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亚伦(Aaron Benavot),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监测报告总监,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教育学院教授,从事国际教育政策、比较教育研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基础教育的发展、正式课程政策的共性、中等教育多元化、课程实施的学校差异等。2015年12月18日,2030年教育发展议程国际研讨会于北京召开。本亚伦先生在会上作了主旨报告。会后,本刊就全球全民教育15年来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实施、比较教育研究在促进全民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对本亚伦先生进行了专访。
关键词:全球全民教育;教育2030行动框架;比较教育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一、全民教育:成就与挑战并存
《世界教育信息》:2015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的主题是“成就与挑战”。您认为,15年(2000-2015年)来全球全民教育获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全民教育计划全部目标的实现面临哪些挑战?
本亚伦:我认为,15年来,全球全民教育获得的最大成就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像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为其公民提供了接受初等教育的机会。因此,受教育机会(尤其是初等教育阶段)的增加、女童受教育歧视现象的减少是近15年来全民教育取得的最大成果。除此之外,全民教育还取得了一些其他成就,如早期儿童受教育机会显著增加,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尽管提升素质教育水平一直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但发展并不显著。有些国家在此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而有些国家进展较慢。总体来说,自2000年以来,教育界对素质教育开展了大量研讨。人们对素质教育达成了共识,即仅保证适龄儿童获得接受初等教育的机会是不够的,在成果考核方面,还要求学生能够阐述所学内容以及增长知识和技能。在这方面,我个人认为,最大的挑战是对“技能”这一概念的定义。每个人都在讨论技能的重要性,却很难准确阐述“技能”的内涵和外延,并且制定出对于“技能”的国际测量标准。此外,一些国家致力于提高入学率,却忽视了培养学生,尤其是女学生的识字、算术等基本技能。我认为,以上是实现全民教育目标全部计划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世界教育信息》:尚未实现全民教育计划目标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全民教育计划目标的实现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本亚伦:未实现全民教育计划目标的国家主要集中在非洲,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是一些说法语的国家,以及西亚和南亚地区。这些国家推行全民教育的举措是值得鼓励的,但这些国家的教育起点非常低。因此,他们离实现全民教育中的一些基础目标尚有很远的距离,在努力改进。
尚未实现全民教育计划目标的国家面临着各种不同的问题,有些国家经历着内乱纷争,有些国家的教育系统亟待完善,有些国家的传统文化禁止女孩入学接受教育等。例如,一些国家的穆斯林文化中就存在反对女孩接受教育的偏见,这是推行全民教育的一大障碍。还有一些处于内乱之中的国家,由于师生最基本的安全问题都无法得到保障,政府很难将学生聚集在学校。此外,学校是推行教育的基础场所,然而,一些偏远地区没有足够数量的学校。为保证全民教育计划的贯彻实施,政府必须首先保证学校普及到每个偏远的地区或村庄,以及人口集中城市的低收入家家庭区域。可是,有些地区道路不通、大山林立,使得政府在推行全民教育计划过程中确实面临着较大困难。
我认为,影响全民教育计划目标实现的首要因素是政府意志(government commitments)。政府意志是影响教育成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政府一定要有明确而坚定的意愿。中国政府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制定了未来5年的教育发展规划。其次是教育资金,即来自政府的资金。一些国家没有足够的教育资金支持全民教育计划的实施。他们有实施的愿望,但缺乏必需的资源。国内外环境是影响全民教育计划目标实现的第三个因素。教育乃一国之本。当一个国家处于人民互相厮杀、种族互相争斗的动荡中,政府很难创建安全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合。没有安全的校园环境,学生也难以真正在校学习。第四个影响全民教育计划目标实现的因素是贫困,在中国也有这种情况。对此,政府应该做出努力,制定特殊政策,为这些贫困家庭争取最基本的权益;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以资助贫困家庭的学生。许多贫困家庭的父母承受不了送孩子上学的经济压力,且不得不让他们的孩子在农场或者工厂里打工挣钱,养活家庭。尽管孩子劳动所得薪水不多,但对他们的家庭来说确是生活所需。然而,一些政府并没有努力帮助贫困家庭改变他们的现状,以及扭转他们对于让孩子读书的偏见。这使得这些国家或地区推行全民教育的步伐变得缓慢而艰难。
纵观各国,我们发现,未实现全民教育计划目标的原因是复杂的。全民教育(国际社会采用的)是一个宏伟而全面的教育计划。有些国家致力于其中一部分目标,如实现全民初等教育以及消除初等和中等教育中的性别差别,而没有关注其他方面的教育目标,因此很难取得全面成功。目前,全面实施全民教育计划的国家很少,取得全面成功的国家更少。
二、《教育2030行动框架》
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蓝图
《世界教育信息》:2015年联合国成员国采纳了一个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核心的新的全球发展议程。可持续发展目标将确定包括教育在内的未来15年的优先发展战略。“教育2030行动框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国际机构倡导全球促进全民教育发展的进一步行动。该框架致力为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哪些方面?
