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因素在中职生学习中的障碍作用是众多障碍因素之一,也是尤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我们职教工作者有必要好好思考和努力解决这一课题。
【关键词】中职生;学习障碍;学校
在我们中职学校,影响学生学习的潜在障碍因素较多,如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各种文化因素、个人的先天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在這里,我想谈谈学校因素对中职生学习造成的障碍,以供同仁参考。
一、教师教学水平有限
就目前的教育状况来说,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还不是太到位,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相比,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等各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同时,优秀的高中毕业生选择上高职院校的人也很少,这就使得操作技能相对强的高校毕业生很少,相应的,跨入中职教育的新教师往往就是门外汉。就我们学校来说,近几年不管是分配进来的还是通过“一万名”等渠道考进来的老师,所学专业几乎都与学校所开设专业无关,尽管学校会想各种办法让他们先学习一年,然后再给学生授课,如天天跟操作课老师进操作间学习,参加各种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为期一至三个月甚至半年不等的国家级、省级培训,学校联系的南方发达城市的有名高职院校及相关工厂观摩学习。但由于时代的飞速发展,要求中职学校的课程分得特别细,变化也是非常快,新进校的老师一门课还没搞清楚,就已经被时代淘汰了。比如我自己,上大学学的是电子技术专业,专业还算基本对口,但遗憾的是当时的大学学习理论很多、操作很少,分到职专承担计算机专业的操作课教学工作,这时才发现大学课程与中职课程的区别在于理论与实操的两条线分支。刚开始授课时,我曾接手《msdos6.0》,真的是边学边教,教了一遍,自己都还没弄多明白,就已经被《windows3.1》代替,继而出现了win3.2、95、98、2000、me、…、到现在用的win7。
时至今日,走过了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感觉总是在忙忙碌碌的学新课程,忙忙碌碌的教新课程,坦白的讲,对某一门课程的教学技能与水平总是无法达到理想状态,从一定程度上讲,教学效果难免存在或多或少的遗憾。客观地讲,这种感觉存在于几乎所有的专业课教师身上,正如内行人常说的:“文化课老师越教越成精华,专业课老师越教越成垃圾”。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就是既懂理论又会操作。上得课堂,下得机房,理论精通,技术精湛,这是目前所有中职学校急需解决和加强的地方。
2.“引进来”与“走出去”。一方面,学校从企业、社会聘请专家为学生授课,适时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体验;另一方面,定期让专业教师“走出去”,进企业,入高校,学习先进理念,掌握专业动态。
3.建立“名师”工作室。一所好的学校,“名师”是最大的品牌。“名师”工作室,旨在让名师更有名、让名师带出更多名师。
二、教材内容不适应中职学生
长期以来,上级主管部门对中职教材的重视程度欠缺,用“老、大、空”三个字形容最恰当不过。所谓“老”就是教材版本老,很多知识已过时,特别是专业基础课,众多现行教材没有及时反映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规范,课本内容还停留在多年前的知识层面上;所谓“大”就是教材内容涉及范围广,让老师和学生觉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谓“空”就是教材内容空洞,可操作性不强,教师不好教,学生不好练。
例1:以中职语文教材为例,存在的问题:一是教材与学生兴趣要求相脱节。一些选文呆板、滞后,不能兼顾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缺乏吸引力。二是现行中职教材基本上是普高知识体系加几种实用性文体而已,不能体现中职特色。三是教材内容与专业需要相脱节。
例2:以中职专业课教材为例。有些专业课教材更新速度慢,实训内容少,配套教学软件、教学参考资料奇缺,致使老师坐井观天,甚至束手无策,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也有一些专业课教材如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动画影视软件等,版本更新很快,知识点的淘汰与增加飞速,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研究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的专家太少,教材和相应软件的编制与开发只是不多的人在做,在某些方面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一些很好的知识点不知为什么也就被教材和软件开发者取消了,如word表格制作中的“表头斜线”,之前的低版本一直用的好好的,但到word2010版教材上明确标明取消该项功能,致使表格的外观大打折扣。
可见,中职教材的编写,应考虑以就业为导向,紧密结合职业岗位要求,体现实用性原则,倡导以“工作过程”为依据的教材观。
三、学校硬件设施设备长期得不到改善
国家对中职学校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少,使中职学校的硬件环境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少,影响了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白银某中职学校为例,学校焊接技术、中餐烹饪专业的学生操作间面积分别在50~80平方米,设备稀少的时候,只能供一个班级的部分学生实训,等到好不容易进了一些新设备,又没地方摆放,只能找个犄角旮旯堆起来让它自生自灭,这样的状况,无形中使师生永远处于望洋兴叹的尴尬境地。
以靖远某中职学校为例,开设信息技术、汽车应用与维修、电气技术等10多个专业,可操作间除建有几间计算机房外,其他有的专业有场地没设备,有的专业既没场地又没设备,甚至有些专业老师是文化课老师临时转行捡起书就进教室的外行。显然,这样的纸上谈兵,只能使学生陆续流失,以致学校年年处于“招不来、留不住、出不去”的恶性循环。
近年来,各地方政府(目前以市级政府为主)对中职教育在逐步推行资源的合理规划、有效整合,重点扶持,无疑是很好的举措之一,这将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各中职学校争先恐后向上级有关部门争抢项目,以进行重复建设的极大浪费,促使本地区中职教育良性发展,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中职生;学习障碍;学校
