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布鲁克:一个夏天的印象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8899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海拔近3000米的天山山间盆地,山体自然舒展,高山草甸极目远方。Windows桌面那张开机图片(柔美的绿色大草原)就出自巴音布鲁克。这片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泉水”的丰饶之地堪称中国最美六大沼泽湿地之一。
  这一次我将跟随牧人走进巴音布鲁克,走进土尔扈特人的家园,走进有血有肉的巴音布鲁克。
  对于和静县的巴音布鲁克,我心里一直有个谜一样的问题:当年站在步道上眺望远方,蜿蜒的河水闪着金光流向远方到底是不是真的?倘若真的没有去过,怎么影像那样清晰。而今,我又站在高高的“千眼之泉”的源头眺望,河水依然那样温柔、那样光芒四射,但眼前的一切似乎又和印象中的巴音布鲁克不同。
  这或许就应验了“千百次回眸就有千百个巴音布鲁克”这句话。
  在游人的印象中,巴音布鲁克就是光影下的九曲十八弯,就是独一无二的天鹅故乡,就是万般柔美的群山,就是一泻千里的万马奔腾。没错,巴音布鲁克造就了开都河,造就了天鹅湖,也造就了2.3万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以及世代逐水草而居的牧人。巴音布鲁克还是9条河的源头:开都河、伊犁河、玛纳斯河、呼图壁河、阿拉沟河等都发源于此。广阔的空间给巴音布鲁克蒙上了一道道神秘的面纱。
  去过巴音布鲁克的人,常常把它比作天山中部“王冠上的宝石”,我想那是再贴切不过了。它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诸多桂冠。在海拔近3000米的天山山间盆地,山体自然舒展,高山草甸极目远方。Windows桌面那张开机图片(柔美的绿色大草原)就出自巴音布鲁克。这片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泉水”的丰饶之地堪称中国最美六大沼泽湿地之一。
  这一次,我无论如何不会迷失了,不仅因为在去之前做足了“功课”,还在于我将跟随牧人走进巴音布鲁克,走进土尔扈特人的家园,走进有血有肉的巴音布鲁克。
  第一天 住在巴音布鲁克镇 做一个崇尚英雄的土尔扈特人
  到达和静县的第二天,我们乘坐巴西里克村书记迪来的车北上再西行300多公里,途径巴伦台、察罕努尔达坂,再沿着西去的开都河一路前行到达巴音布鲁克镇。副县长巴依儿已先行来到那里。他和迪来都是风趣的土尔扈特蒙古人,话题自然离不开土尔扈特,离不开东归。
  我自认为对东归文化是了解的,但晚饭前,还是被民俗园里等待排演的东归战车、猎猎旌旗“镇”住了:晚霞烧红天边,山边羊群星星点点。一列列战车整齐地停在夕阳里。走近看,战鼓高高架起,大炮、草料、家什整装待发。我的眼前立刻幻化出土尔扈特人刚刚经过一场胜利的厮杀,静静等待黎明的情景,也幻化出劳顿的人们不堪忍受长途跋涉之苦,倒在路边静静睡去的情景。站在东归战车旁,我像战士一样,陡然升起一种大无畏的精神。
  东归是土尔扈特人引以为豪的光荣历史,也是整个民族付出巨大牺牲、最为悲壮的历史。
  土尔扈特是我国蒙古族中一个古老的部落。明朝末年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环境,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离开故土,来到当时尚未被沙皇俄国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开拓家园,建立起土尔扈特汗国。
