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引入,是教师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一节课的质量,引课的方法有多种,各有其好坏。
[关键词]分类观 新课引入 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60081
一、引课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1.正确引课的重要性
正确引课能为新课的开展创设情境,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从易到难、从简到深连贯自然地学习相关知识,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有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
2.目前常用引课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引课有讲究,设计凝智慧”,是对教师正确引课的一种评价。引课的情境创设是为了教师“教”得精彩,而这种为“教”得精彩而创设的情境并不总能引起学生“学”得精彩。[1]多数教师只考虑如何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却不考虑有些引课方法只是起到了辅助教师讲课的作用,并没有起到培养学生思维的作用。此外,不少教师认为只要能将教学内容的主干知识引出就算是好的引课设计了,其实他们忽视了引课内容与教学内容内在的紧密联系。[2]
二、基于分类观新课引入的好处
对化学学科中的物质及其变化现象按照其是否具有相同的特点和性质进行分类,有助于我们研究新的物质,更深刻地认识世界。比如:学习一节新课时,在恰当的时刻回顾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的元素、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的相关知识等,通过分类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整合新旧知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深刻的理解、同化新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在给学生引入新知识时可按照归纳分类的方法将化学结构相似、性质形似的物质归类在一起进行比较,或者与性质完全不同、甚至相对的物质进行比较从而引入新课。比如在讲硅元素的时候,由于学生对硅处于完全陌生的状态,教师通常用同主族中与其结构、性质相似的碳来引课,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硅元素的性质,学生就能够基本掌握硅的性质了。基于学习迁移理论,新旧知识之间的概括程度越高,学生对新知识的迁移越灵活。学生将相关的知识经验改变后应用于新情境,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更牢固地掌握新知识,使智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开发,并且完善学习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多种化学物质及其反应与变化,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但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未形成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因此需要教师的引导,让他们学会分类的方法,养成分类的观念,善于用分类的方法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利用分类观进行引课,有助于学生养成对种类繁多的物质进行分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基于分类观新课引入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化学教学中,用分类观引课的方法是普遍存在的。化学中常见的分类法有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教师在教学时会使用各种分类的方法为课堂的内容做铺垫。如教师在讲酸与碱的化学性质时,可将化学性质相似的物质归为一类:有刺激性气味、有腐蚀性、pH值小于7、可使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可与碱反应的物质常为酸;而与其有着相反性质的物质皆归为碱。在引课时只要提到酸,学生便可以根据头脑中已有知识,自动寻找规律并将新物质归入与其相似的物质中,并且推出此种物质的性质,这就为教师对新物质的讲解做好了铺垫,有助于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常常用分类的观点引入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重要的新概念。教师首先引领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所有反应类型,比如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反应各有什么特点,通过分类归纳引出新的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然后再为学生讲解氧化还原反应具有的特点,这样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用分类观引课的方法也经常被用在“盐的水解”的引课中。学生在这之前已经了解了盐的相关性质及其溶于水之后所得的产物。教师往往会采用进阶式的教学,在此基础上再加深知识的难度,引课时可对盐进行分类:“我们已经学习过盐,对盐的性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里盐的种类也有很多,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性质,按照溶解性来分类可将其分为易溶于水的盐、可溶于水的盐、微溶于水的盐、难溶于水的盐;按酸碱度可分为酸式盐、正盐、碱式盐;按电离结果可分为复盐、混盐;等等。”这样对复杂又互相联系的物质进行分类,可让学生从整体上,从宏观、微观的角度理解将要教授的化学知识,并通过推理掌握类似物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相关知识。
[ 注 释 ]
[1]吴增生.超越“引课”走向“引思”[J].数学教育学报,2008(6):86-89.
[2]严春.引课有讲究设计凝智慧——例说化学课堂教学引课设计的智慧追求[J].化学教与学,2013(1):42-44.
(责任编辑 罗 艳)
[关键词]分类观 新课引入 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60081
一、引课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1.正确引课的重要性
正确引课能为新课的开展创设情境,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从易到难、从简到深连贯自然地学习相关知识,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有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
2.目前常用引课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引课有讲究,设计凝智慧”,是对教师正确引课的一种评价。引课的情境创设是为了教师“教”得精彩,而这种为“教”得精彩而创设的情境并不总能引起学生“学”得精彩。[1]多数教师只考虑如何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却不考虑有些引课方法只是起到了辅助教师讲课的作用,并没有起到培养学生思维的作用。此外,不少教师认为只要能将教学内容的主干知识引出就算是好的引课设计了,其实他们忽视了引课内容与教学内容内在的紧密联系。[2]
二、基于分类观新课引入的好处
对化学学科中的物质及其变化现象按照其是否具有相同的特点和性质进行分类,有助于我们研究新的物质,更深刻地认识世界。比如:学习一节新课时,在恰当的时刻回顾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的元素、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的相关知识等,通过分类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整合新旧知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深刻的理解、同化新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在给学生引入新知识时可按照归纳分类的方法将化学结构相似、性质形似的物质归类在一起进行比较,或者与性质完全不同、甚至相对的物质进行比较从而引入新课。比如在讲硅元素的时候,由于学生对硅处于完全陌生的状态,教师通常用同主族中与其结构、性质相似的碳来引课,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硅元素的性质,学生就能够基本掌握硅的性质了。基于学习迁移理论,新旧知识之间的概括程度越高,学生对新知识的迁移越灵活。学生将相关的知识经验改变后应用于新情境,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更牢固地掌握新知识,使智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开发,并且完善学习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多种化学物质及其反应与变化,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但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未形成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因此需要教师的引导,让他们学会分类的方法,养成分类的观念,善于用分类的方法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利用分类观进行引课,有助于学生养成对种类繁多的物质进行分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基于分类观新课引入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化学教学中,用分类观引课的方法是普遍存在的。化学中常见的分类法有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教师在教学时会使用各种分类的方法为课堂的内容做铺垫。如教师在讲酸与碱的化学性质时,可将化学性质相似的物质归为一类:有刺激性气味、有腐蚀性、pH值小于7、可使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可与碱反应的物质常为酸;而与其有着相反性质的物质皆归为碱。在引课时只要提到酸,学生便可以根据头脑中已有知识,自动寻找规律并将新物质归入与其相似的物质中,并且推出此种物质的性质,这就为教师对新物质的讲解做好了铺垫,有助于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常常用分类的观点引入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重要的新概念。教师首先引领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所有反应类型,比如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反应各有什么特点,通过分类归纳引出新的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然后再为学生讲解氧化还原反应具有的特点,这样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用分类观引课的方法也经常被用在“盐的水解”的引课中。学生在这之前已经了解了盐的相关性质及其溶于水之后所得的产物。教师往往会采用进阶式的教学,在此基础上再加深知识的难度,引课时可对盐进行分类:“我们已经学习过盐,对盐的性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里盐的种类也有很多,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性质,按照溶解性来分类可将其分为易溶于水的盐、可溶于水的盐、微溶于水的盐、难溶于水的盐;按酸碱度可分为酸式盐、正盐、碱式盐;按电离结果可分为复盐、混盐;等等。”这样对复杂又互相联系的物质进行分类,可让学生从整体上,从宏观、微观的角度理解将要教授的化学知识,并通过推理掌握类似物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相关知识。
[ 注 释 ]
[1]吴增生.超越“引课”走向“引思”[J].数学教育学报,2008(6):86-89.
[2]严春.引课有讲究设计凝智慧——例说化学课堂教学引课设计的智慧追求[J].化学教与学,2013(1):42-44.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