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临床常用的儿童类抗生素的疗效和副作用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诊治的176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诊疗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所用药物不同将病人分为克林霉素组、阿奇霉素组、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每组在基础治疗一致的前提下,治疗6天后对比药物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克林霉素组、阿奇霉素组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的显效比各是73.8%、92.5%、95.3%,不良反应发生率阿奇霉素组最高,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最低。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作用谱广,不良反应少,应进一步加强在儿科应用。
【关键词】抗生素;抗菌谱;不良反应
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呼吸系统炎症以及由此引发的咳嗽、发热等症状最为常见,其患病人次居儿科临床第一位,治疗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及其它系统症状,因此常常被看作是小儿健康的首要威胁。使用合理、有效的抗生素可以有效防止感染加重或扩散,促进患儿恢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对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诊治的176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诊疗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中男童102人,女童74人,年龄1.5至7岁不等,平均约5.2岁。全部患儿都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学》第八版内容的规定,本次研究病情标准为:①患儿症状有发热、咳嗽、咳痰、扁桃体肿大,发热未超过39℃,下颌或耳后淋巴结肿痛,胸部X线检查无肺实质炎症表现。②发热时间未超过2天并排除呼吸系统过敏性反应。③取得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和配合。有下列情形者则予以排除:①已经使用过抗生素治疗过的。②对青霉素类、大环內酯类和克林霉素类药物有过敏史的[1]。
1.2服药方法全部患儿随机编入3组中,既阿奇霉素组56人、克林霉素组48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52人,三组除抗生素外其余治疗原则相同。阿奇霉素组:给予阿奇霉素颗粒(商品名抒罗康,济川制药生产)10mg/(kg.d)顿服,饭后用药,依据病情变化用药4至7日;克林霉素组:给予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颗粒(商品名可尔生,西南合成制药公司生产)15mg/(kg.d),每日3次,依据病情连续用药5至7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颗粒(商品名安奇,南京先声东元制药生产),一次一包(含阿莫西林125mg),一日3次,连用4至7天。全部病人在服药前后均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部透视等检查。
1.3判定标准痊愈:临床表现正常,不适症状消失,辅助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部X线透视等结果正常。好转:不适明显减轻,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部X线透视等结果较前缓解。无效:治疗3天后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无改善,甚至病情加重。计有效人数为痊愈与好转人数之和。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比较用药开始后7天进行检查,克林霉素组、阿奇霉素组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的显效比各是73.8%、92.5%、95.3%,见表1。
3讨论
3.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颗粒阿莫西林为传统的β-内酰胺类,具有抗菌谱广泛,尤其是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链球菌效果极佳,杀菌力强的优点,同时本药消化道吸收完全、迅速,体内半衰期短,从血液中排出迅速,残留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肝、肾等功能无明显损伤,适合内脏功能不完善的儿童使用[2]。鉴于近年来阿莫西林的耐药菌株越来越多,阿莫西林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钾的混合制剂日益广泛应用,合剂可以明显增强阿莫西林对耐药菌株的作用,提高临床效果。本次研究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治愈率为71.2%,总有效率为95.3%,均高于其余2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其余2组为低,体现了良好的安全性。
3.2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药物,较其它该类药物抗菌谱更广,作用效果更好,组织间弥散分布较好,与阿莫西林相比半衰期较长,保持了一定的维持时间,尤其是对支原体的作用比较明显。缺点是胃肠道反应多见,且经肝胆排泄,对肝、肾功能有一定的要求,根据文献报道,治疗量的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临床应用时应综合考虑患儿的机体状态,长期用药应跟踪检查肝功能。
3.3克林霉素棕榈酸酯颗粒属于林可霉素类药物,其作用菌谱主要为革兰氏染色阳性菌及厌氧菌,作用菌谱较窄,半衰期较长,主要经肝脏代谢,一般情况下不良反应轻微,亦有报道指出其有可能引起严重的伪膜性肠炎,需提高警惕,且对肝、肾功能有一定要求[3]。近年来针对该药的耐药菌株越来越多,其临床有效率呈下降趋势。
儿童的呼吸系统炎症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疾患,用药失当可能引起严重后果或医患纠纷,而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很能体现一名儿科大夫的临床经验和用药水平。本次研究发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阿奇霉素对儿童的呼吸系统炎症治疗效果较确切,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多数患儿可耐受,这也与国内相关的文献报道基本切合,应当在儿科临床中得到更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林勇.抗生素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应用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4):195-196.
