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问”的策略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da0512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问题的预设质量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必须贴近学情,问得恰切,抓住要点,问得精准,问出层次,体现问题的连贯性。有效提问能促进学生思维活动能力的螺旋式提升,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課堂教学;提问;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问题的提出是否能让学生抓住要领、明确要求,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助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这些都取决于提问的策略与方法是否妥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会提出一些让学生不知所措的问题,有些教师会提出一些让学生一听便知答案的无效问题,还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几个问题之间没有关联性,使得学生的思维发展得不到有效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疑提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问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度呢?以下结合教师平时教学实践中观课评课的经验提出具体做法,以求对同行在语文课堂教学设问时有所帮助。
  一、基于学情,问得恰切
  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不知所措,不得要领,其原因就在于问题问得不恰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关注学情基础,教师只是为提问而提问;二是问题内容太宽泛,令学生无从答起。因此,提出的问题是否恰切,首先要看问题是否贴近学情,其次要看问题切合文本内容的程度如何。
  提问要恰切,首先要基于学情来设问。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学习群体,不同的教学班级,不能用同样的设问来引领学生思考理解相同的文本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了解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学习现状,了解学生哪些内容是读懂了的,哪些内容还没读懂,哪些内容可能读不懂,哪些内容可能会误读误解。了解学情并结合其年龄特点提出相关问题,学生就能参与到问题的思考、讨论、解答中来,课堂就活跃,问题的效度也就体现出来了。
  其次是要问得贴切,即贴近文本内容。教师应明确提问的角度方向,范围不能太广,让学生能抓住问题的要领与指向,在文本中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并最终找到回答的要点。如教学《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刚开始教师结合题目来解读,提出的问题是:同学们读了课文,说说烛之武为何要退秦师?烛之武如何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果如何?这看似简单的三个小问题,其实紧紧扣住了文本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主要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紧紧围绕题目中的“退”字提出“为何退、怎么退、退的结果怎样”这三个问题。这些问题贴近文本内容、角度明确、指向清晰,既能让学生准确抓住要领,又能使教师了解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文本达到的程度,这样的问题就是恰切的问题。
  二、抓住要点,问得精准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不是为提问而提问、为互动而提问,而应是为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为推进课堂教学开展而提问。教师在备课时要紧扣文本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来设问,并将这些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相机诱导而出。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知识掌握情况、能力目标的达成情况等。例如,有教师在教学陆蠡的《囚绿记》一文时,刚上课不久即提出这样的问题:“作者喜欢绿,给人以怎样的启示?”可以说这样的问题问得太突兀,又没问到关键点,学生难以回答准确。这个问题要问得精准,首先,得让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喜欢绿,领悟作者爱绿、囚绿的举动之后,才能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其次,“给人以怎样的启示”这问题问得太宽泛、太散,当时学生的回答就五花八门,诸如:告诉我们也要爱绿;我们也要享受绿色生活;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等。学生为何会这样回答,就是因为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够精当,没抓住要点。
  教师的课堂提问如何才能紧扣要点,问得精准呢?首先是问题的指向要明确。如前文所述教师提出的“作者喜欢绿,给人以怎样的启示”这一问题中,这“启示”指向就不够明确,若将此问题改为“作者喜欢绿,绿给人以怎样的人生启示”则指向明确得多,学生就容易结合文本找到关键字词,综合自己的理解内容来回答了。其次是问题的范围应有界限。如有教师在《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教学中提出:“‘夜缒而出’四字有什么作用?”这样的提问就显得界限不明,范围太广。若改为“‘夜缒而出’四字暗示了郑国怎样的处境”或者“‘夜缒而出’表现了郑国当时怎样的社会形势氛围”则更为妥当。因为教师问的意图明显,直接指向对文本内容要点的理解,问题的针对性强,学生回答问题时能较好地抓住要点。
  三、理清层次,问得深入
