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动教学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良好途径,为了实现生动教学,生物教师应该扎根生活,留心生活的点点滴滴,进而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关键词: 扎根生活 生物教学 生动教学
我认为教学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二是教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前者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后者更接近于教育的本质。为了实现教学的目的,作为主阵地的课堂自然就显得很重要。为了让课堂教学更为有效,长期以来我一直进行着生动教学的尝试,越来越感到教育源于生活,而生动教学更需要扎根生活,留心生活的点点滴滴,进而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1.做生活的有心人,让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
1.1整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恰到好处地降低理解的门槛。
作为一门与实验科学,生物从诞生的一天起就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可以说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简单现象的背后都隐藏者各式各样的生物学原理。教师要做个有心人,用心体会、整理诸多表象后的生物学原理。只有通过长期的用心积累,形成深厚的积淀,才会在课堂上信手拈来,恰到好处、生动的演绎,会让学生顿时有“哦,原来就是这样”“嗯,是的,的确是这样”的感觉,一下子降低了理解记忆的门槛,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例如:在讲述必修三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中“实例一:体温调节的平衡”内容的时候,我总是习惯让学生先分享一下冬天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的经历,这时候,学生会饶有兴趣地争相讲叙他们的感受:“一推开门,外面好冷,我会不自主地打个激灵”、“嗯,是的,我也会打冷战,还会感到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连寒毛都竖起来了。”“可不是吗!我冷得又是搓手,又是跺脚的。”……听着他们热烈的讨论,我总是很开心,因为对生活中真实感受的体验正是本部分内容所要的。接着,我导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好,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刚才这些感觉、这些动作形成的原因呢?我们共同来学习实例一:体温调节的平衡”,带着好奇心,带着探索欲,同学很快就能将“骨骼肌战栗”和“打冷战”联系到一起,理解“起鸡皮疙瘩”是“立毛肌收缩”的结果,而多运动是增加自身产热抵御严寒的有效手段之一,从而实现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的目的。
我会引入菜场小贩、水果商人向蔬菜、水果上喷水的现象,让学生领会渗透作用;告诉学生,将熟苹果和生香蕉同放一袋,会达到尽快催熟香蕉的效用,进而使学生体会乙烯的妙用;在讲述酶的特性的时候,我让学生尝试着解释发高烧的时候身体上的种种不适应。诸如此类,这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常常出现在我的教学中,并胜任优秀“助教”的角色。
1.2关注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因地制宜丰富教学的过程。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现在身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信息的时代,这其中很多信息在丰富阅历,活跃生活的同时,也可以为教学服务。在教学中,我常将一些近期发生的生物学事件作为原点发散开,让教学内容有机联系起来,进而使教学更加丰富、生动。
诸如:在2010年,太湖无锡段发生蓝藻事件的时候,这一话题成了很多人议论的焦点,我们在关注无锡的同时,更关注太湖苏州段的饮水安全。利用这一契机,我组织了学生在课堂上对蓝藻事件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分析蓝藻种类,了解其结构特征,认识这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有效复习了蓝藻是原核生物的典型代表,理解了有叶绿素无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叶绿素并不是进行光合作用唯一的色素,起码还有藻蓝素等一系列知识;接着,共同探讨了蓝藻事件的成因,一步步向学生展示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作用,加深了学生对“人类活动对群类演替的影响”的理解,培养了热爱家乡、关注环境的环保意识;最后,让学生提出解决蓝藻事件的有效办法,通过热烈的讨论,同学们提出了投放天敌捕食蓝藻的直接解决方法和查找根治排污源头的根本解决方法,从而有效地达到复习生物防治的意义、功能的目的,并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深扎进了学生的心里。
