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经济总量和能源需求飞速增加的今天,能源需求的关键驱动因素是人口和收入。自1900年以来,世界人口已经增长四倍多,实际收入增长了25倍,一次能源消费增长了22.5倍。在过去20年,世界人口增加了16亿,预计未来20年将增加14亿。世界的实际收入在过去20年增长了87%,而未来20年可能还会增长100%。未来20年可能看到持续的全球一体化,中低收入经济体快速增长。人口增长呈下降趋势,而收入增长呈上升趋势。在全球层面,能源经济学所提出的最根本关系仍然有效,更多的人口和更多的收入意味着更高的能源生产和消费。
强大而长期的趋势继续影响着现代能源经济:工业化、城市化和机动化。这些趋势与下列因素相关:
-能源消费量的增加。
-能源生产和消费中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能源種类的多样性。
-提高用户端清洁和便利能源的需求。
第一次工业化浪潮,几乎完全基于一项真正革命性的技术—蒸汽机以及煤。煤直到二战后始终都是占主导地位的燃料。第二次重要转型是基于电力和内燃机,这使得能源由煤走向多元化。石油在交通运输中取代了煤。虽然煤仍是发电的主要燃料,它正逐步被取代,先是天然气,如今则是可再生能源。预计到2030年,最大的燃料转换领域在发电部门,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大赢家,而煤成为大输家,天然气占有一定份额,但总量将减少。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所有能源供应应予以相应的支撑,据世界能源组织估计,我国煤炭消费的快速增长在2020年后将变的趋于平稳,我国政府清楚地认识到需要摆脱对煤的严重依赖。环境制约因素和国内煤资源成本上升将遏制我国煤炭的发展。能效的提高和能源结构性的调整,如可再生能源、核电和水电的非石化消费在能源结构中比例的上升,将极大地降低了我国煤炭消费的强度,预计到2030年煤炭在能源结构的比例将降低到45%,然而我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与此同时,另一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印度,它的煤炭消费量将持续增长,占全球煤炭消费量中的份额也将大幅度增加。我国和印度两国都面临着人口和加快国内生产以满足需求的挑战,中印两国对煤炭进口的依赖程度的增加,将进一步推动全球煤炭贸易的进一步扩大和一体化。
随着我国、印度以及俄罗斯都在核电领域提出了强势的核电站扩建计划,预计在未来20年内,核电产量将快速增长。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最初由欧洲推动,但是在欧洲经济持续低迷的状况下,2020年以后,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主导将变成我国和美国,可再生能源在交通运输燃料中的市场份额也将逐步增加,预计巴西的生物燃料普及率将会最高。交通运输使用的能源将继续以石油为主,但由于其他行业能源消费更快增长,石油在全球能源消费的份额减少。预计在未来20年,石油消费增长缓慢,为年均1.1%,而1990-2010年期间为年均1.8%。随着经合组织需求放缓,到2015年以后,石油需求将下降。铁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压缩天然气的使用在交通运输业可能增加,但在2030年之前不会对整个交通运输业产生重大影响。
在各种新能源产业中,风力发电增长最快。2011年我国(不含港、澳、台)全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7.63GW,我国风电市场在历经多年的快速增长后正步入稳健发展期。全国累计装机容量62.36GW,继续保持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第一的地位。陆上风能储量约2.53亿千瓦,海上储量7.5亿千瓦,但设备国产化程度较低,发电成本高是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瓶颈,并且尚不具备生产大型风力发电机的能力,80%的设备需要进口,与煤电相比,风电的成本要高33%~60%。我国风能资源普遍分布在西部地区,而电力主要用户则是分布在东部沿海,风电传输成本较高。
10年来,随着经济一直保持者高速的发展,我国电力装机迅速增长。尤其是自2006年以来,每年新增电力装机在1亿千瓦左右。截至2011年底,全国电力装机达到10.6亿千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电力装机大国。
其中,火电是我国最为主要的发电形式,在装机总量中所占比重长期保持在70%以上。然而,制约火电发展的因素很多,2007年国务院转发了发改委、能源办的《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若干意见的通知》,一批小容量、低参数的火电遭到关停,煤电企业经营受电煤价格波动影响大,煤电建设积极性下降,近年来,持续低迷的火电投资时的新增火电装机容量不断减少,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在装机结构中占的比例不短提升,未来几年,我国火电增速还将进一步放缓,但火电在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十六大以来,我国火电继续向大容量、高参数的方向前进,单机容量最高达到100万千瓦级。