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排斥影响跨期决策的心理机制探讨

来源 :心理科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o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排斥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并对人们的认知、情感、行为等诸多方面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它会损害个体的认知功能,导致个体不能进行理性的判断和决策.研究发现被排斥的个体在风险决策时倾向于风险寻求.跨期决策和风险决策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但目前并不清楚社会排斥是否以及如何影响跨期决策.因此,本研究拟从跨期决策的评估和选择两个阶段展开研究,揭示社会排斥对其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tDCS技术激活社会排斥的调节脑区,以改善被排斥个体的跨期决策能力.研究结果将揭示人际情境因素与决策者个人因素对跨期决策的联合作用机制,帮助被排斥者提高跨期决策能力,提高被排斥者的个人成就和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个体对行为后反馈结果的加工在学习和环境适应方面有重要意义,工作记忆负荷(working memory load,WM load)如何影响反馈加工过程尚不清楚.采用双任务范式,设置基线、低WM load、高WM load三种条件,结合ERP技术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发现RewP(reward positivity,奖赏正波)对效价敏感,而不受WM load条件影响;Theta震荡的正、负反馈差异波在高WM load条件下比在低WM load条件下小.结果支持等级强化学习?前扣带回理论(HRL-ACC,hier
认知重评在负性情绪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传统认知重评重构程度不够高、调节效果不明显的问题,研究团队在先前的工作中提出了一种使消极情绪“转负为正”的高效情绪调节方法,即创造性认知重评,这种调节策略伴随着大脑海马的新颖联结形成和杏仁核的积极情绪唤醒.然而这些工作采用“指导式”的重评更像是对重评解读的“理解”而非主动的情绪调节;鉴于主动情绪调节的产生难度较大,造成创造性认知重评在实际应用上的两难困境.基于此,本项目拟指导受试者进行创造性认知重评的学习,通过学习将这种策略迁移并且应用到生活中的负性情绪调节事
在质性研究中,资料饱和通常被用以评估研究资料的充足性.但在研究实践中,资料饱和却存在概念模糊及操作性问题.作为某项质性研究所抽取的样本量已满足研究需要的标志,按照在研究过程中判定时点的先后顺序,资料饱和可划分为数据饱和、编码或主题饱和、意义饱和及理论饱和4种主要形式.4种形式的资料饱和各有其特定的内涵、评估方式和判定标准.研究认为,达到资料饱和的样本量标准不应统一设定,其检验需嵌入具体的研究过程;资料饱和存在逻辑上的不确定性,适度追加抽样有助于进一步确认;资料饱和作为考察研究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不适用于
情绪调节能力是维护个体心理健康和生活幸福的基本能力.认知重评创造力是个体面对负性情境时能够自发产生多种认知重评策略的能力,是情绪调节任务中的创造性行为.研究表明,认知重评创造力与发散性思维和开放性正相关,与神经质、特质愤怒无关;创造性的认知重评策略或运用隐喻和类比的高水平认知重构更有利于负性情绪的调节;创造性的认知重评可以通过基于杏仁核的显著情绪唤醒,基于海马的新联想形成和基于纹状体的精神奖赏的中介来调节情绪,从而产生可以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新颖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上述结果支持认知重评的创造性重构理论.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