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的推动作用毋庸质疑,攀枝花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城市发展只至关重要。本文对攀枝花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应用相关理论对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结合攀枝花的实际提出提升攀枝花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
[关键词]攀枝花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D4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274-02
所谓生产性服务业,意即为了满足企业和组织进行生产和服务活动产生的中间需求所提供的中间投入服务,而不是直接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行业,是具有较高的知识、技术与人力资本含量的服务,主要涵盖了现代物流业、交通运输业、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五类行业。在世界各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当今产业国际竞争的焦点和全球价值链中的主要增值点、盈利点,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它源于制造业生产体系中间投入服务的外部化,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居于战略性地位。
根据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将倾力将攀枝花打造成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应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理论,借鉴其他区域中心城市的经验,结合攀枝花的具体情况,提出攀枝花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一、攀枝花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攀枝花工业的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攀枝花经济的发展。攀枝花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由2003年的21.16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9.50亿元,十年间增长了近三倍,年均增长15%。
2013年,受国家稳健货币政策及调息、企业发展促进信贷需求旺盛等因素的积极影响,金融业发展势头迅猛,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2.755亿元,同比增长19.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89%。其增加值及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均在主要行业中排名第三;增速为主要行业第一,连续保持了四个季度的快速发展。2013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8.012亿元,同比增长仅为6.7%,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24%。与国家紧缩楼市调控政策的持续密切相关,最后三个月房地产业虽有所发展,但总体仍延续了前三个季度低迷的发展形势,其增加值、增速以及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均在主要行业中排名靠后,发展情况不太乐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013年实现增加值6.163亿元;同比增长7%,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03%。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速有所回落。2013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0.569亿元,同比增长7.6%,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46%。
二、攀枝花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攀枝花市的生产性服务业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未能较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要求,这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生产性服务业经济总量低
攀枝花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较小。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都保持在60%以上,国内发达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50%以上,如上海达到53%,而攀枝花2012年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仅为37.6%,可见攀枝花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国内发达地区。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层次低
从世界范围看,生产性服务业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结构也在不断升级,附加值高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主导了服务业的发展潮流,创造了更多的产出。与此相比,2012年攀枝花的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这两大知识型服务部门占当年GDP的比例未超过3%,而运输与邮政仓储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则相对较高。
(三)高技术专门人才缺失
生产性服务业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学者来进行规划、整合、控制、評估等工作,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密集度。因此,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创造条件,指定相应的奖励政策及优惠政策,引进高端的专业人才,并有目的的培养专门技能的服务人员。通过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积累、日益专业化与迂回生产表现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经济。服务业人才缺乏。现代服务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金融、物流、信息等高科技服务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的技术人才,尤其是企业管理、市场服务、科技研发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发展,更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撑。目前,攀枝花市的服务专业技术人才还相对不足,特别领军型、管理型、复合型现代服务业人才数量更不能满足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服务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的矛盾较为突出。
(四)发展结构不尽合理
服务业内部结构还不尽合理,传统行业比重偏大,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我市作为一座工业城市,工业发展需要生产性服务作为保障,但目前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和咨询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规模较小,知识密集型的高端服务业尤为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三、攀枝花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策
为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两轮驱动”、协同发展的格局,通过“国际化、市场化、规模化、信息化”四化带动,以渗透、延伸和拓展各生产环节为突破口,推进生产性服务快速、高效、优质地发展,实现和先进制造业的融合与联动发展,构筑与产业链紧密衔接、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一)重视生产性服务业规划
进一步完善由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不同层次、不同种类规划组成的发展规划体系,重视规划的相互衔接协调,增添工作措施,有力、有序、有效地将规划逐步落到实处,缩短规划与实施的时间距离。 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不断升级与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的物流配送、代理制、多式联运,使原有的流通业、运输业、邮政业快速发展;全面提升成渝经济区已有设施的等级,尽快打通区域对内对外通道,建立高效畅通的水陆联运渠道;同时,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实现物流信息共享,拓展中转、配送、转口贸易等功能,提升现代物流综合服务功能。
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将攀枝花定位为政府推动、面向市场、辐射攀西的融资型产业金融中心。政府的职能在于支持商业银行积极拓展信贷业务,拓宽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渠道,鼓励金融保险业务的创新,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以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咨询、数据库等现代化服务业为主体的新型生产性服务业,是政府今后积极支持的重点行业。
健康发展房地产业。一方面,加快发展以居民住宅为重点的房地产业,开发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打造一批精品住宅小区,推进住宅产业化;另一方面,开发配套设施齐全的商务写字楼,形成具备规模的中央商务区。充分利用区域土地价格成本低、政策优惠、环境良好的条件,吸引房地产企业来渝投资开发房地产。
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健全和完善各类社会中介服务市场体系,规范发展典当、拍卖、评估、租赁、职介、资质认证、法律服务、管理咨询、工程咨询、科技服务、广告等各类中介组织,健全市场与政府间的桥梁。
(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