本亚伦:《教育2030行动框架》与以往的教育框架不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首先,在《教育2030行动框架》提出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两条发展主线。但是,现在两条主线合二为一,融为一体。当前,国家发展目标和教育目标紧密结合,教育行动框架即发展行动框架,二者是一致的。在教育目标的阐述中,我们坚信,发展目标是所有目标中最宏伟的目标。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相比,《教育2030行动框架》更广泛、更全面、更远大,将为我们展示新的教育发展视角。其次,《教育2030行动框架》是一项全球行动计划,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主要是针对南半球,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对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具有指导意义。《教育2030行动框架》面向全球,对于所有国家的教育事业都有指导意义。例如,高校数量和教学质量、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问题几乎是每个国家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教育2030行动框架》有对未来学习结果的展望,也为正视各国所面临的教育挑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另外,人们越来越多地站在教育这一领域的高度思考教育问题,考虑教育对其他领域所产生的影响。例如,思考教育是如何消除贫困、富国强民,如何实现性别平等、赋权予所有妇女和女童,如何给社会带来安定和平,如何帮助国家应对环境改变带来的挑战,如何提高国家的生态环境能力,等等。因此,现在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提高各国的入学率,而且要考虑如何实现教育的生产力,如何通过教育使每个个体变得更好,使每个国家以及整个人类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这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和蓝图。这种新的教育思潮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也是《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创新所在。 三、每个国家应把教育视为国之重任
《世界教育信息》:对于各国为实现此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您有何建议?
本亚伦:说到对于各国实践的建议,我们不妨先看看中国为此采取的措施。我们知道,中国政府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行全民教育计划,包括《教育2030行动框架》,并为此较早地展开了调研,正致力于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框架。我认为,中国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有可能实现其目标,中国的实践具有较强的可行性。然而,许多国家打算置之不理,他们认为《教育2030行动框架》过于宏伟,不可能完成其所有目标。因此,有些国家计划只完成其中的一些目标,并努力做到最好。我个人认为,这些国家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并不是上策。各国应围绕新教育行动框架的执行策略展开激烈讨论。归根结底,每个公民都要成为本国教育的主人。只有每个国家都把教育视为国之重任,责无旁贷,教育才能真正成为全球共识,我们才更有希望看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硕果。
《世界教育信息》:美国针对《教育2030行动框架》出台了哪些最新政策和措施?
