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手术不同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方法:收治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吸全麻。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3.5小时,平均3.3小时;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2.8~3.3小时,平均3.0小时。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诱导前、诱导后、插管时、切皮、断肋时心率、清醒拔管时心率和血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用药量及清醒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外阻滞复合吸全麻方式进行食管癌手术麻醉效果血压、心率平稳。
关键词 食管癌 麻醉方式 麻醉效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132
食道癌又叫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食道癌早中期有治愈可能、晚期难度较大;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包括姑息手术和根治手术、化疗治疗(根治性放疗和姑息放疗);食道癌饮食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食道癌的发生与亚硝胺慢性刺激、炎症与创伤,遗传因素以及饮水、粮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有关。中国是食道癌高发区,也是世界上食道癌高死亡率的国家之一,年平均死亡率为1.3~90.9/10万,而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为2.7~110.6/10万。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食管癌的发病率日益增多,手术治疗食管癌已经成为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的手术,通过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调节麻醉深度,并测定血糖及皮质醇。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1年1~11月收治食管癌患者90例,其中男60例,女30例,年龄60~73岁,平均65.3岁,均为中下段食管癌手术方式采用左侧T5~6开胸,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弓上吻合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麻醉方法: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吸全麻。两组术前用药均为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苯巴比妥0.1g,肌肉注射。入室后首先放置右侧挠动脉,持续监测动脉压。观察组在诱导前先行T6~7硬膜外穿刺向上置管4cm,注入首量10g/L,利多卡因6±1ml,硬膜外阻滞平面控制在T3~12。两组麻醉诱导用药均为咪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4μg/kg,仙林0.1mg/kg,异丙酚1mg/kg,咪唑安定在开放静脉时提前给予。气管插管均选用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男患者选用37F,女患者选用35F。诱导插管后开放右颈内静脉,并监测中心静脉压,术中均采用单侧通气,两组术中全麻维持均采用吸入异氛醚、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芬太尼及间中追加肌松药仙林。根据BIS值50~60调节麻醉深度,根据术中情况追加小剂量咪唑安定,观察组在出现平面后40分钟硬外追加5g/L的罗派卡因6ml+吗啡2mg作为硬膜外阻滞。术毕记录全麻药物的剂量,术中有无知晓,术后躁动情况。
结 果
两组手术时间情况比较: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3.5小时,平均3.3小时;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8~3.3小时,平均3.0小时。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诱导前后各心率情况比较:结果见表1。
两组平均动脉血压变化:患者在插管后、切皮、断肋及清醒拔管时血压和心率明显升高,观察组手术过程血压、心率平稳,诱导后血压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2。
两组用药量及清醒时间比较:两组用药量及清醒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3。
讨 论
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改变了患者生理解剖功能,因此麻醉的要求较高而且麻醉方式选择也至关重要。
阻滞平面控制在T3~12,基本上到达了手术操作的范围,低浓度的局麻药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较小,硬膜外的阻滞作用基本上阻滞了手术部位刺激的传入,手术对全麻的程度要求低,使全麻的程度只要达到患者睡眠及控制呼吸的水平,故全麻用药明显减少。
硬膜外复合全麻阻滞了伤害性刺激信号从手术损伤区域向中枢系统传导,减少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兴奋,手术后患者的安静程度及应激反应方面、同时还为术后提供确切的镇痛方式,硬膜外复合全麻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是一种较为适宜的麻醉方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诱导前、诱导后、插管时、切皮、断肋时心率、清醒拔管时心率和血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用药量及清醒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硬膜外复合全麻手术过程全麻用药量小,故手术后全麻消退的比较快,体内药物的残留比较小,患者清醒时间短,清醒程度高。
关键词 食管癌 麻醉方式 麻醉效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132
食道癌又叫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食道癌早中期有治愈可能、晚期难度较大;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包括姑息手术和根治手术、化疗治疗(根治性放疗和姑息放疗);食道癌饮食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食道癌的发生与亚硝胺慢性刺激、炎症与创伤,遗传因素以及饮水、粮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有关。中国是食道癌高发区,也是世界上食道癌高死亡率的国家之一,年平均死亡率为1.3~90.9/10万,而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为2.7~110.6/10万。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食管癌的发病率日益增多,手术治疗食管癌已经成为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的手术,通过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调节麻醉深度,并测定血糖及皮质醇。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1年1~11月收治食管癌患者90例,其中男60例,女30例,年龄60~73岁,平均65.3岁,均为中下段食管癌手术方式采用左侧T5~6开胸,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弓上吻合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麻醉方法: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吸全麻。两组术前用药均为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苯巴比妥0.1g,肌肉注射。入室后首先放置右侧挠动脉,持续监测动脉压。观察组在诱导前先行T6~7硬膜外穿刺向上置管4cm,注入首量10g/L,利多卡因6±1ml,硬膜外阻滞平面控制在T3~12。两组麻醉诱导用药均为咪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4μg/kg,仙林0.1mg/kg,异丙酚1mg/kg,咪唑安定在开放静脉时提前给予。气管插管均选用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男患者选用37F,女患者选用35F。诱导插管后开放右颈内静脉,并监测中心静脉压,术中均采用单侧通气,两组术中全麻维持均采用吸入异氛醚、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芬太尼及间中追加肌松药仙林。根据BIS值50~60调节麻醉深度,根据术中情况追加小剂量咪唑安定,观察组在出现平面后40分钟硬外追加5g/L的罗派卡因6ml+吗啡2mg作为硬膜外阻滞。术毕记录全麻药物的剂量,术中有无知晓,术后躁动情况。
结 果
两组手术时间情况比较: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3.5小时,平均3.3小时;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8~3.3小时,平均3.0小时。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诱导前后各心率情况比较:结果见表1。
两组平均动脉血压变化:患者在插管后、切皮、断肋及清醒拔管时血压和心率明显升高,观察组手术过程血压、心率平稳,诱导后血压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2。
两组用药量及清醒时间比较:两组用药量及清醒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3。
讨 论
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改变了患者生理解剖功能,因此麻醉的要求较高而且麻醉方式选择也至关重要。
阻滞平面控制在T3~12,基本上到达了手术操作的范围,低浓度的局麻药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较小,硬膜外的阻滞作用基本上阻滞了手术部位刺激的传入,手术对全麻的程度要求低,使全麻的程度只要达到患者睡眠及控制呼吸的水平,故全麻用药明显减少。
硬膜外复合全麻阻滞了伤害性刺激信号从手术损伤区域向中枢系统传导,减少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兴奋,手术后患者的安静程度及应激反应方面、同时还为术后提供确切的镇痛方式,硬膜外复合全麻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是一种较为适宜的麻醉方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诱导前、诱导后、插管时、切皮、断肋时心率、清醒拔管时心率和血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用药量及清醒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硬膜外复合全麻手术过程全麻用药量小,故手术后全麻消退的比较快,体内药物的残留比较小,患者清醒时间短,清醒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