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不知道能否将你改变/我只想今生无悔/你有挥霍你年龄的特权/我小心珍藏我们的师生缘/也许有一天你将把我忘记/也许有一天你重回我身边/感叹青春的易逝/生活的艰难/我只能平和地接纳你/对你微笑/像一个母亲/替儿女还债后的释然。
以上这段文字摘自我的《班主任工作日记》,这是做后进生思想工作后发自内心的感慨。近年来,“暴力教育事件”屡屡发生,师德频频亮起红灯,拷问着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心灵,究其原因,几乎都是对后进生的无奈所至。而我却感谢后进生,因为在教育后进生的过程中,他们给予我许多启示,使我领悟到了师德的真正内涵:师德蕴涵在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里。
第一次启示:把“师爱”洒向班级的每一个角落
作家林清玄说:“不管什么样的孩子,爱是最好的教育”。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为人师者,就必须以人为本,善待学生。”育人之道,爱心为先,爱是成功教育的基石。对于学生,训斥、体罚只能增加他们的排斥力,只有发自内心的爱和真诚的关怀,才能架设起一座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当我们用永驻的童心、赤诚的真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时,我们就会退却“火暴”,减少“急噪”,以平和的心态去开启和诱导他们,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我参加工作的第二个学期,我们班来了一个插班生,组织纪律不强,逃学、旷课、打架时有发生,每次面对批评,他都表现出漠然的神情。无奈之下,我只好让他多参加体力劳动,我认为,既然他不喜欢学习,那就让他为班级多做一些事吧。有一次,我们班的窗户纸烂了,我叫他跟我到房间去拿,在他要走时,我顺手从桌子上拿了两个香蕉给他,做错事从不以为然的他突然惊慌失措起来,眼圈儿也红了,连连说“不要,不用”就跑了。说也奇怪,从那以后,他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再那么调皮捣蛋了,也认真听课了,期末考试,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笑着问他原因,他低下头低声说“我怕对不起你,你对我太好了!以前从没有哪个老师给东西给我吃。”我震住了,真想不到我的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对他那么重要。我深切地感悟到,改变他的并不是那两个香蕉,而是“师爱”的力量,教育风格可以各有千秋,但“师爱”却是永恒的主题。从此,对每一个所教的班级,我都要求自己把爱洒向班级的每一个角落,凭自己的良心,以情动情,还特别偏爱后进生,“亲其师,信其道”,我的付出终于换来了师生关系的和谐,收获了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第二次启示:身教重于言教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固然许多事情有赖于学校的一般规章,但重要的东西永远取决于与学生面对面交往的教师的个性,教师的个性对年轻人心灵的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无论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教师是学生的镜子,教师的劳动始终具有示范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应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去影响学生,也应以品德修养、作风仪表等去感染学生,因为教师的表率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因素都无法代替的。
小明是我们班的双后进生,他有一个坏毛病:借别人的东西总拖着不还。对于他的这种行为,我多次苦口婆心都无济于事。开学收费的一天,他拿钱来交,由于我身上没有足够的零钱,所以少补了他两毛钱。正常上课后,我早把欠他的两毛钱给忘了。有一天,又有学生来告状,说小明拿他的书总赖着不还,她的话让我想起了那两毛钱,我平静地叫她先回教室,然后把两毛钱夹在书本里进了教室,诚恳地说到:“同学们,这段时间,作为一个教师,我竟然做了一件可耻的事,我欠小明同学的两毛钱已经两个星期了,到现在一直忘记还,我真诚地向小明同学道歉,请小明同学原谅!”接着我走下讲台,把两毛钱恭敬地放在他的课桌上,顿时,班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当天晚上,我问来告状的学生,小明是否已把书还给她,她说一下课就还了。说也奇怪,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学生来状告关于小明借东西不还的事情,小明违反纪律的频率也渐渐减少了。
这“两毛钱效应”给我的启示是:身教重于言教,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如何做,却往往忘记自己该怎么做。从此,当教室的地板上出现废纸时,我不再板起面孔追究责任,而是轻轻地走过去把它捡起;当值日生忘记擦黑板时,我不再暴跳如雷地训斥,而是微笑地把它擦了;当调皮捣蛋的学生多次违反纪律时,我不再恨铁不成钢,而是心平气和地用适当的方式帮助他们。我经常提醒自己,要做好榜样,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要做“人师”,而不做“经师”。渐渐地,学生违反纪律的现象少了,班级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0年秋季学期,我们班被学校评为“先进班集体”。
