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总结语文教学实践的经验教训,在写作教学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的要求。这些要求适应时代特点,驶向未来,既讲究规范,又鼓励创新。那么,如何实现作文教学的创新呢?
一、重视写作的情意训练与态度的养成
语文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它充满主体的情感,充满人生的体验,显示沟通的渴望。《语文课程标准》不仅仅要求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同时也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乐观健全的人格。作文教学创新应该将人格的培养同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结合起来,即以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以作文内容为中心展开讨论活动,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应该摒弃纯形式的作文训练方法,代之以人格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相结合的作文教学。
二、重视写作的过程指导
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教学过程,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生成体验。作文教学更应该体现这一点。事实上,作文写作本身就是一个由材料准备——写作构思——语言表达构成的完整过程,同时也是思想情感、气质个性表达呈现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思考通过什么方式打开学生的思路,从而把学生带入写作过程。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反映的中介是思维。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而语言文字实际上是思想的外在表现,是思维的物化。要写好文章,关键在开拓思路,启发思维。思想禁锢,就不敢写,需要解放思想;思路闭塞,就无话写,需要打开思路;思绪紊乱,就不会写,需要理清思绪,这也应该成为作文教学创新目标改革的重点内容。
三、重视写作内容的丰富性
写作内容的丰富性意味着必须变革千篇一律的作文模式,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去了解和理解生活。因为只有写自己动情的东西,才可能写出真情实感,才可能表达出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只有写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东西,才可能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才可能产生有创意的表达。所以,我们必须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其人生经历和体验,逐步释放学生的生活活力和热情,打开遮盖学生大脑和眼睛的外部束缚,细心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最终回归生活、再现生活。要积极构建生活本色化内容的作文模式,旗帜鲜明地摒弃那种抽空了生活趣味和人性之美的应试作文,从假大空的应试思路回归到真正平实的朴素写作生活。学生的作文必须是丰富多彩生活的个性表达。
四、实现作文教学的开放
所谓开放的作文教学,指教师不预设刻板的教学目标,不勾画教学流程的运行轨迹,不套用死板的评判标准,而让学生有充分显示个性与才能的自由天地。这样,学生在学得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发展。
1.实现写作空间的开放
写作是最具有开放性的,封闭的作文教学必然是失败的。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向校外去认识、感受丰富的生活,不断扩大写作领域。教室之外的图书馆、阅览室、体育场、风景名胜、农贸市场等,都应成为学生主动求知、感悟生活的课堂。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开辟网上阅读空间,加大知识容量和信息密度,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和博大的胸襟,让五彩缤纷的生活成为每个学生写作的源头,让本应充满生命气息的作文走出窒息灵魂的传统训练樊篱,再现其亮丽的色彩。
2.实现学生思维的拓展
学生的思维是最活跃的,视界是最明澄的,个性是最独特的,生命意识是最强烈的。创新也是作文的灵魂,是学生彰显个性、充分发挥个人才智、体验写作快乐的关键。创新就是要突破旧思想、旧观念、旧规划,重新构建开放的、发散的思维形态。这就需要教师高度自觉地关注学生的人生立场和自主的人格,力克盲目从众的心理;需要教师创设民主化、立体性的思维场景、宽松和谐的思辨氛围,自由地发展学生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由此出发,让学生勇于怀疑既成定论,勇于否定既有定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问题,去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丰富作文思维的内涵并找到独创的新意;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出作文思维定势,引导学生将正面与反面、纵向与横向、发散与聚敛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其思维空间。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创新必须围绕学生主体,围绕“生活化”的基本路线进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写作体验,这需要广大教师变革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活动,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真正实现中学作文教学的突破。
(责任编辑 韦 雄)
一、重视写作的情意训练与态度的养成
语文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它充满主体的情感,充满人生的体验,显示沟通的渴望。《语文课程标准》不仅仅要求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同时也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乐观健全的人格。作文教学创新应该将人格的培养同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结合起来,即以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以作文内容为中心展开讨论活动,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应该摒弃纯形式的作文训练方法,代之以人格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相结合的作文教学。
二、重视写作的过程指导
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教学过程,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生成体验。作文教学更应该体现这一点。事实上,作文写作本身就是一个由材料准备——写作构思——语言表达构成的完整过程,同时也是思想情感、气质个性表达呈现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思考通过什么方式打开学生的思路,从而把学生带入写作过程。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反映的中介是思维。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而语言文字实际上是思想的外在表现,是思维的物化。要写好文章,关键在开拓思路,启发思维。思想禁锢,就不敢写,需要解放思想;思路闭塞,就无话写,需要打开思路;思绪紊乱,就不会写,需要理清思绪,这也应该成为作文教学创新目标改革的重点内容。
三、重视写作内容的丰富性
写作内容的丰富性意味着必须变革千篇一律的作文模式,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去了解和理解生活。因为只有写自己动情的东西,才可能写出真情实感,才可能表达出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只有写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东西,才可能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才可能产生有创意的表达。所以,我们必须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其人生经历和体验,逐步释放学生的生活活力和热情,打开遮盖学生大脑和眼睛的外部束缚,细心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最终回归生活、再现生活。要积极构建生活本色化内容的作文模式,旗帜鲜明地摒弃那种抽空了生活趣味和人性之美的应试作文,从假大空的应试思路回归到真正平实的朴素写作生活。学生的作文必须是丰富多彩生活的个性表达。
四、实现作文教学的开放
所谓开放的作文教学,指教师不预设刻板的教学目标,不勾画教学流程的运行轨迹,不套用死板的评判标准,而让学生有充分显示个性与才能的自由天地。这样,学生在学得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发展。
1.实现写作空间的开放
写作是最具有开放性的,封闭的作文教学必然是失败的。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向校外去认识、感受丰富的生活,不断扩大写作领域。教室之外的图书馆、阅览室、体育场、风景名胜、农贸市场等,都应成为学生主动求知、感悟生活的课堂。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开辟网上阅读空间,加大知识容量和信息密度,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和博大的胸襟,让五彩缤纷的生活成为每个学生写作的源头,让本应充满生命气息的作文走出窒息灵魂的传统训练樊篱,再现其亮丽的色彩。
2.实现学生思维的拓展
学生的思维是最活跃的,视界是最明澄的,个性是最独特的,生命意识是最强烈的。创新也是作文的灵魂,是学生彰显个性、充分发挥个人才智、体验写作快乐的关键。创新就是要突破旧思想、旧观念、旧规划,重新构建开放的、发散的思维形态。这就需要教师高度自觉地关注学生的人生立场和自主的人格,力克盲目从众的心理;需要教师创设民主化、立体性的思维场景、宽松和谐的思辨氛围,自由地发展学生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由此出发,让学生勇于怀疑既成定论,勇于否定既有定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问题,去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丰富作文思维的内涵并找到独创的新意;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出作文思维定势,引导学生将正面与反面、纵向与横向、发散与聚敛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其思维空间。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创新必须围绕学生主体,围绕“生活化”的基本路线进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写作体验,这需要广大教师变革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活动,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真正实现中学作文教学的突破。
(责任编辑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