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业领域,全部向社会资本开放;凡向外资开放的领域,全部向民间资本开放。服务业同一行业的不同所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费、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依法享受同等待遇。鼓励引进国内外知名生产性服务企业、跨国公司来攀设立地区总部、服务中心、分支机构、研发中心、采购培训基地等,经认定后实行审批、办证全程代办绿色通道制度。建立支持生产性服务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平台,扶持出口导向型服务企业发展,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贸易规模。
(三)放宽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准入
凡新办生产性服务企业,注册资本按法定最低注册标准执行。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有明确规定外,任何部门和单位一律不得设置企业登记的前置条件。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经营的行业、项目外,企业可根据需要自主调整经营范围和方式,工商部门依法予以核准登记。
(四)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税收扶持
切实落实国家已出台的扶持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软件产业、涉农服务业、金融业和新办服务业等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国家税法允许范围内,实行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支持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的扶持政策。
(五)拓宽生产性服务业投融资渠道
鼓励符合条件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拓宽筹资渠道。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以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为纽带,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和重组。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性服务企业予以信贷支持。加大政府引导投入力度,财政在服务业引导资金原有规模基础上,逐年适当增加投入,重点引导支持生产性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培育、项目示范以及重大活动等。各县(区)政府也要安排服务业引导资金,引导社会多渠道投入。
(六)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重点发展物流业、旅游业、电子商务和消费性服务业,大力引进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引进服务行业的名牌、名品、名店和知名企业,提高项目引进的成功率;强化服务业项目的收集、包装、布局等统筹管理,加强项目库建设;加快推进格里坪铁路物流园区、密地商贸物流园区、汉风物流仓储中心、米易青杠物流园区等在建续建项目建设,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促使在建续建项目尽快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
(七)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加快建立多層次的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训体系、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专业人才能力开发和客观评价体系,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和创业型人才。设立生产性服务业人才特别贡献奖,并选派一定数量的生产性服务业优秀人才,纳入每年的高层次人才出国培训资助计划。
参考文献:
[1] 胡晓鹏,李庆科.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2): 33~46
[2] 陆小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知识链模型研究.情报杂志, 2009(2):117~121
[3] 程大中.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经济研究, 2008(1):76~88
[4] 霍景东,夏杰长.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分化、互动与融合的实证分析. 经济研究参考, 2007(41): 22~26
[5] 李善同,高传胜.中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6] 李江帆,朱胜勇. “金砖四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与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 上海经济研究,2008(9): 3~10
[7] 聂清.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效应研究.国际商务研究, 2006(1): 6~12
[8] 马风华,李江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评述. 经济管理, 2008,30(17):92~97
作者简介:
陈虎,男1963年7月生,博士,攀枝花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物流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关键词]攀枝花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D4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274-02
所谓生产性服务业,意即为了满足企业和组织进行生产和服务活动产生的中间需求所提供的中间投入服务,而不是直接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行业,是具有较高的知识、技术与人力资本含量的服务,主要涵盖了现代物流业、交通运输业、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五类行业。在世界各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当今产业国际竞争的焦点和全球价值链中的主要增值点、盈利点,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它源于制造业生产体系中间投入服务的外部化,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居于战略性地位。
根据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将倾力将攀枝花打造成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应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理论,借鉴其他区域中心城市的经验,结合攀枝花的具体情况,提出攀枝花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一、攀枝花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攀枝花工业的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攀枝花经济的发展。攀枝花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由2003年的21.16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9.50亿元,十年间增长了近三倍,年均增长15%。
2013年,受国家稳健货币政策及调息、企业发展促进信贷需求旺盛等因素的积极影响,金融业发展势头迅猛,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2.755亿元,同比增长19.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89%。其增加值及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均在主要行业中排名第三;增速为主要行业第一,连续保持了四个季度的快速发展。2013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8.012亿元,同比增长仅为6.7%,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24%。与国家紧缩楼市调控政策的持续密切相关,最后三个月房地产业虽有所发展,但总体仍延续了前三个季度低迷的发展形势,其增加值、增速以及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均在主要行业中排名靠后,发展情况不太乐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013年实现增加值6.163亿元;同比增长7%,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03%。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速有所回落。2013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0.569亿元,同比增长7.6%,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46%。
二、攀枝花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攀枝花市的生产性服务业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未能较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要求,这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生产性服务业经济总量低
攀枝花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较小。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都保持在60%以上,国内发达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50%以上,如上海达到53%,而攀枝花2012年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仅为37.6%,可见攀枝花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国内发达地区。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层次低
