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角下丝绸之路的跨文化传播现象研究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unzh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交流的纽带,是典型的跨文化传播现象的发生之地。它连接东方和西方,由各种不同的文化元素共同构筑而成。本文置丝绸之路于跨文化传播和传播学的视域下,通过甘肃敦煌这个特殊的文化集散地(莫高窟是研究敦煌文化不可跨越的历史遗迹)描绘丝绸之路在跨文化传播中作用和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播现象,试图审视丝绸之路在文化交往中的历史地位,并提出在网络时代丝绸之路的生存发展以及对该历史文化的研究与保护问题。
  【关键词】跨文化 丝绸之路 传播学
  一、丝绸之路
  这条东西方贸易大道的开拓者是中国汉朝的使臣张骞。现代意义上的丝绸之路通常指的是西汉时期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在1910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因为大量的中国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为“丝绸之路”。
  跨文化传播指的就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组织、国家之间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它是一种文化的双向传播和交流互动,也是文化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在跨文化传播中,同一性和差异性作为两种基本力量起着推动作用,由于人类共同的本质特征及共同面临的生存环境等因素,使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与共通性 , 这种“共享性”使得不同文化间有了实现传播的可能。差异性则是文化交流的原动力,文化差异固然阻碍了相互了解,但同时又会激发对不同文化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产生了吸引力,在差异性的前提下 ,文化间才有了相互交流的必要和意义。
  二、敦煌特殊的地理位置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现代传媒界已经发展到“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或许人们再也不需要经过长途跋涉穿越漫漫沙漠历经数年才能抵达彼国,人们需要做的只是轻点鼠标,即刻就可以在面前展现一幅异国风情。可以说,传媒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现代传播媒介本身及其所携带的外来文化信息,以其新颖的形式和内容吸引了在传统环境中生活惯了的人们,他们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被占用,社会关系也因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媒介变革创造了一个多元化的媒介环境。这种媒介环境的变化,对人的信息渠道和信息行为,尤其是对社会的媒介系统都产生一系列影响。”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在丝绸之路这条横跨多国的文化之旅上,必然充斥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与之相伴的即是文化的冲突。以道德和风俗习惯为例,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道德思想和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当不同的文化相遇时,就会出现冲击和碰撞。精神层面的文化冲突表现为受过不同文化熏陶和塑造的文化主体的审美价值、宗教信仰、情感方式、思维定式的成绩和碰撞。它是文化冲突中最深、最持久的部分。与文化冲突相伴随的是文化融合,它是跨文化传播发展的总体性趋势。文化融合是不同质的文化之间的交融整合。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各个地区、民族、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日益频繁,尤其是在互联网、卫星电视等大众传媒越来越普及的今天,跨文化交流已经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以多样的方式进行着。各种文化之间必然存在着冲突、交流、对话、理解、认同,直到交融、整合。
  三、丝绸之路在今天
  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丝绸之路的传播是典型的跨文化传播,它跨越了多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丝绸之路跨文化传播的媒介形态向空间偏向媒介的转向扩大了丝路交往范围、增强了丝路传播影响。就跨文化视域下的丝绸之路而言,其空间偏向媒介的崛起不亚于传播效率的革命。传播中时间和空间有了走向平衡的可能。传播学者英尼斯不仅认为媒介有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之分,而且特别关注时间和空间的平衡问题。他认为时空平衡是一个社会走向文明并延续这种文明的前提,相反,不能达到时空平衡则是对文明的扰乱。
  就跨文化视域下的丝绸之路而言,其空间偏向媒介的崛起不亚于传播效率的革命。媒介形态转向引发丝绸之路跨文化传播的流变媒介形态的发展变化。随着社会需要和媒介技术的进步而推进,而媒介形态之变又能有效地修正传播机制。丝绸之路跨文化传播中的时间偏向媒介的式微和空间偏向媒介的崛起,媒介形态由时间偏向向空间偏向转向,引发了传播路径由单线变为双线或多线、传播效率提高、传播影响范围扩大、传播中时空平衡有了可能等传播机制的流变。这种变化,深深地烙印在丝绸之路跨文化传播的一切成果之中,从石刻到文书,从金银到纸币,从低效到高效,从小范围到大范围,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些具象的事物,还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丝绸之路跨文化传播的视图。
  其实,跨文化传播是世界整体性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下,全球性的交通、通讯和以互联网、电影、电视、广播等为代表的各种大众传媒的传播与推动下,使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潮流。跨文化传播也已经成为当今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各种文化以报刊、书籍、影视作品等形式,通过卫星电视、互联网、广播等载体向世界的各个角落传送,进入异域、异国的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的视野和意识中。
  参考文献:
  [1]【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7 年版
  [2]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17页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对新型燃料之一——乙醇的研究现状、研究前景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对可能的解决办法提出了假设,希望能对后来的研究工作者们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方向。  【关键词】新型燃料 乙醇 解决办法 假设  当今世界,社会的发展是伴随着能源的发展而发展的,能源已经成为人类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基础。然而,目前我们所使用的能源主要是一些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及天然气等。但由于化石燃料具有
