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发现:一个学生在数学上有能力,却少有学习兴趣,因此数学成绩不突出,但如果教师能启发他对数学的兴趣,使他喜欢学习数学,那么这个学生就会迅速取得很好成绩,可见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能否取得成功,我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在课堂上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从以下几点谈谈心得体会:
一、设“疑”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一致认为,“疑”最容易引发人的探究反射,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巧妙设疑,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从而培养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学生就对车轮子是圆的不是方形和车轴装在轮子的圆心两个事实感到好奇,总想弄个明白,这给了我很好的启发,上课一开始,我就提出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再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和仔细观察(形状各异的车轮的转动)从而认识到轴装在圆心,而圆心到圆上任何一点的距离即半径都相等,这样的圆心形轮子转动才能使车子平稳行走,而其他轮子则不稳定。这样设疑教学,既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抽象的知识,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趣味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本身蕴涵着一定的吸引力,这就是教材本身的趣味因素,在教学中善于挖掘这些因素,学生就会被有趣的数学知识所吸引,继而发生兴趣迁移,迁移到数学学科的兴趣上。例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先鼓励学生任选一个数,考考教师:它能被2(3,5)整除吗?学生无论举出什么样的数,都没有难倒教师,学生觉得教师太神奇了,这时教师紧跟说,不是老师有什么特殊才能,而是老师掌握了有关的数学规律,此语一出。学生马上意识到这些规律的神奇力量,学习欲望自然十分强烈。
三、以情境激发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方式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学生在这样活泼有趣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例如教师都感到:在教学一些概念、法则时,学生往往觉得很枯燥,学习兴趣不高,教师也觉得教起来吃力。可是如果通过直观的演示、实验、动手操作、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接感知和体验,轻松而深刻的理解到掌握概念;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中,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有没有关系时,我让学生拿出活动角,亲自动手操作:(1)使活动角变大,边长是否也变大;(2)使活动角变小,边长是否也变小;(3)用剪刀把角两边剪短,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动手操作,剪活动角的边,得出结论,角的大小跟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再动手操作探索出规律,突破难点,掌握知识。
四、以数学的美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美感来源于现实,是对客观现实美的反映,而数学也有它独特的美。数学的美是丰富的,多层次的,多样的,主要有简洁美、相似美等等,在教学中充分揭示这些数学美,使小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美,并感受数学的美,以此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1.在教学中充分揭示数学的简洁美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定义,公式都体现着简洁的特征,主要是语言的简洁,这在数学中应给予揭示,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时,先让学生充分观察后自由下定义,然后通过比较揭示: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表述是多么无可挑剔的简单,这种数学语言的简洁美给人以明快,精练之美感,数学的简洁美还在数学技巧上,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追求简洁的品质,在多种解法中选择美德解法,例如,在几种后算法中揭示:7+7+7+4+7+7+7=7×7-3=46的算法是多么简单明了!這种数学技巧的简洁美给人强烈的美感体验。
2.在教学中充分揭示数学的相似美
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相似现象构成了数学的相似美,如相似的数式,相似的图形,相似的解法,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具体势力,展现相似美,并且启发学生进行相似联想,大胆猜想,以引发学生的美感体验,例如,设计这一组计算题:
12345679×9=? 12345679×18=? 12345679×27=? 12345679×36=? 12345679×45=? 12345679×54=? ……
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算式的相似美,着手计算两三道题后,很快又发现结果的相似性,即是一个相同数字组成的九位数,随后同学们依靠类比直接写出答案,并从中发现了隐含的规律,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五、紧密联系实际,全面培养兴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运用贴近学生的生活案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他们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例如在学过用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后,我问学生学校的旗杆有多高时,他们都说不知道,我便启发他们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有的同学说爬上去量一量,这个方法刚刚提出来,便被其他同学否定了,又有的同学说把旗杆放下来进行测量,同样的这个方法也没有得到认可,这时我问学生能不能利用所学过的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立即反应过来,是啊!老师,我们可以根据杆高和影长在同时同地的情况下成正比例,这个问题可以用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这样教师创设出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期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
