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戏曲舞台来说,道具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整、鲜活塑造戏剧以及人物不可或缺的存在。舞台艺术属于综合性的艺术形式,随着现代艺术的快速发展,对于舞台道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所以需要对道具的制作不断进行完善,制作出更加符合现代戏曲要求的“真”、“美”、“巧”的道具,对其进行有效的运用,进一步推动现代戏曲的发展。
关键词:道具;戏曲舞台;运用;制作
中图分类号:J8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9)03-0271-02
引 言
戏曲舞台上的道具都是戏曲艺术家经过多年的总结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和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具有较大区别。戏曲道具经过历代艺术家们的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明显的特征,包括象征性、抽象性、夸张性以及代表性等,这些特征能够更好的适应演员们不同类型的表演动作。但是戏曲舞台上的道具也要符合生活中的真实性,所以在道具制作过程中需要以“真”、“美”、“巧”作为追求目标,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最大程度上展现出艺术美,进一步推动舞台艺术的发展。
1 道具在戏曲舞台上的运用
道具的运用主要是从戏曲表演艺术需求角度出发而产生的,不但要具有相应的审美功能,同时也要真正应用到戏曲表演当中,推动整个剧情的有效进行。
(1)道具的划分
对于现代戏曲舞台来说,不但包括舞台布景,其他的任何用具以及演员随身携带的物品都可以划定到道具的范围。一般情况下所谓的道具主要指的是生活中能够移动的物品,例如桌椅、刀枪、茶具、书、文房四宝等等都可以划定到道具的范畴。
(2)道具在戏曲舞台上的运用
戏曲道具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演化呈现出了几方面特点,包括:象征性、代表性、夸张行、抽象性等等,在实际应用中不但能够体现出环境以及意境的变化,同时也能够表现出人物情感的变化。
①道具在戏曲舞台上能够明显表现出戏剧的背景(包括时间、地点、环境等),具有非常显著的明示或者暗示作用。例如在《三岔口》中的任堂惠,观众可以通过其拿着烛台在屋内巡视的场景感受到房屋以及墙壁等的存在,虽然舞台的灯光并没有改变,但是随着任堂惠将烛光吹灭之后观众就能够体会出黑暗的感觉。所以可以通过烛台的明、灭来显示室内光线的变化,能够充分体现出道具对于舞台环境所具有的烘托作用。另外,特殊道具在戏剧舞台上的出现具有非常显著的代表作用,例如车轿的出现就表示着有车辆在行走;銮驾等的出现就表示着有“帝王”要登台;桌子的出现就可以表示很多场景,例如公案、御案、书案、床等等,可以按照具体的需要将其进行不同的设置,再通过演员的表演并结合观众的想象力体现出当时的舞台氛围。道具能够在戏曲舞台上发挥出非常大的作用,更多是因为经过多年的舞台实践、经过各个时期的艺术家和观众的沟通交流形成了相应的规律以及程式。例如生活中的风是看不见的,但是在戏曲舞台上的风却是需要具有明确形象的,以此推动了“风旗”的产生。之后利用演员生动形象的表演使得风旗产生活力,形成节奏化的艺术形象以及舞蹈。类似于“风旗”也产生了很多程式化的道具,例如“火旗”、“云旗”、“水旗”、“车旗”等等,这些道具的运用增加了戏曲舞台的生动性。
②道具在戏曲舞台上的运用能够进一步推动人物情感的表达,例如在《杨门女将》的“寿堂”一场当中,大家为了祝贺杨宗保50寿辰奉上了12朵大红花,众女将以及佘太君等都非常高兴的将红花戴到头上,但是穆桂英以及柴郡主等此时都是非常悲痛的,都不愿去戴。但是也怕影响到了老太君的祝寿,这就在戴和不戴之间形成了悬念。后来佘太君发现了问题,焦廷贵说出了杨宗保殉国的情况,剧情发生了急剧的反转,此时佘太君以及各位娘含泪摘下了头顶红花,转身之后红花已经变成了白花,又将其悲痛的插到了发髻之上。在此场戏中,通过花颜色的变换体现出了杨门女将感情的大起大落,通过小道具的运用表现出了强烈的情感,可以称之为神来之笔。
