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主要是通过食物获取的,食物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而不同的烹饪方法会使食物的营养成分产生不同变化。有的烹饪方式可以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使这些营养物质更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在烹饪过程中,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还会发生一定变化,进而转化为其他更加有营养价值的成分,如蛋白质在加热后会分解成多种氨基酸和肽。然而,不恰当的烹饪方式不仅会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还有可能在烹饪过程中使其转化为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因此,在食物加工和烹饪时,在化学反应或是物理反应下,食物的营养价值不再单纯与食物原本的成分相关,还取决于食物的烹饪方式。
关键词:烹饪方法;食物营养;影响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饮食始终注重色、香、味俱全,在吃饭时,进食者经常摄入过量的糖、盐和脂肪。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与食物有关的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在饮食营养和烹饪方法上,我国远不如西方国家科学合理,只有科学地了解烹饪和食品加工过程,才能实现合理膳食,才能保证人们的健康。
1烹饪与膳食营养的关系
在中医食疗中,烹饪技术通常以砂锅熬制的方式烹饪食材。不合理的烹饪工艺或烹饪手法,都会导致食材中的营养成分流失,使食材丧失营养价值,难以满足人们对膳食营养的需求。譬如用水煮的方式烹饪蔬菜,可能使蔬菜中的维生素C、泛酸、核黄素溶于水中,减少食材中的营养成分。烧烤虽然可以提升食材的美味度,但可能损失食材中的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如果温度过高,将会形成多环芳烃(一种致癌物质)。而在理论研究层面上,对人体有利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维生素、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纤维素、水等。而通过煮的方式能够提升蛋白质的含量,用炖的方式可以提高脂类的保留量,用焖的方式可以提高维生素的含量。而在营养搭配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烹饪工艺,可以实现食材的营养均衡。
2食物营养的搭配
合理配置饮食可以确保进食和消化的良好循环,并保护人体消化系统的健康。当人在进食和消化时,人体的各种组织参与并互相配合,从而确保人体的正常消化作用。当人们建立了长期的生理习惯,会使人体出现条件反射,当吃不饱或饮食不规律时,就会发生消化不良,导致身体状况下降。这不仅影响人体消化和吸收食物的方式,而且还影响人体的消化统的正常状态,因此,必须依据工作和生活条件,建立合理的膳食体系。
(1)食材酸碱搭配。人体内环境呈弱碱性,若过多摄入酸性食物则会对人体的酸碱平衡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烹饪时要依据酸碱比例进行食材的搭配,以便保持人体的弱碱性,从而促进营养均衡。酸性食材包括肉、蛋、鱼、虾、面粉和大米等,但是它们又富含蛋白质、脂肪等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所以必须合理地加入到烹饪的食材备选当中;碱性食材则包括蔬菜、水果等,不仅富含维生素,还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
(2)粗粮和细粮搭配。粗粮和细粮的搭配符合杂食的膳食理念,多样化的膳食可以使人体获得更为丰富的营养。比如,将富含维生素B和蛋白质的谷类与薯类一起烹饪,可以补充薯类蛋白质,也可以提升人们的食欲,而粗粮的膳食纤维也可以促进人体肠道的健康。
(3)荤素食物搭配。烹饪时将荤素食物进行搭配,如土豆烧牛肉,不仅可以促进人体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更可以通过食物中的维生素来保护胃黏膜,既提升了荤食的营养价值,又促进了人体的健康。
(4)蛋白质的合理搭配。吃含蛋白质的食物不会直接从人体各个组织中产生蛋白质,它们需要分解成20多个氨基酸,然后将各种氨基酸按一定比例结合形成人体蛋白质。在各种氨基酸中,有八种不能由人体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被称为必需氨基酸。探究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时,有必要考虑食物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以及各种氨基酸的比例,人体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比例越高,其吸收和利用的速度就越快。因此,含有不同蛋白质的原料的合理搭配可以实现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并促进人体对蛋白质的完全吸收。