在我们中职学校,影响学生学习的潜在障碍因素较多,如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各种文化因素、个人的先天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在這里,我想谈谈学校因素对中职生学习造成的障碍,以供同仁参考。
一、教师教学水平有限
就目前的教育状况来说,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还不是太到位,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相比,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等各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同时,优秀的高中毕业生选择上高职院校的人也很少,这就使得操作技能相对强的高校毕业生很少,相应的,跨入中职教育的新教师往往就是门外汉。就我们学校来说,近几年不管是分配进来的还是通过“一万名”等渠道考进来的老师,所学专业几乎都与学校所开设专业无关,尽管学校会想各种办法让他们先学习一年,然后再给学生授课,如天天跟操作课老师进操作间学习,参加各种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为期一至三个月甚至半年不等的国家级、省级培训,学校联系的南方发达城市的有名高职院校及相关工厂观摩学习。但由于时代的飞速发展,要求中职学校的课程分得特别细,变化也是非常快,新进校的老师一门课还没搞清楚,就已经被时代淘汰了。比如我自己,上大学学的是电子技术专业,专业还算基本对口,但遗憾的是当时的大学学习理论很多、操作很少,分到职专承担计算机专业的操作课教学工作,这时才发现大学课程与中职课程的区别在于理论与实操的两条线分支。刚开始授课时,我曾接手《msdos6.0》,真的是边学边教,教了一遍,自己都还没弄多明白,就已经被《windows3.1》代替,继而出现了win3.2、95、98、2000、me、…、到现在用的win7。
时至今日,走过了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感觉总是在忙忙碌碌的学新课程,忙忙碌碌的教新课程,坦白的讲,对某一门课程的教学技能与水平总是无法达到理想状态,从一定程度上讲,教学效果难免存在或多或少的遗憾。客观地讲,这种感觉存在于几乎所有的专业课教师身上,正如内行人常说的:“文化课老师越教越成精华,专业课老师越教越成垃圾”。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就是既懂理论又会操作。上得课堂,下得机房,理论精通,技术精湛,这是目前所有中职学校急需解决和加强的地方。
2.“引进来”与“走出去”。一方面,学校从企业、社会聘请专家为学生授课,适时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体验;另一方面,定期让专业教师“走出去”,进企业,入高校,学习先进理念,掌握专业动态。
3.建立“名师”工作室。一所好的学校,“名师”是最大的品牌。“名师”工作室,旨在让名师更有名、让名师带出更多名师。
二、教材内容不适应中职学生
长期以来,上级主管部门对中职教材的重视程度欠缺,用“老、大、空”三个字形容最恰当不过。所谓“老”就是教材版本老,很多知识已过时,特别是专业基础课,众多现行教材没有及时反映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规范,课本内容还停留在多年前的知识层面上;所谓“大”就是教材内容涉及范围广,让老师和学生觉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谓“空”就是教材内容空洞,可操作性不强,教师不好教,学生不好练。
例1:以中职语文教材为例,存在的问题:一是教材与学生兴趣要求相脱节。一些选文呆板、滞后,不能兼顾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缺乏吸引力。二是现行中职教材基本上是普高知识体系加几种实用性文体而已,不能体现中职特色。三是教材内容与专业需要相脱节。
例2:以中职专业课教材为例。有些专业课教材更新速度慢,实训内容少,配套教学软件、教学参考资料奇缺,致使老师坐井观天,甚至束手无策,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也有一些专业课教材如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动画影视软件等,版本更新很快,知识点的淘汰与增加飞速,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研究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的专家太少,教材和相应软件的编制与开发只是不多的人在做,在某些方面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一些很好的知识点不知为什么也就被教材和软件开发者取消了,如word表格制作中的“表头斜线”,之前的低版本一直用的好好的,但到word2010版教材上明确标明取消该项功能,致使表格的外观大打折扣。
可见,中职教材的编写,应考虑以就业为导向,紧密结合职业岗位要求,体现实用性原则,倡导以“工作过程”为依据的教材观。
三、学校硬件设施设备长期得不到改善
国家对中职学校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少,使中职学校的硬件环境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少,影响了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白银某中职学校为例,学校焊接技术、中餐烹饪专业的学生操作间面积分别在50~80平方米,设备稀少的时候,只能供一个班级的部分学生实训,等到好不容易进了一些新设备,又没地方摆放,只能找个犄角旮旯堆起来让它自生自灭,这样的状况,无形中使师生永远处于望洋兴叹的尴尬境地。
以靖远某中职学校为例,开设信息技术、汽车应用与维修、电气技术等10多个专业,可操作间除建有几间计算机房外,其他有的专业有场地没设备,有的专业既没场地又没设备,甚至有些专业老师是文化课老师临时转行捡起书就进教室的外行。显然,这样的纸上谈兵,只能使学生陆续流失,以致学校年年处于“招不来、留不住、出不去”的恶性循环。
近年来,各地方政府(目前以市级政府为主)对中职教育在逐步推行资源的合理规划、有效整合,重点扶持,无疑是很好的举措之一,这将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各中职学校争先恐后向上级有关部门争抢项目,以进行重复建设的极大浪费,促使本地区中职教育良性发展,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