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针对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开展精准化的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法规培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关键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培训是培养好干部的重要手段。抓住人这个关键核心要素,夯实基层组织这个战斗堡垒,才能为实现脱贫富民战略提供坚强有力支撑。因此,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教育管理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立足基层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以精准化的教育培训管理,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基层干部队伍。
坚持精准化选人,解决基层后继乏人与接续有人的问题。一要创新精准化选人育人方式。宁夏运用国家的有关优惠政策,在乡镇特别是山区乡镇加大本地户籍考生的录取比例,鼓励优秀青年回报乡梓。将在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纳入常态化,适当放宽年龄、学历等条件,提高村干部进入事业单位和乡镇公务员队伍比率。对于与基层群众打交道较多、工作条件较为艰苦的岗位,在招考职位信息中注明岗位和工作特性,积极引导考生报考,促进基层新录公务员性别比例协调。建立公正选拔机制,从不断改善拓宽村级组织后备干部的文化、年龄、性别结构入手,从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中选拔。选拔出的人要有群众基础、熟悉村情、有农村工作经验、热心为群众服务。二要拓宽精准化培养发展空间。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在遴选、调用时严格把关。进一步提高乡镇干部各方面待遇,改善办公和生活条件,增加荣誉感,鼓励年轻干部扎根基层、服务基层。落实结对帮扶机制,发挥现任村干部“传帮带”作用,落实专人、定人帮带,重点培养、定期考核。建立“选、育、管”相结合,“激、奖、帮”相统一的村级组织后备干部管理机制,在村务工作中设岗定责给位置,让村级后备干部有事可干,消除“无干头”“无想头”“无奔头”的现状,确保后备干部队伍留得下、稳得住、干得好。
坚持精准化培训,解决基层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不足的问题。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应该倡导“精、专、深”的工匠精神,把目光和重点放在既有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又能熟悉热爱基层并持久专注地为本地无私奉献、群众公认的人才上。一是开展精准化培训,新建供需结构。目的是增强干部培训的精准度,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实现培训内容与培训需求的灵活对接、协调互动。在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形式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原则,分行业分层次进行前期的调研分析、综合讨论后“私人订制”,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式帮助他们补齐素质能力上的“短板”。二是开展精准化培训,调整培训内容。灵活运用专题讲座、专题交流、专题学习、分组讨论、音像教学、学员论坛、互动课堂、案例研讨、案例交流等各种方式,有效解决学员坐不下来、静不下心、学不进去的问题。根据村干部工作性质、工作环境、文化水平、存在的问题等实际,精心筛选课程,坚持按需施教,着重组织以从严治党、推动移风易俗、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社会治理、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宗教工作、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农村“两个带头人”工程、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为主要内容的授课。加大组织后备村干部学习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市场经济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力度,加强对后备村干部实践的锻炼,帮助其提高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坚持精准化引领,解决基层党员干部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坚持以星级创建为引领,全面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按照星级标准兑现村干部工资,激发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的内生动力。积极创新组织设置方式,推行在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村组建立联合党组织的做法,加大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党组织工作覆盖面,切实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引领脱贫攻坚的坚强堡垒。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库和资金库,选择一批适合本地发展的村集體项目,由村级组织结合实际进行认领,从资金库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扶持,帮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能力。坚持需求对口、专业对口原则,因村制宜选派第一书记,所派驻村同时作为派出部门单位的结对联系村,将人力、财力、物力进行集中投放。建立第一书记召回制度,对作用发挥不好、群众影响较大的第一书记及时召回,并对召回干部和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问责。
坚持精准化管理,解决基层党员干部管理力度不强的问题。进一步严肃党内生活,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探索建立网络式、开放式、联合式党组织生活制度,采取“小班式”“点单式”等教育措施,增强教育针对性和时效性。依托党建云建设,建立党员信息联网系统,对党员组织关系实行网上管理、网上接转,进一步简化工作流程,避免“口袋”党员出现。大力推行党内关爱激励制度,建立“党内帮扶专项资金”和优秀党员信息库,在重大节日期间慰问帮扶困难党员、老党员,并定期对优秀党员进行表彰奖励,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探索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方式,将党员管理考核公开量化,对不合格党员及时进行处置,不断增强党员危机感,积极引导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作用,当好模范。G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责任编辑:谢 斌