3降低食物中营养素损失的方法
3.1选用恰当的初加工方法
针对不同食物要选用不同的初加工方法,這样才能避免食物营养成分在初加工过程中流失。在主食初加工时,要尽可能选择标准米面,避免反复淘米和揉搓,还要避免用温热水进行淘米,煮饭的米汤不要丢弃;在蒸馒头或是蒸包子时,要少加食用碱,这样才不会破坏面粉中的维生素。在蔬菜或是肉类食物初加工时,要清洗过后再切块,同时避免切得过小、过细、过碎,这样才不会破坏蔬菜和肉的营养。蔬菜在切好后最好随切随用,避免存放太长时间,也不要在水中长时间浸泡,如果肉并不脏尽可能不要冲洗,与蔬菜一样也要先洗后切,也不要过度清洗,这样才能使肉中的脂肪、蛋白质、有机物以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得到有效保护,烹饪出的食物的口感也会更好。
3.2调整不同的烹饪环节
烹饪工艺对食材营养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如果难以确保烹饪环节的科学化,将导致食材中的营养价值受到破坏,食材的口感度及美味度受到影响。因此,为更好地保留食材中的营养成分,应处理好不同的烹饪环节。譬如在烹饪植物食材时,要控制好火候,明确不同烹饪温度对维生素、矿物质的影响。而在处理动物食材时,则需要考虑蒸、炖等烹饪工艺,最大限度地保留动物食材中的蛋白物质。如果为提高口感,不得不采用“炸”的烹饪方法,则需要将油温控制在50-80摄氏度。
3.3合理搭配
饮食烹饪的关键是食材的科学搭配和合理筛选,能够通过相互补充营养元素的方式,均衡人体营养。而在烹饪实践的过程中,烹饪技师应利用酸碱搭配、荤素搭配的方式,优化烹饪手法及工艺技巧,实现食材搭配的荤素化、粗细化及多样化。譬如在荤素搭配上,需要明确植物食材和动物食材中的营养元素、选择科学的烹饪工艺,以此提升食材中的铁、磷、钙等微量元素的保留量。简而言之,在合理搭配食材的过程中,确定相应的烹饪工艺,虽然这种烹饪理念是以食材为中心的,但却能够有效地保留食材中的营养元素,提高膳食的营养价值。
结束语
总之,在烹饪中兼顾食品的营养是让美味与营养同时实现的必要条件,高超的烹饪技术不仅仅是单纯的烹饪,更像是一名行为艺术家,能够让不成规则、独立的食材原料化为更为规则、更为营养的艺术作品。因此在烹饪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在强调食材原料营养的基础上强调食材的营养价值,不仅要使食物保持色香味俱全,还要关注食物的营养成分是否得到有效保留。所以,在今后烹饪过程中要选用合理、健康的烹饪方式,使食物又健康又美味。
参考文献:
[1]徐健.关于烹饪方法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20(18):45-46.
[2]张荣春.食物营养成分受烹饪方法的影响及保护[J].食品安全导刊,2020(9):90-92.
关键词:烹饪方法;食物营养;影响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饮食始终注重色、香、味俱全,在吃饭时,进食者经常摄入过量的糖、盐和脂肪。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与食物有关的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在饮食营养和烹饪方法上,我国远不如西方国家科学合理,只有科学地了解烹饪和食品加工过程,才能实现合理膳食,才能保证人们的健康。
1烹饪与膳食营养的关系
在中医食疗中,烹饪技术通常以砂锅熬制的方式烹饪食材。不合理的烹饪工艺或烹饪手法,都会导致食材中的营养成分流失,使食材丧失营养价值,难以满足人们对膳食营养的需求。譬如用水煮的方式烹饪蔬菜,可能使蔬菜中的维生素C、泛酸、核黄素溶于水中,减少食材中的营养成分。烧烤虽然可以提升食材的美味度,但可能损失食材中的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如果温度过高,将会形成多环芳烃(一种致癌物质)。而在理论研究层面上,对人体有利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维生素、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纤维素、水等。而通过煮的方式能够提升蛋白质的含量,用炖的方式可以提高脂类的保留量,用焖的方式可以提高维生素的含量。而在营养搭配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烹饪工艺,可以实现食材的营养均衡。
2食物营养的搭配
合理配置饮食可以确保进食和消化的良好循环,并保护人体消化系统的健康。当人在进食和消化时,人体的各种组织参与并互相配合,从而确保人体的正常消化作用。当人们建立了长期的生理习惯,会使人体出现条件反射,当吃不饱或饮食不规律时,就会发生消化不良,导致身体状况下降。这不仅影响人体消化和吸收食物的方式,而且还影响人体的消化统的正常状态,因此,必须依据工作和生活条件,建立合理的膳食体系。
