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函数是初中数学教材中最核心的学习内容之一。二次函数不仅对于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而且对于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也非常重要。对于很多初中学生来说,学习二次函数的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困难,一些学生甚至对二次函数的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二次函数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二次函数的性质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的时候比较困难。同时,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思想方法和思维习惯在学习二次函数时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牢固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教学探究
小組合作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前提,以小组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为主要方式,以小组成员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的达成为教学内容的完成。小组合作这种教学方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高教学的效果,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体。教师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小组的群体功能,提高小组中每个同学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最终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1 在小组合作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安排学生分组进行二次函数的小组合作学习时,要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小组成员培养互助合作的学习精神,注重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主动进行学习。二次函数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借助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中,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思考。不同的学生认知发展程度不同,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安排难易程度不同的二次函数练习题,例如,教师给小组布置练习题如画出抛物线y=(x-2)2+3的对称轴、写出y=(x+1)2与y=x2+1的共同性质等题目,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参与讨论,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树立学习二次函数的信心,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中互相帮助,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2 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利用教材例题
数学教材的例题是重要知识点的具体应用,利用好教材中的例题不仅能够使学生借助典型的事例掌握数学知识的一般规律,而且还能够使学生运用一般规律独立进行运算和扩展学习。教材例题能够给数学中的同类知识内容提供解题思路和方法,丰富教材的知识内容,扩展知识内涵和外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这一课的教材例题,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知识点,要通过小组分工与合作把教材课程例题良好地运用起来。教师可以联系之前讲过的一次函数y=kx+b的函数图象,使学生通过对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进行比较和联想,归纳共同的知识点,补充新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能够查漏补缺,补充不足之处,提高数学课堂中二次函数知识的学习质量。
3 在小组合作中借助讨论解决问题
教师在二次函数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解决问题。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方式能够给学生提供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小组合作讨论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对二次函数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小组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增强学生们的合作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安排小组画出y=x2+2x+1、y=(?)x2+1、y=-x2+2x+1等函数图象,小组学生通过分工合作不仅能够节省课堂时间,而且也能够锻炼二次函数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巩固学生对于二次函数知识的掌握。
4 在小组合作中观察图象把握性质
教师可以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借助“描点法”描绘出教师给出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进行二次函数的课堂教学时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把二次函数问题与生活问题相结合,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函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学习和探究,观察二次函数的图象,透过表面看本质,把握二次函数的性质。
结语:函数作为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内容之一,不仅包含的知识范围广泛,所涉及的内容也多种多样。二次函数作为函数知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模式在二次函数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二次函数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帮助,共同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及时巩固知识、查找不足,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曹越.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的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7(09).
[2] 罗锡冰.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知识问题有效教学策略刍议[J].中华少年,2016(27).
[3] 阿不拉·米吉提.初中二次函数的教学方法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4).
[4] 曾建郁.先学后教在图像与性质教学中的有效性对比探索[J].中学数学,2014(12).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神湾中学)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教学探究
小組合作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前提,以小组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为主要方式,以小组成员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的达成为教学内容的完成。小组合作这种教学方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高教学的效果,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体。教师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小组的群体功能,提高小组中每个同学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最终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1 在小组合作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安排学生分组进行二次函数的小组合作学习时,要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小组成员培养互助合作的学习精神,注重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主动进行学习。二次函数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借助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中,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思考。不同的学生认知发展程度不同,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安排难易程度不同的二次函数练习题,例如,教师给小组布置练习题如画出抛物线y=(x-2)2+3的对称轴、写出y=(x+1)2与y=x2+1的共同性质等题目,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参与讨论,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树立学习二次函数的信心,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中互相帮助,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2 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利用教材例题
数学教材的例题是重要知识点的具体应用,利用好教材中的例题不仅能够使学生借助典型的事例掌握数学知识的一般规律,而且还能够使学生运用一般规律独立进行运算和扩展学习。教材例题能够给数学中的同类知识内容提供解题思路和方法,丰富教材的知识内容,扩展知识内涵和外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这一课的教材例题,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知识点,要通过小组分工与合作把教材课程例题良好地运用起来。教师可以联系之前讲过的一次函数y=kx+b的函数图象,使学生通过对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进行比较和联想,归纳共同的知识点,补充新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能够查漏补缺,补充不足之处,提高数学课堂中二次函数知识的学习质量。
3 在小组合作中借助讨论解决问题
教师在二次函数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解决问题。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方式能够给学生提供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小组合作讨论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对二次函数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小组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增强学生们的合作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安排小组画出y=x2+2x+1、y=(?)x2+1、y=-x2+2x+1等函数图象,小组学生通过分工合作不仅能够节省课堂时间,而且也能够锻炼二次函数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巩固学生对于二次函数知识的掌握。
4 在小组合作中观察图象把握性质
教师可以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借助“描点法”描绘出教师给出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进行二次函数的课堂教学时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把二次函数问题与生活问题相结合,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函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学习和探究,观察二次函数的图象,透过表面看本质,把握二次函数的性质。
结语:函数作为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内容之一,不仅包含的知识范围广泛,所涉及的内容也多种多样。二次函数作为函数知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模式在二次函数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二次函数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帮助,共同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及时巩固知识、查找不足,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曹越.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的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7(09).
[2] 罗锡冰.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知识问题有效教学策略刍议[J].中华少年,2016(27).
[3] 阿不拉·米吉提.初中二次函数的教学方法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4).
[4] 曾建郁.先学后教在图像与性质教学中的有效性对比探索[J].中学数学,2014(12).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神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