  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140多年后,由于不堪忍受俄罗斯帝国的残酷压迫,公园1771年,土尔扈特部在民族英雄渥巴锡的率领下,烧掉家园,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返回故乡——中国的旅程。一路上他们不仅要面对沙俄军队的围堵,还不断遭到严寒和瘟疫的袭击,人口由回归前的17万人减少到不足7万人。在历时近半年、行程上万里后终于回到祖国,完成了一场近代史上最为震惊世界的民族大迁徙,巴音布鲁克就是这个英雄民族及其后裔的家园。
  对于这段历史,土尔扈特人是不会忘记的。这在几天后试演《东归·印象》实景剧演出中得到证实:360多名来自巴音布鲁克各牧场的群众演员完全融入到“东归”之中,很难分辨出哪个是专业演员,哪个群众演员。在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婉转抒情的画外音里,演员和观众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200多年来,土尔扈特人在巴音布鲁克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托布秀儿、萨吾尔登、江格尔、长调等等,英雄的民族有着广阔的胸怀和坚强的毅力。
  漫步在巴音布鲁克镇,我看到了最为壮观的蒙古包群落、临危飞跃的渥巴锡雕塑,气势恢宏的骑士仪仗队群雕、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柱,我从这些文化元素中看到了东归精神的传承与发扬,看到了土尔扈特人誓死捍卫祖国的爱国情节。可惜太阳很快就落下山去,像东归战士那样在喇嘛的呢喃声中接受身心洗礼、在奶酒锅前取一碗壮行酒的愿望,只好留待下次了。
  第二天 忙在巴西里克村,做一个勤劳、知礼的土尔扈特人
  开都河从东向西汇聚到巴音布鲁克镇后,在山间盆地的西头一个转弯,又掉头进入另一个山谷盆地向东而去。由于水流量的变大、地形变缓、泉眼众生,巴音布鲁克湿地形成著名的天鹅湖和九曲十八弯。巴音布鲁克镇19个自然村就散落在开都河周边几十公里处。
  迪来是一个一心一意把巴西里克村变为天堂般富裕的书记。我们被安排在九曲十八弯旁边最近的居民点,这里也是迪来最钟爱的一个牧游点。他说,你可以到每个蒙古包中去做客,蒙古人是很热情的。
  早饭后,我们来到其木才仁家的蒙古包。第一眼看见女主人奥尤岱,我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亲切。她已经是4个孩子的母亲了,岁月的沧桑带走了青春但难掩年轻时代的美貌:大大的眼睛,小巧的鼻子,尤其是那平和中带着甜蜜的笑容,就像很久以前曾相识一样。奥尤岱听不懂汉语,但她的外甥女库日娜是个很好的翻译,不一会儿,蒙古包中就有了欢声笑语。
  奥尤岱一边微笑着和我们说话,一边娴熟地倒茶、煮奶子,端出上好的酥油、酸奶疙瘩招待我们,一招一式很认真,没有一丝慌乱,也没有一丝敷衍,这或许就是蒙古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我极尽心思地模仿和记忆她的一举一动,想从中知道蒙古族女人的贤淑是从哪里来的。
  奥尤岱不能直接回答我的问题,却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十三四岁的时候,邻居家的孩子“剪头发”,请了很多客人,奥尤岱家的蒙古包也迎来了一批客人。“剪头发”是蒙古家庭的一大节日,按照习俗,男孩子在3岁之前是不剪头发的,剪了头发,表明这个孩子长大成人了,长成男子汉了,周边的亲戚朋友都会前来祝贺。客人们出于礼貌,也要到邻居家做客。奥尤岱学着姐姐的模样烧茶上点心。可是,香喷喷的奶茶端给客人,客人却不接,这令奥尤岱十分尴尬。姐姐赶紧把递过去的茶碗换成给客人用的新碗,客人才高高兴兴地接下来。姐姐悄悄告诉她,碗边有缺口,客人是不会接的,“茶满为敬”,茶没倒满,客人也是不会接的。这件事让奥尤岱懂得了蒙古人对待客人的态度:诚心诚意,一定要拿出家中最好的东西去招待。后来的许多事情让她明白:这是草原上待人接物的基本原则。   奥尤岱用蒙古语说,从很小的时候,她就跟着大人学习这些礼性,一刻都没有停止。
