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模式是互联网社会下全国教育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新思想,不仅已在教育活动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而且未来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了顺应互联网社会发展主流趋势,迎合时代发展潮流,促进“互联网+”优势充分发挥,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互联网社会,然后对互联网社会给中国教育发展带来的影响和中国教育在互联网社会下应采取的发展对策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社会;中国教育;影响;发展方向回顾中国教育改革艰难历程可以发现,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学方法老套陈旧、教育目的功利化等是阻碍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屏障。虽然在多媒体、计算机等新型教学工具的应用下我国教育向现代化迈进了一步,但要想打破传统应试教育仍困难重重。而互联网社会的到来,给中国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是值得人们深入探索、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社会概述
以惊人速度向前发展、向全球扩散的互联网已覆盖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给人们生活方式、通讯方式、教育方式、出行方式、消费方式等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微博、微信、论坛、博客为代表的公众交流平台,以B2C、C2C、B2B等交易方式为代表的电子商务新模式,以滴滴、快滴为代表的出行手段,以“互联网+”模式为潮流的新型教育模式等一切与互联网相关产品、服务在人们生活中的不断渗透,形成了当今这个互联网社会。而互联网社会性媒体的诞生与发展让网络社会、网络生活更具凝聚力与张力,互联网成为当代社会、现代人们生活中一股不可缺少的强大力量,无论是军事、政治、贸易、教育还是经济、农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互联网社会大背景下,中国教育,中国初中教育正向着全新的方向前行,向着崭新的领域发展。
二、互联网社会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
以初中教育为视角,阐述互联网社会给中国教育发展所带来的主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方法的创新和发展方向的明确。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如前所述,互联网社会中,人们生活、出行、教育等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向着现代化、信息化、高速化、智能化方向改变。对于教育而言,互联网在我国教育活动中的渗透和应用,改变了传统因循守旧的教学观念,弱化了应试教育思想,使教学观念逐渐趋向科学化、现代化与人性化。在教学模式、方法方面,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形成,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云教室、机房的构建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以课堂为主,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及单一的教学方法。此外,从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在中国初中教育中的应用情况来看,互联网教育整体发展趋势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未来我国教育将朝着互联网+模式演变和发展。
三、互联网社会背景下中国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1.构建互联网教育文化
文化作为一种经过历史过滤沉淀所积累在人们思想观念、语言行为中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具有传承传播、教育、凝聚等多种功能,而互联网社会与互联网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同样作为经过历史考验与过滤而在人们生活观念、行为习惯中积淀下来的客观事物,无疑也在孕育着互联网社会文化、互联网教育文化。互联网社会文化、互联网教育文化的构建与发展是互联网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教育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支撑,是互联网社会背景下中国教育发展所必须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构建良好的、切实符合社会发展和中国教育发展需要的互联网教育文化,具体应从两方面入手:
其一,树立互联网教育品牌文化。以服务教育为主的互联网教育品牌文化是集互联网、教育、文化和品牌于一体的一种新型文化理念,它可以为教育机构在开展教育活动之前帮助教育工作者对教育进行清晰的、准确的文化定位,并以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形象的表现出来,以各种传播途径广泛传播开来。初中教育机构应以人才培养为目的,在深刻理解互联网教育品牌文化内涵基础上,确立互联网社会下的教育目标,整合零散的、碎片的网络教育资源、网络信息,提高知识文化体系内容的完整度与有效度,提高我国初中教育质量。通过筛选优质的教学内容、知识文化体系内容,形成一种易被认可和接受的互联网教育品牌文化。
其二,拓展互联网教育文化创建途径。融合互联网技术的互联网教育文化,其构建不应局限于单一的实现途径,单一的实现方法,互联网本身具有的多渠道、多样化特征给互联网教育文化的构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渠道,我国各初中教育机构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本身的优势,积极开拓各种有利于互联网教育文化构建的途径与渠道,如开发互联网远程教育APP、网络在线教育平台、微博、微信公众教育信息交流平台等。
2.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模式
互联网社会下,“互联网+”教育模式逐渐在教育事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各种互联网+教学模式不断在教学中得到应用,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初中教育在小学到高中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我国各初中教育机构应抓住互联网社会给自身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契机与机遇,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互联网+教育模式,结合本校自身互联网教育方式与特点,加以不断的创新和改革,形成多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教育模式,形成多种教学模式优势互补的互联网教育体系,实现城镇教学与城市教学的有效衔接,以及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克服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中面临的重重困难与阻碍,促进我国初中教育事业在互联网社会中快速发展,向着远程教育、云教室等方向发展。
四、结语
不管是作为万千网络用户之一,还是作为一名学生、一名教育工作者,对于互联网在教育等各领域中所具有的巨大优势相信我们已有切身体验,互联网在初中教育中的应用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打破了传统课堂教育的时空局限与思想观念局限,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在互联网社会下,我国教育机构应积极开展文化构建、教学模式创新等一系列工作。
参考文献:
[1]钱旭初.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社会教育发展[J]. 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5,05:67-71.
[2]高建华. 互联网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D].南开大学,2012.
[3]王磊. 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
[4]张忠华,周萍.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变革[J]. 教育学术月刊,2015,12:39-43.