(1)食材酸碱搭配。人体内环境呈弱碱性,若过多摄入酸性食物则会对人体的酸碱平衡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烹饪时要依据酸碱比例进行食材的搭配,以便保持人体的弱碱性,从而促进营养均衡。酸性食材包括肉、蛋、鱼、虾、面粉和大米等,但是它们又富含蛋白质、脂肪等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所以必须合理地加入到烹饪的食材备选当中;碱性食材则包括蔬菜、水果等,不仅富含维生素,还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
(2)粗粮和细粮搭配。粗粮和细粮的搭配符合杂食的膳食理念,多样化的膳食可以使人体获得更为丰富的营养。比如,将富含维生素B和蛋白质的谷类与薯类一起烹饪,可以补充薯类蛋白质,也可以提升人们的食欲,而粗粮的膳食纤维也可以促进人体肠道的健康。
(3)荤素食物搭配。烹饪时将荤素食物进行搭配,如土豆烧牛肉,不仅可以促进人体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更可以通过食物中的维生素来保护胃黏膜,既提升了荤食的营养价值,又促进了人体的健康。
(4)蛋白质的合理搭配。吃含蛋白质的食物不会直接从人体各个组织中产生蛋白质,它们需要分解成20多个氨基酸,然后将各种氨基酸按一定比例结合形成人体蛋白质。在各种氨基酸中,有八种不能由人体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被称为必需氨基酸。探究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时,有必要考虑食物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以及各种氨基酸的比例,人体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比例越高,其吸收和利用的速度就越快。因此,含有不同蛋白质的原料的合理搭配可以实现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并促进人体对蛋白质的完全吸收。
3降低食物中营养素损失的方法
3.1选用恰当的初加工方法
针对不同食物要选用不同的初加工方法,這样才能避免食物营养成分在初加工过程中流失。在主食初加工时,要尽可能选择标准米面,避免反复淘米和揉搓,还要避免用温热水进行淘米,煮饭的米汤不要丢弃;在蒸馒头或是蒸包子时,要少加食用碱,这样才不会破坏面粉中的维生素。在蔬菜或是肉类食物初加工时,要清洗过后再切块,同时避免切得过小、过细、过碎,这样才不会破坏蔬菜和肉的营养。蔬菜在切好后最好随切随用,避免存放太长时间,也不要在水中长时间浸泡,如果肉并不脏尽可能不要冲洗,与蔬菜一样也要先洗后切,也不要过度清洗,这样才能使肉中的脂肪、蛋白质、有机物以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得到有效保护,烹饪出的食物的口感也会更好。
3.2调整不同的烹饪环节
烹饪工艺对食材营养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如果难以确保烹饪环节的科学化,将导致食材中的营养价值受到破坏,食材的口感度及美味度受到影响。因此,为更好地保留食材中的营养成分,应处理好不同的烹饪环节。譬如在烹饪植物食材时,要控制好火候,明确不同烹饪温度对维生素、矿物质的影响。而在处理动物食材时,则需要考虑蒸、炖等烹饪工艺,最大限度地保留动物食材中的蛋白物质。如果为提高口感,不得不采用“炸”的烹饪方法,则需要将油温控制在50-80摄氏度。
3.3合理搭配
饮食烹饪的关键是食材的科学搭配和合理筛选,能够通过相互补充营养元素的方式,均衡人体营养。而在烹饪实践的过程中,烹饪技师应利用酸碱搭配、荤素搭配的方式,优化烹饪手法及工艺技巧,实现食材搭配的荤素化、粗细化及多样化。譬如在荤素搭配上,需要明确植物食材和动物食材中的营养元素、选择科学的烹饪工艺,以此提升食材中的铁、磷、钙等微量元素的保留量。简而言之,在合理搭配食材的过程中,确定相应的烹饪工艺,虽然这种烹饪理念是以食材为中心的,但却能够有效地保留食材中的营养元素,提高膳食的营养价值。
结束语
总之,在烹饪中兼顾食品的营养是让美味与营养同时实现的必要条件,高超的烹饪技术不仅仅是单纯的烹饪,更像是一名行为艺术家,能够让不成规则、独立的食材原料化为更为规则、更为营养的艺术作品。因此在烹饪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在强调食材原料营养的基础上强调食材的营养价值,不仅要使食物保持色香味俱全,还要关注食物的营养成分是否得到有效保留。所以,在今后烹饪过程中要选用合理、健康的烹饪方式,使食物又健康又美味。
参考文献:
[1]徐健.关于烹饪方法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20(18):45-46.
[2]张荣春.食物营养成分受烹饪方法的影响及保护[J].食品安全导刊,2020(9):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