此外,近几年发生的诸如SARS事件、H1N1流感病毒、试管婴儿技术,获诺贝尔奖等一系列重大生物学事件没有一件不出现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并且无一例外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3留心生活中的影视作品,合理应用提高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发展到今天,多媒体早已成了常用的授课辅助工具,现在越来越多的软件,着实让课件越来越精美。当然了,那些在课堂上华而不实的绚丽铺呈并非我们所追求的,但是恰如其分地渲染应用,的确可以让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例如:在讲述选修三1.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这一内容时,我会给学生欣赏电影《蜘蛛侠》中的经典视频,当学生看到被蜘蛛咬了一口的主人公帕克,夜晚体内发生蜘蛛DNA和自身DNA整合,从而成为一个具有蜘蛛特征的人时,一下子领会了基因工程中的目的基因导入和表达过程。当然,科学幻想片和真正的科学还是有些许差异的,这个时候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我就会适时地抛出几个问题:“被蜘蛛咬一口蜘蛛的基因就真的能整合到人细胞内的DNA上吗?”“即使能整合上去,这个人也一定能表达出能吐丝的性状吗?”“如果让你设计制作一个蜘蛛侠,你怎么设计操作呢?”……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引导,学生从一开始的被吸引到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整个基因表达过程的每一步的关键,很好地体现了生动教学有效性。
类似的视频,我收集了很多,诸如《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复活过程的中对DNA复制过程演绎,诸如《未来水世界》中对温度升高导致海平面上升而引发的毁灭性灾难的假想等,这些都是在平时观影时,突发奇想,感受到其中与生物教学的联系,进而剪辑保存下来的。
2.做学生生活的有心人,让教学过程更加有效
2.1关心学生的生活状态,让学习过程贴近学生的心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践学习活动的主角,更是教学有效性的直接实践者和受益者。课堂的工夫在课外,这话不单单指课外知识的积累,更指和学生心灵的交流。
例如:在学习完血糖代谢过程之后,我总是不忘用戏谑的语言给学生几点忠告:“我要告诫有些同学,早饭不吃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对身体很有害的。”“有些女同学要注意了,靠节食想达到减肥的目的,你恐怕要失望喽,还是多进行些有氧运动有用些。”“糖尿病被称为都市人的富贵病,要想预防糖尿病大家说说该注意什么?”此外,在学完“人脑的高级功能”之后,我总会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等方面提出建议;在学完遗传和免疫相关知识时,会给学生预防遗传疾病、免疫疾病一些指导等,学生在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关怀的同时,也及时掌握了所学知识,一举两得。
2.2熟悉生活中新兴事物,在不经意间扣动学生的心弦。
很多从事了多年教育工作的同行,或多或少地会在不同场合表露过这样一个困惑——学生越来越难教了。的确,在这个信息高度互通的时代,学生知识的起点越来越高,他们是一群富有朝气的年轻人,对新兴事物的追崇,热衷展示自己,迫切需要别人认同的特征让他们不像以前的那些学生那么好教。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罢了,如果教师做个有心人,对生活中新兴的事件、语言、物件多留份心,就会很容易“俘获”他们的心。
这一点,我很有心得。诸如,“给力”“神马”这样的语言就经常在平时的教学语言之中。此外,在讲述细胞癌变的原因时,一句“让我们看看,是谁能解开原癌基因的封印?”总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在进行诸如“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动物有丝分裂和植物有丝分裂”、“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比较时,我会在黑板上写上大大的“VS”,顿时给学生一种很强的对比感。
此外,通过与学生交流,我与时俱进地学会他们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语音软件——YY(歪歪),并以此为载体,构建了一个指导学生课外讨论、自主学习的平台,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好评。
2.3引导学生的生活实践,潜移默化的浸润教育的本真。
教育应该最终为生活服务,更何况生物是这样一门实验科学。实习时常州田家炳学校校园内的小型动物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教后,我更是身体力行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书本中所学的知识。其实,这也得益于我校长期以来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视,自我体验学习的不懈坚持。
这方面,选修一给了我很多机会,在进行“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这些章节学习之前,我都会指导学生动手做一做。这一做,不单单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对实验的条件、实验步骤掌握得更加牢靠了。我还很乐意在生物学的其他方面给学生有效指导。诸如,指导学生小组开展校园生态农庄的实践,尝试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指导学生进行苏州水污染的调查研究,进而检测其对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掌握情况,加深对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理解;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参加中国宇航协会、中国青少年科技中心发起的“探梦天宫”活动,其中“让斑鳖梦圆天宫”的设计获得全国高中组一等奖。这些实践既是对所学知识的有效检验,又是一种理念的体现,一种方向的指导,即教学应该为生活服务,所学最终必然应用到生活中。