本亚伦:和中国一样,美国也是一个大国。美国有一个开放和复杂的教育系统。在教育管理方面,中国是相对集权式的,而美国是相对去中心化的分权管理模式。在中国,教育部所制定的教育决策至上而下传达,可以影响到全国每一所学校。美国的情况与中国大不相同。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每个州都有各自的教育体系,甚至每一个州内的不同学区有时都会有不同的教学体系。因此,美国各所学校的发展差异很大,有些学校的教育资源非常匮乏,有些学校则非常富有,州与州之间的教育差异很大。
过去,美国并没有特别关注比较教育以及国际教育政策的制定。换言之,美国主要关注本国的教育发展。现在,美国比较关注芬兰的教育。芬兰的教育系统旨在培养学生的技能,与亚洲地区的教育大不相同,这引起了美国学者的极大关注。总体来说,《教育2030行动框架》并不只是针对少数专业的教育,而是包括很多其他方面。美国政府并没有像中国这样结合本国国情,积极奉行《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理念和指导,推进其在国内的转化和发展。美国几乎没有尝试将其教育发展目标与2030年的教育发展目标保持一致。
四、比较教育研究能够为政策制定者
提供良好的视角和方法
《世界教育信息》: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推进全民教育进程中还存在较大差距。您认为,应如何缩小这一差距?比较教育研究在其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本亚伦:我很多从事比较教育研究的同事同时也在国际教育政策制定工作中担任要职。令我感到欣喜的是,很多教育科班出身或者从事比较教育研究的学者开始看到比教教育政策的重要价值,并且贡献他们的学识和所思,用于制定国际、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政策。我认为,在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聆听众家之言,思全谋远,是全球各国教育之幸事。当然,他们也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以及不同的教育系统、教育方式和教育范式给出了各自的见解。从比较教育的视角来看,促进有效学习的政策内涵非常丰富,外在表现特征也有很多。因此,我认为,比较教育研究的学习背景能够使政策制定者站在一个更有利的位置,以更好的视角理解、审视哪些教育系统是较为高效可行的,哪些教育系统是低效无用的,从而建构出高效的教育系统。比较教育的学习和工作经验对于我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我想强调的是,现在无论是国际教育政策还是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政策的制定都越来越科学,越来越依靠客观事实和实验数据。因此,如何分析、处理数据和信息,对于制定教育政策越来越重要。而比较教育研究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分析数据和信息的理论依据和方法,从而帮助我们制定出实现《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较好的教育政策。
五、对中国在促进《教育2030行动框架》
实施方面的建议
《世界教育信息》:全民教育计划目标在各国的实现需要结合各国的实际,对于中国在促进《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实施方面,您有何建议?
本亚伦:我今天仔细聆听了各位同仁的发言。令我欣喜的是他们已经在构思如何实施《教育2030行动框架》。毫无疑问,他们对一些目标的考虑非常成熟。关于如何将国际教育目标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他们已经有非常明确的思路。
当然,也有些方面仍待完善。例如,全国各地学生的学习情况都应该被评估和重视。也就是说,除了追踪上海、香港、澳门等地的学生学习情况以外,其他省份地区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同样应被客观考核和记录。为了达到国际有效学习成果的目标,政府需要公开透明地公布全国各地学生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结果。此外,《教育 2030行动框架》强调国际公民教育,中国学生的课程中应该涉及更多关于和平、多样文化、宽容、人权以及两性平等的相关内容。
总体而言,中国政府关于如何改进中国教育的思路和想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认为,中国的教育将会取得很大的进展。
六、全民教育对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
《世界教育信息》:您能谈谈全民教育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吗?
本亚伦:我们将就此写一篇报告,对此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可持续性发展现在是教育目标的核心,很多相关教育政策也团绕着可持续性这个议题。 我们正在努力尝试研究以及诠释教育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不过,我们还未对中国以及亚洲地区其他国家的现状进行研究。因此,具体结论尚未可知。一般而言,学生在校时间越久,表现出期望行为以及习惯的可能性越大。但是,这个结论并未说明是哪些课程、哪些专业或是哪些知识对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
同时,为了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如果政府只关注如何教育、改变年轻一代的技能、态度和行为,等待年轻一代去改变世界,这个国家可能需要等待20年、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然而,当今的教育是否一定会将学生培养成期待的那样还是一个未知数。因此,我认为,不能只依赖于年轻一代几十年后去改变世界,关注当下成年人的教育也至关重要。给予成年人受教育的机会,他们的行为和决策能够为社会带来即时的改变。 在我看来,中国政府需要转变思想和认识,转变对环境保护、应对气候改变以及诸如此类问题的看法,加深对成人以及儿童教育问题的认识,重视成人学习和教育。在完成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上,不要只把希望寄托于年轻一代。中国政府还有很多机会和方法去完成这个使命。
七、青年学生应拓宽国际视野和体验
《世界教育信息》:除了各国政府组织外,国际组织在促进全民教育发展中起着什么作用?