③道具也被用于舞台人物形象以及场景的塑造方面,例如不同的“扇子”就可以显现出不同人物的身份。例如在《牡丹亭》剧中就可以通过“折扇”和“团扇”的不同来区分杜丽娘和春香之间不同的身份。另外,戏曲舞台上的诸葛亮通过所拿的羽毛扇来显示其儒雅谋士的身份。在《艳阳楼》以及《除三害》剧中都是通过非常大的“折扇”来体现出高登以及周处不可一世、飞扬跋扈的性格特点。在《挑滑车》中的高庞将一根大枪耍的上下翻飞、矫若游龙,充分体现出了其威武英雄的人物形象。在《杨七娘》中通过满台飞舞的枪杆凌空穿梭来体现激烈的斗争场面,同时也成为了非常受欢迎的绝活,从而产生了强大的舞台魅力。
2 道具的制作
一般情况下,戏曲舞台的道具都是剧团的道具工作人员自行制作的。一旦新的劇目开始进行排练时,道具工作人员就要充分的研究剧本,明确其中的背景、人物、环境之后要和相关人员(主要指导演以及舞美等)共同分析研究,以舞台整体效果作为出发点,以生活当中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更加深入的创作,绘制出满足戏曲舞台条件的、符合剧情要求的图纸,在此基础上进行制作加工。
(1)戏曲所用的道具在制作过程中具有工种类型多、工艺要求高、工艺流程复杂等方面的特点,需要各方面工种(包括木工、铁丝、毛竹、纸扎工、裁缝工、雕塑工、油漆工等等)的紧密配合,所以需要道具工作人员完全掌握这些技术是较为困难的,需要不同工种的配合完成。但是一定要充分了解不同工种所具有的基本制作工序以及性能后才可以自己动手制作。
(2)由于纸张具有非常强的适应性,所以戏曲舞台上的道具大多是通过纸来制作的,在对其进行仔细的加工上色之后形成非常形象、非常逼真的道具,例如水果、盖碗等等。在制作过程中,先用水将纸泡湿后按照实际形状制作出道具的模型,之后通过浆糊将其粘牢即可。此种道具制作方式的优势在于制作简便、有利于演员携带和表演,就算是发生了破损也比较容易进行修复。但同样存在着问题,例如在制作过程中首先要做出形象道具,之后进行脱胎。但是脱胎的工序相对较为复杂,需要确保其完全干透之后才能进行,需要消耗较长的工期,否则非常容易变形。
(3)道具制作过程中,较为常用的纸张就是黄板纸。一般情况下戏曲道具工作人员需要对几何学有所了解,否则会限制样品的外形制作。但是也可以通过采取将旧报纸剪成形象道具粘贴到黄板纸上的方式来进行制作,但是采取此种方式制作道具时需要边制作边检查,一旦发现变形的问题就要通过烧热的烙铁将隆起位置烫压回去。
(4)一般情况下,纸脱胎都是建立在实物基础之上来进行的,例如在瓶罐之类的实物外面糊纸脱胎。若是设计形象较为复杂并且缺少现成品的情况下,可以先用泡沫或者泥塑等制作道具,然后再进行脱胎。按照方式的不同,脱胎可以分为内外两种方式,常规的道具可以采取外脱的方式来进行,若是精度相对较高的就需要通过石膏进行翻模,之后在石膏模具上进行内脱。一般情况下脱胎的工序相对复杂,需要消耗较长时间。但是随着材料的增多以及技术的提升,现阶段道具制作都采用新方法来缩短工序和时间。例如在进行盖碗制作时,首先要通过泡沫制作成盖、碗、底盘等模型,之后通过布在泡沫模具上分层涂上环氧树脂,在环氧树脂干后即可上色加工。此种制作方式较为简单,并且不会破碎,使用寿命较长,具有较好的舞台使用效果。
3 结束语
戏曲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文化之一,道具是戏曲舞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体现出人物以及环境氛围。本文阐述了道具在戏曲舞台上的运用以及制作方面的内容,能够对道具的使用和制作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晓斌.“道具”有道——谈道具在戏曲舞台上的合理运用[J].当代戏剧,2009(09):15~17.
[2]胡国强.戏曲舞台道具的作用[J].艺海,2007(06):18~19.
[3]康军辉.浅谈戏曲道具制作体会[J].大众文艺,2013(01):88~91.
[4]龚思泉.戏曲道具运用原则探讨[J].四川戏剧,1992(08):18~19.