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具有显著的节能和改善环境的效果,并且对实现我国火电结构调整和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超超临界机组与超临界机组相比,热效率要提高1.2%,一年就可节约6000吨优质煤,与常规燃煤发电机组相比优势就更加明显了。未来火电建设将主要是发展高效率高参数的超临界(SC)和超超临界(USC)火电机组,它们在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我国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发展较晚,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从国外引进30万千瓦、6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从引进到完全消化吸收,用了近20年时间。国产超临界发电技术从新世纪元年起步,到投入商业化运行,只用了3年时间,而国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技术从项目研发到2006年玉环电厂首台机组投运,仅用了4年时间。应当说,这种跨越式的发展正是发电业和电站装备制造业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我国超临界机组发电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型空冷发电机组的开发和应用居世界领先水平,并成为世界上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CFBB)应用最多的国家。
未来我国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煤电发展空间巨大,因此改善火电经营环境,提高火电投资积极性,优化产业布局已迫在眉睫。最近几年,煤电企业大量重组,创造出了“煤电互保”新局,希望电煤并轨后能一并推动电力价格体系的改革,最起码是完善煤电联动政策,清晰明确煤电联动的触发启动点,在电煤价格涨幅超过一定幅度的情况下同步实行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联动。
到2030年,我国或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大家通常提出的问题是能源增长,是否能充分支撑我国乃至更多工业化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预计2020年以后,我国发展的能源强度将明显降低。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会遵循经济发展典型轨迹,随着收入增长,我国的工业部门占GDP比重将达到峰值。我国的能源需求规模足以对全球能源市场和价格产生影响。能源价格(或供应)确实可能会成为经济增长的临时制约。
强大而长期的趋势继续影响着现代能源经济:工业化、城市化和机动化。这些趋势与下列因素相关:
-能源消费量的增加。
-能源生产和消费中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能源種类的多样性。
-提高用户端清洁和便利能源的需求。
第一次工业化浪潮,几乎完全基于一项真正革命性的技术—蒸汽机以及煤。煤直到二战后始终都是占主导地位的燃料。第二次重要转型是基于电力和内燃机,这使得能源由煤走向多元化。石油在交通运输中取代了煤。虽然煤仍是发电的主要燃料,它正逐步被取代,先是天然气,如今则是可再生能源。预计到2030年,最大的燃料转换领域在发电部门,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大赢家,而煤成为大输家,天然气占有一定份额,但总量将减少。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所有能源供应应予以相应的支撑,据世界能源组织估计,我国煤炭消费的快速增长在2020年后将变的趋于平稳,我国政府清楚地认识到需要摆脱对煤的严重依赖。环境制约因素和国内煤资源成本上升将遏制我国煤炭的发展。能效的提高和能源结构性的调整,如可再生能源、核电和水电的非石化消费在能源结构中比例的上升,将极大地降低了我国煤炭消费的强度,预计到2030年煤炭在能源结构的比例将降低到45%,然而我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与此同时,另一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印度,它的煤炭消费量将持续增长,占全球煤炭消费量中的份额也将大幅度增加。我国和印度两国都面临着人口和加快国内生产以满足需求的挑战,中印两国对煤炭进口的依赖程度的增加,将进一步推动全球煤炭贸易的进一步扩大和一体化。
随着我国、印度以及俄罗斯都在核电领域提出了强势的核电站扩建计划,预计在未来20年内,核电产量将快速增长。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最初由欧洲推动,但是在欧洲经济持续低迷的状况下,2020年以后,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主导将变成我国和美国,可再生能源在交通运输燃料中的市场份额也将逐步增加,预计巴西的生物燃料普及率将会最高。交通运输使用的能源将继续以石油为主,但由于其他行业能源消费更快增长,石油在全球能源消费的份额减少。预计在未来20年,石油消费增长缓慢,为年均1.1%,而1990-2010年期间为年均1.8%。随着经合组织需求放缓,到2015年以后,石油需求将下降。铁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压缩天然气的使用在交通运输业可能增加,但在2030年之前不会对整个交通运输业产生重大影响。
