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学者认为:现行教育忽视生命意识,导致了“人”的异化。在工具性教育价值观引导下,中小学课堂教学看重学生成绩和考试分数,凸显了急功近利的动机,从根本上失却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学生成为无生命色彩的认知体,而不是活生生、有个性的生命主体。当今小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生命意识的表现暴露出许多问题,如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关爱生命意识薄弱、激扬生命意识常体现为非理性形式……这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出现轻易践踏生命的行为——
2013年3月,河南省通许县一名小学生,疑因被学校强制购买教辅资料,向父母要钱被拒后上吊身亡。
2014年4月,海南琼海市一个仅9岁的女小学生自杀。调查发现,因女孩母亲带她哥哥外出看病,她希望随行遭拒而上吊身亡,属一时赌气竟然拿生命来泄愤。
2015年3月,杭州市11岁女孩因在校没交作业被家长领回家后跳楼身亡; 4月,扬州市11岁男孩未完成作业而上吊,留下“学习太累,上学太累,活着太累”的哀叹;6月10日下午,湖南衡阳县界牌镇发生一起小学生投毒事件,造成二人中毒身亡。
……
近几年小学生频频自杀、糟蹋生命的案例触目惊心。小学生随意践踏生命让我们反思当下学校生命意识教育缺失的现状。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向学生传递生命的气息,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精彩,应该成为教育的永恒目标。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以语文课不仅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更要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这样才能真正启迪学生的灵魂。小学语文教学中对生命意识的培养要讲究具体的策略——
1. 体现人文关怀,营造生命意识教育氛围
语文教育的人文主义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地施教,小学生虽然年纪小,可他们也期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希望老师能够倾听他们的心声。比如,老师对课上学生的犯错行为是责骂还是教育,是严厉批评还是有礼询问,都会对学生及其家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记得有一次,一年级新生入学培训,过了上课时间,点名时发现差一位学生。这时,一位不愿意进教室的小女孩在教室门外哭泣,身旁还有她爸爸妈妈陪伴。于是我让教室里的小朋友唱歌,自己走到门外了解情况。得知这位小朋友因为迟到,见教室里人太多,有点胆怯。于是,我蹲下身子,用双手轻轻抹干她的眼泪,对她说:“小朋友,来,老师给你勇气,我把勇气传给你。”于是,我用手紧紧握住他的手,说“老师的勇气传递给你了”。这样做果真有效,小女孩虽仍流着泪,但已没有哭声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女孩好像很崇拜我,见到我就高兴得不得了,而且总是邀请我去她家做客。课上她总是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对班级管理也非常热心。我想,如果那次我以责问的语气向她问话,她一定会恐惧,甚至会对整个小学生活留下阴影。可见老师的宽容能影响学生的心胸,老师的关爱能向学生传递爱心。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2. 深入教材,挖掘生命意识教育资源
语文教材篇目中包含着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对人生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如《两只鸟蛋》《触摸春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丰富资源。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过程,洞察人情世态,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培养个性。如一年级的《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故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心灵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通过观察小鸟破壳而出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了解小鸟由鸟蛋孵出,一个鸟蛋就是一个生命,就是一只小鸟,所以要爱护每一个鸟蛋,进而联想到自己的出生,联想到生命的重要。语文教材中不乏“生命”主题的文章,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文章中所具有的生命教育的意义,通过精彩的讲解及引导,让学生沐浴在生命意识的光彩之下。
3. 生命化教学,要渗透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感悟
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的训练”。这告诉我们,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除了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外,应该在反思传统写作教学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将生命教育融入写作中,重构“生命化”的写作教学。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用他们最鲜活、最富于激情和个性的生命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观念。
教师在组织专题作文训练时,可以以“生命”为主题,结合当下的社会时事,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积极思考,如登革热、长江沉船事件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摈弃过去写作教学对文章形式、章法、技巧等提出过分要求的弊端,尽量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真实生活的看法,并使写作中激发出对生命的关注与思索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教师还可以在学完某篇课文后,通过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写出对生命的理解、感悟。如学完《检阅》这篇课文,学生对主人公博来克充满敬佩之情,那就顺势而为,让学生堂上完成小练笔,给博来克送上我们的赞美,夸一夸这位勇敢的小男子汉。学生在练笔过程中必然会思考博来克身残志不残的精神,学习他珍爱生命的精神。
4. 加强课外实践,感悟生命之美
生命意识教育如果仅仅停留在课堂上那远远不够,让学生从课外活动中感受自然之美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常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观察生活。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做有心人,留意生活中的细节,由细节生发出对生命的关注,做一个热爱生活,有心灵“跃动”、有个性的人。相信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参与了,经历了,都会记忆深刻,这往往在其习作中能体现出来。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会运用大自然这本最好的活教材,组织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让学生在与花鸟虫鱼的接触中领悟世界和人生的生命本真形态,这样才能更好地感知生命的美好和生活的艰难。网上有这么一则新闻:中国好爸爸郑贵贤放下手头工作陪儿子郑行健骑行全国,帮儿子成功减肥、戒网瘾。是的,知识不仅仅限于书本,它应该是综合性的,游览祖国大好河山,了解各地人文情态,也是一种对学生成长很有益的教育方式,且能磨练孩子的意志。只有把课堂、教育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生命意识教育达到完美状态。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西区中心小学)