从世界范围看,生产性服务业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结构也在不断升级,附加值高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主导了服务业的发展潮流,创造了更多的产出。与此相比,2012年攀枝花的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这两大知识型服务部门占当年GDP的比例未超过3%,而运输与邮政仓储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则相对较高。
(三)高技术专门人才缺失
生产性服务业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学者来进行规划、整合、控制、評估等工作,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密集度。因此,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创造条件,指定相应的奖励政策及优惠政策,引进高端的专业人才,并有目的的培养专门技能的服务人员。通过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积累、日益专业化与迂回生产表现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经济。服务业人才缺乏。现代服务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金融、物流、信息等高科技服务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的技术人才,尤其是企业管理、市场服务、科技研发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发展,更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撑。目前,攀枝花市的服务专业技术人才还相对不足,特别领军型、管理型、复合型现代服务业人才数量更不能满足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服务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的矛盾较为突出。
(四)发展结构不尽合理
服务业内部结构还不尽合理,传统行业比重偏大,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我市作为一座工业城市,工业发展需要生产性服务作为保障,但目前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和咨询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规模较小,知识密集型的高端服务业尤为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三、攀枝花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策
为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两轮驱动”、协同发展的格局,通过“国际化、市场化、规模化、信息化”四化带动,以渗透、延伸和拓展各生产环节为突破口,推进生产性服务快速、高效、优质地发展,实现和先进制造业的融合与联动发展,构筑与产业链紧密衔接、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一)重视生产性服务业规划
进一步完善由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不同层次、不同种类规划组成的发展规划体系,重视规划的相互衔接协调,增添工作措施,有力、有序、有效地将规划逐步落到实处,缩短规划与实施的时间距离。 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不断升级与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的物流配送、代理制、多式联运,使原有的流通业、运输业、邮政业快速发展;全面提升成渝经济区已有设施的等级,尽快打通区域对内对外通道,建立高效畅通的水陆联运渠道;同时,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实现物流信息共享,拓展中转、配送、转口贸易等功能,提升现代物流综合服务功能。
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将攀枝花定位为政府推动、面向市场、辐射攀西的融资型产业金融中心。政府的职能在于支持商业银行积极拓展信贷业务,拓宽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渠道,鼓励金融保险业务的创新,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以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咨询、数据库等现代化服务业为主体的新型生产性服务业,是政府今后积极支持的重点行业。
健康发展房地产业。一方面,加快发展以居民住宅为重点的房地产业,开发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打造一批精品住宅小区,推进住宅产业化;另一方面,开发配套设施齐全的商务写字楼,形成具备规模的中央商务区。充分利用区域土地价格成本低、政策优惠、环境良好的条件,吸引房地产企业来渝投资开发房地产。
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健全和完善各类社会中介服务市场体系,规范发展典当、拍卖、评估、租赁、职介、资质认证、法律服务、管理咨询、工程咨询、科技服务、广告等各类中介组织,健全市场与政府间的桥梁。
(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
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业领域,全部向社会资本开放;凡向外资开放的领域,全部向民间资本开放。服务业同一行业的不同所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费、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依法享受同等待遇。鼓励引进国内外知名生产性服务企业、跨国公司来攀设立地区总部、服务中心、分支机构、研发中心、采购培训基地等,经认定后实行审批、办证全程代办绿色通道制度。建立支持生产性服务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平台,扶持出口导向型服务企业发展,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贸易规模。
(三)放宽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准入
凡新办生产性服务企业,注册资本按法定最低注册标准执行。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有明确规定外,任何部门和单位一律不得设置企业登记的前置条件。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经营的行业、项目外,企业可根据需要自主调整经营范围和方式,工商部门依法予以核准登记。
(四)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税收扶持
切实落实国家已出台的扶持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软件产业、涉农服务业、金融业和新办服务业等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国家税法允许范围内,实行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支持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的扶持政策。
(五)拓宽生产性服务业投融资渠道
鼓励符合条件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拓宽筹资渠道。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以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为纽带,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和重组。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性服务企业予以信贷支持。加大政府引导投入力度,财政在服务业引导资金原有规模基础上,逐年适当增加投入,重点引导支持生产性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培育、项目示范以及重大活动等。各县(区)政府也要安排服务业引导资金,引导社会多渠道投入。
(六)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重点发展物流业、旅游业、电子商务和消费性服务业,大力引进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引进服务行业的名牌、名品、名店和知名企业,提高项目引进的成功率;强化服务业项目的收集、包装、布局等统筹管理,加强项目库建设;加快推进格里坪铁路物流园区、密地商贸物流园区、汉风物流仓储中心、米易青杠物流园区等在建续建项目建设,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促使在建续建项目尽快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
(七)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加快建立多層次的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训体系、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专业人才能力开发和客观评价体系,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和创业型人才。设立生产性服务业人才特别贡献奖,并选派一定数量的生产性服务业优秀人才,纳入每年的高层次人才出国培训资助计划。
参考文献:
[1] 胡晓鹏,李庆科.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2): 33~46
[2] 陆小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知识链模型研究.情报杂志, 2009(2):117~121
[3] 程大中.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经济研究, 2008(1):76~88
[4] 霍景东,夏杰长.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分化、互动与融合的实证分析. 经济研究参考, 2007(41): 22~26
[5] 李善同,高传胜.中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6] 李江帆,朱胜勇. “金砖四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与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 上海经济研究,2008(9): 3~10
[7] 聂清.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效应研究.国际商务研究, 2006(1): 6~12
[8] 马风华,李江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评述. 经济管理, 2008,30(17):92~97
作者简介:
陈虎,男1963年7月生,博士,攀枝花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物流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