在各种新能源产业中,风力发电增长最快。2011年我国(不含港、澳、台)全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7.63GW,我国风电市场在历经多年的快速增长后正步入稳健发展期。全国累计装机容量62.36GW,继续保持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第一的地位。陆上风能储量约2.53亿千瓦,海上储量7.5亿千瓦,但设备国产化程度较低,发电成本高是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瓶颈,并且尚不具备生产大型风力发电机的能力,80%的设备需要进口,与煤电相比,风电的成本要高33%~60%。我国风能资源普遍分布在西部地区,而电力主要用户则是分布在东部沿海,风电传输成本较高。
10年来,随着经济一直保持者高速的发展,我国电力装机迅速增长。尤其是自2006年以来,每年新增电力装机在1亿千瓦左右。截至2011年底,全国电力装机达到10.6亿千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电力装机大国。
其中,火电是我国最为主要的发电形式,在装机总量中所占比重长期保持在70%以上。然而,制约火电发展的因素很多,2007年国务院转发了发改委、能源办的《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若干意见的通知》,一批小容量、低参数的火电遭到关停,煤电企业经营受电煤价格波动影响大,煤电建设积极性下降,近年来,持续低迷的火电投资时的新增火电装机容量不断减少,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在装机结构中占的比例不短提升,未来几年,我国火电增速还将进一步放缓,但火电在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十六大以来,我国火电继续向大容量、高参数的方向前进,单机容量最高达到100万千瓦级。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具有显著的节能和改善环境的效果,并且对实现我国火电结构调整和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超超临界机组与超临界机组相比,热效率要提高1.2%,一年就可节约6000吨优质煤,与常规燃煤发电机组相比优势就更加明显了。未来火电建设将主要是发展高效率高参数的超临界(SC)和超超临界(USC)火电机组,它们在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我国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发展较晚,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从国外引进30万千瓦、6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从引进到完全消化吸收,用了近20年时间。国产超临界发电技术从新世纪元年起步,到投入商业化运行,只用了3年时间,而国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技术从项目研发到2006年玉环电厂首台机组投运,仅用了4年时间。应当说,这种跨越式的发展正是发电业和电站装备制造业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我国超临界机组发电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型空冷发电机组的开发和应用居世界领先水平,并成为世界上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CFBB)应用最多的国家。
未来我国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煤电发展空间巨大,因此改善火电经营环境,提高火电投资积极性,优化产业布局已迫在眉睫。最近几年,煤电企业大量重组,创造出了“煤电互保”新局,希望电煤并轨后能一并推动电力价格体系的改革,最起码是完善煤电联动政策,清晰明确煤电联动的触发启动点,在电煤价格涨幅超过一定幅度的情况下同步实行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联动。
到2030年,我国或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大家通常提出的问题是能源增长,是否能充分支撑我国乃至更多工业化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预计2020年以后,我国发展的能源强度将明显降低。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会遵循经济发展典型轨迹,随着收入增长,我国的工业部门占GDP比重将达到峰值。我国的能源需求规模足以对全球能源市场和价格产生影响。能源价格(或供应)确实可能会成为经济增长的临时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