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数学概念、内容、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数学思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倾听能力是小学生锻炼数学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倾听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反应速度和灵敏度,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倾听能力;培养
引言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说,倾听是习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处于小学三、四年级的中段学生总认为自己的是对的,他们普遍喜欢表述自己的想法与观点,而不乐意耐心倾听别人的意见。作为引导他们的老师,就需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倾听力的培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将不愿听变我乐听
(一)创设情境,乐于倾听
小学中段的学生虽然已具备一定的倾听能力,但他们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倾听具有选择性,感兴趣的就听的,不感兴趣的就不听,因此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境,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乐于参与课堂,更乐于倾听。
(二)语言激励,榜样示范
高尔基曾说:“有一样东西,它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它就是语言。”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倾听过程中,我们要用语言激励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乐于倾听。我在课堂上常常对学生说:“你听到了别人没有关注到的知识点,你是多么细心的孩子呀!”“这位同学不只听懂了别人的想法,还加上自己的理解复述清楚。”“你看,他不仅仅关注别人表述问题时的思路,还关注到他的数学语言使用是否规范,我们大家要向他学习。”老师的肯定,不仅让受到表扬的同学获得满足感,同时给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不会倾听的同学,可以通过模仿得以学习怎样倾听,还可以让受到表扬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做到认真倾听的,让同学们尽快地学会倾听。
二、学会倾听,知道“听什么”
倾听是一种习得的技能,倾听力的培养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慢慢培养与提升。在小学中段数学课堂上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位学生看似听得认真,也没有做小动作,但是当老师让该生来复述问题,或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真的是“一问三不知”。通过与学生个别交流谈话,发现存在这样的现象是因为他不知道要听什么。那么在小学中段数学课堂中学生要“听什么”呢?
(一)听对错
听对错,是数学课堂中最重要的一点,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作为小学中段的学生首先听别人的表述后,最基本的就是要能听出对与错。
(二)听思路
小学中段学生的数学思维已经开始有一定的逻辑性,只是逻辑思维能力还处于起点状态,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关注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让学生从倾听他人的思路开始,借此来尝试自己有条理地表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听思路、条理表述,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进而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听对比
思辨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高阶思维能力,它不可能凭空出现,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在小学中段数学课堂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听同学们的表述内容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有什么联系吗?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他们的想法殊途同归,在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关联的吗?让学生带着思辨的思想去听,带着挑战去听,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日复一日,学生会知道自己要“听什么”,有目标就会有动力。
三、开展听辨训练,形成数学认知
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大量的听辨训练,以此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认知,在倾听的过程中,快速找到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内容。以《长度单位》的学习为例,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厘米和米的关系以及长度单位,了解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长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听辨训练,帮助学生快速形成长度单位的认知。如教师可以口述:手掌的宽度约 10 厘米还是 10 米?一步长约 40 厘米还是 40米?黑板的长度约 3 米还是 3 厘米?小明的身高约 1 米还是 1 厘米?通过快速口述的方式,学生很快就可以得到手掌宽约 10 厘米、一步长约 40 厘米、黑板长约 3 米的数学认知。在倾听的过程中,学生接收到教师提供的讯息以后,需要进行合理的推理和思辨,在排除错误答案的同时找出正确的答案,进而快速帮助学生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完成长度单位的数学学习认知,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听辨训练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数学感知,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对数学概念、含义的认知。
四、开展听算训练,提升计算能力
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需要快速对数字形成概念,简化加减法的计算方式,最终得出计算结果,在倾听过程中提升计算能力。在《100 以内的加法(二)》的学习中,给出21+9,33+7 这样的算式,要求学生进行计算。听算训练是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方式,小学生在倾听过程中需要快速对计算内容进行提炼,将听到的内容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快速得出结果。
五、开展听说训练,完整复述内容
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的听后复述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学生刚接受信息后即刻引起神经元的注意,强化倾听的专注力。在听写复述训练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由易到难。听后复述訓练的活动有很多内容和形式。我常做的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传一串数字或解决问题题干,类似于传话筒游戏,最后一位同学复述出这串数字、复述出题干或解答出该问题,完成正确的一组获胜。
六、培养倾听习惯,提升数学能力
在小学生倾听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进行引导,首先培养学生倾听时良好的坐姿习惯,其次要引导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学会记录,而不是“假模假样”,在倾听过程中,将数学知识等内容进行简单记录,快速形成简要笔记。最后,在指导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合理提问,在倾听时遇到听不懂的内容及时举手告诉老师并表达意见,如果不能第一时间获得教师的帮助,要学会记录下来,课下再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探讨交流,解决课堂倾听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就是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快速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在倾听时了解数学的概念、数学知识和逻辑性,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实现问题解决。
参考文献:
[1]倪晓伟. 聚焦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倾听习惯[J].考试周刊,2010.
