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高职学生在学业、就业、情感、消费等方面的压力比过去都增加了不少,因此极易出现心理不健康的情况,对大学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
《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这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这充分说明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培养心理健康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切实担负起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任务,就必须适应新要求,迎接新任务,紧紧围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新要求、新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1.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生的心理需求是培养心理健康最原始的本能基础。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原始的需要是一个健康有机体生来就具有的某种生理或心理失衡状态,是一种生物本能反映,也就是说动物也有需要。但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动物的需要只是为了适应环境以延续种族,而人的需要是其所处的社会对他的要求的反映。“人之所以为人恰恰在于,他有需要却不束缚于需要,也从不以需要为满足,总在那里不断地提出新的更高的追求。”马斯洛(Maslow)把人的基本需要划分为5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发挥自我潜能的需要,马斯洛指出,这5个层次是按先后顺序相线联系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首要的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1.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激发学生的心理动因
学生的心理动因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动力。波特和劳勒的期望激励理论认为,一个人在作出了成绩后,得到两类报酬。一是外在报酬,包括工资、地位、提升、安全感等;另一种是内在报酬,即一个人由于工作成绩良好而给予自己的报酬,如感到对社会作出了贡献,对自我存在意义及能力的肯定等等。作为特殊社会环境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则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疏导作用,如何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动因,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激励推动,对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规律
遵循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立足点。从身心发展规律看,高职学生正处于第二断乳期,正在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一时期的高职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加,他们迫切希望摆脱对成年人的依附,反对成人把自己當“小孩子”,以成人自居,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评态度。同时,高职学生缺乏实际生活的锻炼、社会阅历浅,世界观、人生观还不稳定,比较容易受社会各种思潮所左右。这些心理特点,要求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现实依据。
2.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健康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政治和的不断深入改革,人们意识观念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各种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经济利益的不断调整,使人们的困惑越多,高职学生也产生起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2.1人际关系冲突
大学阶段是高职学生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争强好胜的时期,人际交往广泛和密切等因素使高职学生经常面对人际冲突情境。人际冲突会引起一系列不良情绪,如失望、孤独、烦躁、愤恨、害怕、自卑等,严重的会表现出自我封闭、逃避现实、自暴自弃、郁闷不安等行为,更有甚者可能会发展到危害自我或危害他人,例如,伤人或自杀,如不能及时获得帮助或进行科学有效的自我调适,长期积累会导致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严重影响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导致高职学生人际冲突的重要因素有很多,由于冲突双方沟通渠道不畅,信息交流不够或信息被曲解造成双方的误会从而引起人际冲突。
2.2学业发展不顺利,就业压力大
高职学生的学习负担重,不少高职学生面临重修、考证、升本等多方面的学习压力,常常显得焦虑不安,甚至感到恐惧。也有不少学生学习十分吃力,总想赶上或超过其他同学,经常在学习上不能获得成就感的学生容易对学习逐渐失去信心,产生莫大的痛苦。另外,随着高职院校高职学生的扩招,高职学生大量涌入市场,就业问题已越来越突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2.3人生观与情感冲突
高职學生大都处于18~23岁的年龄阶段,生理发育基本成熟,感情心理也有较快发展,受现代开放社会的影响,情感刺激增多,不少高职学生开始谈恋爱。与此同时,不少高职学生在如何处理恋爱问题上常常感到困惑。有的高职学生羞于表达,将情感欲望压抑在心底深处,有的高职学生因恋爱受挫折甚至与人产生纠葛,给精神上带来莫大痛苦,造成心理失调。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高职学生的情感发展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及大学教育对学生情感教育方式的主观化和片面处理,同时高职学生基本性知识的缺乏也是许多高职学生情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2.4生活消费心理问题突出
不少高职学生因家庭贫困,在衣食方面以及在各项用品上的开支都比较拮据,特别是在喧嚣的大城市中求学,这种状况极易产生自卑感。一方面,自尊心逐渐增强,在经济上也想独立;另一方面家庭的贫困、父母的辛勤劳作使他们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内心也就极易陷入矛盾状况不能自拔,进而在内心集聚心理问题。此外,也有不少贫困学生由此而感到自己受到了周围同学的歧视,致使他们往往对某些同学乃至社会感到厌恶、疑虑,甚至产生反叛心态,这种心理阴影极易引发心理问题。
3. 强化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途径
人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健康、和谐的人,就不可能有健康、和谐的社会。因此,在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必须拓宽教育新途径,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3.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心理健康为重要目标
以人为本是落实和谐高职院校建设的积极理念,高职院校以一切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机遇,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我们必须重视每一位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保证学生的健康心理,是构建和谐校园主要阵地
3.2运用心理咨询方法,不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为了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合适的心理咨询,高职院校心理咨询中心应配备的硬件设施,除了规范的咨询室、科学的室内设置、热线电话、信报箱等,更需配备必要的测量统计工具,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心理测量是数量化表示心理特点的一种方法,即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予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标准化测定的技术。
3.3建立和谐积极的教育教学环境
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对促进高职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陶冶情操的好机会,使他们勇于面对挑战,勇于战胜的失败和挫折。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全面教学中。将心理学原理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将学科的科学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体现教书人的统一,从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优秀的品质、良好的学风。
参考文献:
[1]张梅英,雷达丽.当代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策略[J].太原教育学院摄,2004(5):37-39.
