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在全国致力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的大环境下,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与西南交通大学共同合作开办了“2+1校校合作”人才培养订单班,通过两校优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大大提升铁道信号专业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本文首先对现阶段校校合作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简要介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现过程,最后探討实践铁道信号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校校合作 高技能人才 实现过程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X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0195-01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过程中,校校合作是继校企合作之外的又一高技能人才培养之路。在这个大前提下,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和西南交通大学开展“校校合作”办学,前两年在我院实施教学活动,第三年到西南交通大学实施教学活动,通过“2+1”合作办学模式,实施铁道信号高技能人才培养。
2.分析现阶段校校合作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在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年龄较小,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思想不稳定。专业的选择一般是家长的意愿,学生对未来从事的职业困难估计不足。职业理想化,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学校本身能够提供给学生的职业现场教学有限,职业教育和引导多停留在理论课堂,造成学生职业思想准备与企业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
另一方面,现有的部分合作内容缺乏法制制度规范保障。校校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如果没有体制、机制和制度作保障,校校合作这种途径就不会畅通。由于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和保障,合作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在不需要付出多大代价的情况下解除合作,给对方造成一定的损失。合作不能互利双赢,合作关系就很难长久保持。
要改变这些问题,需要探索健康、高效推进“校校合作”的方法和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设立专门机构,加强校校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领导。由劳动保障部门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企业、行业和职业院校代表,以及有关方面专家组成工作组,发挥行业、企业、学校各自的资源优势,指导、协调校校合作工作有序开展。
(2)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在我国经济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国的企业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职业教育。成都铁路局作为我院和西南交通大学两个合作院校背后的企业,既是职业教育的坚强后盾,又是求职教育的最大受益者。政府要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明确学校与企业双方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同时也要明确规定政府相关部门在该项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及作用。
(3)建立有效的校校合作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教师积极参与校校合作的主动性,调动合作企业参与校校合作的积极性,校校合作过程中对学生的订单式培养将大大缩减学生与企业需求间的距离,降低企业的后期人力资源培养成本,企业也需要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实习师生劳动报酬等。
(4)加强宣传校校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校校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交流合作的经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邀请报社、电视台等媒体对于在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取得成功经验单位的实际进行宣传报道,扩大社会舆论影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3.分析校校合作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实现过程
走校校合作之路,依据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对本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正确定位。在这一前提下,深入改革现有教学体系及教学方法,使两个合作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职业能力提升方面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从而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我院通过与西南交通大学的“校校合作”办学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学校作为合作对象,其次共同参与培训计划的制定、共同参与学生的后期教育和教学管理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两个院校之间的生源、设备和人才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该校铁道信号方面的高素质优秀教学团队、先进技术和优良设备等良好的实训条件、近几年在 “订单式” 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累积的经验,增强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4.实践铁道信号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
教育要本着服务于社会的宗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教学实践出发,积极探讨如何推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职业水平。
当前,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推进我国工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校校合作这种成功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学校、企业、政府和学生的认可。校校合作也由初期的自发行为逐步发展到有政府引导和干预的自觉行为,并逐渐向有序和规范行为靠拢。
校校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应坚持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探索“专本对接、校企共育、情景再现、能力渐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合作。
(1)共同合作模式
合作模式是指我院和西南交通大学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合作中,学生前两年在我院学习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第三年到西南交通大学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和骨干课程,并开展专业技能实习,学生通过“2+1”的三年学习过程,学习和了解铁道信号专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2)定单培养模式
定单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成都铁路局签订定单培养协议。按照成都铁路局的人力资源配置计划和技术要求,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学生实施量身定制培养,使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在自己的岗位上出色地完成任务,也可自己选择就业企业。
5.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校校合作教育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社会需求,整合各校的优质资源,将学习内容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一种创造性、能动性的人力资源,其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将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和教育教学质量深远的影响。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另一个主体,需要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由“填鸭式”教学变为“做中学”,共同致力于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永青.刘海亮.张炜 浅谈数控专业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法与途径[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1(2)
[2] 壬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实践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8).
[3] 孙伟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优秀技能人才[J].教育发展研究,2006,(7).