可以说,是生活丰富了我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践行了教育理念。因此,扎根生活、汲取营养,是让生物教学更加精彩、成效更加明显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扎根生活 生物教学 生动教学
我认为教学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二是教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前者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后者更接近于教育的本质。为了实现教学的目的,作为主阵地的课堂自然就显得很重要。为了让课堂教学更为有效,长期以来我一直进行着生动教学的尝试,越来越感到教育源于生活,而生动教学更需要扎根生活,留心生活的点点滴滴,进而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1.做生活的有心人,让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
1.1整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恰到好处地降低理解的门槛。
作为一门与实验科学,生物从诞生的一天起就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可以说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简单现象的背后都隐藏者各式各样的生物学原理。教师要做个有心人,用心体会、整理诸多表象后的生物学原理。只有通过长期的用心积累,形成深厚的积淀,才会在课堂上信手拈来,恰到好处、生动的演绎,会让学生顿时有“哦,原来就是这样”“嗯,是的,的确是这样”的感觉,一下子降低了理解记忆的门槛,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例如:在讲述必修三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中“实例一:体温调节的平衡”内容的时候,我总是习惯让学生先分享一下冬天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的经历,这时候,学生会饶有兴趣地争相讲叙他们的感受:“一推开门,外面好冷,我会不自主地打个激灵”、“嗯,是的,我也会打冷战,还会感到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连寒毛都竖起来了。”“可不是吗!我冷得又是搓手,又是跺脚的。”……听着他们热烈的讨论,我总是很开心,因为对生活中真实感受的体验正是本部分内容所要的。接着,我导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好,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刚才这些感觉、这些动作形成的原因呢?我们共同来学习实例一:体温调节的平衡”,带着好奇心,带着探索欲,同学很快就能将“骨骼肌战栗”和“打冷战”联系到一起,理解“起鸡皮疙瘩”是“立毛肌收缩”的结果,而多运动是增加自身产热抵御严寒的有效手段之一,从而实现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的目的。
我会引入菜场小贩、水果商人向蔬菜、水果上喷水的现象,让学生领会渗透作用;告诉学生,将熟苹果和生香蕉同放一袋,会达到尽快催熟香蕉的效用,进而使学生体会乙烯的妙用;在讲述酶的特性的时候,我让学生尝试着解释发高烧的时候身体上的种种不适应。诸如此类,这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常常出现在我的教学中,并胜任优秀“助教”的角色。
1.2关注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因地制宜丰富教学的过程。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现在身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信息的时代,这其中很多信息在丰富阅历,活跃生活的同时,也可以为教学服务。在教学中,我常将一些近期发生的生物学事件作为原点发散开,让教学内容有机联系起来,进而使教学更加丰富、生动。
诸如:在2010年,太湖无锡段发生蓝藻事件的时候,这一话题成了很多人议论的焦点,我们在关注无锡的同时,更关注太湖苏州段的饮水安全。利用这一契机,我组织了学生在课堂上对蓝藻事件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分析蓝藻种类,了解其结构特征,认识这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有效复习了蓝藻是原核生物的典型代表,理解了有叶绿素无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叶绿素并不是进行光合作用唯一的色素,起码还有藻蓝素等一系列知识;接着,共同探讨了蓝藻事件的成因,一步步向学生展示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作用,加深了学生对“人类活动对群类演替的影响”的理解,培养了热爱家乡、关注环境的环保意识;最后,让学生提出解决蓝藻事件的有效办法,通过热烈的讨论,同学们提出了投放天敌捕食蓝藻的直接解决方法和查找根治排污源头的根本解决方法,从而有效地达到复习生物防治的意义、功能的目的,并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深扎进了学生的心里。
