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7-0312-01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校领导提出“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改进专教法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自己按照这个要求在教学中初步做了一些改进,有了一点体会。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和体会:
一、用丰富多采的语言,揭示大自然的规律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界事物的关心和探索
讲好每节课,组织教学很重要,必须从讲课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讲《各种环境中的动物》这节课时,先在黑板上展示一幅蛇岛春天的图画,同时教师用简练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这是蛇岛的春天,真是满山春色,鸟语花香。但是在这百花盛开的密林中,却存在着残酷的生存斗争。”这样开头,就比平铺直叙地讲生动得多,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关心这个问题。然后教师再用讲故事似的语言,揭示蛇岛上的动物之间的生存斗争,学生们就能满怀兴趣地注意听课。
实践证明:学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好奇好问,这是我们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基础,开头能这样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想进一步了解生物学知识,深入探讨大自然的规律。
但是,必须明确:讲课的兴趣性只是一种手段,不是教学的目的。科学性总是第一位的,不能离开科学性而片面的追求趣味,也不能喧宾夺主,离开课本内容。要以教科书的中心内容为依据,用趣味性加以丰富,恰到好处,就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用生物多样的直观手段,揭示生物界的规律,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能力
直观教学在教学中是个重要的方法,如何使用得当,我初步体会到三个问题:
第一.使用直观教具必须与抽象思维相结合,不能片面的强调直观形象,而忽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直观教具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讲“自然选择”时,先用狼追鹿的漫画,利用反证法说明:“适应不能突然产生,而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用这种漫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教师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鹿能够在狼追到它身边的时候突然长出翅膀吗?适应能这样产生吗?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适应是怎样产生的,巩固了知识,并培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和和抽象思维能力。
又如在高中生物学中讲主要遗传物质----DNA的空间结核时,首先演示DNA分子立体结构模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⑴为什么两条长鏈是平行的,而在平面图上看却是交叉的?⑵两条长链是怎样连结在一起的?等等,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反,如果把直观教具像照镜子那样,照一下就过去,那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不能引起他们的思维活动。
第二,通过对教具、实物的分析、对比、,引起学生深入钻研的兴趣,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在解剖青蛙的实验课上,打开青蛙的腹壁后,让学生用细管吹蛙的肺,然后再让他们仔细观察吹起来的蛙肺,了解蛙肺的特征。后来在解剖家兔时,学生们又抡着吹肺,这时教师就不能让他们当成玩意儿去吹,而应该组织大家认真地观察、思考、对比和讨论,把蛙的肺和家兔的肺进行比较,找出相似和不同的地方,再引深一步,提出:“家兔的肺比蛙肺复杂,说明什么问题?”这样通过分析、综合、比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两种脊椎动物肺的特征,并且理解肺的进化由简单到复杂。然后再让学生把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归纳成自己的认识和结论。这样就在课堂上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研究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第三,组织学生参加实验的全过程,并亲自动手制做与教学有关的标本、教具,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考察能力和制做标本的能力。
因为智力加上知识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能力,而且智力是通过培养能力才得到发展的。所以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参加实验的全过程。在实验课上,教师不要处处都给学生们准备好现成的实验条件,而应该强调学生尽可能用简单的材料,自己动手,创造条件参加实验和观察实物。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求。
如在讲茎的输导功能这一课前,发动学生自己找树枝和花,插入红色的水中,放在教室里,让学生每天观察出现什么现象,等到讲茎的功能时,让学生当堂亲自把枝条纵切,观察哪些部分染红了;哪些部分没染红,让大家思考为什么?有的白花变成了红花,也分析一下为什么?而后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观察的结果,写出正确的结论。这样,让学生参加实验的全过程,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推理和论证,去获得科学的结论,就培养了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只让学生装被动地看着、听着,把现成的结论简单地塞给学生。
再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制做与教学有关的标本、教具,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因为要把精神的东西转化为物质的东西,必须靠动手才能实现。所以不能只学理论,不重视联系实际;只读书本,不训练实际操作能力。
如在讲“双子叶植物茎的构造”时,事先让学生每人亲自动手做一份双子叶植物茎的纵切和横切的标本,并在制做的过程中给他们提出问题:让他们注意观察,哪些是表皮?哪些是韧皮部?哪些是形成层?哪些是木质部?哪些是髓?到讲茎的构造这节课时,让学生把自制的臭椿树茎的标本摆在桌上,边讲边观察。由于制做标本时理论联系实际,他们很快就理解了这节课的重点,。这样,通过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反复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减轻学生负担,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要力争当堂消化、当堂巩固。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对基础知识做到边讲、边观察、边思考、边巩固。因为根据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当大脑皮层刚刚形成暂时性的神经联系时,是很脆弱的,如果不及时的加强,会很快被破坏。因些教师要及时地、反复地巩固所传授的知识。
但是,如果我们用单调的、机械的重复方法巩固重点知识,又容易使学生机械记忆,死记硬背,可能降低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也有碍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巩固知识时,也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要讲好这些观点,必然反复钻研教学大纲,在明确这些观点在教学中重要地位的基础上,通盘考虑教材的安排,才能在讲解不同的内容时,有意地把这些观点渗透到讲课中去,学生才能认识得自然,理解得深刻。这样,我们的讲课才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思想方法和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校领导提出“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改进专教法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自己按照这个要求在教学中初步做了一些改进,有了一点体会。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和体会:
