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会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形式,它能够以集中的形式来解决本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义务教育的课程表中,每周一都有一节由班主任主持的班会课。由于认知水平与观念及学生的参与程度因素,许多班会课主要是班主任一言制,班级问题由班主任发现、解释、解决或处理。学生只负责听,参与度少,另外一些班会课学生参与很热闹,但停留在浅层面,看上去热热闹闹,收效甚微。
那么,如何提高德育有效性?能否像我们学科教学一样,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们爱上班会课”,德育不流于形式与说教,这个问题也困扰着很多的德育工作者。校园心理剧是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之一。在校园环境下,以特殊的戏剧化形式将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往场所中遇到的冲突、困惑、烦恼等,以角色扮演、内心独白,角色互换等形式编成剧本进行表演,促进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明白症结所在,找到解决的方法。校园心理剧立足校园,面向学生,反映的是学生在学校教育历程中面临现实的问题。因此,它具有真实性,形式自由轻松,感染力强的特点。把心理剧应用于班会课中,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处理心理问题。通过角色扮演、旁白、解说等方式在同伴中呈现出来,改变以往班会与德育的教条式、结论式、灌输式,有利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在学校“成就自我”的德育理念下,笔者在班会课中引入心理剧的尝试,挖掘心理剧对学生积极的德育作用,使学生在心理剧的演绎中有所领悟,有所解惑,助人自助,培养健康的心理,化解心理的矛盾与冲突,实现德育目标。
一、“韶华不为少年留”——成长穿透迷茫
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初中生活与小学生活有很大的不同,这让学生刚步入初中后会出现一个迷茫期。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中学,生活与交往的环境变得更为广泛,而且七年级的学生有部分学生开始住宿,与集体有着更密切的交往,结识更多的伙伴对成长而言是快乐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中学生对于父母还是有很大的依赖性,这是一个矛盾;七年级的学习课程有七门之多,比小学阶段只有抓三科成绩的情形是差距甚远。如何安排好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是七年学生能否适应中学学习的关键阶段,有些学生学习无计划,精力安排无主次,好像每天有忙不完的事,做不完的作业,但成绩却不如人意;(3)人生是一场长跑接力赛,而且关键的转折点就这么几个,作为家长们都知道,有些好点的学校在选择生源时还要以五年级的学习成绩作为参考。考前努力了一把的学生到了七年级有时没看到这又是一个新起点,一个竞争的起点,以为可以松一口气,能结交新伙伴很开心,“为什么又要这么努力学?”“好大的压力!”
针对七年的新生面临这些学习上的问题,如果用传统的班会课,讲授与讨论法很难打动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解惑导行。此时,笔者通过几个短小的心理剧,由学生自排自演,把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矛盾,心理困惑呈现出来,让一节班会课只有一个冲突,针对性的呈现本班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学习动机为例,众所周知,我国目前优秀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的教育与城市差越来越大,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而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是一个原因。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一原因,组织本班班干部确定了第一个心理剧的主题“为谁辛苦为谁甜?”围绕“学习动机”把学生行为与内心独白通过特定的情景设置表现出来。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关注自己,理性地分析自己的学习方式,并且開始积极地为改变自己做出尝试。首个剧本老师组织了六个女同学,要求她们把一个同学的日常生活、交往表演出来,涉及该同学与伙伴、老师的交住;与父母等长辈的交流。这次表演所有的情景、冲突、角色担当、道具都由学生讨论决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参与表演的学生体味了长辈艰辛与期望,观看的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言行,就像镜子中的“我”,给他们很大的触动“原来我就是这样的!”。学生发现了自己的真实问题,也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扮演主角母亲的同学看到了自己的“叛逆”。她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却没有想到,她的行为让母亲失望,甚至刺伤了承担生活重担母亲。在之后七年级第二学期及八年级,她一直比以前努力,成绩有进步,与母亲交住中能够做到尊重母亲。