此外,近几年发生的诸如SARS事件、H1N1流感病毒、试管婴儿技术,获诺贝尔奖等一系列重大生物学事件没有一件不出现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并且无一例外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3留心生活中的影视作品,合理应用提高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发展到今天,多媒体早已成了常用的授课辅助工具,现在越来越多的软件,着实让课件越来越精美。当然了,那些在课堂上华而不实的绚丽铺呈并非我们所追求的,但是恰如其分地渲染应用,的确可以让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例如:在讲述选修三1.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这一内容时,我会给学生欣赏电影《蜘蛛侠》中的经典视频,当学生看到被蜘蛛咬了一口的主人公帕克,夜晚体内发生蜘蛛DNA和自身DNA整合,从而成为一个具有蜘蛛特征的人时,一下子领会了基因工程中的目的基因导入和表达过程。当然,科学幻想片和真正的科学还是有些许差异的,这个时候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我就会适时地抛出几个问题:“被蜘蛛咬一口蜘蛛的基因就真的能整合到人细胞内的DNA上吗?”“即使能整合上去,这个人也一定能表达出能吐丝的性状吗?”“如果让你设计制作一个蜘蛛侠,你怎么设计操作呢?”……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引导,学生从一开始的被吸引到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整个基因表达过程的每一步的关键,很好地体现了生动教学有效性。
类似的视频,我收集了很多,诸如《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复活过程的中对DNA复制过程演绎,诸如《未来水世界》中对温度升高导致海平面上升而引发的毁灭性灾难的假想等,这些都是在平时观影时,突发奇想,感受到其中与生物教学的联系,进而剪辑保存下来的。
2.做学生生活的有心人,让教学过程更加有效
2.1关心学生的生活状态,让学习过程贴近学生的心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践学习活动的主角,更是教学有效性的直接实践者和受益者。课堂的工夫在课外,这话不单单指课外知识的积累,更指和学生心灵的交流。
例如:在学习完血糖代谢过程之后,我总是不忘用戏谑的语言给学生几点忠告:“我要告诫有些同学,早饭不吃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对身体很有害的。”“有些女同学要注意了,靠节食想达到减肥的目的,你恐怕要失望喽,还是多进行些有氧运动有用些。”“糖尿病被称为都市人的富贵病,要想预防糖尿病大家说说该注意什么?”此外,在学完“人脑的高级功能”之后,我总会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等方面提出建议;在学完遗传和免疫相关知识时,会给学生预防遗传疾病、免疫疾病一些指导等,学生在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关怀的同时,也及时掌握了所学知识,一举两得。
2.2熟悉生活中新兴事物,在不经意间扣动学生的心弦。
很多从事了多年教育工作的同行,或多或少地会在不同场合表露过这样一个困惑——学生越来越难教了。的确,在这个信息高度互通的时代,学生知识的起点越来越高,他们是一群富有朝气的年轻人,对新兴事物的追崇,热衷展示自己,迫切需要别人认同的特征让他们不像以前的那些学生那么好教。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罢了,如果教师做个有心人,对生活中新兴的事件、语言、物件多留份心,就会很容易“俘获”他们的心。
这一点,我很有心得。诸如,“给力”“神马”这样的语言就经常在平时的教学语言之中。此外,在讲述细胞癌变的原因时,一句“让我们看看,是谁能解开原癌基因的封印?”总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在进行诸如“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动物有丝分裂和植物有丝分裂”、“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比较时,我会在黑板上写上大大的“VS”,顿时给学生一种很强的对比感。
此外,通过与学生交流,我与时俱进地学会他们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语音软件——YY(歪歪),并以此为载体,构建了一个指导学生课外讨论、自主学习的平台,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好评。
2.3引导学生的生活实践,潜移默化的浸润教育的本真。
教育应该最终为生活服务,更何况生物是这样一门实验科学。实习时常州田家炳学校校园内的小型动物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教后,我更是身体力行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书本中所学的知识。其实,这也得益于我校长期以来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视,自我体验学习的不懈坚持。
这方面,选修一给了我很多机会,在进行“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这些章节学习之前,我都会指导学生动手做一做。这一做,不单单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对实验的条件、实验步骤掌握得更加牢靠了。我还很乐意在生物学的其他方面给学生有效指导。诸如,指导学生小组开展校园生态农庄的实践,尝试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指导学生进行苏州水污染的调查研究,进而检测其对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掌握情况,加深对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理解;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参加中国宇航协会、中国青少年科技中心发起的“探梦天宫”活动,其中“让斑鳖梦圆天宫”的设计获得全国高中组一等奖。这些实践既是对所学知识的有效检验,又是一种理念的体现,一种方向的指导,即教学应该为生活服务,所学最终必然应用到生活中。
可以说,是生活丰富了我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践行了教育理念。因此,扎根生活、汲取营养,是让生物教学更加精彩、成效更加明显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