第三次启示:赏识,每个学生都是天才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现提供充分条件和正确引导。”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态度的力量是神奇的,教育者的态度将决定学生是天才或蠢才,成功或失败,伟大或平庸。只要我们尊重差异,懂得学生的发展具有差异性,不平衡性和独特性,在教育教学中处理好共同性和个别差异性的关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克服“精英教育”的弊端,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毫不吝惜地给予他们赞赏和鼓励,他们一定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我们班有一个年级成绩最落后的学生,每科考试都是个位数,上课时他好象也在听课,但提问他总是低着头,从不回答问题。有一次语文测验,他无意中选对了几题连尖子生都选错的选择题,我对他大加赞赏,说他:“了不起”,我发现他眼睛一亮,从那以后,他变得勤奋起来,上课也主动回答问题了,期末考试,他进步了40多分,成为年级进步最大的学生。他的进步引起了我的关注,我发现他有修理方面的爱好,班里的公物烂了,我都有意叫他修,一经他的手,那些东西又完好起来。针对他的特长,我又进一步地赞赏和激励,现在,他已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尽管他的成绩还不算理想,但我相信他将来一定能成才。
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是:教育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和唤醒,运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天才。
我的这三次启示都是后进生给予的,所悟出的道理也已在理论书上多次出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随处可见,但我从没有过如此深刻的体验和理解,不管时代将赋予师德多少新的含义,师爱、身教、赏识永远是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感谢后进生,没有他们,也许我还在师德的高深理论中苦苦地思索和徘徊,是他们使我懂得了师德蕴涵在教育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师德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正如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说:“越是真理越明了,越是大道越简捷,真理往往平凡得像阳光、空气和水。找不到的时候,觉得真理那么神秘,那么奥妙,那么高不可攀。一旦找到时,就会觉得真理是那么亲切,这么平凡,时时刻刻就在你的身旁。”只要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做起,给学生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怀,多一些耐心,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们的过错,用爱心和行为素养征服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就会成为品德高尚,人格高洁,师德崇高的人民教师。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第四中学)
以上这段文字摘自我的《班主任工作日记》,这是做后进生思想工作后发自内心的感慨。近年来,“暴力教育事件”屡屡发生,师德频频亮起红灯,拷问着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心灵,究其原因,几乎都是对后进生的无奈所至。而我却感谢后进生,因为在教育后进生的过程中,他们给予我许多启示,使我领悟到了师德的真正内涵:师德蕴涵在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里。
第一次启示:把“师爱”洒向班级的每一个角落
作家林清玄说:“不管什么样的孩子,爱是最好的教育”。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为人师者,就必须以人为本,善待学生。”育人之道,爱心为先,爱是成功教育的基石。对于学生,训斥、体罚只能增加他们的排斥力,只有发自内心的爱和真诚的关怀,才能架设起一座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当我们用永驻的童心、赤诚的真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时,我们就会退却“火暴”,减少“急噪”,以平和的心态去开启和诱导他们,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我参加工作的第二个学期,我们班来了一个插班生,组织纪律不强,逃学、旷课、打架时有发生,每次面对批评,他都表现出漠然的神情。无奈之下,我只好让他多参加体力劳动,我认为,既然他不喜欢学习,那就让他为班级多做一些事吧。有一次,我们班的窗户纸烂了,我叫他跟我到房间去拿,在他要走时,我顺手从桌子上拿了两个香蕉给他,做错事从不以为然的他突然惊慌失措起来,眼圈儿也红了,连连说“不要,不用”就跑了。说也奇怪,从那以后,他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再那么调皮捣蛋了,也认真听课了,期末考试,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笑着问他原因,他低下头低声说“我怕对不起你,你对我太好了!以前从没有哪个老师给东西给我吃。”我震住了,真想不到我的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对他那么重要。我深切地感悟到,改变他的并不是那两个香蕉,而是“师爱”的力量,教育风格可以各有千秋,但“师爱”却是永恒的主题。从此,对每一个所教的班级,我都要求自己把爱洒向班级的每一个角落,凭自己的良心,以情动情,还特别偏爱后进生,“亲其师,信其道”,我的付出终于换来了师生关系的和谐,收获了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第二次启示:身教重于言教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固然许多事情有赖于学校的一般规章,但重要的东西永远取决于与学生面对面交往的教师的个性,教师的个性对年轻人心灵的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无论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教师是学生的镜子,教师的劳动始终具有示范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应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去影响学生,也应以品德修养、作风仪表等去感染学生,因为教师的表率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因素都无法代替的。