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纯洁的友情
中学生的交往比小学生更为密切,不但在学校生活的时间更长,活动的机会更多,也在于到了中学阶段,学生有了自主意识,“心里有了小秘室”,不愿意与师长分享。现在的中学生为“零零后”且有很多是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为强烈,交友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闹出矛盾。中学生交往产生矛盾最多的原因一是没有尊重他人;二是不能理解与宽容别人。中学生与人交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交往能让学生学会处世,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也往往给人带来幸福和欢乐。
在一般的非重点学校中,同校或同班的初中生大都生活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有些是小学同班。七年级一入学,很多同学就找回小学时期的“小团体”。同时心理的成长,中学生对同伴交往的依赖在日益增强。
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学业压力、课堂教学模式,家庭“四二一”结构影响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因此,班级内部经常有些小矛盾与小团体的出现,这对于建设和谐班集体的目标是不利的。如何让同学们融洽相处,凝聚集体的力,实现班级的共同目标需要班主任的引导。
针对这一问题,《心灵的阳光》这一校园剧,引导同学们看到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面对困难的纯洁友情,同学们懂得了集体的重要性,懂得了团体的力量,懂得了每个人是不同的,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丰富多彩。班会课上完了,剧本演完了,还有一个星期来沉淀,有演员、有观众,大家来谈谈对这一校园剧的体会,发表各自的感想,同学们再相互点评。最终,收录一些较为深刻的话作为班级语录,贴墙面,抄于板报中。“我们是一个集体,所有的难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给别人一份理解,给我们一个期望”;“遇到矛盾,要理解别人,自己处理,争取多一个朋友——办法总比困难多”。 德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能把一个“轰轰烈烈”班会课作为教育的终结,把学生对心理剧的感知加以补充和巩固,可以让学生把心理体验转化为固定的行为模式。实现最终的育人目标,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莫愁前人不认君”——男生女生的交往
近年来,在小学阶段,未到青春期,早恋现象就在小学生中蔓延开来,虽然他们还不懂什么是爱情,但男女生交往追求一种“恋爱”模式。到了中学随着学生的年龄进入青春期,与异性交往的渴望更为强烈,在电视、电影、报刊、书籍与歌曲等中的早恋成分的影响下,有些同学开始了早恋的行为。早恋会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了很多影响,让人们不能不重视它的存在,那么,我们该怎样正确看待中学生早恋呢?
在笔者看来,男女生交往是正常的,密切的交往不一定是早恋,出现了早恋的行为,政治说教是解决不了的,说早恋的危害,当事人觉得正处于“甜蜜蜜”的状态,说成绩吧,当事人情处于激昂状态,学习效率不差。所以,干预、制止和处分这些手段效果不大。我们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来调节早恋,以顺应青春期的心理,采取预防教育、感情的迁移和升华等措施,把早恋转换为友谊,把这一青春冲动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笔者组织学生排演了心理剧《被青春撞了一下腰》:因为有共同的爱好,一位成绩优异的女孩和一位成绩优异的男孩,所以关系比较好。被母亲误认为是早恋,对女孩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随着矛盾的冲突,男女交往更有密切,学习成绩受到了影响。最终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能够正确对待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并正确对待这份友谊,顺利解决了问题。这一表演把当事学生的心理冲突,与家长的矛盾很好地演绎出来,同学们对剧中人物的表演做了充分肯定,同时同学们也在矛盾冲突出看到了早恋的危害。
班会课是班级管理和班集体教育的基本形式,是班主任工作的理念、智慧和基本技能展现的功平台。我们召开班会课的目的是要达到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加强班集体建设的作用。
我们“有心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就必须把孩子行為的环境控制成那样,使孩子那样思考、那样感受”。我们设置的班会课要用好这个课,要调动学生情感方面的一些元素,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的动机,所以要行使情感感染的功能,最终通过情感感染的功能形成班级的凝聚的作用和凝聚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17(8).
