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旧人旧事呆立在那儿,等待久违的人来开门。
拽着一个“普通青年”去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票拿到手,被抱怨:“这种文艺片估计我得看睡着了。”文艺片?不知道他接收了什么样的讯息又在大脑里进行了怎样的排列组合以致得出结论。
因为死死抓住了怀旧这一稻草,所以拍得好与坏都几乎被忽略,导演只负责点燃那奄奄一息的青春火苗,火种便在各人心中熊熊燃烧,每个人都自备了一大把记忆负责为这火势添柴。
传说这是北京电影学院史上得分最高的毕业作品,37岁的女明星转身为导演,处女作不忘回头致一下青春。这一致漂亮与否,舆论褒贬不一,恐怕把“小燕子”与“导演”两个词儿在头脑中建立连接,着实需要思维跳跃。总之一个女人用了十五年时间蜕变成今天的样子,不管你喜不喜欢她,也该尊重那时间流逝。
因为同样的时间,也无情穿过你我的生命,就像穿过剧中人的生命:郑微由一个毛毛草草的小女孩儿变成成熟的职场丽人;陈孝正由一个穷学生变成著名建筑师;朱小北从一个辍学生到记忆专家;阮莞从陪别人堕胎到自己堕胎到失去生命……
影片的关键词不是青春,是时间,以及时间带来的无情改变。“我还能重新爱你吗?”陈孝正在影片的尾声问郑微。那个曾经当着全校学生的面为自己唱红日的玉面小飞龙平静地回答:“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言外之意:不能,不能重新爱了。“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命运就算恐吓着你做人没趣味。别流泪心酸,更不应舍弃,我愿能,一生永远陪伴你。”也想一生永远陪着你,抱歉我只能伴你一个青春。
一首《红日》成了很多人的泪点,没收敛的爱只有没伤过的青春才敢给,“像红日之火,燃点真的我。”被时间爬过皮肤和心灵的人,望着郑微的天真和勇气,就像看见了昨天的自己,无关性格,谁都勇敢过,以自己的方式。听说原著里的歌不是《红日》,而是《爱的代价》,还算成功的改编。《爱的代价》不是青春的歌,如果再相逢时需要安排一首歌,《爱的代价》才最好不过:“也许我偶尔还是会想他,偶尔难免会惦记着他,就当他是个老朋友啊,也让我心疼,让我牵挂,只是我心中不再有火花,让往事都随风去吧……”
也不是人心善变,人去之后的空白早被时间填补,新的事物涌向生命,我不再是原来的我,你也不是原来的你,感情也不是原来的感情,用来怀念刚刚好。
属于青春的感情不是只有一种,郑微和陈孝正之外还有别的心灵在哭笑。一直惯着赵世永的阮莞,奔跑着去见青春的爱人,也奔向了生命的终点,惯着一个人惯到死。“你回吧,我上车了。既往不咎,下不为例。”阮莞重复着青春的台词,只是这一次没有说出声,也没有火车上滔滔不绝的泪水,只有沉默,永恒的沉默。张开拿着一束花去墓地看阮莞,“我怀揣着对你的爱,就像怀揣着赃物的窃贼一样,从来不敢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每个人的青春都有爱恋,说出口的,没能说出口的,和从来不打算说出口的,穿着一身大牌儿A货去见老同学的张开亦不例外。
剧情各不相同,青春剧本里的爱情却约好了一样都以悲伤收场,如同赵薇在接受采访中抛出的那句话:“《致青春》是一个大团圆结局,那是不可能的事儿……”
那是不可能的事儿,所以摇曳人心,所以奔着名字去看电影的就大有人在。也有奔着王菲的片尾曲去的,“这年华青涩逝去,明白了时间。”
何必剧情,何必台词,何必插曲,只是带着年代气息的道具便足以充当钥匙,打开被尘埃覆盖的记忆之门,旧人旧事呆立在那儿,等待久违的人来开门。你我曾亲自锁上门,扔了钥匙,扔得极不情愿。