  这一天,我游走在蒙古包之间,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甚至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像土尔扈特女人初学“规矩”一样聆听、揣摩、记忆。我想,蒙古包里的快乐,就是在这些你来我往的礼数中展开的。可以想象,女主人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关系到一个家庭的欢乐与荣誉。
  第三天 撒马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做一个快乐、豪放的蒙古人
  草原的空气清新而富有营养,早晨一觉醒来天才麻麻亮。我光着脚踩在蒙古包内微凉的草皮上掀开门帘往外看,不禁吓了一跳:外面白茫茫一片!蒙古包呢?人呢? 50多个蒙古包忽然间只剩下周边的几个,这着实让我有些发蒙。等我匆匆穿好衣服,提着相机冲出蒙古包才发现,这是在下大雾呢。九曲十八弯就在十几米外的山上,是上山拍片,还是在留在村里看迷雾中的蒙古包,一时间我左右为难。
  还没等我想清楚,我已经到了雾的中央。白色的巨大的蒙古包在我面前忽隐忽现,草地上的露珠打湿了鞋子,我忘了白天那几只牧羊犬会突然冲到我的面前,急着找制高点,从西走到东,从北走到南,惶惑中带着惊喜。
  不久,蒙古包里的女人们开始撩开门帘,进进出出。炊烟袅袅升起,雾气慢慢散去,这时,太阳慢腾腾地从东方钻出来,傻傻地看着几分钟前还美若仙境的巴西里克。
  后来,我看见妇女们陆陆续续从帐篷中走出来,一手提着小板凳,一手拎着桶到居民点外十几米处的奶牛点挤奶。
  原来,牧人的一天是从挤牛奶开始的;原来,巴音布鲁克人喝的是牦牛奶;原来,奶挤不出来的时候,可以让小牛吃几口再接着挤;原来,这里的奶牛不吃饲料,只吃青草!
  迷雾散去的清晨,女人们挤奶烧茶,男人们选马。这些马被牧人打扮得漂漂亮亮,牵到景区供游人骑行。巴音布鲁克属于亚高寒高山草甸草原,冬季寒冷的气温使任何一种树木都过不了冬,这使草原一览无余,也因此成为新疆最辽阔的大草原、最柔美的大草原。在这样绿毯一样的大草原上,除了会产生爬到山顶,从坡上滚下来的冲动外,就是一定要牵来一匹马,像英雄一样翻身上马、扬鞭而去。
  土尔扈特人崇尚英雄,英雄和骏马是分不开的,巴音布鲁克的马体形高大健壮、性情驯良耐劳,堪称“土尔扈特人的翅膀”,因此这里也是骏马的天堂。
  近距离看见马的那一刻,我开始梦想草原外的风景。壮美的巩乃斯国家森林公园、雄奇浩瀚的天山石林、藏传佛教圣地巴伦台、湿地深处的白天鹅,还有山那边的山……
  这时,姑娘哈西才孜克从蒙古包那边走来,扎在脑后的马尾辫在晨光中一甩一甩泛着金光,我忍不住喊住她,请求她完成我的一个小小心愿:像英雄一样翻身上马、扬鞭而去。小姑娘在库尔勒城里上大专,会汉语,容易沟通,她欣然同意,并提出回去穿上蒙古服装。
  毕竟还是一个小姑娘,我虽没有看到英雄的马蹄高高昂起的刹那,却分明感受到新一代的土尔扈特人“策鞭奋蹄驰千里”的精神风貌。
  第四天 听蒙古长调江格尔故事,做一个有情有义的土尔扈特人
  就要离开巴西里克村了,临行前,我再次来到奥尤岱的家。我还没有听她唱长调呢,一个蒙古女人,不可能不会唱长调,这个村,也不可能没有江格尔传人。
  一进门,我没有按习俗像初次见面时那样问候她:老人好吗?丈夫好吗?孩子好吗?草场好吗?羊群好吗?一连串的12个“好吗”,也没有像第一次进门时那样错误地坐在左边。奥尤岱也在我们的一再要求下,只倒了清茶,但是自制的酥油和锅盔是不能免的。