[2]王丽平.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2018(09).
[3] 陈国谦.关于小学班级管理的理念和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07).
[4] 钱建国.主题班会:从“有意而设”到“无为而治”[J]. 中国德育,2018(05).
那么,如何提高德育有效性?能否像我们学科教学一样,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们爱上班会课”,德育不流于形式与说教,这个问题也困扰着很多的德育工作者。校园心理剧是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之一。在校园环境下,以特殊的戏剧化形式将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往场所中遇到的冲突、困惑、烦恼等,以角色扮演、内心独白,角色互换等形式编成剧本进行表演,促进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明白症结所在,找到解决的方法。校园心理剧立足校园,面向学生,反映的是学生在学校教育历程中面临现实的问题。因此,它具有真实性,形式自由轻松,感染力强的特点。把心理剧应用于班会课中,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处理心理问题。通过角色扮演、旁白、解说等方式在同伴中呈现出来,改变以往班会与德育的教条式、结论式、灌输式,有利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在学校“成就自我”的德育理念下,笔者在班会课中引入心理剧的尝试,挖掘心理剧对学生积极的德育作用,使学生在心理剧的演绎中有所领悟,有所解惑,助人自助,培养健康的心理,化解心理的矛盾与冲突,实现德育目标。
一、“韶华不为少年留”——成长穿透迷茫
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初中生活与小学生活有很大的不同,这让学生刚步入初中后会出现一个迷茫期。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中学,生活与交往的环境变得更为广泛,而且七年级的学生有部分学生开始住宿,与集体有着更密切的交往,结识更多的伙伴对成长而言是快乐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中学生对于父母还是有很大的依赖性,这是一个矛盾;七年级的学习课程有七门之多,比小学阶段只有抓三科成绩的情形是差距甚远。如何安排好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是七年学生能否适应中学学习的关键阶段,有些学生学习无计划,精力安排无主次,好像每天有忙不完的事,做不完的作业,但成绩却不如人意;(3)人生是一场长跑接力赛,而且关键的转折点就这么几个,作为家长们都知道,有些好点的学校在选择生源时还要以五年级的学习成绩作为参考。考前努力了一把的学生到了七年级有时没看到这又是一个新起点,一个竞争的起点,以为可以松一口气,能结交新伙伴很开心,“为什么又要这么努力学?”“好大的压力!”
针对七年的新生面临这些学习上的问题,如果用传统的班会课,讲授与讨论法很难打动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解惑导行。此时,笔者通过几个短小的心理剧,由学生自排自演,把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矛盾,心理困惑呈现出来,让一节班会课只有一个冲突,针对性的呈现本班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学习动机为例,众所周知,我国目前优秀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的教育与城市差越来越大,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而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是一个原因。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一原因,组织本班班干部确定了第一个心理剧的主题“为谁辛苦为谁甜?”围绕“学习动机”把学生行为与内心独白通过特定的情景设置表现出来。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关注自己,理性地分析自己的学习方式,并且開始积极地为改变自己做出尝试。首个剧本老师组织了六个女同学,要求她们把一个同学的日常生活、交往表演出来,涉及该同学与伙伴、老师的交住;与父母等长辈的交流。这次表演所有的情景、冲突、角色担当、道具都由学生讨论决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参与表演的学生体味了长辈艰辛与期望,观看的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言行,就像镜子中的“我”,给他们很大的触动“原来我就是这样的!”。学生发现了自己的真实问题,也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扮演主角母亲的同学看到了自己的“叛逆”。她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却没有想到,她的行为让母亲失望,甚至刺伤了承担生活重担母亲。在之后七年级第二学期及八年级,她一直比以前努力,成绩有进步,与母亲交住中能够做到尊重母亲。
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纯洁的友情