  课堂问题的设计不是孤立、单一的,而是整体性的,若能形成问题链就更好了。提问应该有连贯性问题之间能够相互转换或具有逻辑性,而不是分散、孤立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来预设好层次不同的问题,并预判学生的可能性回答,便于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深入追问,使问题连贯起来,环环相扣,浅入深出,促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课堂预备提出的几个问题之间首先应有层次性。这层次性既要体现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由浅入深,又要形成一个整体,使之有机串联。如前文提到的“烛之武为何要退秦师、怎么退、退的结果如何”,这三个问题串联,使全文的主要情节内容形成了一个整体。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理解文本内容时更深入,教师可以在预设的问题链中穿插一些小问题来进行补充追问。例如解决上述第一问“烛之武为何要退秦师”时,学生可能回答“因为郑国被包围了(晋侯、秦伯围郑)。”此时教师可追问:“为何郑国那么多大夫都不去?”于是可能引出佚之狐推荐烛之武之类的回答。教师再追问:“烛之武对于这个伟大的使命是什么态度?”这些追问一环扣一环,学生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就能紧紧跟随着教师的导而学,其对文章的理解就会更加透彻。
  问得深入不仅要有层次性,还要找准关键点,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钱梦龙老师在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对文中“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这句话的经典提问广为人知:“这个年纪小小的孩子跟老愚公一起去移山,他的爸爸肯让他去吗?”这个问题问得又巧又精,既让学生明白了此小孩是孤儿,没有父亲,又理解了文中的关键字词,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探究热情,可谓是一石多鸟。找准了阅读的关键点来发问,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力提升是大有裨益的。又如在教学《荆轲刺秦王》一文时,在学生已掌握了全文的字词句含义之后,给学生提出思考问题:“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说说荆轲刺秦王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这个问题是文章的核心问题,也是要综合全文内容来分析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概括内容能力等。
  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教师提问要讲究策略,提问的策略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但紧密结合学情来问,抓住要点,问得有层次,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就是好问题。这种提问策略就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可取之道。
  作者简介:曹芳贵(1977—),男,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第二中学一级教师,福建省龙岩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与高考改革评价。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SD大鼠高脂血症痰证动物模型。方法:第1次实验将30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及模型组20只,分别给予正常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自由饮食及
11.当零件螺纹孔与零件平面不垂直时,螺母紧固时应该使用斜垫圈。 12.金属材料中,球墨铸铁(QT)的抗拉强度比灰铸铁(HT)大。 13.齿轮的大小用模数(m)表示时,模数越大,齿轮越
PBK多区切削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分析[英]/KruegerRR…//AmJOphthalmol.-1995,119(3).-263~274PR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的早期研究已表明PRK对轻度近现有良好的预期矫正效果,但高度近视患者有较... PBK multi-zone surgical tre
经济全球化基于由亚当·斯密提出的自由主义经济动力学。按照马克思的意识形态 ,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全球化。我们需要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整体性的运转模式 ,研究世界市场及
摘 要:在对教材分析时,发现本节课不仅涉及数学上排列组合问题,还涉及遗传病概率的计算。这对本身数学逻辑思维不太好的学生来说,接受并理解本节内容是一个困难。不仅如此,本节内容还是高考的命题热点。如何让全体学生接受并理解本节内容,是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教学难点。基于此,笔者对本节课教学策略的建议是同伴教学。同伴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讲课者将所学习到的内容系统地讲授给学习者,由于与学习者是同学关系,学习者
慢性泪囊炎和泪道阻塞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鼻腔泪囊吻合术是治疗本病理想手术,术后泪道功能是否恢复,常以是否仍流泪,泪道冲洗是否通畅确定。Li-psius 用10%糖精,No
为了在两岁以下聋儿耳蜗植入的安全,要求植入装置既对邻近组织没有损害,也不妨碍头部发育,而且幼儿的生长变化和组织反应也不能损伤植入装置设计的功能。故选用4只6.5~7个月的猕猴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小说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现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带领学生探讨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学生能够进入到《红楼梦》的瑰丽
树妈妈有许许多多的叶娃娃,挂在妈妈的手臂上,在轻风中晃呀晃,真舒服。天气渐渐地凉了。树妈妈对叶娃娃们说:“孩子们,你们已经长大了,可以帮妈妈做事了。你们帮妈妈去送信,
期刊
一辆北京吉普车(BJ 2021型),当汽车行驶速度为90 km/h~100 km/h时其转向盘抖动,且车身严重摆振(当汽车行驶速度不在该范围内时无此现象)。我们将车用双柱举升机举起后,检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