“笑了,叫了,走了,青春离奇。”
拽着一个“普通青年”去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票拿到手,被抱怨:“这种文艺片估计我得看睡着了。”文艺片?不知道他接收了什么样的讯息又在大脑里进行了怎样的排列组合以致得出结论。
因为死死抓住了怀旧这一稻草,所以拍得好与坏都几乎被忽略,导演只负责点燃那奄奄一息的青春火苗,火种便在各人心中熊熊燃烧,每个人都自备了一大把记忆负责为这火势添柴。
传说这是北京电影学院史上得分最高的毕业作品,37岁的女明星转身为导演,处女作不忘回头致一下青春。这一致漂亮与否,舆论褒贬不一,恐怕把“小燕子”与“导演”两个词儿在头脑中建立连接,着实需要思维跳跃。总之一个女人用了十五年时间蜕变成今天的样子,不管你喜不喜欢她,也该尊重那时间流逝。
因为同样的时间,也无情穿过你我的生命,就像穿过剧中人的生命:郑微由一个毛毛草草的小女孩儿变成成熟的职场丽人;陈孝正由一个穷学生变成著名建筑师;朱小北从一个辍学生到记忆专家;阮莞从陪别人堕胎到自己堕胎到失去生命……
影片的关键词不是青春,是时间,以及时间带来的无情改变。“我还能重新爱你吗?”陈孝正在影片的尾声问郑微。那个曾经当着全校学生的面为自己唱红日的玉面小飞龙平静地回答:“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言外之意:不能,不能重新爱了。“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命运就算恐吓着你做人没趣味。别流泪心酸,更不应舍弃,我愿能,一生永远陪伴你。”也想一生永远陪着你,抱歉我只能伴你一个青春。
一首《红日》成了很多人的泪点,没收敛的爱只有没伤过的青春才敢给,“像红日之火,燃点真的我。”被时间爬过皮肤和心灵的人,望着郑微的天真和勇气,就像看见了昨天的自己,无关性格,谁都勇敢过,以自己的方式。听说原著里的歌不是《红日》,而是《爱的代价》,还算成功的改编。《爱的代价》不是青春的歌,如果再相逢时需要安排一首歌,《爱的代价》才最好不过:“也许我偶尔还是会想他,偶尔难免会惦记着他,就当他是个老朋友啊,也让我心疼,让我牵挂,只是我心中不再有火花,让往事都随风去吧……”
也不是人心善变,人去之后的空白早被时间填补,新的事物涌向生命,我不再是原来的我,你也不是原来的你,感情也不是原来的感情,用来怀念刚刚好。
属于青春的感情不是只有一种,郑微和陈孝正之外还有别的心灵在哭笑。一直惯着赵世永的阮莞,奔跑着去见青春的爱人,也奔向了生命的终点,惯着一个人惯到死。“你回吧,我上车了。既往不咎,下不为例。”阮莞重复着青春的台词,只是这一次没有说出声,也没有火车上滔滔不绝的泪水,只有沉默,永恒的沉默。张开拿着一束花去墓地看阮莞,“我怀揣着对你的爱,就像怀揣着赃物的窃贼一样,从来不敢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每个人的青春都有爱恋,说出口的,没能说出口的,和从来不打算说出口的,穿着一身大牌儿A货去见老同学的张开亦不例外。
剧情各不相同,青春剧本里的爱情却约好了一样都以悲伤收场,如同赵薇在接受采访中抛出的那句话:“《致青春》是一个大团圆结局,那是不可能的事儿……”
那是不可能的事儿,所以摇曳人心,所以奔着名字去看电影的就大有人在。也有奔着王菲的片尾曲去的,“这年华青涩逝去,明白了时间。”
何必剧情,何必台词,何必插曲,只是带着年代气息的道具便足以充当钥匙,打开被尘埃覆盖的记忆之门,旧人旧事呆立在那儿,等待久违的人来开门。你我曾亲自锁上门,扔了钥匙,扔得极不情愿。
“笑了,叫了,走了,青春离奇。”