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个别学校教学成绩成为“第一要务”,从而淡化或忽视了对能力、素质的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桎梏。主要表现在:
1. 教师方面问题
一是意识不强致不敢创新。个别教师对“灌输式”“填鸭式”等旧模式、传统的教学思想方法因熟悉而过分信任和依赖,对新方法新模式则熟视无睹,持怀疑观望态度,不敢尝试。这部分多为年龄较大的教师。
二是惰性心理致不想创新。个别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虽有创新意识,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必要性,但创新工作动力不足。
三是从众心理致不能创新。个别教师受学校环境影响,怕因工作创新致同行议论,不想当“出头椽子”。这种现象多为学校等环境因素所致。
四是能力不高致不会创新。个别教师限于自身学识,心有余而力不足,或创新举措不符合实际,或创新措施不够到位,致创新效果不佳。
2. 学生方面问题
学生对教师普遍怀有崇拜的心理,教师的话就是“金口玉言”,不容怀疑和违背。这种盲目迷信的心理,使学生习惯于做“忠实”的听众,抑制了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3. 学校方面问题
学校对创新教学思想上不够重视,过度追求成绩提升,对创新教学不支持不鼓励,没有提供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不能调动教师创新教学的积极性。
4. 家长方面问题
一般家长对教学认知多源于自身受教育经历,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明显落后于时代发展。家长或受成绩影响,或对新的教学方式不理解、对效果不肯定等原因,对新的教学模式不接受,阻止教学创新的实施。
二、主要做法
从上述问题分析可以得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参与。这其中学校为主导、教师为主体、家庭为支撑。仅从教师方面讲,培养创新能力,要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综合实施。
1. 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教师应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强化创新和进取精神,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保护学生的求异、独创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把教学的立足点和重心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2. 不断地改进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传统教育中已经明显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只有通过启发、发现和讨论等不同的先进教学方法,才真正能够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起他们的积极思维。因此,教师应采用引导启发、积极参与的一些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一是学生自学,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相信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学生自学,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本领,而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做到授人以“渔”。
二是教师导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本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要大力鼓励学生发问,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引导使学生萌发创新的思想意识。同时,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和善于发问以及留有足够的发问时间等基础上,教师要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尤其对教学中疑点和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要启发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
三是学生互学,发挥团队学习的合力。小组合作学习等团队学习模式,有助于新观点、新思想、新问题出炉,有利于集思广益,学习形式生动,学习效果明显。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争辩中,在积极参与中,思想进一步放开、认识进一步深化、思考问题的角度进一步广泛,起到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特别是一些适于争辩的题材,如《香菱学诗》,可以编成课本剧。此外,一些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篇章,可以组织画画比赛、板书设计等。
四是学生点评,培养学生敢于碰硬的能力。制约学生创新精神的最大障碍就是不敢碰硬,唯教师是从。要通过点评教师教案、点评课本文章等做法,使学生树立“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的创新观念。
五是课外实践,开阔学生的视野。视野宽窄与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有显著影响。要通过与学校对口支援等平台,通过教师进修观摩、学生实地学习、购置名校授课案例书籍光盘,并结合课本的实际,如组织学习实地参观、组织郊游等措施,使学生的视野不断拓宽。
3. 营造环境,为创新精神培养提供温床
教育教学的环境应该给每一位学生创设自由的思想空间,让学生可自由想象,也可以异想天开。学生是否能够有一定的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教学的最主要的内容。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民主、愉悦与宽松的人文环境,努力用自己对学生的友好的真情实感来激发每一位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创造一个师生情感互相交融的友好氛围,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主动积极地去追求人世间的最高财富——知识与技能,从而使他们勇于创造,并激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提高创新能力。
三、几点体会
一是要重潜绩,转变教育观念。创新能力的展现多为学生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学校、教师和家长要认识到创新能力具有的潜绩性,把重视学生成绩转移到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认识上来。
二是要重坚持,贵在持之以恒。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并不是“一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育教学中应该讲求循序渐进,坚持经常,不应该半途而废。
三是要重核心,强调实事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搞语文教学改革,不能花拳绣腿,形式主义,要坚持实事求是,针对学生、学校实际,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碰硬的精神。