期刊
【摘 要】本文简单分析当前农机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生产过程,农用交通安全存在诸多隐患。农机安全管理部门人员在安全意识上的淡薄。详细地阐述了在当前形势下,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科学策略和措施,大力宣传农机生产安全,加大安全监理力度,重点对乡镇农业机械的安全检查和农用机车的年审以及对农机操作者的安全技术培训。  【关键词】农机 安全管理 监理 策略  随着国家把工作重点
期刊
【摘 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课程资源如何有效地进行开发,让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有效而快乐地学习。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育专家和一线老师越来越关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一实际问题。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让其焕发生命的活力,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师当务之急。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 资源融合 有效性 高效课堂  一、树立“使用教材”而非“硬搬教材”的理念,让微课程资源的开发更有效  (一)专
期刊
【摘 要】课堂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作业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后续的学习成效。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和数学新大纲的要求,对课堂作业进行改革实践, 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为着眼点,从体现形象性、分层性、实用性、趣味性和独创性入手,创新课堂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中职数学 新大纲 创新 课堂作业  一、研究
期刊
【摘 要】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包括道德教育的缺失、监督体制不完善、学术界腐败等。为构建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体系,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长机制,提高诚信教育有效性,加强高校的诚信教育,健全和完善监督制度,创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是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诚信缺失 教育 途径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  诚信在人的综合素养中占据着最为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对于现在的青年大学生
期刊
【摘 要】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主题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学习活的方法;项目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为目的。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成果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加以深化理解、融会贯通,获得能够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有效地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本文探讨了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审计教学的理论及方法。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审计教学 实践能力  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
期刊
心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发展其个性的教育。随着青少年学生年龄的增长,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不健康或出现心理障碍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因此,心育工作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层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研究与探讨。  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我摒弃了传统的说教式方法,尝试从“心”开始——遵循心理效应,打造学生绿色心灵。  一、运用罗森塔尔效应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及修养。  【关键
期刊
浩瀚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经典著作凝缩着中华文化之精髓 ,其思想智慧成为了传之千古的结晶。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灿烂遗产,也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在小学阶段推行国学教育,就是要通过诵读积累国学经典的精粹篇章,增强文化底蕴,汲取古人圣贤的智慧和力量。基于这样的理念,唐山市路北区裕华道第一小学精心编创校本教材,开发读写结合点,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读写空间,
期刊
【摘 要】梅林小学是广西贫困村小学的典型代表,学校教学设施不能满足小学教育需求、教师工作压力大、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完善硬件设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重视对寄宿生与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重视特色教育、千方百计做好家庭教育是梅林小学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梅林小学 教育问题 对策  小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一代高素质的人才,关键在于小学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