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法国人米亚拉雷曾说,在母语教学中,社会学和政治方面的因素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意义。的确,有了母语,这个国家才能在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中世代繁衍、发展下去;也只有充分挖掘母语教学中的人文精神,这个国家才能在世界格局的博弈中占得先机。鉴于当前教育领域、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笔者从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渗透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谈起,就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精神的学科优势,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与诸位切磋一二,望抛砖引玉,给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以点滴的启迪。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人文精神 教学策略
引言
杨东平先生在《语文课:我们失去了什么》一文中提到,多年来在应试制度的影响下,本应趣味盎然、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成为了一种技巧训练,且不说其人文渗透能达到什么标准,即使是学生们掌握了多少工具性知识,都十分值得商榷。现在很多大学生价值观念错位,社会风气人心不古,这都与基础教育阶段人文教育严重缺失息息相关。从小学阶段开始,教育工作者就要注重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这既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给我们提出的崭新课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大踏步地迈进世界经济中心圈的同时,一些坑蒙拐骗、权钱交易、假冒伪劣的现象也一步步地滋生。反映在教育教学领域,这种丑恶的现象尤其令人唏嘘。下面笔者简单列举几个案例,以咀嚼人文教育缺乏背景下物质化、功利化的苦果。
案例一:2013年,复旦大学在读研究生黄某因饮用宿舍饮水机残留水,导致中毒并不幸逝世。经调查,同宿舍的林某有重大的投毒嫌疑,并被提起公诉。这件事让我们想起了云南大学马加爵因人际交往问题连杀四人的惨案,还有中南大学恶性割喉事件等等。一系列的悲剧让我们不由得拍案诘问,这是人性本恶使然,还是与从小教育缺乏人文精神有关?
案例二:二年级学生小易在做星期天的作业,一边抄写一边念念有词“语文老师太可恶了,太可恶了,怎么她出门就不会被车撞死……”很难想象孩子为什么会对老师存有如此强烈的憎恨,但浏览一下一名二年级学生一个星期天需要抄写整整两大本的作业,你又不由得迷惑,是孩子们从小随意谩骂、缺乏感恩值得批评,还是教师为了单纯地提高成绩,无视小学生的承受能力该受指责?
案例三:自己不但在公共汽车上随意嗑瓜子,把瓜子皮儿吐得一片狼藉,还对劝阻者恶语相向,极尽辱骂之能事,甚至于不顾行车安全,对司机大打出手……最近,“瓜子哥”走红网络,人们在纷纷表达对薛某、倪某不满的同时,也不禁要问,我们从小教学生的道德教育都哪里去了呢?
……
以上案例并非鲜见,在伴随经济发展一日千里的同时,国民人文素质的逐步滑落令人大跌眼镜。其问题根源固然与多个因素有关,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必须意识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关乎国计民生,影响综合国力,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契合课改理念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在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编者明确写道,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资源,对小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精神熏陶,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与人文素养。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问题已经上升到了关乎课改成败的高度,我们需高度重视、极力践行,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促进学生发展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听说读写基本技能,更要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同步发展。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现在已不仅是中国基础教育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还引起了世界教育范围内的关注,有着积极广泛的影响。结合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赋予其鲜活的时代意义,在传承与发展中塑造小学生完美人格,我们必须以此为标准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与策略。
(三)构建大语文观
新课程背景下,链接课本内外,拓展课堂时空,冲破教材教室的束缚,构建大语文观成为了教育热词。深入探究大语文观的积极内涵,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以语文知识指导自己的价值取向、处世方式、心理情感,这与渗透人文精神的问题不谋而合、如出一辙。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构建大语文观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渗透人文教育,升华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我们需要付出的努力还有很多、很多。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学科优势
所谓人文精神,即人类最可贵的,追求真、善、美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的任务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培养他们坚强的品质、合作的技能,还有善良友爱、热爱祖国、积极乐观等人文精神,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更是一个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世纪人才必备的精神品质。相比较而言,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课堂策略与教学过程,于语文学科渗透人文精神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就是一部人生
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组三篇课文为例,《第八次》告诉我们,在人生的旅程中,谁都会遭遇一次又一次的困难、挫折与失败,但我们要像那只蜘蛛和布鲁斯王子一样,命运让我们跌倒一百次,我们就要一百零一次地爬起来,这才是真正的人生态度;《卧薪尝胆》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既有顺境,又有逆境,顺境中切不可忘乎所以、不可一世,在逆境中更要学会忍辱负重,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暂时的让步是为了大踏步的前进”,了解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的男儿本色……一句话,语文就是一部人生,是渗透人文精神的不二载体。
(二)语文就是一潭情感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为例,《可贵的沉默》明晰地告诉我们,在学生们学会感受爱,学会感恩的过程中,教师的有效引导是何等重要;阅读《她是我的朋友》,我相信很多人都会闭上眼睛,一方面震撼于阮恒与朋友间纯洁、真挚,无愧于伟大的情感,一方面还要防止自己的眼泪恣意流淌;从天上的星空开始写起,《七颗钻石》这篇文章更让我们沉浸在一潭永恒的爱心之中,如果母亲爱女儿天经地义,女儿孝顺母亲可以想象,但在困苦的环境下,小女孩能把珍贵的水源送给小狗,送给陌生的人,这伟大的情感的确会感天动地……一句话,语文就是一潭情感,是荡漾人文精神的一汪海洋。
语文是一部斑斓的人生,是一滩汪洋的情感,语文的人文性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作为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要深入挖掘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因素,以科学、高效的实施策略,滋润孩子们纯洁、美好的心灵,让人文精神在小学语文的天地里恣意生长,生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人文精神 教学策略
引言
杨东平先生在《语文课:我们失去了什么》一文中提到,多年来在应试制度的影响下,本应趣味盎然、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成为了一种技巧训练,且不说其人文渗透能达到什么标准,即使是学生们掌握了多少工具性知识,都十分值得商榷。现在很多大学生价值观念错位,社会风气人心不古,这都与基础教育阶段人文教育严重缺失息息相关。从小学阶段开始,教育工作者就要注重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这既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给我们提出的崭新课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大踏步地迈进世界经济中心圈的同时,一些坑蒙拐骗、权钱交易、假冒伪劣的现象也一步步地滋生。反映在教育教学领域,这种丑恶的现象尤其令人唏嘘。下面笔者简单列举几个案例,以咀嚼人文教育缺乏背景下物质化、功利化的苦果。
案例一:2013年,复旦大学在读研究生黄某因饮用宿舍饮水机残留水,导致中毒并不幸逝世。经调查,同宿舍的林某有重大的投毒嫌疑,并被提起公诉。这件事让我们想起了云南大学马加爵因人际交往问题连杀四人的惨案,还有中南大学恶性割喉事件等等。一系列的悲剧让我们不由得拍案诘问,这是人性本恶使然,还是与从小教育缺乏人文精神有关?