(卢龙县饮马河中学)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个别学校教学成绩成为“第一要务”,从而淡化或忽视了对能力、素质的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桎梏。主要表现在:
1. 教师方面问题
一是意识不强致不敢创新。个别教师对“灌输式”“填鸭式”等旧模式、传统的教学思想方法因熟悉而过分信任和依赖,对新方法新模式则熟视无睹,持怀疑观望态度,不敢尝试。这部分多为年龄较大的教师。
二是惰性心理致不想创新。个别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虽有创新意识,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必要性,但创新工作动力不足。
三是从众心理致不能创新。个别教师受学校环境影响,怕因工作创新致同行议论,不想当“出头椽子”。这种现象多为学校等环境因素所致。
四是能力不高致不会创新。个别教师限于自身学识,心有余而力不足,或创新举措不符合实际,或创新措施不够到位,致创新效果不佳。
2. 学生方面问题
学生对教师普遍怀有崇拜的心理,教师的话就是“金口玉言”,不容怀疑和违背。这种盲目迷信的心理,使学生习惯于做“忠实”的听众,抑制了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3. 学校方面问题
学校对创新教学思想上不够重视,过度追求成绩提升,对创新教学不支持不鼓励,没有提供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不能调动教师创新教学的积极性。
4. 家长方面问题
一般家长对教学认知多源于自身受教育经历,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明显落后于时代发展。家长或受成绩影响,或对新的教学方式不理解、对效果不肯定等原因,对新的教学模式不接受,阻止教学创新的实施。
二、主要做法
从上述问题分析可以得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参与。这其中学校为主导、教师为主体、家庭为支撑。仅从教师方面讲,培养创新能力,要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综合实施。
1. 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教师应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强化创新和进取精神,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保护学生的求异、独创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把教学的立足点和重心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2. 不断地改进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传统教育中已经明显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只有通过启发、发现和讨论等不同的先进教学方法,才真正能够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起他们的积极思维。因此,教师应采用引导启发、积极参与的一些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一是学生自学,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相信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学生自学,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本领,而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做到授人以“渔”。
二是教师导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本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要大力鼓励学生发问,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引导使学生萌发创新的思想意识。同时,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和善于发问以及留有足够的发问时间等基础上,教师要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尤其对教学中疑点和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要启发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
三是学生互学,发挥团队学习的合力。小组合作学习等团队学习模式,有助于新观点、新思想、新问题出炉,有利于集思广益,学习形式生动,学习效果明显。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争辩中,在积极参与中,思想进一步放开、认识进一步深化、思考问题的角度进一步广泛,起到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特别是一些适于争辩的题材,如《香菱学诗》,可以编成课本剧。此外,一些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篇章,可以组织画画比赛、板书设计等。
四是学生点评,培养学生敢于碰硬的能力。制约学生创新精神的最大障碍就是不敢碰硬,唯教师是从。要通过点评教师教案、点评课本文章等做法,使学生树立“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的创新观念。
五是课外实践,开阔学生的视野。视野宽窄与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有显著影响。要通过与学校对口支援等平台,通过教师进修观摩、学生实地学习、购置名校授课案例书籍光盘,并结合课本的实际,如组织学习实地参观、组织郊游等措施,使学生的视野不断拓宽。
3. 营造环境,为创新精神培养提供温床
教育教学的环境应该给每一位学生创设自由的思想空间,让学生可自由想象,也可以异想天开。学生是否能够有一定的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教学的最主要的内容。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民主、愉悦与宽松的人文环境,努力用自己对学生的友好的真情实感来激发每一位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创造一个师生情感互相交融的友好氛围,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主动积极地去追求人世间的最高财富——知识与技能,从而使他们勇于创造,并激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提高创新能力。
三、几点体会
一是要重潜绩,转变教育观念。创新能力的展现多为学生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学校、教师和家长要认识到创新能力具有的潜绩性,把重视学生成绩转移到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认识上来。
二是要重坚持,贵在持之以恒。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并不是“一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育教学中应该讲求循序渐进,坚持经常,不应该半途而废。
三是要重核心,强调实事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搞语文教学改革,不能花拳绣腿,形式主义,要坚持实事求是,针对学生、学校实际,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碰硬的精神。
(卢龙县饮马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