小明是我们班的双后进生,他有一个坏毛病:借别人的东西总拖着不还。对于他的这种行为,我多次苦口婆心都无济于事。开学收费的一天,他拿钱来交,由于我身上没有足够的零钱,所以少补了他两毛钱。正常上课后,我早把欠他的两毛钱给忘了。有一天,又有学生来告状,说小明拿他的书总赖着不还,她的话让我想起了那两毛钱,我平静地叫她先回教室,然后把两毛钱夹在书本里进了教室,诚恳地说到:“同学们,这段时间,作为一个教师,我竟然做了一件可耻的事,我欠小明同学的两毛钱已经两个星期了,到现在一直忘记还,我真诚地向小明同学道歉,请小明同学原谅!”接着我走下讲台,把两毛钱恭敬地放在他的课桌上,顿时,班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当天晚上,我问来告状的学生,小明是否已把书还给她,她说一下课就还了。说也奇怪,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学生来状告关于小明借东西不还的事情,小明违反纪律的频率也渐渐减少了。
这“两毛钱效应”给我的启示是:身教重于言教,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如何做,却往往忘记自己该怎么做。从此,当教室的地板上出现废纸时,我不再板起面孔追究责任,而是轻轻地走过去把它捡起;当值日生忘记擦黑板时,我不再暴跳如雷地训斥,而是微笑地把它擦了;当调皮捣蛋的学生多次违反纪律时,我不再恨铁不成钢,而是心平气和地用适当的方式帮助他们。我经常提醒自己,要做好榜样,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要做“人师”,而不做“经师”。渐渐地,学生违反纪律的现象少了,班级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0年秋季学期,我们班被学校评为“先进班集体”。
第三次启示:赏识,每个学生都是天才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现提供充分条件和正确引导。”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态度的力量是神奇的,教育者的态度将决定学生是天才或蠢才,成功或失败,伟大或平庸。只要我们尊重差异,懂得学生的发展具有差异性,不平衡性和独特性,在教育教学中处理好共同性和个别差异性的关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克服“精英教育”的弊端,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毫不吝惜地给予他们赞赏和鼓励,他们一定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我们班有一个年级成绩最落后的学生,每科考试都是个位数,上课时他好象也在听课,但提问他总是低着头,从不回答问题。有一次语文测验,他无意中选对了几题连尖子生都选错的选择题,我对他大加赞赏,说他:“了不起”,我发现他眼睛一亮,从那以后,他变得勤奋起来,上课也主动回答问题了,期末考试,他进步了40多分,成为年级进步最大的学生。他的进步引起了我的关注,我发现他有修理方面的爱好,班里的公物烂了,我都有意叫他修,一经他的手,那些东西又完好起来。针对他的特长,我又进一步地赞赏和激励,现在,他已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尽管他的成绩还不算理想,但我相信他将来一定能成才。
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是:教育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和唤醒,运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天才。
我的这三次启示都是后进生给予的,所悟出的道理也已在理论书上多次出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随处可见,但我从没有过如此深刻的体验和理解,不管时代将赋予师德多少新的含义,师爱、身教、赏识永远是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感谢后进生,没有他们,也许我还在师德的高深理论中苦苦地思索和徘徊,是他们使我懂得了师德蕴涵在教育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师德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正如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说:“越是真理越明了,越是大道越简捷,真理往往平凡得像阳光、空气和水。找不到的时候,觉得真理那么神秘,那么奥妙,那么高不可攀。一旦找到时,就会觉得真理是那么亲切,这么平凡,时时刻刻就在你的身旁。”只要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做起,给学生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怀,多一些耐心,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们的过错,用爱心和行为素养征服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就会成为品德高尚,人格高洁,师德崇高的人民教师。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