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光照进深山罅隙

来源 :读写月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7820723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世界便有了光。
  大山的孩子说:“想有光。”可是,没有光。
  天刚微亮,山头泛着冷光,空气里全是露水的味道。小春背上背篓,朝着那条快被杂草爬满的路走去。大山很大,衬得她枯瘦的身影更加孤单。
  山里的风很大,小春走得艰难。四周都是山,它们高高隆起,成了跨不过去的屏障。
  小春望着净白如洗的天空发呆,这是她最爱干的事,因为天空是与外界相连的。她痴痴地望着,好像这样自己就可以融入外面的世界。有时她甚至会伸出手,想要去触摸天空。
  从山上下来,背篓里已经全是土豆,好几个月的口粮沉重地压在小春的背上,背带早已将肩膀磨出茧。回时的脚印比来时的深。村口住着个阿婆,没有子女无依无靠,小春下山后照例往阿婆家走,留下一点土豆。阿婆的家里还有一些菜,那是其他村民留下的。
  阿婆颤巍巍地走出来,把小春往屋里拉。屋里没有光,黑乎乎的。
  “小春呐,要好好读书,晓得么?”
  “阿婆,我会的啦。”
  “好好读书才能走出去啊……”
  听到这话,小春的眼中有光在闪烁。可村里的老师,都是好几十年前学过些汉字的老人。
  每一年,每一次过节,都会有成群的孩子聚在山口,等待远行的父母归乡。等啊等,等到太阳落山,等到夜幕降临,等到春花谢了秋月,夏草辞别冬雪。
  日复一日,山里的一群老小在岁月里守望、死亡、成长。
  终于有一天,暖光照进了深山,和煦的春风将大山吹暖。
  他们不再被抛弃、被隔绝、被厚重的山困住。
  村里来了好几个人,听说是来帮助他们的扶贫干部。村里的人很高兴,拿出最好的东西来招待他们,满心欢喜。
  很快,阿婆的房子不再漏水,被子不再潮湿,她的骨头终于能好受点了,那些新来的扶贫干部还会像儿女一样尽心陪伴她;小春也不再望着天空发呆,她和其他孩子有了新老师和新教室,她要好好读书了;村里的孩子不再守望,山里有了路,生活在变好,离开的人也愿意回家。
  大山依然沉默地矗立在村庄周围,可如今有了平坦的大路,大家有了攀山越岭的能力。那道温暖的光芒,照亮了人们,照亮了村庄。
  小春踏着晨曦,背上书包,前去谢书记他们工作的小屋。她在门前站了一会儿,用树枝在泥地上写下了注满诚挚的四个字“谢谢你们”。小春说,她要好好读书,她要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广阔的世界,她要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但是,她还会回来,就像扶贫干部一样,尽力改变大山的困境,让更多大山里的孩子感受到光和希望,让那些孩子也拥有翻山越岭、仰望星空的能力。这是她的新理想。
  山風轻轻地吹,吹过教室,吹过村里人家,吹过扶贫干部的小屋。朗朗的读书声随风来到正在水泥路上走的扶贫干部们的身边,他们欣慰地笑了。
其他文献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愁情,自古以来都是中国文人吟咏的永恒主题。愁情与秋景又结下了不解之缘,正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自从宋玉在《九辩》中发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感慨后,悲秋情绪就一直引发了骚人墨客的强烈共鸣。杜甫便是其中的一位,甚至可以说,老杜将这悲秋
期刊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
期刊
作为《三体Ⅲ》的主角,程心非常不受读者待见。人们说她是“圣母”,是懦弱的假慈悲,是置全人类性命于不顾只为安自己良心的假圣人。一句话,对于程心的评价,向来都是以负面为主。然而,程心真的如此不堪吗?  回到《三体》原著,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刘慈欣对于程心并没有什么主观性的负面描写,反而多次借云天明、关一帆等人之口表现了程心单纯、善良的特点。尤其是在与维德对峙时,维德告诫程心“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