[2]王丹,周清明.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教育,2007(6):135.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
《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这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这充分说明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培养心理健康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切实担负起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任务,就必须适应新要求,迎接新任务,紧紧围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新要求、新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1.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生的心理需求是培养心理健康最原始的本能基础。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原始的需要是一个健康有机体生来就具有的某种生理或心理失衡状态,是一种生物本能反映,也就是说动物也有需要。但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动物的需要只是为了适应环境以延续种族,而人的需要是其所处的社会对他的要求的反映。“人之所以为人恰恰在于,他有需要却不束缚于需要,也从不以需要为满足,总在那里不断地提出新的更高的追求。”马斯洛(Maslow)把人的基本需要划分为5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发挥自我潜能的需要,马斯洛指出,这5个层次是按先后顺序相线联系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首要的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1.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激发学生的心理动因
学生的心理动因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动力。波特和劳勒的期望激励理论认为,一个人在作出了成绩后,得到两类报酬。一是外在报酬,包括工资、地位、提升、安全感等;另一种是内在报酬,即一个人由于工作成绩良好而给予自己的报酬,如感到对社会作出了贡献,对自我存在意义及能力的肯定等等。作为特殊社会环境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则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疏导作用,如何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动因,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激励推动,对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规律
遵循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立足点。从身心发展规律看,高职学生正处于第二断乳期,正在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一时期的高职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加,他们迫切希望摆脱对成年人的依附,反对成人把自己當“小孩子”,以成人自居,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评态度。同时,高职学生缺乏实际生活的锻炼、社会阅历浅,世界观、人生观还不稳定,比较容易受社会各种思潮所左右。这些心理特点,要求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现实依据。
2.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健康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政治和的不断深入改革,人们意识观念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各种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经济利益的不断调整,使人们的困惑越多,高职学生也产生起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2.1人际关系冲突
大学阶段是高职学生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争强好胜的时期,人际交往广泛和密切等因素使高职学生经常面对人际冲突情境。人际冲突会引起一系列不良情绪,如失望、孤独、烦躁、愤恨、害怕、自卑等,严重的会表现出自我封闭、逃避现实、自暴自弃、郁闷不安等行为,更有甚者可能会发展到危害自我或危害他人,例如,伤人或自杀,如不能及时获得帮助或进行科学有效的自我调适,长期积累会导致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严重影响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导致高职学生人际冲突的重要因素有很多,由于冲突双方沟通渠道不畅,信息交流不够或信息被曲解造成双方的误会从而引起人际冲突。
2.2学业发展不顺利,就业压力大
高职学生的学习负担重,不少高职学生面临重修、考证、升本等多方面的学习压力,常常显得焦虑不安,甚至感到恐惧。也有不少学生学习十分吃力,总想赶上或超过其他同学,经常在学习上不能获得成就感的学生容易对学习逐渐失去信心,产生莫大的痛苦。另外,随着高职院校高职学生的扩招,高职学生大量涌入市场,就业问题已越来越突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2.3人生观与情感冲突
高职學生大都处于18~23岁的年龄阶段,生理发育基本成熟,感情心理也有较快发展,受现代开放社会的影响,情感刺激增多,不少高职学生开始谈恋爱。与此同时,不少高职学生在如何处理恋爱问题上常常感到困惑。有的高职学生羞于表达,将情感欲望压抑在心底深处,有的高职学生因恋爱受挫折甚至与人产生纠葛,给精神上带来莫大痛苦,造成心理失调。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高职学生的情感发展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及大学教育对学生情感教育方式的主观化和片面处理,同时高职学生基本性知识的缺乏也是许多高职学生情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2.4生活消费心理问题突出
不少高职学生因家庭贫困,在衣食方面以及在各项用品上的开支都比较拮据,特别是在喧嚣的大城市中求学,这种状况极易产生自卑感。一方面,自尊心逐渐增强,在经济上也想独立;另一方面家庭的贫困、父母的辛勤劳作使他们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内心也就极易陷入矛盾状况不能自拔,进而在内心集聚心理问题。此外,也有不少贫困学生由此而感到自己受到了周围同学的歧视,致使他们往往对某些同学乃至社会感到厌恶、疑虑,甚至产生反叛心态,这种心理阴影极易引发心理问题。
3. 强化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途径
人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健康、和谐的人,就不可能有健康、和谐的社会。因此,在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必须拓宽教育新途径,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3.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心理健康为重要目标
以人为本是落实和谐高职院校建设的积极理念,高职院校以一切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机遇,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我们必须重视每一位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保证学生的健康心理,是构建和谐校园主要阵地
3.2运用心理咨询方法,不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为了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合适的心理咨询,高职院校心理咨询中心应配备的硬件设施,除了规范的咨询室、科学的室内设置、热线电话、信报箱等,更需配备必要的测量统计工具,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心理测量是数量化表示心理特点的一种方法,即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予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标准化测定的技术。
3.3建立和谐积极的教育教学环境
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对促进高职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陶冶情操的好机会,使他们勇于面对挑战,勇于战胜的失败和挫折。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全面教学中。将心理学原理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将学科的科学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体现教书人的统一,从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优秀的品质、良好的学风。
参考文献:
[1]张梅英,雷达丽.当代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策略[J].太原教育学院摄,2004(5):37-39.
[2]王丹,周清明.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教育,2007(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