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脆性X智力障碍1号基因(FMR1)与卵巢功能的相关性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前突变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明确相关,但POI患者中FMR1前突变携带率存在人种差异,两者的相关性在西方国家人群中尤为明显,在亚洲人群中的研究受到质疑。我国POI患者前突变的发生率稍高于健康女性,前突变可能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有关。FMR1前突变导致脆性X相关的POI相关机制主要与mRNA毒性有关,高浓度mRNA干扰卵泡发育,对颗粒细胞呈现毒性作用。未来开展卵巢功能下降患者的FMR1基因筛查可为其提供生育指导,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002105),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17-I2M-1-0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脆性X智力障碍1号基因(FMR1)与卵巢功能的相关性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前突变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明确相关,但POI患者中FMR1前突变携带率存在人种差异,两者的相关性在西方国家人群中尤为明显,在亚洲人群中的研究受到质疑。我国POI患者前突变的发生率稍高于健康女性,前突变可能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有关。FMR1前突变导致脆性X相关的POI相关机制主要与mRNA毒性有关,高浓度mRNA干扰卵泡发育,对颗粒细胞呈现毒性作用。未来开展卵巢功能下降患者的FMR1基因筛查可为其提供生育指导,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帕金森病(PD)是一种逐渐进展的中老年期运动障碍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目前P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PD的发生发展与大脑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聚集、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氧化应激等密切相关。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是近年PD发病机制研究中的热点,抗氧化应激、保护线粒体功能可能是PD治疗和神经保护的一个重要环节。未来,深入研究PD发病的关键环节,可为探索PD治疗的新靶点提供新思路。
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病因复杂的间质性疾病,与许多恶性肿瘤临床病程相似。目前尚无预防或逆转肺纤维化的有效方法。关于肺纤维化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肺纤维化的形成机制以及新的肺纤维化治疗方法。糖代谢改变是许多器官纤维化的重要致病过程,糖代谢过程中的相关酶、中间代谢产物、葡萄糖转运体及其引起的微环境改变等均可通过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转导和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参与肺纤维化的形成过程。因此,靶向糖代谢治疗可能成为改善肺纤维化的重要策略,也可为肺纤维化的机制研究提供新方向。
随着以二代测序为代表的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日益普及,微RNA(miRNA)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及血液中的特异性表达被广泛证实。绝大多数miRNA能够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对抗白细胞介素(IL)-4、IL-5、IL-6等炎症因子,其在变应性鼻炎的复杂炎性过程中可起到负向调节保护作用,从而降低鼻黏膜血管的通透性,减少腺体分泌,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miRNA在变应性鼻炎的诊断特异性方面尤为突出,未来可能作为变应性鼻炎的非侵入性诊断标志物及潜在治疗靶点。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参与肝脏的发育、代谢、纤维化、癌变,控制肝脏从发育到稳态再到病态的关键进程。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的中心细胞,而lncRNA能调控HSC的活化增殖、凋亡、自噬等,把控肝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的启动。lncRNA不仅贯穿了HSC的活化、凋亡、自噬等环节,促使各环节之间相互影响,且还与微RNA(miRNA)以竞争性的关系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影响着肝纤维化的进展。故lncRNA可作为治疗靶点应用于抗肝纤维化或以标志物的形式预测肝纤维化的进展。未来,深入研究lncRNA位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THBC)的盆底肌锻炼在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岳阳市妇幼保健院宫颈癌术后合并PFD的患者64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盆底肌锻炼,干预组使用基于ITHBC的盆底肌锻炼。对比2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情况、盆底功能障碍情况、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水平。结果干预1、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盆底肌力均高于对照组;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简表评分低于对照
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6(GAS6)/TAM信号通路在血小板的充分、持续活化以及血栓稳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抑制GAS6/TAM通路可在不增加内出血的前提下,减少血小板聚集、改变构象、收缩血凝块,以及抑制血小板在流动条件下的聚集和活化标志物在表面的表达等预防动静脉血栓形成。与野生型小鼠相比,GAS6基因缺陷小鼠和TAM受体基因缺陷小鼠在体内表现出对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的保护,但不表现出自发性或长时间出血,且在使用GAS6-TAM信号通路抑制剂的野生型小鼠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结果。由此推断GAS6/TAM信号通路可
目的:通过分析结肠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病人凝血状态和相关临床资料,探索CRC与机体高凝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胃肠外科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手术治疗CRC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术前外周血D-二聚体水平为评估机体高凝状态的指标,回顾性分析影响CRC病人机体高凝状态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249例中104例(41.8%)术前血清D-二聚体高于正常上限(>550μg/L)。其中27例(10.8%)术前D-二聚体显著升高(高于正常上限的3倍,即>1650μg/L)
目的 探讨经跗骨窦切口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对跟骨骨折患者足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重庆市南岸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62例,根据钢板内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肥胖症、代谢综合征以及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肝病。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近年NAFLD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成为肝硬化、肝癌以及肝病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NAFLD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脂质代谢紊乱和代谢应激诱导的炎症激活。天然免疫是体内一种至关重要的宿主防御反应机制,肝脏存在复杂的天然免疫信号网络,可直接调控NAFLD疾病过程中关键的病原学特征,包括代谢失调、炎症和纤维化。因此,深入研究天然免疫信号调控NAFLD的分子机制对于NAFLD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高三酰甘油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已成为急性胰腺炎的第二大病因。高脂血症不仅是急性胰腺炎发生的重要病因,还会加重急性胰腺炎病情,引起更严重的器官功能衰竭。目前公认的高三酰甘油血症性胰腺炎(HTGP)的发病机制包括脂肪酸毒性作用、高黏度理论以及遗传理论。提示高三酰甘油是发病的直接原因,其根本原因可能与个体遗传因素有关。了解HTGP的发病机制可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对于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复发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