一、用丰富多采的语言,揭示大自然的规律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界事物的关心和探索
讲好每节课,组织教学很重要,必须从讲课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讲《各种环境中的动物》这节课时,先在黑板上展示一幅蛇岛春天的图画,同时教师用简练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这是蛇岛的春天,真是满山春色,鸟语花香。但是在这百花盛开的密林中,却存在着残酷的生存斗争。”这样开头,就比平铺直叙地讲生动得多,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关心这个问题。然后教师再用讲故事似的语言,揭示蛇岛上的动物之间的生存斗争,学生们就能满怀兴趣地注意听课。
实践证明:学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好奇好问,这是我们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基础,开头能这样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想进一步了解生物学知识,深入探讨大自然的规律。
但是,必须明确:讲课的兴趣性只是一种手段,不是教学的目的。科学性总是第一位的,不能离开科学性而片面的追求趣味,也不能喧宾夺主,离开课本内容。要以教科书的中心内容为依据,用趣味性加以丰富,恰到好处,就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用生物多样的直观手段,揭示生物界的规律,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能力
直观教学在教学中是个重要的方法,如何使用得当,我初步体会到三个问题:
第一.使用直观教具必须与抽象思维相结合,不能片面的强调直观形象,而忽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直观教具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讲“自然选择”时,先用狼追鹿的漫画,利用反证法说明:“适应不能突然产生,而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用这种漫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教师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鹿能够在狼追到它身边的时候突然长出翅膀吗?适应能这样产生吗?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适应是怎样产生的,巩固了知识,并培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和和抽象思维能力。
又如在高中生物学中讲主要遗传物质----DNA的空间结核时,首先演示DNA分子立体结构模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⑴为什么两条长鏈是平行的,而在平面图上看却是交叉的?⑵两条长链是怎样连结在一起的?等等,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反,如果把直观教具像照镜子那样,照一下就过去,那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不能引起他们的思维活动。
第二,通过对教具、实物的分析、对比、,引起学生深入钻研的兴趣,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在解剖青蛙的实验课上,打开青蛙的腹壁后,让学生用细管吹蛙的肺,然后再让他们仔细观察吹起来的蛙肺,了解蛙肺的特征。后来在解剖家兔时,学生们又抡着吹肺,这时教师就不能让他们当成玩意儿去吹,而应该组织大家认真地观察、思考、对比和讨论,把蛙的肺和家兔的肺进行比较,找出相似和不同的地方,再引深一步,提出:“家兔的肺比蛙肺复杂,说明什么问题?”这样通过分析、综合、比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两种脊椎动物肺的特征,并且理解肺的进化由简单到复杂。然后再让学生把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归纳成自己的认识和结论。这样就在课堂上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研究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第三,组织学生参加实验的全过程,并亲自动手制做与教学有关的标本、教具,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考察能力和制做标本的能力。
因为智力加上知识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能力,而且智力是通过培养能力才得到发展的。所以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参加实验的全过程。在实验课上,教师不要处处都给学生们准备好现成的实验条件,而应该强调学生尽可能用简单的材料,自己动手,创造条件参加实验和观察实物。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求。
如在讲茎的输导功能这一课前,发动学生自己找树枝和花,插入红色的水中,放在教室里,让学生每天观察出现什么现象,等到讲茎的功能时,让学生当堂亲自把枝条纵切,观察哪些部分染红了;哪些部分没染红,让大家思考为什么?有的白花变成了红花,也分析一下为什么?而后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观察的结果,写出正确的结论。这样,让学生参加实验的全过程,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推理和论证,去获得科学的结论,就培养了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只让学生装被动地看着、听着,把现成的结论简单地塞给学生。
再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制做与教学有关的标本、教具,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因为要把精神的东西转化为物质的东西,必须靠动手才能实现。所以不能只学理论,不重视联系实际;只读书本,不训练实际操作能力。
如在讲“双子叶植物茎的构造”时,事先让学生每人亲自动手做一份双子叶植物茎的纵切和横切的标本,并在制做的过程中给他们提出问题:让他们注意观察,哪些是表皮?哪些是韧皮部?哪些是形成层?哪些是木质部?哪些是髓?到讲茎的构造这节课时,让学生把自制的臭椿树茎的标本摆在桌上,边讲边观察。由于制做标本时理论联系实际,他们很快就理解了这节课的重点,。这样,通过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反复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减轻学生负担,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要力争当堂消化、当堂巩固。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对基础知识做到边讲、边观察、边思考、边巩固。因为根据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当大脑皮层刚刚形成暂时性的神经联系时,是很脆弱的,如果不及时的加强,会很快被破坏。因些教师要及时地、反复地巩固所传授的知识。
但是,如果我们用单调的、机械的重复方法巩固重点知识,又容易使学生机械记忆,死记硬背,可能降低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也有碍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巩固知识时,也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要讲好这些观点,必然反复钻研教学大纲,在明确这些观点在教学中重要地位的基础上,通盘考虑教材的安排,才能在讲解不同的内容时,有意地把这些观点渗透到讲课中去,学生才能认识得自然,理解得深刻。这样,我们的讲课才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思想方法和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