[4] 王博.论提高工科院校专业教帅的实践教学能力[J].中国成人教育,2008(5).
[关键词]校校合作 高技能人才 实现过程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X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0195-01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过程中,校校合作是继校企合作之外的又一高技能人才培养之路。在这个大前提下,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和西南交通大学开展“校校合作”办学,前两年在我院实施教学活动,第三年到西南交通大学实施教学活动,通过“2+1”合作办学模式,实施铁道信号高技能人才培养。
2.分析现阶段校校合作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在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年龄较小,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思想不稳定。专业的选择一般是家长的意愿,学生对未来从事的职业困难估计不足。职业理想化,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学校本身能够提供给学生的职业现场教学有限,职业教育和引导多停留在理论课堂,造成学生职业思想准备与企业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
另一方面,现有的部分合作内容缺乏法制制度规范保障。校校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如果没有体制、机制和制度作保障,校校合作这种途径就不会畅通。由于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和保障,合作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在不需要付出多大代价的情况下解除合作,给对方造成一定的损失。合作不能互利双赢,合作关系就很难长久保持。
要改变这些问题,需要探索健康、高效推进“校校合作”的方法和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设立专门机构,加强校校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领导。由劳动保障部门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企业、行业和职业院校代表,以及有关方面专家组成工作组,发挥行业、企业、学校各自的资源优势,指导、协调校校合作工作有序开展。
(2)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在我国经济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国的企业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职业教育。成都铁路局作为我院和西南交通大学两个合作院校背后的企业,既是职业教育的坚强后盾,又是求职教育的最大受益者。政府要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明确学校与企业双方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同时也要明确规定政府相关部门在该项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及作用。
(3)建立有效的校校合作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教师积极参与校校合作的主动性,调动合作企业参与校校合作的积极性,校校合作过程中对学生的订单式培养将大大缩减学生与企业需求间的距离,降低企业的后期人力资源培养成本,企业也需要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实习师生劳动报酬等。
(4)加强宣传校校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校校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交流合作的经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邀请报社、电视台等媒体对于在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取得成功经验单位的实际进行宣传报道,扩大社会舆论影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3.分析校校合作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实现过程
走校校合作之路,依据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对本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正确定位。在这一前提下,深入改革现有教学体系及教学方法,使两个合作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职业能力提升方面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从而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我院通过与西南交通大学的“校校合作”办学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学校作为合作对象,其次共同参与培训计划的制定、共同参与学生的后期教育和教学管理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两个院校之间的生源、设备和人才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该校铁道信号方面的高素质优秀教学团队、先进技术和优良设备等良好的实训条件、近几年在 “订单式” 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累积的经验,增强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4.实践铁道信号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
教育要本着服务于社会的宗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教学实践出发,积极探讨如何推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职业水平。
当前,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推进我国工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校校合作这种成功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学校、企业、政府和学生的认可。校校合作也由初期的自发行为逐步发展到有政府引导和干预的自觉行为,并逐渐向有序和规范行为靠拢。
校校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应坚持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探索“专本对接、校企共育、情景再现、能力渐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合作。
(1)共同合作模式
合作模式是指我院和西南交通大学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合作中,学生前两年在我院学习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第三年到西南交通大学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和骨干课程,并开展专业技能实习,学生通过“2+1”的三年学习过程,学习和了解铁道信号专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2)定单培养模式
定单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成都铁路局签订定单培养协议。按照成都铁路局的人力资源配置计划和技术要求,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学生实施量身定制培养,使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在自己的岗位上出色地完成任务,也可自己选择就业企业。
5.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校校合作教育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社会需求,整合各校的优质资源,将学习内容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一种创造性、能动性的人力资源,其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将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和教育教学质量深远的影响。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另一个主体,需要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由“填鸭式”教学变为“做中学”,共同致力于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永青.刘海亮.张炜 浅谈数控专业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法与途径[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1(2)
[2] 壬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实践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8).
[3] 孙伟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优秀技能人才[J].教育发展研究,2006,(7).
[4] 王博.论提高工科院校专业教帅的实践教学能力[J].中国成人教育,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