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神话》中的“神话”与“日常生活”

来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ithernor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邵艺辉执导的《爱情神话》之片名,衍生自意大利导演费里尼的《爱情神话》(Satyricon)。神话与“日常生活”彼此对立又互相发明。首先,通过文本细读探索影片如何借助空间性隐喻,以戏仿的形式颠覆并超越了类型化的女性形象,使爱情去神话化;其次,解析影片的空间设置、声画配合、多语杂糅与其价值输出的关系,阐释“日常生活”如何以消解神话为目的却在更深层被神话化为“美好生活”,由此透视当代国产都市电影的后女性主义策略;最后,将“神话”落实为主-客位概念,以影片角色及创作者的叙述拆解电影的意识和无意识及其与现实的想象性和解方案,思考艺术创作本身的神话性。
其他文献
本文调用艺术学、社会学、历史学理论资源,进行传统“二十四孝图”流变研究。辩证三层源流关系:传统孝文化为传统孝行图的文化之源;传统孝行图雏形为传统“二十四孝图”定型的图之源;传统孝文化为当代孝观念的变迁之源。在此基础上,创新闭环式研究路径。通过对历代孝行图集中出土地区及相应出土情况进行纵向比较,明确传统“二十四孝图”题材的定型,即本文研究对象与范畴,并对其进行分类辨析。继而分析在时代观念影响下,传统
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充分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新时代新要求下,红色文化资源发展传承离不开“互联网+”现实。红色文化场馆应加快推进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全媒体传播格局,构建提升红色文化品牌建设。文章通过对相关政策研究、上海文博行业新媒体(微信公众号为主)的观察,得出红色文化+新媒体的趋势分析,为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红色文化品牌建设下新媒体深化应用的方向、目标以及措施作指导。
为系统比较中国荷斯坦牛、娟姗牛及娟荷杂交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及乳品质,本实验选取江苏省某奶牛场50头荷斯坦牛(平均泌乳290d),20头娟姗牛(平均泌乳243d)及10头娟荷杂交牛(平均泌乳200d),分别于夏季(2020年6、7、8月中旬)及冬季(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及2月中旬)采集奶样,测定乳成分及乳脂肪酸含量。每个品种选取10头牛,收集冬夏两季奶牛瘤胃液,测定瘤胃挥发性脂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这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需要关注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小学生写作实践的问题表现,再探讨当前教学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指出要趣味化教学、联系生活与读写结合。
<正>学生时代,我们热衷于为学校里的每一件物事取名字,是因为我们对它的一草一木都爱得深沉。学校里的动物名字网上冲浪,看到网友@你好咸啊的一条动态:给学校新出生的天鹅起名,获得了荣誉证书和200块奖金。这个金额是我意想不到的。(网友@阿寒觉得很OK:所以天鹅最后叫啥了?@正直反派:哈哈哈哈哈,那值200块的名字叫啥?!@你好咸啊:最终叫瑶瑶、达达、欢欢、迎迎、妮妮。@修罗zxz:北京福娃:“听起来很
期刊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取名就比较重视,这也自然地影响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取名;相较于经典小说文本,网络小说在人物取名上有优有劣,言情类的人物取名更是质量参差不齐。本文从调查网络言情小说不同题材的人名入手,探讨网络言情小说人物取名存在的问题及影响网络言情小说人物取名的种种因素。
电影《赤壁》取材于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从小说到电影,最突出的改编是加重了女性的戏份,增强了女性的描述与刻画。本文主要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电影《赤壁》的改编,探讨其中小乔、孙尚香两位女性形象的刻画描写如何让这些历史人物的性格更加丰富,并深究二人身上折射出的影片精神理念,进一步思考当下女性面临的身份认同困境与女性母题书写境遇。
文章基于流程管理的基本原理,对烟草商业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素——流程管理进行研究,认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流程管理应以流程再造和流程标准化为主要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分为流程梳理、流程设计、流程实施和持续优化四个方面,其中流程梳理与设计实现了对财务流程的基本再造规划,流程实施与持续优化使规划得以落地并不断标准化。
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包括文化、价值观、道德、政治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学要让学生体验生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们生活在语言环境中,有良好的环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汉字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语法灵活且富有韵律性,有助于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
<正>同学们好,我叫藏野驴,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是所有野生驴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看上去十分健壮,奔跑能力一流,而且尾巴很像马尾,因此有人称我为高原上的“野马”。我和同伴们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2700~5400米的高寒荒漠地带,这里环境恶劣,但我拥有很强的耐寒、耐旱本领,而且视觉、听觉和嗅觉都十分灵敏,数百米外的风吹草动我都能察觉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