2013年3月,河南省通许县一名小学生,疑因被学校强制购买教辅资料,向父母要钱被拒后上吊身亡。
2014年4月,海南琼海市一个仅9岁的女小学生自杀。调查发现,因女孩母亲带她哥哥外出看病,她希望随行遭拒而上吊身亡,属一时赌气竟然拿生命来泄愤。
2015年3月,杭州市11岁女孩因在校没交作业被家长领回家后跳楼身亡; 4月,扬州市11岁男孩未完成作业而上吊,留下“学习太累,上学太累,活着太累”的哀叹;6月10日下午,湖南衡阳县界牌镇发生一起小学生投毒事件,造成二人中毒身亡。
……
近几年小学生频频自杀、糟蹋生命的案例触目惊心。小学生随意践踏生命让我们反思当下学校生命意识教育缺失的现状。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向学生传递生命的气息,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精彩,应该成为教育的永恒目标。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以语文课不仅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更要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这样才能真正启迪学生的灵魂。小学语文教学中对生命意识的培养要讲究具体的策略——
1. 体现人文关怀,营造生命意识教育氛围
语文教育的人文主义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地施教,小学生虽然年纪小,可他们也期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希望老师能够倾听他们的心声。比如,老师对课上学生的犯错行为是责骂还是教育,是严厉批评还是有礼询问,都会对学生及其家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记得有一次,一年级新生入学培训,过了上课时间,点名时发现差一位学生。这时,一位不愿意进教室的小女孩在教室门外哭泣,身旁还有她爸爸妈妈陪伴。于是我让教室里的小朋友唱歌,自己走到门外了解情况。得知这位小朋友因为迟到,见教室里人太多,有点胆怯。于是,我蹲下身子,用双手轻轻抹干她的眼泪,对她说:“小朋友,来,老师给你勇气,我把勇气传给你。”于是,我用手紧紧握住他的手,说“老师的勇气传递给你了”。这样做果真有效,小女孩虽仍流着泪,但已没有哭声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女孩好像很崇拜我,见到我就高兴得不得了,而且总是邀请我去她家做客。课上她总是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对班级管理也非常热心。我想,如果那次我以责问的语气向她问话,她一定会恐惧,甚至会对整个小学生活留下阴影。可见老师的宽容能影响学生的心胸,老师的关爱能向学生传递爱心。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2. 深入教材,挖掘生命意识教育资源
语文教材篇目中包含着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对人生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如《两只鸟蛋》《触摸春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丰富资源。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过程,洞察人情世态,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培养个性。如一年级的《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故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心灵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通过观察小鸟破壳而出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了解小鸟由鸟蛋孵出,一个鸟蛋就是一个生命,就是一只小鸟,所以要爱护每一个鸟蛋,进而联想到自己的出生,联想到生命的重要。语文教材中不乏“生命”主题的文章,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文章中所具有的生命教育的意义,通过精彩的讲解及引导,让学生沐浴在生命意识的光彩之下。
3. 生命化教学,要渗透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感悟
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的训练”。这告诉我们,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除了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外,应该在反思传统写作教学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将生命教育融入写作中,重构“生命化”的写作教学。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用他们最鲜活、最富于激情和个性的生命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观念。
教师在组织专题作文训练时,可以以“生命”为主题,结合当下的社会时事,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积极思考,如登革热、长江沉船事件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摈弃过去写作教学对文章形式、章法、技巧等提出过分要求的弊端,尽量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真实生活的看法,并使写作中激发出对生命的关注与思索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教师还可以在学完某篇课文后,通过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写出对生命的理解、感悟。如学完《检阅》这篇课文,学生对主人公博来克充满敬佩之情,那就顺势而为,让学生堂上完成小练笔,给博来克送上我们的赞美,夸一夸这位勇敢的小男子汉。学生在练笔过程中必然会思考博来克身残志不残的精神,学习他珍爱生命的精神。
4. 加强课外实践,感悟生命之美
生命意识教育如果仅仅停留在课堂上那远远不够,让学生从课外活动中感受自然之美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常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观察生活。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做有心人,留意生活中的细节,由细节生发出对生命的关注,做一个热爱生活,有心灵“跃动”、有个性的人。相信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参与了,经历了,都会记忆深刻,这往往在其习作中能体现出来。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会运用大自然这本最好的活教材,组织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让学生在与花鸟虫鱼的接触中领悟世界和人生的生命本真形态,这样才能更好地感知生命的美好和生活的艰难。网上有这么一则新闻:中国好爸爸郑贵贤放下手头工作陪儿子郑行健骑行全国,帮儿子成功减肥、戒网瘾。是的,知识不仅仅限于书本,它应该是综合性的,游览祖国大好河山,了解各地人文情态,也是一种对学生成长很有益的教育方式,且能磨练孩子的意志。只有把课堂、教育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生命意识教育达到完美状态。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西区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