一、设“疑”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一致认为,“疑”最容易引发人的探究反射,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巧妙设疑,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从而培养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学生就对车轮子是圆的不是方形和车轴装在轮子的圆心两个事实感到好奇,总想弄个明白,这给了我很好的启发,上课一开始,我就提出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再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和仔细观察(形状各异的车轮的转动)从而认识到轴装在圆心,而圆心到圆上任何一点的距离即半径都相等,这样的圆心形轮子转动才能使车子平稳行走,而其他轮子则不稳定。这样设疑教学,既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抽象的知识,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趣味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本身蕴涵着一定的吸引力,这就是教材本身的趣味因素,在教学中善于挖掘这些因素,学生就会被有趣的数学知识所吸引,继而发生兴趣迁移,迁移到数学学科的兴趣上。例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先鼓励学生任选一个数,考考教师:它能被2(3,5)整除吗?学生无论举出什么样的数,都没有难倒教师,学生觉得教师太神奇了,这时教师紧跟说,不是老师有什么特殊才能,而是老师掌握了有关的数学规律,此语一出。学生马上意识到这些规律的神奇力量,学习欲望自然十分强烈。
三、以情境激发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方式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学生在这样活泼有趣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例如教师都感到:在教学一些概念、法则时,学生往往觉得很枯燥,学习兴趣不高,教师也觉得教起来吃力。可是如果通过直观的演示、实验、动手操作、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接感知和体验,轻松而深刻的理解到掌握概念;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中,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有没有关系时,我让学生拿出活动角,亲自动手操作:(1)使活动角变大,边长是否也变大;(2)使活动角变小,边长是否也变小;(3)用剪刀把角两边剪短,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动手操作,剪活动角的边,得出结论,角的大小跟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再动手操作探索出规律,突破难点,掌握知识。
四、以数学的美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美感来源于现实,是对客观现实美的反映,而数学也有它独特的美。数学的美是丰富的,多层次的,多样的,主要有简洁美、相似美等等,在教学中充分揭示这些数学美,使小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美,并感受数学的美,以此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1.在教学中充分揭示数学的简洁美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定义,公式都体现着简洁的特征,主要是语言的简洁,这在数学中应给予揭示,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时,先让学生充分观察后自由下定义,然后通过比较揭示: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表述是多么无可挑剔的简单,这种数学语言的简洁美给人以明快,精练之美感,数学的简洁美还在数学技巧上,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追求简洁的品质,在多种解法中选择美德解法,例如,在几种后算法中揭示:7+7+7+4+7+7+7=7×7-3=46的算法是多么简单明了!這种数学技巧的简洁美给人强烈的美感体验。
2.在教学中充分揭示数学的相似美
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相似现象构成了数学的相似美,如相似的数式,相似的图形,相似的解法,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具体势力,展现相似美,并且启发学生进行相似联想,大胆猜想,以引发学生的美感体验,例如,设计这一组计算题:
12345679×9=? 12345679×18=? 12345679×27=? 12345679×36=? 12345679×45=? 12345679×54=? ……
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算式的相似美,着手计算两三道题后,很快又发现结果的相似性,即是一个相同数字组成的九位数,随后同学们依靠类比直接写出答案,并从中发现了隐含的规律,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五、紧密联系实际,全面培养兴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运用贴近学生的生活案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他们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例如在学过用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后,我问学生学校的旗杆有多高时,他们都说不知道,我便启发他们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有的同学说爬上去量一量,这个方法刚刚提出来,便被其他同学否定了,又有的同学说把旗杆放下来进行测量,同样的这个方法也没有得到认可,这时我问学生能不能利用所学过的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立即反应过来,是啊!老师,我们可以根据杆高和影长在同时同地的情况下成正比例,这个问题可以用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这样教师创设出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期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