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温灸针刺并用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的260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采用温灸针刺并用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后的效果情况。
结果:经过随访半年以上,依据以上的疗效评定进行统计,治愈1000例,显效880例,有效450例,无效270例,总有效率为89.6%。
结论:温灸针刺并用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效果明显,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副作用小。
关键词:温灸针刺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91-01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常与肩周炎、颈椎病等相混淆,临床的症状特点是一个或者多个区域肌肉软组织有压痛点,发病人群以伏案工作和长期坐着工作的人群,在各个年龄均可发病。目前的治疗无明确的方法。而我院就温灸针刺并用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在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本院2009年5月-2012年1月的患者,共计2600例。男1900例,女70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34.64岁;病情轻型1550例,中型650例,重型400例;病程最短5天,最长4年,平均1.8个月。所有的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标准[1]。有以下几个方面:腰背部等有明显的酸痛和压痛处;疼痛部位有一个以上;疼痛处存在着结节状或条索状物;阴雨天或者劳累后加重;有劳损病史。均经过影像学和血等化验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类似的症状。
1.2 治疗方法。予以温灸针刺并用治疗。具体的方法为在患者有明显压痛点患者主诉最突出的区域常规的碘伏消毒,选择合适的长度的针灸针进行压痛点周围的点刺,一般背部斜刺0.5-0.8寸为宜,腰背部直刺0.8-1寸以夹脊穴、俞穴、阿是穴等为主。针刺完毕后再在相对应的穴位针上置入艾柱3-5桩的艾柱,将其点燃后进行温和灸,直至皮肤出现潮红,以患者能耐受为准。或者采用加热巡检仪对针刺部位进行加热,维持的时间一般以半小时为宜。以上每日一次,治疗7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疗效观察。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定评定标准[2]。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活动正常,3月内无复发;显效:症状、体征基本解除,但劳累或阴雨天稍有不适,活动正常,3个月内复发少于1次。有效:症状、体征明显缓解,活动改善可,天气改变症状复发;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疼痛明显。
2 结果
经过随访半年以上,依据以上的疗效评定进行统计,治愈1000例,显效880例,有效450例,无效270例,总有效率为89.6%。
3 讨论
现代的医学研究认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筋膜、肌肉、肌腱、腱鞘和皮下组织等的非特异性炎症。多是由于[3]急性的扭伤或者长期的劳损所导致的肌肉纤维裂开,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液溢出引起局部血液循环、组织营养代谢障碍,从而出现了神经卡压,形成慢性疼痛,肌肉痉挛,组织粘连,日久不愈,反复发作。依据本病的发病机制通过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及组织间的压力,促进作用部位的血液循环,增加周围组织血流量,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功效。
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属于“痹证”的范畴。中医的理论以为“痹在骨为重,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皮则寒,在于肉则不仁”,多是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邪趁虚而入,或者长期的伏案工作引发气滞血瘀,经络痹阻,寄留机表而表现为有条索状或者结节状物,对属于“本虚标实”症侯。而针刺能够刺激脑啡肽的释放,提高机体的耐受性,使致病因子及早排出,促进组织修复,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炎性细胞及淋巴细胞在损伤部位聚集,有利于损伤的修复。而通过艾条或者加热巡检仪产热,使得体温升高,促使血管扩张和血流量增加,达到疏通经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局部水肿,促进新陈代谢,松解粘连,改善肌群的紧张状态,减轻痉挛对血管的压迫,促使致痛物质的排泄,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驱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4]。
综上所述,温灸针刺并用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效果明显,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副作用小。
参考文献
[1] 杨洸.针灸推拿针刺温灸并用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37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7):69-70
[2] 康明非,陈日新,田宁等.热敏点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J].江西中医药,2006,37(4):49-50
[3] 陈日新,康明非,何维莉等.热敏穴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8,28(6):395-398
[4] 李晓宏,赵伟成,杨承祥等.替扎尼定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5):434-435