  奥尤岱小时候家在天鹅湖边的桑特哈德村,3岁那年母亲去世了,父亲带着她们兄妹4人生活很艰难。在她出嫁一年后,父亲也突发疾病去世了。每当思念父母,她就想起母亲的天鹅湖、父亲的大草原。
  奥尤岱19岁时与邻村的小伙子相爱,经过蒙古人家复杂的订婚、结婚仪式,嫁到了天下绝景开都河九曲十八弯畔的巴西里克村,成为村里最漂亮的媳妇。婚后的奥尤岱生活在幸福的歌声中:公公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江格尔齐(江格尔传人),婆婆是唱长调的好手,一家人酷爱歌声,在美丽的九曲十八弯,常常传来公公一家高亢而婉转的说唱,有时,老人说唱起《江格尔》要唱几天几夜,孩子们围坐在老人的周围不能离开,直到听完。
  人类历史的每段文明都有它的密码,土尔扈特也是如此。《江格尔》诞生于13世纪前后蒙古的土尔扈特部落,与《玛纳斯》《格萨尔》并称为少数民族三大史诗。史诗讲述了以江格尔为代表的英雄群体,为风光秀丽,强大和平,从安居乐业的理想乐园“蚌巴”东讨西征的故事,主要由“江格尔齐”(江格尔传人)在民间传唱,流传至今。
  奥尤岱丈夫家的兄弟传承了江格尔,她则跟婆婆学了不少长调。在我的请求下,奥尤岱轻轻哼唱起来。她说,这是一首唱给婆婆的歌。那是一年夏天,婆婆的几个孩子都回到了村上,一家人欢聚在一起,江格尔、长调此起彼伏,传达着儿女们心中的梦想和对亲人的思念。
  奥尤岱唱着长调,每个乐句都有一个长长的拖音,再加上起伏的颤音,听起来如泣如诉、悠扬绵长。我不知道此时的奥尤岱具体在思念谁,当她从长调中停下来,蒙古包里一片寂静,仿佛一个游子终于回到母亲的怀抱。
  蒙古长调是代表蒙古歌唱艺术最高成就,千百年来,蒙古人民代代相传,口承心授,使长调成为具有成熟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哪里有草原,哪里就有长调,哪里有牧人,哪里就有长调。长调是草原上的歌,是蒙古人马背上的歌。
  几天的牧游生活就要结束,我恋恋不舍又急于静心整理。这一回巴音布鲁克给我的印象不仅仅是柔美的群山、华丽的夕阳、浑厚的啼鸣,更有动人心魄的感人故事、引人入胜的牧人生活。
其他文献
5月1日上午,博湖县百信休闲广场上,人潮涌动。以“萨吾尔登艺术故乡,博斯腾湖人间天堂”为主题,博湖县第二届萨吾尔登故乡文化艺术节在该县百信休闲公园隆重开幕。该县蒙古族群众穿着节日的盛装参加活动,100余名民间艺人和100名孩童共同弹奏托布秀尔音乐,在民间艺人的带动,广场上的群众一起跳起了萨吾尔登舞蹈,共同庆祝萨吾尔登故乡文化艺术节的开幕。该县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
期刊
6月10日至6月12日,“中国·霍城第四届薰衣草文化旅游节”将在“中国最美田园”解忧公主薰衣草园隆重举行,届时世界各地的中外嘉宾和社会各界人士将共同观摩和体验一场薰衣草全产业文化的芳香盛宴。  本届薰衣草节与往届相比,最大的亮点就是解忧公主薰衣草园推出集视觉、味觉、嗅觉为一体的香草盛宴。整个香草主题盛宴系列活动不仅汇集了饮食、文化、艺术等内容,而且活动形式更加多样、文化概念更具新意、互动模式更创新
期刊
最早听到江布拉克的名字,是从几张摄影照片上。那是一幅幅很奇特的让我完全诧异的场景。我所见过和理解的麦田,都是遍布在广袤而平坦的绿洲之上或者荒原之中,一望无际,辽阔纵深。但照片的麦田,却遍布山顶,依照山的趋势高低起伏、逶迤蜿蜒。成熟麦田的金黄和山间青草的翠绿形成极大地视觉反差,一块块麦田就像被风吹起的黄色绸缎,在山坡和沟壑间追逐流淌、摇曳飘荡。这些照片深刻挫败了我对一些熟知事物的经验判断,但江布拉克
期刊