期刊
近日,上海一家公司响应国家节约粮食的号召,规定“员工如因非变质等原因随意倒掉公司提供的免费午餐,将予以一次警告、三次辞退的处分”。听到这个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惩罚措施过于严苛,它未必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首先,从法理上讲,这个措施于法无据。该企业一员工说,自己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没有这样的条款。法律专业人士认为,这条规定缺乏制度和法律上的依据,存在违法的嫌疑。如今,我们大力建设法制社会,企
期刊
近年来,“光盘行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得到了许多单位和个人的支持。然而,前不久上海一家公司出台的旨在减少食物浪费的举措却引发了网友的争议。据媒体报道,该公司素来有在每个工作日为员工提供免费午餐的福利,但公司发现,许多员工留下大量的剩菜剩饭,有的员工甚至一口都不吃,于是公司规定“员工如因非变质等原因随意倒掉公司提供的免费午餐,将予以一次警告、三次辞退的处分”。对此规定,支持者有之,反对批评者亦不少。 
期刊
不论你的生活如何卑贱,你要面对它而生活;不要躲避它,更别用恶言咒骂它。它不像你那样坏。  你最富的时候,倒是最穷。爱找错误的人就是在天堂里也找得到错误。尽管贫穷,你要爱你的生活。甚至在一个济贫院里,你也还有愉快、高兴、光荣的时候。夕阳反射在济贫院的窗户上,像照在富户人家的窗上一样光亮;在那门前,积雪同样在早春融化。我只看到,一个安心的人,在那里也像在皇宫中一样,生活得心满意足而富有愉快的思想。  
期刊
一  桂香抑郁地走在泥土路上。  秋风轻轻地吹,吹散了袅袅炊烟,吹散了桂花的冷香,也吹散了桂香小小的希望。  泪水一点一点溢满桂香的眼眶,在她棕黑的脸上留下弯弯的泪痕,滴落在她又脏又黑的布鞋上。  桂香难过极了,妈妈的声音依然在她耳边回响:  “嫩个女细伢子组犀利东西哦!读犀利书哦!”(南昌方言:“你这个女孩子干什么!读什么书啊!”)  “辣里有钱哦!供嫩读书,屋里个田休得到好多钱系啵?”(“哪里
期刊
不远处是山,山过了是山,过了山还是山。  那里是我父亲的家乡,村子稀稀落落撒在山峦之间,四处是高耸的青山。远望,几只勇敢的飞鸟鸣叫着,企图越过这百来丈高的峻岭。  村子没有通水通电,至今用的还是上世纪的煤油灯。通往外面的是一条陡峭的山路,無论是村民上下山还是孩子们上下学,都走得步步惊心。  无尽的青山编织成了一座走不出去的牢笼,困住了这里的一切生灵。  但,牢笼都有一把与其匹配的钥匙。  来自山外
期刊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乔厂长上任记(节选)  蒋子龙  党委扩大会一上来就卡了壳。但今天的沉闷似乎不是那种干燥的、令人沮丧的寂静,而是大雨前的闷热、雷电前的沉寂。电机厂已经两年多没完成生产任务了。必须彻底解决,要派硬手去。派谁?愿意上来的人不少,愿意下去,特别是愿意到大难杂乱的大户头厂去的人不多。  局长霍大道透彻人肺腑的目光,轻轻扫过每一个人的脸。有一张脸吸引住霍大道的目光
期刊
半夜时,猫突然惊醒,出了一身冷汗。  他刚刚做了一个噩梦,梦中他被巨兽赶出了苗寨,一大群不怀好意的人毁了深山老林,抓走了苗家的壮丁。  猫惊魂未定,咽了咽口水,发现自己还在苗寨,便又如释重负地倒向床,古老的木床板发出响亮的嘎嘎声,在这静谧的夜晚格外刺耳。  “怎么了,猫?”门外一道沙哑的声音响起。  “没啥,只是睡不着。”猫答道。  “阿婆在刺绣,陪阿婆吗?”  “这就来。”猫翻身下床,利索地穿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