本亚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是对各国教育政策的制定极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世界银行为全民教育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此外,还有很多非政府组织都积极促进全民教育发展,为促进全民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如培训教师、兴建学校、帮助社区制定当地发展规划等。并不是说这些组织在财力方面有多雄厚,更重要的是他们愿为教育出力,帮助政府促进当地教育的发展。
《世界教育信息》:您在UNESCO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国际工作经验,能否对想从事国际工作的中国学生提出一些宝贵建议?
本亚伦:美国有很多的中国留学生。他们在国内学习英语,然后到美国进修硕士或博士学位。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门路很广,这是一件好事,使其有机会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教育以及社会习俗。想要在国际事务中有所作为,就要多了解、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教育以及文明。中国是一个大国,历史悠久,具有特殊的国际地位,而且中国人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但一些中国学生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文明却了解甚少,更令人惊讶的是,有些中国学生甚至并不怎么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以及历史。因此,中国学生如果想要加入国际组织,从事相关工作的话,需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学贯中西,清楚当下的国际形势和政策,具备国际视野和水平。第二,先去某国或某地生活一段时间,去体验那里的生活,而不是先去某国际组织工作。在体验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然后认识到某些国际组织能够解决当地的问题,再加入其中,成为其中一员。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为了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而工作。经历和经验非常重要。例如,从事国际工作的欧洲青年,他们或是在欧洲生活过一段时间,或是走访过欧洲国家。在游历以及生活中,他们发现问题,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们才从事国际工作。从事国际组织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各个国家、地区的现状的了解,而不是仅仅是对此有兴趣。增加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文历史、国情,以及对贫困国家或地区教育现状和教育问题的了解,加深对国际事务的认识,对于以后加入国际组织,从事相关工作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在国外生活,你必须具备良好的交流能力,具备毅力以及积极作为的精神。
编辑 朱婷婷 校对 李广平
关键词:全球全民教育;教育2030行动框架;比较教育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一、全民教育:成就与挑战并存
《世界教育信息》:2015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的主题是“成就与挑战”。您认为,15年(2000-2015年)来全球全民教育获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全民教育计划全部目标的实现面临哪些挑战?
本亚伦:我认为,15年来,全球全民教育获得的最大成就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像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为其公民提供了接受初等教育的机会。因此,受教育机会(尤其是初等教育阶段)的增加、女童受教育歧视现象的减少是近15年来全民教育取得的最大成果。除此之外,全民教育还取得了一些其他成就,如早期儿童受教育机会显著增加,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尽管提升素质教育水平一直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但发展并不显著。有些国家在此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而有些国家进展较慢。总体来说,自2000年以来,教育界对素质教育开展了大量研讨。人们对素质教育达成了共识,即仅保证适龄儿童获得接受初等教育的机会是不够的,在成果考核方面,还要求学生能够阐述所学内容以及增长知识和技能。在这方面,我个人认为,最大的挑战是对“技能”这一概念的定义。每个人都在讨论技能的重要性,却很难准确阐述“技能”的内涵和外延,并且制定出对于“技能”的国际测量标准。此外,一些国家致力于提高入学率,却忽视了培养学生,尤其是女学生的识字、算术等基本技能。我认为,以上是实现全民教育目标全部计划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世界教育信息》:尚未实现全民教育计划目标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全民教育计划目标的实现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本亚伦:未实现全民教育计划目标的国家主要集中在非洲,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是一些说法语的国家,以及西亚和南亚地区。这些国家推行全民教育的举措是值得鼓励的,但这些国家的教育起点非常低。因此,他们离实现全民教育中的一些基础目标尚有很远的距离,在努力改进。