[5]张坤颖,王娩娩,张家年. “互联网+”视域下新技术对远程教育的影响与思考[J]. 远程教育杂志,2016,02:82-89.
关键词:互联网社会;中国教育;影响;发展方向回顾中国教育改革艰难历程可以发现,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学方法老套陈旧、教育目的功利化等是阻碍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屏障。虽然在多媒体、计算机等新型教学工具的应用下我国教育向现代化迈进了一步,但要想打破传统应试教育仍困难重重。而互联网社会的到来,给中国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是值得人们深入探索、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社会概述
以惊人速度向前发展、向全球扩散的互联网已覆盖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给人们生活方式、通讯方式、教育方式、出行方式、消费方式等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微博、微信、论坛、博客为代表的公众交流平台,以B2C、C2C、B2B等交易方式为代表的电子商务新模式,以滴滴、快滴为代表的出行手段,以“互联网+”模式为潮流的新型教育模式等一切与互联网相关产品、服务在人们生活中的不断渗透,形成了当今这个互联网社会。而互联网社会性媒体的诞生与发展让网络社会、网络生活更具凝聚力与张力,互联网成为当代社会、现代人们生活中一股不可缺少的强大力量,无论是军事、政治、贸易、教育还是经济、农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互联网社会大背景下,中国教育,中国初中教育正向着全新的方向前行,向着崭新的领域发展。
二、互联网社会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
以初中教育为视角,阐述互联网社会给中国教育发展所带来的主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方法的创新和发展方向的明确。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如前所述,互联网社会中,人们生活、出行、教育等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向着现代化、信息化、高速化、智能化方向改变。对于教育而言,互联网在我国教育活动中的渗透和应用,改变了传统因循守旧的教学观念,弱化了应试教育思想,使教学观念逐渐趋向科学化、现代化与人性化。在教学模式、方法方面,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形成,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云教室、机房的构建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以课堂为主,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及单一的教学方法。此外,从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在中国初中教育中的应用情况来看,互联网教育整体发展趋势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未来我国教育将朝着互联网+模式演变和发展。
三、互联网社会背景下中国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1.构建互联网教育文化
文化作为一种经过历史过滤沉淀所积累在人们思想观念、语言行为中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具有传承传播、教育、凝聚等多种功能,而互联网社会与互联网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同样作为经过历史考验与过滤而在人们生活观念、行为习惯中积淀下来的客观事物,无疑也在孕育着互联网社会文化、互联网教育文化。互联网社会文化、互联网教育文化的构建与发展是互联网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教育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支撑,是互联网社会背景下中国教育发展所必须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构建良好的、切实符合社会发展和中国教育发展需要的互联网教育文化,具体应从两方面入手:
其一,树立互联网教育品牌文化。以服务教育为主的互联网教育品牌文化是集互联网、教育、文化和品牌于一体的一种新型文化理念,它可以为教育机构在开展教育活动之前帮助教育工作者对教育进行清晰的、准确的文化定位,并以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形象的表现出来,以各种传播途径广泛传播开来。初中教育机构应以人才培养为目的,在深刻理解互联网教育品牌文化内涵基础上,确立互联网社会下的教育目标,整合零散的、碎片的网络教育资源、网络信息,提高知识文化体系内容的完整度与有效度,提高我国初中教育质量。通过筛选优质的教学内容、知识文化体系内容,形成一种易被认可和接受的互联网教育品牌文化。
其二,拓展互联网教育文化创建途径。融合互联网技术的互联网教育文化,其构建不应局限于单一的实现途径,单一的实现方法,互联网本身具有的多渠道、多样化特征给互联网教育文化的构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渠道,我国各初中教育机构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本身的优势,积极开拓各种有利于互联网教育文化构建的途径与渠道,如开发互联网远程教育APP、网络在线教育平台、微博、微信公众教育信息交流平台等。
2.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模式
互联网社会下,“互联网+”教育模式逐渐在教育事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各种互联网+教学模式不断在教学中得到应用,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初中教育在小学到高中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我国各初中教育机构应抓住互联网社会给自身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契机与机遇,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互联网+教育模式,结合本校自身互联网教育方式与特点,加以不断的创新和改革,形成多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教育模式,形成多种教学模式优势互补的互联网教育体系,实现城镇教学与城市教学的有效衔接,以及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克服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中面临的重重困难与阻碍,促进我国初中教育事业在互联网社会中快速发展,向着远程教育、云教室等方向发展。
四、结语
不管是作为万千网络用户之一,还是作为一名学生、一名教育工作者,对于互联网在教育等各领域中所具有的巨大优势相信我们已有切身体验,互联网在初中教育中的应用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打破了传统课堂教育的时空局限与思想观念局限,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在互联网社会下,我国教育机构应积极开展文化构建、教学模式创新等一系列工作。
参考文献:
[1]钱旭初.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社会教育发展[J]. 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5,05:67-71.
[2]高建华. 互联网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D].南开大学,2012.
[3]王磊. 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
[4]张忠华,周萍.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变革[J]. 教育学术月刊,2015,12:39-43.
[5]张坤颖,王娩娩,张家年. “互联网+”视域下新技术对远程教育的影响与思考[J]. 远程教育杂志,2016,02: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