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拍完以后,怎么卖,怎么卖得“好”,这些都是片商的工作。
片商的工作就是“贩卖”他们手上的商品,也就是电影。如何吸引观众掏钱买票看电影,便成了他们伤脑筋的事情。
秘密Ⅰ:好片需要行销,烂片更需要行销
好看的电影,靠观众之间的口碑,便可获得不错的票房。不好看的电影,也可以靠行销宣传手法,获得好票房!
一部电影只要妥善“定位”,找到卖点,并加以适当的宣传造势,总能够卖出个成绩来。行销人员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必须要先评估自己的优点缺点,订出一个适当的票房预估目标,这样才能制定行销预算,以达到赚钱的目的。
秘密Ⅱ:公关宣传
为了不断增加影片曝光率,引起观众看电影的兴趣,电影前期造势非常重要。
大多数电影的宣传,是在电影拍完后,或是正在拍摄中开始进行的。近年来,电影宣传期越来越早,有些电影甚至在筹备、选角的阶段,就炒得沸沸扬扬,像迪士尼最近正拍摄的二次大战电影《珍珠港》,从男主角决定由班·艾佛列克、乔·许哈奈特出饰,就开始发布消息。
通常他们会针对电影中的几个元素作宣传,例如演员、特效、剧情等,像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库布力克等大导演,或《世界末日》的金奖制作人杰瑞·布鲁克·海默等大牌导演、制作人,也可以大做文章,达到宣传的效果。
当然啦,如果电影在坎城、威尼斯、柏林等国际影展参展,甚至得奖,或在奥斯卡奖上捧到一座奖项,也是可以好好利用的光圈。
另外,拍片时,男女主角过从甚密,像梅格·瑞恩与罗素·克劳合演《救我活下去》(Proof of life),结果两人闹出了婚外情;或电影太过暴露煽情,遭“剪”等这种新闻,都是很好的宣传点。不过这些让媒体比较感兴趣的炒作,通常能增加电影的曝光度,却不容易控制是否会产生反效果,所以不是所有片商都会使用。
秘密Ⅲ:广告和预告片
好的广告或预告片,胜过任何报纸杂志上的曝光,所以电影公司纷纷使出吃奶的力气,制作这些短则15-30秒,长则两分钟的精彩片段。
电影史上第一部在电视上打广告的电影,始自1975年6月20日的《大白鲨》。这之前,多数电影采用有线戏院上映的方式,随口耳相传的力量,扩散出去。
一段好的预告片,是决定一部影片到底能不能卖的关键。以1996年的《ID4星际终结者》为例,在第一拨预告片里,以一片巨大的黑影子,来遮住自由女神像、遮住白宫、遮住纽约,单单这几个画面,就已经挑起了全世界观众的好奇心。所有人都在期待这部片子的到来。接下来的第二拨预告片版本,又交待了多一点情节:一名男子不耐烦地走到车外观望前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突然远方一道光束,紧接而来的是一片连串的爆炸,整条车阵从前边炸翻过来。可是观众们还是不晓得怎么回事……像这样,以“连续剧”的方式,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勾起观众的好奇心,是非常高明的行销手法。
秘密Ⅳ:巨星访问
巨星和本地观众作面对面接触这种大活动,绝对是众多行销方法中,造势效果最好的一种。
不过,这种巨星来访的造势方法所费不眦,同时明星的安全问题、形象问题,与其他不可知的因素,也有可能造成反效果,让行销人员面临极大的压力。以今年五月和六月两次去台湾宣传《龙旋风》的成龙为例,在台湾停留了三天两夜,光下榻凯悦饭店的住宿费,就将近一百万。另外,聘请保安人员、租车,又要好几十万。更不要说首映当天了。今年六月初,汤姆·克鲁斯访台又是另外一个高潮。虽然这名巨星,有巨星风范,却一点没有巨星的架子,(他客气到会在记者会上,帮隔壁负责翻译的小姐倒水),接他的UIP公司黄总经理还是想赶快把他请走,因为他在台湾一天,电影公司就要为他的安危操一天心,最后他在台匆匆待了不到24小时,影迷虽然大呼不过瘾,接待人员倒想说声阿弥陀佛。
秘密Ⅴ:制作电影周边商品
麦当劳本身不卖玩偶,不过自从他们推出hello kitty后,麦当劳汉堡薯条的销量直线上升。基本上,片商贩卖或赠送电影周边商品的目的也在此。目前,美国八大影片公司在发行电影的时候,几乎都会搭配制作周边商品,这些商品多半只送不卖,运用这些有纪念和收藏价值的商品和媒体、厂商搭配活动,就能增加曝光机会,达到宣传的目的。
秘密Ⅵ:预售票
预售票的目的在测验市场,同时准确地抓住目标观众群,以达到小而美的行销手段。这种方式最适合运用在低成本但非常有特色的小众电影上,把会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全部抓进来,既不浪费大量行销成本,又能达到效果。
(责任编辑 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