尚未实现全民教育计划目标的国家面临着各种不同的问题,有些国家经历着内乱纷争,有些国家的教育系统亟待完善,有些国家的传统文化禁止女孩入学接受教育等。例如,一些国家的穆斯林文化中就存在反对女孩接受教育的偏见,这是推行全民教育的一大障碍。还有一些处于内乱之中的国家,由于师生最基本的安全问题都无法得到保障,政府很难将学生聚集在学校。此外,学校是推行教育的基础场所,然而,一些偏远地区没有足够数量的学校。为保证全民教育计划的贯彻实施,政府必须首先保证学校普及到每个偏远的地区或村庄,以及人口集中城市的低收入家家庭区域。可是,有些地区道路不通、大山林立,使得政府在推行全民教育计划过程中确实面临着较大困难。
我认为,影响全民教育计划目标实现的首要因素是政府意志(government commitments)。政府意志是影响教育成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政府一定要有明确而坚定的意愿。中国政府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制定了未来5年的教育发展规划。其次是教育资金,即来自政府的资金。一些国家没有足够的教育资金支持全民教育计划的实施。他们有实施的愿望,但缺乏必需的资源。国内外环境是影响全民教育计划目标实现的第三个因素。教育乃一国之本。当一个国家处于人民互相厮杀、种族互相争斗的动荡中,政府很难创建安全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合。没有安全的校园环境,学生也难以真正在校学习。第四个影响全民教育计划目标实现的因素是贫困,在中国也有这种情况。对此,政府应该做出努力,制定特殊政策,为这些贫困家庭争取最基本的权益;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以资助贫困家庭的学生。许多贫困家庭的父母承受不了送孩子上学的经济压力,且不得不让他们的孩子在农场或者工厂里打工挣钱,养活家庭。尽管孩子劳动所得薪水不多,但对他们的家庭来说确是生活所需。然而,一些政府并没有努力帮助贫困家庭改变他们的现状,以及扭转他们对于让孩子读书的偏见。这使得这些国家或地区推行全民教育的步伐变得缓慢而艰难。
纵观各国,我们发现,未实现全民教育计划目标的原因是复杂的。全民教育(国际社会采用的)是一个宏伟而全面的教育计划。有些国家致力于其中一部分目标,如实现全民初等教育以及消除初等和中等教育中的性别差别,而没有关注其他方面的教育目标,因此很难取得全面成功。目前,全面实施全民教育计划的国家很少,取得全面成功的国家更少。
二、《教育2030行动框架》
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蓝图
《世界教育信息》:2015年联合国成员国采纳了一个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核心的新的全球发展议程。可持续发展目标将确定包括教育在内的未来15年的优先发展战略。“教育2030行动框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国际机构倡导全球促进全民教育发展的进一步行动。该框架致力为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哪些方面?
本亚伦:《教育2030行动框架》与以往的教育框架不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首先,在《教育2030行动框架》提出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两条发展主线。但是,现在两条主线合二为一,融为一体。当前,国家发展目标和教育目标紧密结合,教育行动框架即发展行动框架,二者是一致的。在教育目标的阐述中,我们坚信,发展目标是所有目标中最宏伟的目标。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相比,《教育2030行动框架》更广泛、更全面、更远大,将为我们展示新的教育发展视角。其次,《教育2030行动框架》是一项全球行动计划,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主要是针对南半球,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对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具有指导意义。《教育2030行动框架》面向全球,对于所有国家的教育事业都有指导意义。例如,高校数量和教学质量、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问题几乎是每个国家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教育2030行动框架》有对未来学习结果的展望,也为正视各国所面临的教育挑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另外,人们越来越多地站在教育这一领域的高度思考教育问题,考虑教育对其他领域所产生的影响。例如,思考教育是如何消除贫困、富国强民,如何实现性别平等、赋权予所有妇女和女童,如何给社会带来安定和平,如何帮助国家应对环境改变带来的挑战,如何提高国家的生态环境能力,等等。因此,现在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提高各国的入学率,而且要考虑如何实现教育的生产力,如何通过教育使每个个体变得更好,使每个国家以及整个人类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这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和蓝图。这种新的教育思潮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也是《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创新所在。 三、每个国家应把教育视为国之重任
《世界教育信息》:对于各国为实现此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您有何建议?