喀什市8.36平方公里、有居民6.5万户的老城区,其古老、狭窄、曲折、幽深的小巷,随着老城危旧房改造而正在消失,各族居民分批喜迁社区抗震安居而宽敞亮丽的新楼房。当我回到当年曾住过的伯希热克巷时,古老的小巷令我甚为怀念。  记忆中的小巷  1955年8月,我从江西来到喀什,分配在中国百货公司喀什分公司工作。公司的办公地址就设在闻名遐迩的吐麻克巴扎(帽子市场)背后的一条叫伯希艾热克巷内,一座具有西域特
期刊
喀什噶尔,这是个多么古老、神秘而又遥不可及的城市。我虽多次来到喀什,但还未细细地端详过她的容颜,也未揣摩过她那绵长的脉搏。  著名作家张承志曾经说过:“十几年来我多少次写到喀什,近来我似乎觉得紧急,甚至提笔就只想写它,可是写了,出版了,对着苍白的文字,那是苍白的自己啊,我如怔似痴,心中久久漾动着一种此情难表的感觉,而且不管我怎样勤奋学习调动知识,不管我怎么查检历史。唯有对它才使人陷入悲观:即使我满
期刊
薰衣草是一束美丽的生命,纤巧而又典雅地生活在,新疆的伊犁河谷这样昼夜温差大、雨水适量、光合作用强的地区。因为有了这些斑斓和迷乱的植物存在,想让时间在这一刻凝滞,这惊鸿一瞥的蓝紫色,是梦里花开的地方。  寻觅之城 流连忘返  一直没有最完美的旅程,所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想要去远方旅行的情怀,在岁月的流风中走过日月星辰,流水淙淙,走过浮光掠影,穿过人潮汹涌、灯火阑珊,辗转于路上,风从原野拂过,寥寥
期刊
一提起野草莓,我就会下意识地咽一口唾沫。野草莓那酸酸甜甜的味道,就会回荡在我的口舌之间,真切地给我味蕾强烈的刺激,使我禁不住连连咽口水,唤起童年的味道记忆。  遥远的山村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埋藏在天山深处。四面环山,绿水绕村,高高的台地托举着几十户人家,生息在山水的怀抱中。黄山台子,贴切而富有诗意的名字。那些重重叠叠的山脉,似乎没有哪座叫黄山,只是绕村而过的那条河叫黄山河,傍水有个牧业村叫黄山大
期刊
5月的一天,艳阳高照,我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到了水磨沟区温泉东路安平路北一巷22号的“祥云斋工作室”。  我是一个书画爱好者,总想收藏一些具有升值潜力的字画,结交一些书画名人。一踏进“祥云斋”的门,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淡淡的墨香,一进去,看到四面墙壁上挂满了字画,有山水,有花鸟,还有一些书法作品。从他那真诚的态度和质朴的言语里,我敢肯定他是一个谦逊和蔼的人。  李胜林现为中国书画名家协会会员、新疆美术家协
期刊
从有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16世纪后半期一个民族跨越亚洲草原向东迁移那样轰动于世,那样令人激动的了。  2014年7月,在美丽的巴音布鲁克草原,一场以“东归”为主题、再现当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怀抱感人故事的实景演出拉开帷幕。  东归盛景感人至深  公元1771年,从中国迁徙到伏尔加河下游生活了近200年的蒙古土尔扈特部,由于不堪忍受沙俄的种族灭绝政策,在其首领渥巴锡汗的率领下,
期刊
7月19日晚一场以“东归”为主题的大型实景演出剧《东归·印象》在和静县巴音布鲁克镇的土尔扈特民俗文化村公演。  《东归·印象》共分《回家》和《土尔扈特故乡》两个部分,生动展现了东归历史,还原蒙古族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率部回归祖国沿途历经千难万阻的过程,以及定居后土尔扈特部后裔们目前生产生活的现状。  《东归·印象》情景剧不仅是一部弘扬新疆各族人民爱国爱疆、团结奋进的生动教材,也生动诠释了蒙古族土尔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