[2]沈燕.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2013.
松山区牤牛营中心小学 024024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倾听能力;培养
引言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说,倾听是习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处于小学三、四年级的中段学生总认为自己的是对的,他们普遍喜欢表述自己的想法与观点,而不乐意耐心倾听别人的意见。作为引导他们的老师,就需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倾听力的培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将不愿听变我乐听
(一)创设情境,乐于倾听
小学中段的学生虽然已具备一定的倾听能力,但他们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倾听具有选择性,感兴趣的就听的,不感兴趣的就不听,因此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境,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乐于参与课堂,更乐于倾听。
(二)语言激励,榜样示范
高尔基曾说:“有一样东西,它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它就是语言。”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倾听过程中,我们要用语言激励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乐于倾听。我在课堂上常常对学生说:“你听到了别人没有关注到的知识点,你是多么细心的孩子呀!”“这位同学不只听懂了别人的想法,还加上自己的理解复述清楚。”“你看,他不仅仅关注别人表述问题时的思路,还关注到他的数学语言使用是否规范,我们大家要向他学习。”老师的肯定,不仅让受到表扬的同学获得满足感,同时给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不会倾听的同学,可以通过模仿得以学习怎样倾听,还可以让受到表扬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做到认真倾听的,让同学们尽快地学会倾听。
二、学会倾听,知道“听什么”
倾听是一种习得的技能,倾听力的培养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慢慢培养与提升。在小学中段数学课堂上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位学生看似听得认真,也没有做小动作,但是当老师让该生来复述问题,或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真的是“一问三不知”。通过与学生个别交流谈话,发现存在这样的现象是因为他不知道要听什么。那么在小学中段数学课堂中学生要“听什么”呢?
(一)听对错
听对错,是数学课堂中最重要的一点,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作为小学中段的学生首先听别人的表述后,最基本的就是要能听出对与错。
(二)听思路
小学中段学生的数学思维已经开始有一定的逻辑性,只是逻辑思维能力还处于起点状态,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关注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让学生从倾听他人的思路开始,借此来尝试自己有条理地表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听思路、条理表述,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进而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听对比
思辨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高阶思维能力,它不可能凭空出现,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在小学中段数学课堂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听同学们的表述内容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有什么联系吗?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他们的想法殊途同归,在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关联的吗?让学生带着思辨的思想去听,带着挑战去听,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日复一日,学生会知道自己要“听什么”,有目标就会有动力。
三、开展听辨训练,形成数学认知
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大量的听辨训练,以此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认知,在倾听的过程中,快速找到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内容。以《长度单位》的学习为例,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厘米和米的关系以及长度单位,了解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长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听辨训练,帮助学生快速形成长度单位的认知。如教师可以口述:手掌的宽度约 10 厘米还是 10 米?一步长约 40 厘米还是 40米?黑板的长度约 3 米还是 3 厘米?小明的身高约 1 米还是 1 厘米?通过快速口述的方式,学生很快就可以得到手掌宽约 10 厘米、一步长约 40 厘米、黑板长约 3 米的数学认知。在倾听的过程中,学生接收到教师提供的讯息以后,需要进行合理的推理和思辨,在排除错误答案的同时找出正确的答案,进而快速帮助学生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完成长度单位的数学学习认知,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听辨训练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数学感知,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对数学概念、含义的认知。
四、开展听算训练,提升计算能力
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需要快速对数字形成概念,简化加减法的计算方式,最终得出计算结果,在倾听过程中提升计算能力。在《100 以内的加法(二)》的学习中,给出21+9,33+7 这样的算式,要求学生进行计算。听算训练是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方式,小学生在倾听过程中需要快速对计算内容进行提炼,将听到的内容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快速得出结果。
五、开展听说训练,完整复述内容
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的听后复述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学生刚接受信息后即刻引起神经元的注意,强化倾听的专注力。在听写复述训练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由易到难。听后复述訓练的活动有很多内容和形式。我常做的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传一串数字或解决问题题干,类似于传话筒游戏,最后一位同学复述出这串数字、复述出题干或解答出该问题,完成正确的一组获胜。
六、培养倾听习惯,提升数学能力
在小学生倾听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进行引导,首先培养学生倾听时良好的坐姿习惯,其次要引导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学会记录,而不是“假模假样”,在倾听过程中,将数学知识等内容进行简单记录,快速形成简要笔记。最后,在指导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合理提问,在倾听时遇到听不懂的内容及时举手告诉老师并表达意见,如果不能第一时间获得教师的帮助,要学会记录下来,课下再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探讨交流,解决课堂倾听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就是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快速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在倾听时了解数学的概念、数学知识和逻辑性,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实现问题解决。
参考文献:
[1]倪晓伟. 聚焦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倾听习惯[J].考试周刊,2010.
[2]沈燕.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2013.
松山区牤牛营中心小学 02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