方法:将我院的260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采用温灸针刺并用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后的效果情况。
结果:经过随访半年以上,依据以上的疗效评定进行统计,治愈1000例,显效880例,有效450例,无效270例,总有效率为89.6%。
结论:温灸针刺并用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效果明显,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副作用小。
关键词:温灸针刺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91-01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常与肩周炎、颈椎病等相混淆,临床的症状特点是一个或者多个区域肌肉软组织有压痛点,发病人群以伏案工作和长期坐着工作的人群,在各个年龄均可发病。目前的治疗无明确的方法。而我院就温灸针刺并用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在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本院2009年5月-2012年1月的患者,共计2600例。男1900例,女70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34.64岁;病情轻型1550例,中型650例,重型400例;病程最短5天,最长4年,平均1.8个月。所有的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标准[1]。有以下几个方面:腰背部等有明显的酸痛和压痛处;疼痛部位有一个以上;疼痛处存在着结节状或条索状物;阴雨天或者劳累后加重;有劳损病史。均经过影像学和血等化验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类似的症状。
1.2 治疗方法。予以温灸针刺并用治疗。具体的方法为在患者有明显压痛点患者主诉最突出的区域常规的碘伏消毒,选择合适的长度的针灸针进行压痛点周围的点刺,一般背部斜刺0.5-0.8寸为宜,腰背部直刺0.8-1寸以夹脊穴、俞穴、阿是穴等为主。针刺完毕后再在相对应的穴位针上置入艾柱3-5桩的艾柱,将其点燃后进行温和灸,直至皮肤出现潮红,以患者能耐受为准。或者采用加热巡检仪对针刺部位进行加热,维持的时间一般以半小时为宜。以上每日一次,治疗7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疗效观察。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定评定标准[2]。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活动正常,3月内无复发;显效:症状、体征基本解除,但劳累或阴雨天稍有不适,活动正常,3个月内复发少于1次。有效:症状、体征明显缓解,活动改善可,天气改变症状复发;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疼痛明显。
2 结果
经过随访半年以上,依据以上的疗效评定进行统计,治愈1000例,显效880例,有效450例,无效270例,总有效率为89.6%。
3 讨论
现代的医学研究认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筋膜、肌肉、肌腱、腱鞘和皮下组织等的非特异性炎症。多是由于[3]急性的扭伤或者长期的劳损所导致的肌肉纤维裂开,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液溢出引起局部血液循环、组织营养代谢障碍,从而出现了神经卡压,形成慢性疼痛,肌肉痉挛,组织粘连,日久不愈,反复发作。依据本病的发病机制通过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及组织间的压力,促进作用部位的血液循环,增加周围组织血流量,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功效。
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属于“痹证”的范畴。中医的理论以为“痹在骨为重,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皮则寒,在于肉则不仁”,多是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邪趁虚而入,或者长期的伏案工作引发气滞血瘀,经络痹阻,寄留机表而表现为有条索状或者结节状物,对属于“本虚标实”症侯。而针刺能够刺激脑啡肽的释放,提高机体的耐受性,使致病因子及早排出,促进组织修复,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炎性细胞及淋巴细胞在损伤部位聚集,有利于损伤的修复。而通过艾条或者加热巡检仪产热,使得体温升高,促使血管扩张和血流量增加,达到疏通经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局部水肿,促进新陈代谢,松解粘连,改善肌群的紧张状态,减轻痉挛对血管的压迫,促使致痛物质的排泄,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驱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4]。
综上所述,温灸针刺并用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效果明显,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副作用小。
参考文献
[1] 杨洸.针灸推拿针刺温灸并用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37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7):69-70
[2] 康明非,陈日新,田宁等.热敏点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J].江西中医药,2006,37(4):49-50
[3] 陈日新,康明非,何维莉等.热敏穴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8,28(6):395-398
[4] 李晓宏,赵伟成,杨承祥等.替扎尼定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5):434-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