坚持精准化选人,解决基层后继乏人与接续有人的问题。一要创新精准化选人育人方式。宁夏运用国家的有关优惠政策,在乡镇特别是山区乡镇加大本地户籍考生的录取比例,鼓励优秀青年回报乡梓。将在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纳入常态化,适当放宽年龄、学历等条件,提高村干部进入事业单位和乡镇公务员队伍比率。对于与基层群众打交道较多、工作条件较为艰苦的岗位,在招考职位信息中注明岗位和工作特性,积极引导考生报考,促进基层新录公务员性别比例协调。建立公正选拔机制,从不断改善拓宽村级组织后备干部的文化、年龄、性别结构入手,从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中选拔。选拔出的人要有群众基础、熟悉村情、有农村工作经验、热心为群众服务。二要拓宽精准化培养发展空间。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在遴选、调用时严格把关。进一步提高乡镇干部各方面待遇,改善办公和生活条件,增加荣誉感,鼓励年轻干部扎根基层、服务基层。落实结对帮扶机制,发挥现任村干部“传帮带”作用,落实专人、定人帮带,重点培养、定期考核。建立“选、育、管”相结合,“激、奖、帮”相统一的村级组织后备干部管理机制,在村务工作中设岗定责给位置,让村级后备干部有事可干,消除“无干头”“无想头”“无奔头”的现状,确保后备干部队伍留得下、稳得住、干得好。
坚持精准化培训,解决基层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不足的问题。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应该倡导“精、专、深”的工匠精神,把目光和重点放在既有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又能熟悉热爱基层并持久专注地为本地无私奉献、群众公认的人才上。一是开展精准化培训,新建供需结构。目的是增强干部培训的精准度,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实现培训内容与培训需求的灵活对接、协调互动。在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形式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原则,分行业分层次进行前期的调研分析、综合讨论后“私人订制”,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式帮助他们补齐素质能力上的“短板”。二是开展精准化培训,调整培训内容。灵活运用专题讲座、专题交流、专题学习、分组讨论、音像教学、学员论坛、互动课堂、案例研讨、案例交流等各种方式,有效解决学员坐不下来、静不下心、学不进去的问题。根据村干部工作性质、工作环境、文化水平、存在的问题等实际,精心筛选课程,坚持按需施教,着重组织以从严治党、推动移风易俗、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社会治理、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宗教工作、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农村“两个带头人”工程、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为主要内容的授课。加大组织后备村干部学习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市场经济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力度,加强对后备村干部实践的锻炼,帮助其提高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坚持精准化引领,解决基层党员干部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坚持以星级创建为引领,全面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按照星级标准兑现村干部工资,激发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的内生动力。积极创新组织设置方式,推行在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村组建立联合党组织的做法,加大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党组织工作覆盖面,切实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引领脱贫攻坚的坚强堡垒。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库和资金库,选择一批适合本地发展的村集體项目,由村级组织结合实际进行认领,从资金库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扶持,帮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能力。坚持需求对口、专业对口原则,因村制宜选派第一书记,所派驻村同时作为派出部门单位的结对联系村,将人力、财力、物力进行集中投放。建立第一书记召回制度,对作用发挥不好、群众影响较大的第一书记及时召回,并对召回干部和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问责。
坚持精准化管理,解决基层党员干部管理力度不强的问题。进一步严肃党内生活,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探索建立网络式、开放式、联合式党组织生活制度,采取“小班式”“点单式”等教育措施,增强教育针对性和时效性。依托党建云建设,建立党员信息联网系统,对党员组织关系实行网上管理、网上接转,进一步简化工作流程,避免“口袋”党员出现。大力推行党内关爱激励制度,建立“党内帮扶专项资金”和优秀党员信息库,在重大节日期间慰问帮扶困难党员、老党员,并定期对优秀党员进行表彰奖励,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探索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方式,将党员管理考核公开量化,对不合格党员及时进行处置,不断增强党员危机感,积极引导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作用,当好模范。G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责任编辑:谢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