中学生的交往比小学生更为密切,不但在学校生活的时间更长,活动的机会更多,也在于到了中学阶段,学生有了自主意识,“心里有了小秘室”,不愿意与师长分享。现在的中学生为“零零后”且有很多是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为强烈,交友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闹出矛盾。中学生交往产生矛盾最多的原因一是没有尊重他人;二是不能理解与宽容别人。中学生与人交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交往能让学生学会处世,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也往往给人带来幸福和欢乐。
在一般的非重点学校中,同校或同班的初中生大都生活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有些是小学同班。七年级一入学,很多同学就找回小学时期的“小团体”。同时心理的成长,中学生对同伴交往的依赖在日益增强。
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学业压力、课堂教学模式,家庭“四二一”结构影响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因此,班级内部经常有些小矛盾与小团体的出现,这对于建设和谐班集体的目标是不利的。如何让同学们融洽相处,凝聚集体的力,实现班级的共同目标需要班主任的引导。
针对这一问题,《心灵的阳光》这一校园剧,引导同学们看到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面对困难的纯洁友情,同学们懂得了集体的重要性,懂得了团体的力量,懂得了每个人是不同的,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丰富多彩。班会课上完了,剧本演完了,还有一个星期来沉淀,有演员、有观众,大家来谈谈对这一校园剧的体会,发表各自的感想,同学们再相互点评。最终,收录一些较为深刻的话作为班级语录,贴墙面,抄于板报中。“我们是一个集体,所有的难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给别人一份理解,给我们一个期望”;“遇到矛盾,要理解别人,自己处理,争取多一个朋友——办法总比困难多”。 德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能把一个“轰轰烈烈”班会课作为教育的终结,把学生对心理剧的感知加以补充和巩固,可以让学生把心理体验转化为固定的行为模式。实现最终的育人目标,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莫愁前人不认君”——男生女生的交往
近年来,在小学阶段,未到青春期,早恋现象就在小学生中蔓延开来,虽然他们还不懂什么是爱情,但男女生交往追求一种“恋爱”模式。到了中学随着学生的年龄进入青春期,与异性交往的渴望更为强烈,在电视、电影、报刊、书籍与歌曲等中的早恋成分的影响下,有些同学开始了早恋的行为。早恋会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了很多影响,让人们不能不重视它的存在,那么,我们该怎样正确看待中学生早恋呢?
在笔者看来,男女生交往是正常的,密切的交往不一定是早恋,出现了早恋的行为,政治说教是解决不了的,说早恋的危害,当事人觉得正处于“甜蜜蜜”的状态,说成绩吧,当事人情处于激昂状态,学习效率不差。所以,干预、制止和处分这些手段效果不大。我们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来调节早恋,以顺应青春期的心理,采取预防教育、感情的迁移和升华等措施,把早恋转换为友谊,把这一青春冲动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笔者组织学生排演了心理剧《被青春撞了一下腰》:因为有共同的爱好,一位成绩优异的女孩和一位成绩优异的男孩,所以关系比较好。被母亲误认为是早恋,对女孩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随着矛盾的冲突,男女交往更有密切,学习成绩受到了影响。最终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能够正确对待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并正确对待这份友谊,顺利解决了问题。这一表演把当事学生的心理冲突,与家长的矛盾很好地演绎出来,同学们对剧中人物的表演做了充分肯定,同时同学们也在矛盾冲突出看到了早恋的危害。
班会课是班级管理和班集体教育的基本形式,是班主任工作的理念、智慧和基本技能展现的功平台。我们召开班会课的目的是要达到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加强班集体建设的作用。
我们“有心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就必须把孩子行為的环境控制成那样,使孩子那样思考、那样感受”。我们设置的班会课要用好这个课,要调动学生情感方面的一些元素,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的动机,所以要行使情感感染的功能,最终通过情感感染的功能形成班级的凝聚的作用和凝聚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17(8).
[2]王丽平.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2018(09).
[3] 陈国谦.关于小学班级管理的理念和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07).
[4] 钱建国.主题班会:从“有意而设”到“无为而治”[J]. 中国德育,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