[2]陈翠林.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6):593-594.
[3]赵桂增.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419-420.
【关键词】抗生素;抗菌谱;不良反应
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呼吸系统炎症以及由此引发的咳嗽、发热等症状最为常见,其患病人次居儿科临床第一位,治疗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及其它系统症状,因此常常被看作是小儿健康的首要威胁。使用合理、有效的抗生素可以有效防止感染加重或扩散,促进患儿恢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对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诊治的176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诊疗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中男童102人,女童74人,年龄1.5至7岁不等,平均约5.2岁。全部患儿都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学》第八版内容的规定,本次研究病情标准为:①患儿症状有发热、咳嗽、咳痰、扁桃体肿大,发热未超过39℃,下颌或耳后淋巴结肿痛,胸部X线检查无肺实质炎症表现。②发热时间未超过2天并排除呼吸系统过敏性反应。③取得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和配合。有下列情形者则予以排除:①已经使用过抗生素治疗过的。②对青霉素类、大环內酯类和克林霉素类药物有过敏史的[1]。
1.2服药方法全部患儿随机编入3组中,既阿奇霉素组56人、克林霉素组48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52人,三组除抗生素外其余治疗原则相同。阿奇霉素组:给予阿奇霉素颗粒(商品名抒罗康,济川制药生产)10mg/(kg.d)顿服,饭后用药,依据病情变化用药4至7日;克林霉素组:给予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颗粒(商品名可尔生,西南合成制药公司生产)15mg/(kg.d),每日3次,依据病情连续用药5至7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颗粒(商品名安奇,南京先声东元制药生产),一次一包(含阿莫西林125mg),一日3次,连用4至7天。全部病人在服药前后均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部透视等检查。
1.3判定标准痊愈:临床表现正常,不适症状消失,辅助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部X线透视等结果正常。好转:不适明显减轻,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部X线透视等结果较前缓解。无效:治疗3天后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无改善,甚至病情加重。计有效人数为痊愈与好转人数之和。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比较用药开始后7天进行检查,克林霉素组、阿奇霉素组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的显效比各是73.8%、92.5%、95.3%,见表1。
3讨论
3.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颗粒阿莫西林为传统的β-内酰胺类,具有抗菌谱广泛,尤其是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链球菌效果极佳,杀菌力强的优点,同时本药消化道吸收完全、迅速,体内半衰期短,从血液中排出迅速,残留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肝、肾等功能无明显损伤,适合内脏功能不完善的儿童使用[2]。鉴于近年来阿莫西林的耐药菌株越来越多,阿莫西林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钾的混合制剂日益广泛应用,合剂可以明显增强阿莫西林对耐药菌株的作用,提高临床效果。本次研究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治愈率为71.2%,总有效率为95.3%,均高于其余2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其余2组为低,体现了良好的安全性。
3.2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药物,较其它该类药物抗菌谱更广,作用效果更好,组织间弥散分布较好,与阿莫西林相比半衰期较长,保持了一定的维持时间,尤其是对支原体的作用比较明显。缺点是胃肠道反应多见,且经肝胆排泄,对肝、肾功能有一定的要求,根据文献报道,治疗量的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临床应用时应综合考虑患儿的机体状态,长期用药应跟踪检查肝功能。
3.3克林霉素棕榈酸酯颗粒属于林可霉素类药物,其作用菌谱主要为革兰氏染色阳性菌及厌氧菌,作用菌谱较窄,半衰期较长,主要经肝脏代谢,一般情况下不良反应轻微,亦有报道指出其有可能引起严重的伪膜性肠炎,需提高警惕,且对肝、肾功能有一定要求[3]。近年来针对该药的耐药菌株越来越多,其临床有效率呈下降趋势。
儿童的呼吸系统炎症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疾患,用药失当可能引起严重后果或医患纠纷,而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很能体现一名儿科大夫的临床经验和用药水平。本次研究发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阿奇霉素对儿童的呼吸系统炎症治疗效果较确切,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多数患儿可耐受,这也与国内相关的文献报道基本切合,应当在儿科临床中得到更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林勇.抗生素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应用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4):195-196.
[2]陈翠林.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6):593-594.
[3]赵桂增.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41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