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H联合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临床观察

来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per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痔上黏膜环形错位套扎术(EPH)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50例混合痔患者的I临床资料。其中EPH联合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组)328例,传统外剥内扎术(对照组)322例。对照2组术后疼痛、尿潴留、出血、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术后30d临床疗效。结果2组在临床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疼痛、尿潴留、出血、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H联合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操作简单,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愈合时间短,疗效确切。
  关键词:EPH;改良外剥内扎术;混合痔;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1126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3-0050-02
  痔上黏膜环形错位套扎术(The East Rubber band ligationand coincide of dislocation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EPH)是基于肛垫下移学说建立起来的治疗混合痔的新术式,是近年来痔病微创手术治疗方面最重要的进展之一。本科2014年1月-2016年6月采用EPH联合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32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院肛肠科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5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8例,男202例,女126例;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46岁。对照组322例,男200例,女122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岁。2组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术前2 h行清洁灌肠。行骶管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患者取左侧卧位。钳夹牵拉外痔顶部,沿混合痔外痔外缘向肛管内作梭形切口,切开皮肤至齿状线。以血管钳提起皮瓣,剪刀放射状行“V”形切口,锐性剥离外痔曲张静脉团至齿线处,提起游离外痔,用中弯止血钳钳夹剥离外痔及其相应内痔基底部。以7#丝线血管钳下“8”缝扎,剪去多余残端。同法处理其他混合痔核。术中注意结扎点不可在同一个平面,每个痔核之间保留0.5—0.8cm的皮桥和黏膜桥。
  1.2.2治疗组 采用EPH联合改良外剥内扎术。术前准备及麻醉同对照组。患者取左侧卧位。插入透明扩肛器组件,固定底座及高位内筒,显露齿状线和内痔核。沿齿线上约3cm痔上黏膜位置置入套扎器枪管对准目标,在负压抽吸下将黏膜组织吸入枪管套扎仓内,当负压值达到(-0.08~-0.1)MPa,转到滑轮释放胶圈,打开负压释放开关,释放被套扎的组织(直径约1.0cm)。套扎2~3个痔上黏膜。退出高位肛门镜内筒,同法呈“倒三角”形错位套扎3~4个痔上黏膜。退出肛门镜。用组织钳提起残留混合痔核,用中弯止血钳沿痔核基底部夹闭痔体,将钳下外痔皮肤做一放射状线性切口,沿钳下锐性剥离外痔皮下曲张静脉团至齿线处,7#丝线齿线上血管钳下“8”缝扎,再次加强结扎后剪去多余残端,修剪皮缘对合皮瓣。操作要点:套扎点一般选择3、7、11点位,或根据痔块具体位置而定。一般套扎4~6个部位黏膜组织,脱垂严重者可套扎7~9个部位,套扎点要注意设计为高低交错,可放在套扎在同一平面而导致环形瘢痕狭窄。套扎点至少位于齿线上1cm,切勿套扎齿状线和肛管皮肤。套扎后合并明显痔体的,联合行以上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
  2组术后当日卧床休息,进食半流质饮食、控制大便1d,使用抗生素治疗3~4 d,每日便后中药坐浴换药。
  1.3观察指标 观察术后疼痛、术后尿潴留、术后大出血、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疼痛按照WHO的分级标准:0级:完全无痛。1级:有疼痛但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2级: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3级: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应用镇痛药物,睡眠严重干扰,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或强迫体位。疼痛均按照最高等级纪录。急性尿潴留以是否需要导尿为标准。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症状消失或全部萎缩,恢复直肠下端正常解剖结构;好转:症状改善,痔核缩小或萎缩不全;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术后30 d临床疗效,治疗组术后临床疗效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组术后疼痛 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肛门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2。
  2.32组术后尿潴留比较 治疗组尿潴留15例,发生率4.6%。对照组24例,发生率7.5%。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2组术后大出血比较 出血量大于100 mL,需要进行干预处理的情况。治疗组发生大出血2例,对照组发生大出血14例。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52组手术时间比较 治疗组手术时间(15±5.6)min,对照组(30±5.5)min,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62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治疗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为(15±3.6)d,对照组为(21±3.4)d,治疗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混合痔是肛肠外科的最常见多发的疾病之一。关于其发病原因目前主要有肛垫下移和静脉曲张学说,混合痔是内痔静脉丛和相应部位的外痔静脉丛相互融合而形成。1975年ThomsonTM首次提出肛垫学说,肛垫的病理性肥大即为痔。1998年Longo等首次提出PPH治疗术,它是在直肠下端行环形黏膜及黏膜下层切除,从而恢复肛管区正常的解剖结构、切断了痔的供給动脉,从而达到治愈的效果。痔上黏膜环形错位套扎术(EPH)是以肛垫下移学说为理论基础设计的一种痔的微创治疗方法,是使用胶圈套扎环替代金属钉,取到悬吊、断流机理的术式,又被称为“东方PPH”。EPH术是利用胶圈较强的弹性束扎力阻断内痔血供,使组织缺血、坏死、脱落,并使局部纤维组织增生,瘢痕固定,而达到保存生理性肛垫,阻止下垂的目的。临床实践及越来越多的文献证实,套扎对痔具有良好的近期及远期效果。EPH术套扎痔核上方的黏膜,距离齿状线2~3cm,使肛垫上提,并引发局部炎症反应使黏膜与浅肌层粘连,将上提复位的肛垫固定于较高位置。通常认为通过EPH套扎可使下移的肛垫提升1~2cm,同时能部分阻断痔的血供,减少痔的血流瘀滞,使痔块萎缩。对于套扎后仍残留的痔体再采用改良外剥内扎术,将传统外剥“V”形切口改良为线性切口,使切口和损伤明显缩小,肛垫和齿状线完整保留,肛门功能保护良好。
  EPH联合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简单易操作,疗效确切,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愈合时间短,是治疗混合痔安全有效的方法。
  (收稿日期:2017-01-0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桂枝茯苓汤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11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组,对照组56例采用孕三烯酮治疗,观察组57例增加桂枝茯苓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清因子水平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75%、妊娠率50.88%均高于对照组82.14%、30.36%(P50%,患者在12月内成功受孕;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
异常高压页岩气藏岩石压缩系数不是一个定值,随着地层压力下降,岩石压缩系数不断变小。异常高压页岩气藏在利用物质平衡方程进行动态储量评价时,应该考虑这一特性。以常规物
西门子在顺利执行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的抚顺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的千万吨炼油项目的基础上又中标了百万吨乙烯项目,为100万吨乙烯及下游全套装置提供DCS/SIS系统,应
目的了解赵巷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及健康知识知晓水平,并开展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基线调查。方法在赵巷镇10个社区中随机抽取640名50~74岁的社区居民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
踝关节骨折是足踝创伤中的常见损伤,常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由于失治或误治,将会遗留踝部的慢性疼痛及功能障碍。笔者自2010年8月-2012年1月,分析随访了本院74例踝关节骨折合
目的:探讨血清Chemerin水平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将医院收治的老年NSCLC患者70例设为研究组,另将同期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70例设为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