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沿袭固有的经验

来源 :创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hua212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我到北大去做一个创业心得交流,用了马尔克斯的一句话来形容创业:创业就像“买下一张永久车票,登上一列永无终点的火车”。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可能永远不知道尽头在哪儿 ,你永远在更新迭代,如履薄冰。
  据说马尔克斯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死亡跟他已经没有什么关系,而生命对他才有意义。”其实结果不那么重要。有好的结果固然好,即便结果不如人意,这趟体验本身也自有价值。
  我曾在《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和讯网供职。在网易任副总裁,直接对丁磊汇报工作,就职业经理人这一行来说已经基本触到了天花板,再往上走的可能性很小;即便提升了,工作也是同质的、重复的——这时候,创业就成为必然选择。
  2012年7月31日,我正式离开网易创业。
  从产品生产部门转向产品运营部门,从体制内媒体人转向体制外职业经理人,从职业经理人转向创业者——我的职业生涯,可以用这三个“转向”概括。
  《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的从业经历,对我创业的基本思想有帮助。这两份工作让我回归了常识:一个常识在报纸本身,遵循新闻专业主义。说新闻话而不说宣传话,说真话而不说假话,尽可能让报道客观一点,而不是偏激、高高在上——这实质上是产品意识。
  另外一个常识在于商业意识——你的内容好人家就买,内容不好人家就不买。如果想创业,一切营销推广方式都必须遵循市场的基本规律。
  现在从媒体出来创业的这些人,如果说谁将来能成功的话,那么从市场化媒体里出来的创业者,成功几率一定大过非市场化媒体出来的人。
  和讯网的从业经历让我初步理解了什么叫作互联网产品。虽然在报社里我也曾主管内容,但此产品非彼产品。互联网产品是动态的,需要不断沟通、反馈,对人性洞察要更深入,UI设计要更立体化。另一个收获是建立了运营思维。传统媒体里没有运营的概念,所谓运营就是发行、广告,实际上运营是一个系统性的东西,对市场意识、管理体系的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借助互联网模式运营,需要通过跟用户不断地互动与沟通,通过研究用户数据来优化、调整产品研发,这种运营意识是传统媒体里不存在的。
  网易是一家纯粹的互联网公司,让我知道了什么是互联网公司文化。我当时直接分管市场,介入了营销,职业的整个综合素质在这里得到了拓展。要做一家创业公司,这些经验非常重要。
  职业经理人跟创业者最大的差别在于,前者有很多想法,但不能实现。如果你跟老板说,你认为这个事情应该这样干,但老板认为不是,那么你就不能干。这样你会很难受。
  选择创业,压力、责任都比做职业经理人时更大,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每家公司都有独特的治理结构,这其实是一个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游戏,建立在大家充分信任、彼此尊重的基础之上。你要评估一下这个基础够不够牢靠。我和罗旭(纷享科技CEO)肯定有一些不同意见,但是不会发生冲突,并不是非此即彼。
  我41岁开始创业,总体来说是晚了,但晚也有晚的价值。我们是做B2B生意。年轻人去做B2C的创业更有优势,因为他们更能洞悉潮流和未来。B2B一定要建立在你对企业管理各方面的充分理解、对运营资源的充分掌控上。年轻的创始人往往没有管理过大型企业,管理经验非常有限。
  而且,很多B2B的产品都有教育用户的成本和易用性门槛。用户决定购买一款B2B产品,往往需要动用一个决策体系,会涉及到一群人,过程要复杂得多。有时我必须跟企业面对面交流,要去说服他们,这比B2C的门槛高多了。
  曾有人调研过美国目前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创始人的平均年龄,其中B2C企业创始人二十几岁的居多,而B2B是38岁。今年7月,我们完成了B轮融资,企业用户数突破5万。
  创业三年,企业的发展没有跟我当初的期望发生太大偏差,我得到的东西其实超过我的预期。换句话说,也许我还有点小惊喜。
  你肯定不能逃离你的基因,但要时刻警惕它可能是你的包袱——以往的经验对你造成的可察觉或不可察觉的、种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不敢说及时发现了问题,但创业过程中自己内心肯定有根弦在,知道什么东西可能会误导我。作为创业者,我要经常告诫自己:不要沿袭固有的经验,否则你会死在自己过去的成绩上。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