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区近40年植物新分类群及其药用价值分析

来源 :中华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别山山脉地跨安徽省、湖北省与河南省,生态环境良好,药用植物资源众多,许多新分类群相继被发现.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别山区植物新分类群,文章对近40年来在大别山区境内发现的植物新分类群进行系统梳理.至今为止一共报道了62个新分类群,含52个新种,1个新亚种,7个新变种,2个新变型,其中安徽大别山区有50种,河南大别山区有9种,湖北大别山区有3种.根据药用植物亲缘学,一些新分类群可能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的重要表现,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渐显年轻化.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DR成为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同时,西医先进的诊断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中医目诊的不足,因而中西医在治疗方面可相辅相成,扬长避短,相互为用.但中医在该病诊断方面依旧缺乏客观的依据,而DR在眼底的变化具有特征性,且与某些中医证素存在相关性,因此,文章基于证素原理探讨如何构建中医眼底望诊方法体系,希冀藉此为DR的中医诊断提供依据,也为中医局部望诊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陈永灿教授深悟中医阴阳平衡之理,结合现代医学物质代谢和功能状态的概念,提出“质态再平衡”的学术观点,认为人体阴阳平衡是一个自有的动态过程,分为生理性自我修复(阴阳失和-自我修复-阴阳再平衡)和病理性干预调控(阴阳失衡-干预调控-阴阳再平衡)两个环节.以张锡纯的“胸中大气”说为切入点,指出质态再平衡是阴阳再平衡在气化层面的具体表现形式.文章以4则医案为例,基于“质态再平衡”观点,介绍陈永灿运用升陷汤的临证经验.
山蜡梅叶(Chimonanthus Nitens Folium)是江西省习用的道地药材,为蜡梅科蜡梅属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 Oliv.的干燥叶,具有清热解表、祛风解毒之功,常用于风热感冒.其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生物碱和黄酮类等物质,有抗痴呆、抗氧化、降脂、降血糖等功效,开发而成的制剂有山蜡梅叶颗粒、山蜡梅叶片、山蜡梅叶胶囊等,临床应用疗效明确.文章对山蜡梅叶近20年的研究进行文献阐述,主要包括化学成分、制剂研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以期为山蜡梅叶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度挖掘提供依据.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病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肌少症发病隐匿,常常与其他疾病共存,易被忽视.患者的生存期、生活质量严重受损,造成致死率增加,并大大增加了医疗及社会负担.目前对本病的治疗方式有限,文章将从营卫角度论治老年患者肌少症,探究营卫、衰老与肌少症的相关性,重视营卫功能与老年患者肌少症发生的关系,为老年患者肌少症的治疗提供新的中医治疗思路.
针灸治未病是由古至今践行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典型疗法之一.文章主要总结论述针灸治未病的历史渊源、古今应用、作用机制,对比分析了针灸治未病古今应用的异同;提出从良性预应激、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稳态调节等角度探讨针灸治未病的作用机制;指出“传承经典理论、明确临床疗效、揭示科学机制、创新新兴工具”可能是针灸治未病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红花,以花入药,可药食同用,是最常用的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功效的中药材.近年来研究发现红花药理作用多样而广泛,具有降压、抗心律失常、抗缺氧、补充微量元素、调节生殖和免疫功能、抗肿瘤等作用;红花在呼吸、代谢、生殖等系统疾病治疗方面应用广泛,其作用于机体的机制和靶点也有着更深入的研究,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故文章从红花的药理作用着手,综述红花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的相关靶点,以期为资源综合利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临床疗效确切的有毒中药应用广泛,具有有效性和毒性的双重效应,其传统用药途径以口服为主.肠道菌群寄居于消化道中,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功能和代谢产物)是有毒中药发挥双重效应的潜在“靶点”.文章旨在从有毒中药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角度,对有毒中药的治疗作用和毒性作用研究进行系统阐述,为后续有毒中药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二至丸源于《扶寿精方》,由女贞子和墨旱莲两味中药等量(1∶1)组成,是补益肝肾,滋阴止血的经典方剂.二至丸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环烯醚萜类、三萜类及其皂苷、苯乙醇类及其皂苷、黄酮类及其皂苷、有机酸类、香豆素类等.药理作用丰富,临床应用广泛.文章对近年来二至丸及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二至丸的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调神是针刺治疗的最高纲领,其内涵由“本于神”“治神”“守神”3个概念共同组成,因而总有混淆不明之处.为了将调神理论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操作,孙远征教授在阐明三者定义的基础上重点着眼于“本于神”及“守神”,首先注重对患者情绪、精神、思维等活动的调节,其次根据经络辨证简穴疏针,巧妙地利用腧穴相伍的效能治疗疾病,最后重视针下的感觉与补泻手法的应用以优化针灸的治疗方案.
中医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中最重要的思想,将中医四诊进行融合研究是中医诊断现代化的必然发展趋势.近年来,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引入,中医诊断客观化研究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大部分研究成果都是实现单一诊法的客观化,在应用中并不能发挥四诊合参的优势.文章通过梳理四诊合参方法、四诊合参在病证诊断中的应用以及四诊采集设备集成、四诊数据智能化融合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总结了这一领域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