本亚伦:说到对于各国实践的建议,我们不妨先看看中国为此采取的措施。我们知道,中国政府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行全民教育计划,包括《教育2030行动框架》,并为此较早地展开了调研,正致力于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框架。我认为,中国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有可能实现其目标,中国的实践具有较强的可行性。然而,许多国家打算置之不理,他们认为《教育2030行动框架》过于宏伟,不可能完成其所有目标。因此,有些国家计划只完成其中的一些目标,并努力做到最好。我个人认为,这些国家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并不是上策。各国应围绕新教育行动框架的执行策略展开激烈讨论。归根结底,每个公民都要成为本国教育的主人。只有每个国家都把教育视为国之重任,责无旁贷,教育才能真正成为全球共识,我们才更有希望看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硕果。
《世界教育信息》:美国针对《教育2030行动框架》出台了哪些最新政策和措施?
本亚伦:和中国一样,美国也是一个大国。美国有一个开放和复杂的教育系统。在教育管理方面,中国是相对集权式的,而美国是相对去中心化的分权管理模式。在中国,教育部所制定的教育决策至上而下传达,可以影响到全国每一所学校。美国的情况与中国大不相同。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每个州都有各自的教育体系,甚至每一个州内的不同学区有时都会有不同的教学体系。因此,美国各所学校的发展差异很大,有些学校的教育资源非常匮乏,有些学校则非常富有,州与州之间的教育差异很大。
过去,美国并没有特别关注比较教育以及国际教育政策的制定。换言之,美国主要关注本国的教育发展。现在,美国比较关注芬兰的教育。芬兰的教育系统旨在培养学生的技能,与亚洲地区的教育大不相同,这引起了美国学者的极大关注。总体来说,《教育2030行动框架》并不只是针对少数专业的教育,而是包括很多其他方面。美国政府并没有像中国这样结合本国国情,积极奉行《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理念和指导,推进其在国内的转化和发展。美国几乎没有尝试将其教育发展目标与2030年的教育发展目标保持一致。
四、比较教育研究能够为政策制定者
提供良好的视角和方法
《世界教育信息》: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推进全民教育进程中还存在较大差距。您认为,应如何缩小这一差距?比较教育研究在其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本亚伦:我很多从事比较教育研究的同事同时也在国际教育政策制定工作中担任要职。令我感到欣喜的是,很多教育科班出身或者从事比较教育研究的学者开始看到比教教育政策的重要价值,并且贡献他们的学识和所思,用于制定国际、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政策。我认为,在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聆听众家之言,思全谋远,是全球各国教育之幸事。当然,他们也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以及不同的教育系统、教育方式和教育范式给出了各自的见解。从比较教育的视角来看,促进有效学习的政策内涵非常丰富,外在表现特征也有很多。因此,我认为,比较教育研究的学习背景能够使政策制定者站在一个更有利的位置,以更好的视角理解、审视哪些教育系统是较为高效可行的,哪些教育系统是低效无用的,从而建构出高效的教育系统。比较教育的学习和工作经验对于我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我想强调的是,现在无论是国际教育政策还是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政策的制定都越来越科学,越来越依靠客观事实和实验数据。因此,如何分析、处理数据和信息,对于制定教育政策越来越重要。而比较教育研究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分析数据和信息的理论依据和方法,从而帮助我们制定出实现《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较好的教育政策。
五、对中国在促进《教育2030行动框架》
实施方面的建议
《世界教育信息》:全民教育计划目标在各国的实现需要结合各国的实际,对于中国在促进《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实施方面,您有何建议?
