是影响预后转归的关键。笔者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5月—2007年2月就诊于张掖市中医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用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5~75岁,平均58.5岁。对照组3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7~74岁,平均59.2岁。两组性别、年龄、病变程度、既往史和并发症积分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2]诊断为中风病,中医血瘀证辩证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辩证诊断标准(试行)》[3]。
  1.3入选标准
   年龄在40~75岁之间;中医辩证属于血瘀证及其兼夹证者;发病在72h以内,首次发病或既往发病未留下后遗症的再次发病者;肌体肌力≤Ⅳ级;意识清醒或轻度嗜睡但能唤醒者。
  1.4排除标准
   排除有颅内出血者,有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及痴呆等无法合作者,有出血性疾病及出血倾向者,有明显心、肝、肾功能障碍及其他严重并发症者。
  2治疗与观察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注射液(云南生物制药厂复方丹参注射液40ml生产)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广州三九药业集团生产)4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4天,基础治疗及护理相同,对伴随病症按常规给予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及对症治疗。
  2.2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瘀证评分、临床总疗效。
  2.3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建比较采用t检验和x检验。
  3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全国第四次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结束后综合病人的功能改善,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的减少及病残程度判定疗效。基本痊愈:神经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率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6%;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恶化:神经 功能缺损评分增加;死亡。
  3.2治疗结果
  3.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差异,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两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2两组患者临床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临床总疗效比较[例(%)]
  
  
  
  
  3.2.3两组治疗前后血瘀证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其血瘀证的积分有明显改善。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瘀证评分比较
  
  
  
  
  
  4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液粘稠度高的患者。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局部供血区血流突然中断,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从而出现一系列相应的神经系统缺损的症状和体征。该病属于中医中风范畴,其发病与虚、风、痰、火、瘀等因素有关。病性多为本虚标实,在本为元气亏虚推动血行无力,在标为风、痰、火、瘀阻滞脉络。气虚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机,因此活血化瘀是治疗的基本法则。临床药理作用表明[4],灯盏花素注射液注射液可以:一、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血脑屏障通透性。二、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全血黏度,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显著。三、促纤溶活性,降低血纤维蛋白原,防栓溶栓。四、防治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和胞外兴奋性氨基酸堆积。五、抑制蛋白激酶C(PKC)位移激活或过度激活。六、减轻脑水肿,延缓缺血性脑细胞死亡。七、增加营养性心肌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环。八、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后,患者血瘀证的评分得到明显改善,这可能与该药上述的药理作用有关。同时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也较对照组有所改善,充分体现了该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脑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 79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 中风病辩证诊断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3):64-66.
  [4] 陈康宁,董为伟. 灯盏花素注射液注射液对脑缺血损伤的防治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11):684-686.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降低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加强预防措施和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以及手术中处理和术后护理。结果:切口感染率为0.05%,有明显的降低。结论:通过遵循无菌操作减少手术中污染,合理应用抗生素,术后正确的护理,并辅以腹部理疗,便可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率的发生。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腹膜炎 切口感染  【中图分类号】 R57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
总结梅尼埃治疗过程中使用胃服安和异丙嗪与不用的疗效观察。[方法]对我院206例梅尼埃病患者进行治疗分析。[结果]使用了胃服安与异丙嗪的患者比没有使用的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 高血脂 中医疗法 脾胃论治 消脂汤  1 临床资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节奏加快,高血脂日益成为影响我们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笔者从2005~2015年从事社区卫生工作以来,发现居民的饮食从粗纤维向高脂肪、高蛋白转变,在加上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高血脂症在逐年上升。运用中医经辨证论治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因高血脂引起的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西医诊断参照1997年我国指
2004年2月29日,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2005—2007年(展望2010年)发电输变电装备制造业标准规划(以下简称“电工规划”)编制会议。电工行业有关标委会、行业协会等3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尤其是城镇一体化建设进程的持续加快,用户对配电网的供电高效性、可靠性及实时性,提出了更多且更加严格的要求;而在此背景
【摘 要】 目的:调查本地区非妊娠女性阴道阴道灌洗情况及其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3月在安徽省无为县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50岁以下未绝经的无生殖道感染的64例非妊娠女性,对研究对象进行乳酸杆菌检出率、阴道PH值两项微生态指标检测,排除年龄、体重及绝经等生理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比较阴道灌洗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 结果:年龄、体重及绝经等生理因素对本研究结果无影响,阴道灌洗
通过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科学研究,结合长期中医临床诊脉体验,发现人类患病是有定律的,是有范畴的,不是杂乱无章的。这就为我们预防疾病,提供了线索,提供了目标,不至于再打无准备之仗,造成遗憾!  人体患病基本上分两个范围,也就是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先天”,病源在两肾;一个是“后天”,病源在脾胃。  先天范围将要发病,人体出现浮类脉;后天范围将要患病,人体出现沉类脉。  浮类脉中最坏的是浮微脉;沉类脉中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