收稿日期:2018-12-7
作者简介:王信诚(1964-),男,陕西西安长安人,四级舞台技术员,中专,主要从事舞台道具制作与管理工作。
关键词:道具;戏曲舞台;运用;制作
中图分类号:J8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9)03-0271-02
引 言
戏曲舞台上的道具都是戏曲艺术家经过多年的总结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和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具有较大区别。戏曲道具经过历代艺术家们的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明显的特征,包括象征性、抽象性、夸张性以及代表性等,这些特征能够更好的适应演员们不同类型的表演动作。但是戏曲舞台上的道具也要符合生活中的真实性,所以在道具制作过程中需要以“真”、“美”、“巧”作为追求目标,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最大程度上展现出艺术美,进一步推动舞台艺术的发展。
1 道具在戏曲舞台上的运用
道具的运用主要是从戏曲表演艺术需求角度出发而产生的,不但要具有相应的审美功能,同时也要真正应用到戏曲表演当中,推动整个剧情的有效进行。
(1)道具的划分
对于现代戏曲舞台来说,不但包括舞台布景,其他的任何用具以及演员随身携带的物品都可以划定到道具的范围。一般情况下所谓的道具主要指的是生活中能够移动的物品,例如桌椅、刀枪、茶具、书、文房四宝等等都可以划定到道具的范畴。
(2)道具在戏曲舞台上的运用
戏曲道具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演化呈现出了几方面特点,包括:象征性、代表性、夸张行、抽象性等等,在实际应用中不但能够体现出环境以及意境的变化,同时也能够表现出人物情感的变化。
①道具在戏曲舞台上能够明显表现出戏剧的背景(包括时间、地点、环境等),具有非常显著的明示或者暗示作用。例如在《三岔口》中的任堂惠,观众可以通过其拿着烛台在屋内巡视的场景感受到房屋以及墙壁等的存在,虽然舞台的灯光并没有改变,但是随着任堂惠将烛光吹灭之后观众就能够体会出黑暗的感觉。所以可以通过烛台的明、灭来显示室内光线的变化,能够充分体现出道具对于舞台环境所具有的烘托作用。另外,特殊道具在戏剧舞台上的出现具有非常显著的代表作用,例如车轿的出现就表示着有车辆在行走;銮驾等的出现就表示着有“帝王”要登台;桌子的出现就可以表示很多场景,例如公案、御案、书案、床等等,可以按照具体的需要将其进行不同的设置,再通过演员的表演并结合观众的想象力体现出当时的舞台氛围。道具能够在戏曲舞台上发挥出非常大的作用,更多是因为经过多年的舞台实践、经过各个时期的艺术家和观众的沟通交流形成了相应的规律以及程式。例如生活中的风是看不见的,但是在戏曲舞台上的风却是需要具有明确形象的,以此推动了“风旗”的产生。之后利用演员生动形象的表演使得风旗产生活力,形成节奏化的艺术形象以及舞蹈。类似于“风旗”也产生了很多程式化的道具,例如“火旗”、“云旗”、“水旗”、“车旗”等等,这些道具的运用增加了戏曲舞台的生动性。
②道具在戏曲舞台上的运用能够进一步推动人物情感的表达,例如在《杨门女将》的“寿堂”一场当中,大家为了祝贺杨宗保50寿辰奉上了12朵大红花,众女将以及佘太君等都非常高兴的将红花戴到头上,但是穆桂英以及柴郡主等此时都是非常悲痛的,都不愿去戴。但是也怕影响到了老太君的祝寿,这就在戴和不戴之间形成了悬念。后来佘太君发现了问题,焦廷贵说出了杨宗保殉国的情况,剧情发生了急剧的反转,此时佘太君以及各位娘含泪摘下了头顶红花,转身之后红花已经变成了白花,又将其悲痛的插到了发髻之上。在此场戏中,通过花颜色的变换体现出了杨门女将感情的大起大落,通过小道具的运用表现出了强烈的情感,可以称之为神来之笔。