案例二:二年级学生小易在做星期天的作业,一边抄写一边念念有词“语文老师太可恶了,太可恶了,怎么她出门就不会被车撞死……”很难想象孩子为什么会对老师存有如此强烈的憎恨,但浏览一下一名二年级学生一个星期天需要抄写整整两大本的作业,你又不由得迷惑,是孩子们从小随意谩骂、缺乏感恩值得批评,还是教师为了单纯地提高成绩,无视小学生的承受能力该受指责?
案例三:自己不但在公共汽车上随意嗑瓜子,把瓜子皮儿吐得一片狼藉,还对劝阻者恶语相向,极尽辱骂之能事,甚至于不顾行车安全,对司机大打出手……最近,“瓜子哥”走红网络,人们在纷纷表达对薛某、倪某不满的同时,也不禁要问,我们从小教学生的道德教育都哪里去了呢?
……
以上案例并非鲜见,在伴随经济发展一日千里的同时,国民人文素质的逐步滑落令人大跌眼镜。其问题根源固然与多个因素有关,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必须意识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关乎国计民生,影响综合国力,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契合课改理念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在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编者明确写道,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资源,对小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精神熏陶,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与人文素养。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问题已经上升到了关乎课改成败的高度,我们需高度重视、极力践行,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促进学生发展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听说读写基本技能,更要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同步发展。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现在已不仅是中国基础教育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还引起了世界教育范围内的关注,有着积极广泛的影响。结合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赋予其鲜活的时代意义,在传承与发展中塑造小学生完美人格,我们必须以此为标准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与策略。
(三)构建大语文观
新课程背景下,链接课本内外,拓展课堂时空,冲破教材教室的束缚,构建大语文观成为了教育热词。深入探究大语文观的积极内涵,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以语文知识指导自己的价值取向、处世方式、心理情感,这与渗透人文精神的问题不谋而合、如出一辙。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构建大语文观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渗透人文教育,升华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我们需要付出的努力还有很多、很多。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学科优势
所谓人文精神,即人类最可贵的,追求真、善、美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的任务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培养他们坚强的品质、合作的技能,还有善良友爱、热爱祖国、积极乐观等人文精神,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更是一个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世纪人才必备的精神品质。相比较而言,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课堂策略与教学过程,于语文学科渗透人文精神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就是一部人生
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组三篇课文为例,《第八次》告诉我们,在人生的旅程中,谁都会遭遇一次又一次的困难、挫折与失败,但我们要像那只蜘蛛和布鲁斯王子一样,命运让我们跌倒一百次,我们就要一百零一次地爬起来,这才是真正的人生态度;《卧薪尝胆》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既有顺境,又有逆境,顺境中切不可忘乎所以、不可一世,在逆境中更要学会忍辱负重,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暂时的让步是为了大踏步的前进”,了解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的男儿本色……一句话,语文就是一部人生,是渗透人文精神的不二载体。
(二)语文就是一潭情感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为例,《可贵的沉默》明晰地告诉我们,在学生们学会感受爱,学会感恩的过程中,教师的有效引导是何等重要;阅读《她是我的朋友》,我相信很多人都会闭上眼睛,一方面震撼于阮恒与朋友间纯洁、真挚,无愧于伟大的情感,一方面还要防止自己的眼泪恣意流淌;从天上的星空开始写起,《七颗钻石》这篇文章更让我们沉浸在一潭永恒的爱心之中,如果母亲爱女儿天经地义,女儿孝顺母亲可以想象,但在困苦的环境下,小女孩能把珍贵的水源送给小狗,送给陌生的人,这伟大的情感的确会感天动地……一句话,语文就是一潭情感,是荡漾人文精神的一汪海洋。
语文是一部斑斓的人生,是一滩汪洋的情感,语文的人文性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作为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要深入挖掘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因素,以科学、高效的实施策略,滋润孩子们纯洁、美好的心灵,让人文精神在小学语文的天地里恣意生长,生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