本亚伦:我今天仔细聆听了各位同仁的发言。令我欣喜的是他们已经在构思如何实施《教育2030行动框架》。毫无疑问,他们对一些目标的考虑非常成熟。关于如何将国际教育目标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他们已经有非常明确的思路。
当然,也有些方面仍待完善。例如,全国各地学生的学习情况都应该被评估和重视。也就是说,除了追踪上海、香港、澳门等地的学生学习情况以外,其他省份地区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同样应被客观考核和记录。为了达到国际有效学习成果的目标,政府需要公开透明地公布全国各地学生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结果。此外,《教育 2030行动框架》强调国际公民教育,中国学生的课程中应该涉及更多关于和平、多样文化、宽容、人权以及两性平等的相关内容。
总体而言,中国政府关于如何改进中国教育的思路和想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认为,中国的教育将会取得很大的进展。
六、全民教育对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
《世界教育信息》:您能谈谈全民教育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吗?
本亚伦:我们将就此写一篇报告,对此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可持续性发展现在是教育目标的核心,很多相关教育政策也团绕着可持续性这个议题。 我们正在努力尝试研究以及诠释教育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不过,我们还未对中国以及亚洲地区其他国家的现状进行研究。因此,具体结论尚未可知。一般而言,学生在校时间越久,表现出期望行为以及习惯的可能性越大。但是,这个结论并未说明是哪些课程、哪些专业或是哪些知识对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
同时,为了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如果政府只关注如何教育、改变年轻一代的技能、态度和行为,等待年轻一代去改变世界,这个国家可能需要等待20年、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然而,当今的教育是否一定会将学生培养成期待的那样还是一个未知数。因此,我认为,不能只依赖于年轻一代几十年后去改变世界,关注当下成年人的教育也至关重要。给予成年人受教育的机会,他们的行为和决策能够为社会带来即时的改变。 在我看来,中国政府需要转变思想和认识,转变对环境保护、应对气候改变以及诸如此类问题的看法,加深对成人以及儿童教育问题的认识,重视成人学习和教育。在完成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上,不要只把希望寄托于年轻一代。中国政府还有很多机会和方法去完成这个使命。
七、青年学生应拓宽国际视野和体验
《世界教育信息》:除了各国政府组织外,国际组织在促进全民教育发展中起着什么作用?
本亚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是对各国教育政策的制定极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世界银行为全民教育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此外,还有很多非政府组织都积极促进全民教育发展,为促进全民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如培训教师、兴建学校、帮助社区制定当地发展规划等。并不是说这些组织在财力方面有多雄厚,更重要的是他们愿为教育出力,帮助政府促进当地教育的发展。
《世界教育信息》:您在UNESCO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国际工作经验,能否对想从事国际工作的中国学生提出一些宝贵建议?
本亚伦:美国有很多的中国留学生。他们在国内学习英语,然后到美国进修硕士或博士学位。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门路很广,这是一件好事,使其有机会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教育以及社会习俗。想要在国际事务中有所作为,就要多了解、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教育以及文明。中国是一个大国,历史悠久,具有特殊的国际地位,而且中国人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但一些中国学生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文明却了解甚少,更令人惊讶的是,有些中国学生甚至并不怎么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以及历史。因此,中国学生如果想要加入国际组织,从事相关工作的话,需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学贯中西,清楚当下的国际形势和政策,具备国际视野和水平。第二,先去某国或某地生活一段时间,去体验那里的生活,而不是先去某国际组织工作。在体验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然后认识到某些国际组织能够解决当地的问题,再加入其中,成为其中一员。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为了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而工作。经历和经验非常重要。例如,从事国际工作的欧洲青年,他们或是在欧洲生活过一段时间,或是走访过欧洲国家。在游历以及生活中,他们发现问题,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们才从事国际工作。从事国际组织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各个国家、地区的现状的了解,而不是仅仅是对此有兴趣。增加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文历史、国情,以及对贫困国家或地区教育现状和教育问题的了解,加深对国际事务的认识,对于以后加入国际组织,从事相关工作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在国外生活,你必须具备良好的交流能力,具备毅力以及积极作为的精神。
编辑 朱婷婷 校对 李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