③道具也被用于舞台人物形象以及场景的塑造方面,例如不同的“扇子”就可以显现出不同人物的身份。例如在《牡丹亭》剧中就可以通过“折扇”和“团扇”的不同来区分杜丽娘和春香之间不同的身份。另外,戏曲舞台上的诸葛亮通过所拿的羽毛扇来显示其儒雅谋士的身份。在《艳阳楼》以及《除三害》剧中都是通过非常大的“折扇”来体现出高登以及周处不可一世、飞扬跋扈的性格特点。在《挑滑车》中的高庞将一根大枪耍的上下翻飞、矫若游龙,充分体现出了其威武英雄的人物形象。在《杨七娘》中通过满台飞舞的枪杆凌空穿梭来体现激烈的斗争场面,同时也成为了非常受欢迎的绝活,从而产生了强大的舞台魅力。
2 道具的制作
一般情况下,戏曲舞台的道具都是剧团的道具工作人员自行制作的。一旦新的劇目开始进行排练时,道具工作人员就要充分的研究剧本,明确其中的背景、人物、环境之后要和相关人员(主要指导演以及舞美等)共同分析研究,以舞台整体效果作为出发点,以生活当中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更加深入的创作,绘制出满足戏曲舞台条件的、符合剧情要求的图纸,在此基础上进行制作加工。
(1)戏曲所用的道具在制作过程中具有工种类型多、工艺要求高、工艺流程复杂等方面的特点,需要各方面工种(包括木工、铁丝、毛竹、纸扎工、裁缝工、雕塑工、油漆工等等)的紧密配合,所以需要道具工作人员完全掌握这些技术是较为困难的,需要不同工种的配合完成。但是一定要充分了解不同工种所具有的基本制作工序以及性能后才可以自己动手制作。
(2)由于纸张具有非常强的适应性,所以戏曲舞台上的道具大多是通过纸来制作的,在对其进行仔细的加工上色之后形成非常形象、非常逼真的道具,例如水果、盖碗等等。在制作过程中,先用水将纸泡湿后按照实际形状制作出道具的模型,之后通过浆糊将其粘牢即可。此种道具制作方式的优势在于制作简便、有利于演员携带和表演,就算是发生了破损也比较容易进行修复。但同样存在着问题,例如在制作过程中首先要做出形象道具,之后进行脱胎。但是脱胎的工序相对较为复杂,需要确保其完全干透之后才能进行,需要消耗较长的工期,否则非常容易变形。
(3)道具制作过程中,较为常用的纸张就是黄板纸。一般情况下戏曲道具工作人员需要对几何学有所了解,否则会限制样品的外形制作。但是也可以通过采取将旧报纸剪成形象道具粘贴到黄板纸上的方式来进行制作,但是采取此种方式制作道具时需要边制作边检查,一旦发现变形的问题就要通过烧热的烙铁将隆起位置烫压回去。
(4)一般情况下,纸脱胎都是建立在实物基础之上来进行的,例如在瓶罐之类的实物外面糊纸脱胎。若是设计形象较为复杂并且缺少现成品的情况下,可以先用泡沫或者泥塑等制作道具,然后再进行脱胎。按照方式的不同,脱胎可以分为内外两种方式,常规的道具可以采取外脱的方式来进行,若是精度相对较高的就需要通过石膏进行翻模,之后在石膏模具上进行内脱。一般情况下脱胎的工序相对复杂,需要消耗较长时间。但是随着材料的增多以及技术的提升,现阶段道具制作都采用新方法来缩短工序和时间。例如在进行盖碗制作时,首先要通过泡沫制作成盖、碗、底盘等模型,之后通过布在泡沫模具上分层涂上环氧树脂,在环氧树脂干后即可上色加工。此种制作方式较为简单,并且不会破碎,使用寿命较长,具有较好的舞台使用效果。
3 结束语
戏曲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文化之一,道具是戏曲舞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体现出人物以及环境氛围。本文阐述了道具在戏曲舞台上的运用以及制作方面的内容,能够对道具的使用和制作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晓斌.“道具”有道——谈道具在戏曲舞台上的合理运用[J].当代戏剧,2009(09):15~17.
[2]胡国强.戏曲舞台道具的作用[J].艺海,2007(06):18~19.
[3]康军辉.浅谈戏曲道具制作体会[J].大众文艺,2013(01):88~91.
[4]龚思泉.戏曲道具运用原则探讨[J].四川戏剧,1992(08):18~19.
收稿日期:2018-12-7
作者简介:王信诚(1964-),男,陕西西安长安人,四级舞台技术员,中专,主要从事舞台道具制作与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